首页
>
梦穿康熙换乾坤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附02——福佑寺简介 附03——《故宫博物院游览计划书》 附04——独爱香山,独爱那淡淡的散发着灵 附05——北京天坛(百度百科) 附06——天坛听雪(作者:以风为马) 附07——清乾隆铜镀金嵌珐琅望远镜 附08——作者的几句话 附11——旗人称“奴才”略述【作者:橘玄 附14——几句想说的话 附16——中国古代的时间单位 附17——满语对北方汉语方言的影响 第一章 引子之〖景仁宫〗 第二章 引子之〖福佑寺〗 第五章 引子之〖新加坡〗 第六章 引子之〖爱情〗 第三章 引子之〖大清皇室〗 第四章 引子之〖格格〗 第七章——穿越与出生 第八章——重入景仁宫 第九章——取悦皇太后 第十章——上天降祥瑞 第十一章——铜件乃天赐 第十二章——结怨吴良辅 第十三章——母子分离苦 第十四章——迁居东五所 第十五章——奶妈加保姆 第十六章——给爹当道具 第十七章——玛法受惊了 第十八章——孝庄你要笑 第十九章——祖孙来深谈 第二十章——苏麻教阿哥 第二十一章——计收郑成功 第二十二章——宫斗真来了 第二十三章——算计老毛子 第二十四章——圣婴显神通 第二十五章——抓周揽天下 第二十六章——谁的董鄂氏 第二十七章——博弈起居注 第二十八章——历史真变了 第二十九章——福全好兄弟 第三十章——违心救阉奴 第三十一章——防患于未然 第三十二章——教训老阉奴 第三十五章——午门献俄囚 第三十六章——控诉罗刹罪 第三十三章——力保直言臣 第三十四章——经略苦寒地 第三十七章——功封贝勒爷 第三十八章——点评汉儒学 第三十九章——国学与西学 第四十章——西洋火绳枪 第四十一章——第一巴图鲁 第四十二章——沙场领皇差 第四十三章——战壕出奇效 第四十四章——初识鳌拜才 第四十五章——四大辅臣到 第四十六章——星堡显神威 第四十七章——兼领火器营 第四十八章——太后不开心 第四十九章——扬名八旗军 第五十章——开办研究院 第五十一章——平壤虹缎被 第五十二章——领悟四九城 第五十三章——赏识好侍卫 第五十四章——偶遇季开生 第五十五章——大谈义利观 第五十六章——入股松竹斋 第五十七章——私访何其难 第五十八章——结识新贡士 第五十九章——识才辨其长 第六十章——父子亲情浓 第六十一章——棒子来咬钩 第六十二章——合同写朝文 第六十三章——刁奴镶白旗 第六十四章——遇险骡马市 第六十五章——奴才毁亲王 第六十六章——求您了八婶 第六十七章——梦中说错话 第六十八章——掰扯下嫁案 第六十九章——小爷听汇报 第七十章——借用吴良辅 第七十一章——开导五旗主 第七十二章——初登御门下 第七十三章——旗务需改革 第七十四章——终于摆平了 第七十五章——一主揽八旗 第七十六章——总理解律条 第七十七章——皇子收奴心 第七十八章——都是文化人 第七十九章——论道老谈头 第八十章——玄烨解国榷 第八十一章——福临戴高帽 第八十二章——宗室怎总理 第八十三章——东北未禁恳 第八十四章——遗训灭东洋 第八十五章——太祖来托梦 第八十九章——诏设皇仆局 第八十六章——海运要规划 第八十七章——躺枪朱由榔 第八十八章——福临定领海 第九十章——家祭颂心声 第九十一章——舆情需引导 第九十二章——新兵也是人 第九十三章——后宫要兼顾 第九十四章——玛拉遇美女 第九十五章——情愫遭识破 第九十六章——额驸欲攀附 第九十七章——缘来还是你 第九十八章——玛拉被提亲 第九十九章——计测靖南王 第一百章——爹娘都送礼 第一百零一章——横生新变故 第一百零二章——御妹孔四贞 第一百零三章——贝勒哭鼻子 第一百零四章——亲兵罗刹人 第一百零五章——礼拜惹的祸 第一百零六章——多衔就是牛 第一百零七章——巧送知遇恩 第一百零九章——开生献画作 第一百一十章——弄巧也成拙 第一百一十一章 ——石驸马大街 第一百一十二章——猥琐小屁孩 第一百一十三章——姑姑改学姐 第一百一十四章——学姐送宝书 第一百一十五章——四贞讲故事 第一百一十六章——刺激皇额娘 第一百一十七章——子要凭母荣 第一百一十八章——皇后要收养(二更,欢度元旦) 第一百一十九章——蒙女开小会 第一百二十章——悲催大将军 第一百二十一章——罗刹娶寡妇 第一百二十二章——兄弟不和睦 第一百二十三章——女人是大戏 第一百二十四章——我来送礼物 第一百二十五章——虚礼也是礼 第一百二十六章——人体形态学 第一百二十七章——嫡出第一子 第一百二十八章—— 两位亲额吉 第一百二十九章——被废始与末 第一百三十章——惊天大秘密 第一百三十一章——嫡庶一样亲 第一百三十二章——太后做大媒 第一百三十三章——还我雅克萨 第一百三十四章——血仇深似海 第一百三十五章——循循而善诱 第一百三十六章——配角不能少 第一百三十七章——政务挑干员 第一百三十八章——百分百信赖 第一百三十九章 ——聪明的伊万 第一百四十章——复合型人才 第一百四十一章——失踪笔帖式 第一百四十二章——求鱼未得食 第一百四十三章——御马嘶鸣时 第一百四十四章——别馆变大堂 第一百四十五章——看人看主流 第一百四十六章——御前高端会 第一百四十七章——满汉仍有别 第一百四十八章——相煎何太急 第一百四十九章——会议踢皮球 第一百五十章——臣奴各展才 第一百五十一章——徐庶进曹营 第一百五十二章——管控军需物 第一百五十三章——朝鲜与倭国 第一百五十四章——奴才与臣子 第一百五十五章——崇满不抑汉 第一百五十六章——小小和事佬 第一百五十七章——令行禁不止 第一百五十八章——属国分等次 第一百五十九章——朝贡贸易制 第一百六十章——倭寇产白银 第一百六十一章——民间行海商 第一百六十二章——荷兰也怕他 第一百六十三章——雅俗共宵夜 第一百六十四章——夫子罕言利 第一百六十五章——论点极吻合 第一百六十六章——义利需并行 第一百六十七章——郑甲发迹史 第一百六十八章——福临叹刘昌 第一百六十九章——圣主配良臣 第一百七十章——保全郑芝龙 第一百七十一章——科罗湾海战 第一百七十二章——崇武海大战 第一百七十三章——盗亦有其道 第一百七十四章——海贼两三年 第一百七十五章——大夫与芝龙 第一百七十六章——福临用人观 第一百七十七章——食材与人才 第一百七十八章——典故对故事 第一百七十九章——正邪集一身 第一百八十章——功亏于一篑 第一百八十一章——符献挺身出 第一百八十二章——阉奴巧当托 第一百八十三章——性恶与性善 第一百八十四章——政治与文化 第一百八十五章——芝龙文化源 第一百八十六章——四用并三疑 第一百八十七章——水师定基地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三十五章——午门献俄囚
《梦穿康熙换乾坤》
作者:弘毅知难
更新时间:2024-01-21 20:32:03
字数:12416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梦穿康熙换乾坤 !

    顺治十二年七月二十日,蒙古正白旗固山额真、钦命征北将军、一等阿达哈哈番兼拖沙喇哈番明安达礼,率领五千八旗军,押解着三百罗刹降兵,浩浩荡荡开近京畿,但到了通州大营之后,就不再前行。这是因为五千精兵,不得皇命不可擅入京师,明安达礼深知此中的厉害。福临随即命大军暂驻通州大营之内,好生看管罗刹降兵,又命安郡王岳乐、兵部尚书噶达浑赶赴通州代为迎接。这一殊荣,让凯旋而归的明安达礼十分受用,心中那一丝因为被贬斥而挥之不去的抑郁也瞬间一扫而光。

    通州大营的牢房内,别科托夫显得惴惴不安、郁闷非常。自己作为一名莫斯科的市井之人,十年前在一个妓女肥胖的身躯上输光了所有的卢布,又遭到债主的追杀,万般无奈,只好报名成为远东探险队的一员。跟着哈巴罗夫[1]从贝加尔湖侵入远东,强占尼布楚,几年跋涉,生生死死,凭借着自己的一手好枪法,好不容易得到了哈巴罗夫的赏识,成为心腹。

    三年前哈巴罗夫被沙皇召回国内,自己摇身一变成了尼布楚地方的头人。去年得知奥努弗里·斯捷潘诺夫[2]在松花江口被博格达大军击败,自己奉雅库次克督军之命前去增援,两人在那呼玛尔河和阿穆尔河[3]交汇之地会合,做出了一个令自己现在追悔莫及的决定——就地筑城越冬,来年再继续东进阿穆尔河流域“探险”。谁知道博格达军队来得如此之快,而且是如此有备而来,围而不打,活活把城堡里的四百哥萨克人饿毙好几十,要不是自己拿着佩剑逼迫斯捷潘诺夫,估计人吃人的惨剧就会再次上演了,只不过这一次再也不是在黑龙江流域分食达斡尔人的尸体,而是要活吃自己人了!一路上被押解着南下,逐渐领略了中国的美丽和富庶,甚至有了一点点仰慕……又回想起当日作战之时,那些中**人视死如归的凶猛架势,就怕这一次凶多吉少呀!

    安郡王岳乐、兵部尚书噶达浑此时正在大营中军帐里和明安达礼把酒言欢,其乐融融。众人听着长达三个多月的呼玛尔之战的种种轶事,时而嘲笑罗刹匪兵的胆小,时而惊讶于小小呼玛尔城堡的坚固……岳乐一边听,一边盘算着出京之前,皇上弟弟福临那一番交代,旁边还有自己的那个天降祥瑞、智睿天锡的小侄子玄烨,不时语出惊人。看来这次即将到来的午门献俘,会成为大清抵定北疆的开始了。想到这里,岳乐突然插话道:“明大人,小王来之前,皇上就说:‘明安达礼一战功成,沙尔虎达戍边有方,堪为嘉奖。’贺喜大人了!”

    这边正在喝酒行令的副将以上人等听闻此言,立即端正形色,明安达礼更是急急忙忙从桌案前起身,走到中厅,面西而跪,叩谢圣恩。一番折腾下来,大帐之内的喧闹声也就安静了不少。

    “明大人,皇上还有一口谕。请屏退左右才好。”岳乐和兵部尚书噶达浑对了个眼色,接着说道。

    “属下遵旨!”不等明安达礼发话,众将官齐声说道,知趣的陆续退出帐外。目送部下鱼贯而出,明安达礼再次跪倒听旨,连噶达浑也要一起陪跪。

    “明大人,小王出京前,皇上说:明安达礼此役,虽先损兵,但此后围困匪军日久,幸无冒进,朕心甚慰!朕听说,明安达礼采纳了沙尔虎达的献策,是否有此事?”

    “奴才回皇上的话,是有此事。奴才开始劝降未果,一怒之下强攻一夜,但士卒多有伤殒,这才转而继续围困呼玛尔城。沙尔虎达将军之后与我会合,也是建议奴才要按照皇上的圣谕来办,那就是‘层层围困、炮轰箭射,飞鸟不出、一人难逃’,这才有了异日罗刹匪军的出城而降。皇上圣明!”

    “朕听闻呼玛尔城坚固异常,罗刹匪军枪药厉害,可有此事?”

    “回皇上,确有此事。如果不是沙尔虎达亲率数百朝鲜鸟枪兵增援,战事恐怕不会如此顺利。”明安达礼作为一员猛将,确实没有居功自傲、贪功独享的非分之举。岳乐也是满意的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明大人请起,下面是皇二子的几句问话了。”

    “谢皇上!恭请二阿哥垂问!”有了那一次在慈宁宫与这位小皇子的接触,再加上本次战事完全按照人家预设的路数演进,明安达礼对这位两岁的小孩不能不格外尊重,虽然从地上站了起来,依旧是毕恭毕敬的样子等着垂询。

    “皇二子说:明安达礼和沙尔虎达两位大人辛苦了!”

    “奴才为了大清、为了爱新觉罗皇族,万死不辞!”明安达礼心里很热乎的感觉。

    “听说罗刹火器厉害,可有此事?”

    “确有此事。”

    “还听说你们二位掘坑道于城外,命朝鲜鸟枪兵藏于其内,填药举火,自己却毫发无损,可有此事?”

    “确有此事!”

    “再有,那呼玛尔城内,除了死尸,一个罗刹人也没有逃脱,对吧?”

    “回二阿哥的话,奴才不才,但二阿哥当日教诲,弹粮充足,退则辱国,奴才死了也不敢放走一兵一卒!”

    “明大人,皇二子说,您终归是绝不辱国的!”岳乐上前一步,双手抓住明安达礼双臂,坚定的说。

    “奴才谢二阿哥知遇之恩!”明安达礼差一点泪眼朦胧了。

    从中军大帐出来,三人带着一名理藩院委派的罗刹语通译,去了关押匪首的牢房。路上,岳乐只问了一句话:“匪首头目以上,可是按照兵部文书,一人一间密实监房,互相不可见面?”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岳乐笑了……

    顺治十二年七月二十一日一大早,罗刹俘虏就被押解进了京师。先是兵部士卒给三百多个罗刹降兵每个人的脖子上都栓上了白色绳子,然后由官员牵引着,自**西侧的长安右门[4]入皇城,献于太庙和社稷坛,表示此次大获全胜,乃是凭着祖宗的护佑和国家的福份。此举称为“献俘”。被当做贡品一样摆弄的洋人无可奈何,礼毕之后又被带回驻地关押。

    翌日,时值处暑。京师艳阳高超,万里无云,是个招降纳叛的好日子。

    午门内外,天子卤簿,气度非凡、仪仗威严;五凤楼[5]下,王公大臣、左右班立、精神抖擞;门楼之上,重檐黄瓦下张黄盖,前楹当中设御座;门楼之下,罗刹降俘列队静候,胆战心惊、后悔不跌。终于,午门鸣钟,皇帝乘舆出内宫了!不多久,金鼓雷鸣、铙歌齐奏,那是皇帝已经过了太和门。御阶之下的吴良辅此刻站在午门城垛处,用红丝绳袋将班齐牌提升上楼,也就是说,该来的都来了,可以开会啦!接着又是鼓乐齐鸣,大清皇帝终于到了午门前,沿着马道,御楼升座!

    福临今天十分精神,穿一身龙袍衮服,威严气派。这一套繁琐的程序,正体现了他的乾坤独断!福临于御座之中轻抬右手,示意正式开会!刹那间,午门广场上的文武百官齐齐下跪、三呼万岁,那声势把早已经惴惴不安的罗刹人吓的一时间有些骚动。恰在此时,吴良辅在城门上高声呼喊:“引献俘!”明安达礼器宇轩昂的指挥手下将校,将一队队俘虏引领至城门之下的献俘位。还没等到兵部侍郎大喝“跪”呢,前面一个貌似头目的罗刹人就亟不可待的跪了下去,忙不迭的一个劲儿叩头,叽里呱啦用洋文说个不停。明安达礼瞧得明白,这人正是别科托夫。别科托夫一个人的激动,一下子就彻底摧毁了其它俘虏们那仅存的一点点自尊,也都万般无奈的跪在广场上。望着那些红头发蓝眼睛的洋夷一个个犹如惊弓之鸟的样子,无论满汉,文臣武将全都投来了鄙夷的目光。

    吴良辅看着俘虏就位,就将日前兵部在朝堂“宣捷”的“露布[6]”当众宣读起来。之后,刑部尚书图海奏告,将呼玛尔之役所俘执献,请交付所司处置。

    此时的弘毅,站在午门城台之上、城楼之下,看的是眼花缭乱、大呼过瘾。要知道自己穿越都快一年半了,期间唯一赶上一次元旦大贺,还因为福临避痘而“一切从简”了。这一次本是没有他来的本分,结果皇帝念及呼玛尔一战玄烨着实有头功一份,所以才破例让他一起跟过来观瞻。跟着皇帝銮驾一路南行,到了午门城楼下,弘毅执意不让朴氏抱着自己上马道,说了句:“此处并非你该上的!”朴氏恍然大悟,跪伏于道侧。福临听见了这一句,突然想起当年自己六岁在盛京(沈阳)笃恭殿登基之时,出宫乘辇前往笃恭殿,乳母因其年幼欲登辇陪坐,他拒绝说“此非汝所宜乘”,显示出不可冒犯的帝王尊严。于是,福临故意停下来,招呼小玄烨过来,牵着他的小手,一同登了午门城楼。只不过弘毅当下肉身太过短小,午门下的人群根本没有看到那个传闻之中神奇的皇二子也来了。

    这时,文臣班列之中的大理寺卿罗硕已做好了准备,如果午门之上的皇帝下令处以极刑,他就要引领这一群洋毛夷人前往法场了。罗硕正是那襄亲王福晋“董鄂氏”的大伯父,前段时间京城里因为自己的这个侄女和当今皇上的不清不楚而沸沸扬扬,结果侄女婿十一贝勒博穆博果尔都进了和硕襄亲王了,自己的侄女怎么还是一个“福晋”的名号?越是在这种非常时期,自己越是要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办好差事才行!

    跪在地上的别科托夫十分清楚,现在到了最终决定三百余罗刹人最终命运的时候了,他倒是不慌张,前天那个大清国的什么郡王叫做岳乐的,已经给自己打下了包票,只要按照他的意思行事,会确保自己平安无事,如果办好了任务,说不定还会在这天下中心的皇朝里面谋取个一官半职呢!一想到那些娇小温柔的博格达女子,这心里就有一种急切的期待……

    “我是沙皇陛下的臣仆,你们不能这样对待伟大俄罗斯的一名尊贵的军官!你们这些黄皮肤懦夫,放开我……”耳边突然传来斯捷潘诺夫那公猪嚎叫一般的噪音,这一句熟悉的俄语,现在却把别科托夫吓了一跳。他恨不得从地上跳起来,随便找个什么东西去把他那张围满胡子的臭嘴给堵死!

    福临原本就是准备开释这些罗刹人了,以显示大清皇家的气度,刚要示意吴良辅去传旨“释缚”,随即再宣布释放俘虏。可就在这时,底下一个洋人居然跳起来大声嚷嚷起来,十分的刺眼!虽然不知道说了些什么鸟语,但是从他的表情可以看出,绝不是什么乞降留头的哀求!

    城垛口处的弘毅也是一惊,横空出来这么一个刺头,傻得冒泡,说不定这一嚷嚷就有送命的危险了!再回头去看皇帝,脸上分明就有了一丝杀气!再看楼下,群臣也骚动起来,那架势就是这种不懂礼数的蛮夷,杀了也是应该……不行,不能因为一个小小的匪首,坏了自己的大计!

    弘毅急忙回身跪在福临脚下,大声说道:“皇阿玛,楼下的罗刹人不知道说了些什么,也不知道是不是事出有因,儿臣请皇阿玛旨意,可否由儿臣出午门了解一二,以待圣裁?”

    福临想了想,知道如果不弄清楚就贸然杀人,也是武断了些。况且这小玄烨出生以来,哪一次都是无往不利,虽然自己总有些怀疑,是不是皇太后从中作梗,正好这一次事出突然,皇太后又不在身边,他自己有主动请缨,就可以顺理成章的看一看这小儿子的真本事!想到这里,福临果断让吴良辅传旨——

    “皇上有旨,着皇二子玄烨,代朕出午门,训斥罗刹匪首!”吴良辅站在城头上大声宣告,经旁边众人一层层声传,终于被午门之外的文武群臣都听了个明白。除了极少数的宗室王公和紧要大臣,绝大多数臣子都是惊讶不已。这“午门献俘”,乃是国家重典,任凭你皇二子天降祥瑞、持鼎而诞,可今日今时也不过是个虚岁两岁的娃娃,怎么可能代替皇上亲训降俘呢?原本就已经骚动的队伍,开始更加骚动起来,只不过再也不理会那个又蹦又跳的大鼻子黄毛鬼,而是齐刷刷望向了午门城楼下的右侧门[7]……

    [1]哈巴罗夫,全名叶罗费·帕夫洛维奇·哈巴罗夫,生于1603年。俄国称其为“探险家”,实际上是沙皇俄国早期侵略中国的匪首之一!1625年,哈巴罗夫从托博尔斯克出发,前往曼加泽亚,此后他从曼加泽亚出发参与了一系列的探险活动。1632年至1641年,他参加了对勒拿河的探险。1650年,他抵达黑龙江,此后他沿河而下,1653年抵达乌苏里江与黑龙江的汇合点,并将此地绘入其勘测地图中。1653年被征召回国,1655年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授予他“贵族之子”的光荣称号,并且封为军役贵族。沙皇殊密院御用文人吹捧他为“俄罗斯英雄”,“新领土的开拓者”。哈巴罗夫成了著名的英雄人物,现今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河口的哈巴罗夫斯克城,即是为纪念其而命名的。

    [2]奥努弗里?斯捷潘诺夫,接替哈巴罗夫的匪首。正史上,于顺治十五年(1658年)六月,被宁古塔都统沙尔虎达于松花江下游的尚坚乌黑一带击毙。

    [3]阿穆尔河,俄语也是“黑水河”之意,他早就有一个中国名字,叫做“黑龙江”!

    [4]长安右门位于**前的西侧,规格建制与长安左门完全相同,只是坐落方位相反。该门为**的西复门。每年秋八月中旬,皇帝诏令三法司会同王侯、大学士、九卿等在西千步廊旁进行"秋审",即复审各省判死刑囚犯的名册、口供和判决。每年霜降前,又在这里举行"朝审",将刑部死囚带入长安右门讯问,确认无疑者则绑缚刑场执行;有疑问者则缓决。囚犯一入长安右门如入虎口,凶多吉少,故时人又称此门为"虎门",或称"白虎门",以附"左青龙、右白虎"之意。明清时文武百官须在此门外下马下桥步行而入。1912年12月,为便利通行,将长安左、右门汉白玉石槛拆除;1931年1月长安街正式通行;1952年因建**广场,长安右门被拆除。

    [5]五凤楼,午门的一种俗称。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东西北三面城台相连,环抱一个方形广场。北面门楼,面阔九间,重檐黄瓦庑殿顶。东西城台上各有庑房十三间,从门楼两侧向南排开,形如雁翅,也称雁翅楼。在东西雁翅楼南北两端各有重檐攒尖顶阙亭一座。威严的午门,宛如三峦环抱,五峰突起,气势雄伟,故俗称五凤楼。

    [6]露布,即捷报。“露布”制度,始于后魏。东汉时,本来把官文书不加缄封者称为“露布”。后魏以“露布”发表战胜消息,每当攻战克捷,欲使天下遍知,便以漆竿上张缣帛,写上捷报。这种办法后来被广泛采用,露布就成为“布于四海,露之耳目”的“献捷之书”。隋代文帝起,有宣露布之仪。当时在广阳

    门外集中百官及四方客使,宣读露布。宣读毕,百官舞蹈再拜行礼。

    [7]午门有五个门洞,可是从正面看,似乎是三个,实际上正面还有左右两个掖门,开在东西城台里侧,一个面向西,一个面向东。这两个门洞分别向东、向西伸进地台之中,再向北拐,从城台北面出去。因此从午门的背面看,就有五个门洞了,所以有“明三暗五”之说。当中的正门平时只有皇帝才能出入;皇帝大婚时,皇后可以进一次;殿试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从此门走出一次。在清代,文武大臣出入左侧门,宗室王公出入右侧门。左右掖门平时不开,皇帝在太和殿举行大典时,文武百官才由两掖门出入。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