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梦穿康熙换乾坤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附02——福佑寺简介 附03——《故宫博物院游览计划书》 附04——独爱香山,独爱那淡淡的散发着灵 附05——北京天坛(百度百科) 附06——天坛听雪(作者:以风为马) 附07——清乾隆铜镀金嵌珐琅望远镜 附08——作者的几句话 附11——旗人称“奴才”略述【作者:橘玄 附14——几句想说的话 附16——中国古代的时间单位 附17——满语对北方汉语方言的影响 第一章 引子之〖景仁宫〗 第二章 引子之〖福佑寺〗 第五章 引子之〖新加坡〗 第六章 引子之〖爱情〗 第三章 引子之〖大清皇室〗 第四章 引子之〖格格〗 第七章——穿越与出生 第八章——重入景仁宫 第九章——取悦皇太后 第十章——上天降祥瑞 第十一章——铜件乃天赐 第十二章——结怨吴良辅 第十三章——母子分离苦 第十四章——迁居东五所 第十五章——奶妈加保姆 第十六章——给爹当道具 第十七章——玛法受惊了 第十八章——孝庄你要笑 第十九章——祖孙来深谈 第二十章——苏麻教阿哥 第二十一章——计收郑成功 第二十二章——宫斗真来了 第二十三章——算计老毛子 第二十四章——圣婴显神通 第二十五章——抓周揽天下 第二十六章——谁的董鄂氏 第二十七章——博弈起居注 第二十八章——历史真变了 第二十九章——福全好兄弟 第三十章——违心救阉奴 第三十一章——防患于未然 第三十二章——教训老阉奴 第三十五章——午门献俄囚 第三十六章——控诉罗刹罪 第三十三章——力保直言臣 第三十四章——经略苦寒地 第三十七章——功封贝勒爷 第三十八章——点评汉儒学 第三十九章——国学与西学 第四十章——西洋火绳枪 第四十一章——第一巴图鲁 第四十二章——沙场领皇差 第四十三章——战壕出奇效 第四十四章——初识鳌拜才 第四十五章——四大辅臣到 第四十六章——星堡显神威 第四十七章——兼领火器营 第四十八章——太后不开心 第四十九章——扬名八旗军 第五十章——开办研究院 第五十一章——平壤虹缎被 第五十二章——领悟四九城 第五十三章——赏识好侍卫 第五十四章——偶遇季开生 第五十五章——大谈义利观 第五十六章——入股松竹斋 第五十七章——私访何其难 第五十八章——结识新贡士 第五十九章——识才辨其长 第六十章——父子亲情浓 第六十一章——棒子来咬钩 第六十二章——合同写朝文 第六十三章——刁奴镶白旗 第六十四章——遇险骡马市 第六十五章——奴才毁亲王 第六十六章——求您了八婶 第六十七章——梦中说错话 第六十八章——掰扯下嫁案 第六十九章——小爷听汇报 第七十章——借用吴良辅 第七十一章——开导五旗主 第七十二章——初登御门下 第七十三章——旗务需改革 第七十四章——终于摆平了 第七十五章——一主揽八旗 第七十六章——总理解律条 第七十七章——皇子收奴心 第七十八章——都是文化人 第七十九章——论道老谈头 第八十章——玄烨解国榷 第八十一章——福临戴高帽 第八十二章——宗室怎总理 第八十三章——东北未禁恳 第八十四章——遗训灭东洋 第八十五章——太祖来托梦 第八十九章——诏设皇仆局 第八十六章——海运要规划 第八十七章——躺枪朱由榔 第八十八章——福临定领海 第九十章——家祭颂心声 第九十一章——舆情需引导 第九十二章——新兵也是人 第九十三章——后宫要兼顾 第九十四章——玛拉遇美女 第九十五章——情愫遭识破 第九十六章——额驸欲攀附 第九十七章——缘来还是你 第九十八章——玛拉被提亲 第九十九章——计测靖南王 第一百章——爹娘都送礼 第一百零一章——横生新变故 第一百零二章——御妹孔四贞 第一百零三章——贝勒哭鼻子 第一百零四章——亲兵罗刹人 第一百零五章——礼拜惹的祸 第一百零六章——多衔就是牛 第一百零七章——巧送知遇恩 第一百零九章——开生献画作 第一百一十章——弄巧也成拙 第一百一十一章 ——石驸马大街 第一百一十二章——猥琐小屁孩 第一百一十三章——姑姑改学姐 第一百一十四章——学姐送宝书 第一百一十五章——四贞讲故事 第一百一十六章——刺激皇额娘 第一百一十七章——子要凭母荣 第一百一十八章——皇后要收养(二更,欢度元旦) 第一百一十九章——蒙女开小会 第一百二十章——悲催大将军 第一百二十一章——罗刹娶寡妇 第一百二十二章——兄弟不和睦 第一百二十三章——女人是大戏 第一百二十四章——我来送礼物 第一百二十五章——虚礼也是礼 第一百二十六章——人体形态学 第一百二十七章——嫡出第一子 第一百二十八章—— 两位亲额吉 第一百二十九章——被废始与末 第一百三十章——惊天大秘密 第一百三十一章——嫡庶一样亲 第一百三十二章——太后做大媒 第一百三十三章——还我雅克萨 第一百三十四章——血仇深似海 第一百三十五章——循循而善诱 第一百三十六章——配角不能少 第一百三十七章——政务挑干员 第一百三十八章——百分百信赖 第一百三十九章 ——聪明的伊万 第一百四十章——复合型人才 第一百四十一章——失踪笔帖式 第一百四十二章——求鱼未得食 第一百四十三章——御马嘶鸣时 第一百四十四章——别馆变大堂 第一百四十五章——看人看主流 第一百四十六章——御前高端会 第一百四十七章——满汉仍有别 第一百四十八章——相煎何太急 第一百四十九章——会议踢皮球 第一百五十章——臣奴各展才 第一百五十一章——徐庶进曹营 第一百五十二章——管控军需物 第一百五十三章——朝鲜与倭国 第一百五十四章——奴才与臣子 第一百五十五章——崇满不抑汉 第一百五十六章——小小和事佬 第一百五十七章——令行禁不止 第一百五十八章——属国分等次 第一百五十九章——朝贡贸易制 第一百六十章——倭寇产白银 第一百六十一章——民间行海商 第一百六十二章——荷兰也怕他 第一百六十三章——雅俗共宵夜 第一百六十四章——夫子罕言利 第一百六十五章——论点极吻合 第一百六十六章——义利需并行 第一百六十七章——郑甲发迹史 第一百六十八章——福临叹刘昌 第一百六十九章——圣主配良臣 第一百七十章——保全郑芝龙 第一百七十一章——科罗湾海战 第一百七十二章——崇武海大战 第一百七十三章——盗亦有其道 第一百七十四章——海贼两三年 第一百七十五章——大夫与芝龙 第一百七十六章——福临用人观 第一百七十七章——食材与人才 第一百七十八章——典故对故事 第一百七十九章——正邪集一身 第一百八十章——功亏于一篑 第一百八十一章——符献挺身出 第一百八十二章——阉奴巧当托 第一百八十三章——性恶与性善 第一百八十四章——政治与文化 第一百八十五章——芝龙文化源 第一百八十六章——四用并三疑 第一百八十七章——水师定基地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一百二十五章——虚礼也是礼
《梦穿康熙换乾坤》
作者:弘毅知难
更新时间:2024-01-21 20:36:03
字数:10468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梦穿康熙换乾坤 !

    弘毅“送礼”一词乍一出口,就先把皇后“拿下”了。尽管说者无心,然而听者有意!

    皇后恶狠狠瞪着门口,心中差点失了分寸:难不成是这个下人走漏了风声?别看我平日里对你们不薄,可这件事早就提醒了你,你个狗奴才还敢明目张胆违抗我的命令,看我如何收拾你!

    后面侍立的执事太监分明看到一向温柔贤淑的皇后,望向自己的眼神中满是杀气,吓得狠狠将脑袋砸在青砖之上,带着哭腔喊道:

    “主子,不是我!”

    什么情况?——跪在地上的弘毅被弄了个莫名其妙,使劲翘着屁股扭头看着这位小太监在那里“鸡啄米、碎碎念”。

    “皇额娘,这是……”——这是演的哪一出?怎么比我还会演?

    “没事了,你下去吧。”却是静妃的声音。

    身后的小太监叩头谢恩,流着鼻涕眼泪退了出去。

    “呵呵,这个小太监莫不成得了失心疯?语无伦次的,玄烨勿怪。哎呀,看被他闹得,贝勒爷怎么还跪着呢?快起来说话吧!”静妃故作惊诧,说了一串,才叫弘毅起身。

    这一会儿她已经有了判断:小太监出门片刻功夫,身后还跟了一个她永寿宫[1]自己的贴身宫女,自然没有机会向弘毅吐露什么。况且刚才小太监跪拜,门口那个宫女也是冲自己轻轻摇头。如此说来,这小玄烨难道天降祥瑞到了能掐会算的地步?

    “是啊,玄烨快起来,额娘疏忽了。”有了静妃的提点,皇后这才发话。

    “儿臣谢过皇额娘,谢过静妃母。”弘毅不再多想,从容起身落座。

    “玄烨,你刚才说是来‘送礼’了。怎么这么多礼呢,皇额娘这里不缺什么用度的。”皇后客气开场。

    “回皇额娘的话。这礼物,却不是儿臣所送,而是另有其人。”弘毅故弄玄虚。

    “哦?另有其人?是谁呀?”皇后微笑问道。

    “儿臣是替皇阿玛来送礼的!”

    此言一出,惊得静妃立即起身,款款肃立,端正了姿势,然后向前迈出左腿。双手扶左膝,眼看着右腿就要半跪了。一旁的皇后也是早已起身,只是还没有做后续动作而已。【此处赘述一句:清初简谱,绝对没有清宫戏里妃子们拿着手绢往肩膀头甩来甩去的动作。此处礼仪才是正途。】

    弘毅看得明白,这两位是要给皇上行“请安[2]”之礼,来答谢自己所谓“礼物”了。于是。他“慌慌张张”从座位上“弹跳”而起,抢前两步,一把扶住静妃的胳膊肘,“诚惶诚恐”地说道:

    “哎呀,静妃母快快请起,都是儿臣无状,惊扰二位娘娘了!儿臣说的不准确。皇阿玛所送之礼,并非实物,而是‘虚礼’!”

    “这……”皇后闻听此言,忍不住这个气呀!——你小子又来砸场子了这是!刚要作势训斥几句,闻听一旁静妃却不温不愠的说道:

    “原来如此,那臣妾这一礼,也还是要恭迎圣训的,哪怕是‘虚礼’也罢。”

    弘毅小小身躯。实在挡不住静妃执意“半蹲儿”之力,情急之下,只好也闪在一边,陪着这位废后、还有皇后一起给,东边的皇帝行问安之礼。

    礼毕,起身,重新落座。

    弘毅心思飞转:本来是想借此机会小小“调戏”一下二人。来试探一下自己在他们心目中的斤两,也好相机而动。结果皇后是“中计”了,眼瞅着就要动怒,静妃却来了个“将计就计”。把自己还是拖下了水。充其量,双方算是平手。看来,今天这礼物送的,一定要谨慎为之了。

    “玄烨,那皇上是赐我们什么‘虚礼’呢?”静妃还是平静似水,款款发问。

    “回静妃母的话,”弘毅顿了一下,转而将满语换做了蒙语,继续说道:

    “儿臣刚从郑亲王府上回来,知道两位娘娘此时必在一处,寄托对简郡王多罗福晋的哀思。故而觐见,以求宽慰皇额娘与静妃母,请……请节哀!”弘毅说完,不厌其烦的重新跪下来,冲着两位正儿八经行“一叩三拜”之礼。

    闻听玄烨这么一说,皇后当先忍耐不住,张口来了一句:

    “我那可怜的姐姐呀!愿长生天赐予你安息……”接着就泪如雨下,小声啼哭起来。要知道,郡王的正妻才是个“多罗”福晋,算不上国丧,这后~宫禁地,万万不允许你大哭大悲的,娘家亲戚也是不行,因为,你完完全全已经属于皇帝,属于爱新觉罗家了。

    “唉,皇后节哀吧,长生天会眷顾我们这些可怜的女人的!相信她到了极乐世界,一定会快乐无忧的!”静妃虽然也是垂泪,却还要顾及体面,所以只能温柔劝解。

    好一会儿,皇后才勉强止住哭泣,只是不停抽噎。静妃得了空闲,又含泪冲着弘毅说道:

    “玄烨,起来吧。你这孩子真是懂事,知道咱们蒙古人亲眷人亡故了,是不会主动请安问好的。难为贝勒爷如此周全了!”

    原来,蒙古人守孝期间,见面从不问好。所以平时蒙人骂不懂礼貌的年轻人,就会说:“你家死人了,见面也不问好!”因为你要一问,别人势必还礼说“您好!”——家人都死了还怎么“好”?不能回答,自然尴尬。

    “谢皇额娘、静妃母体谅关爱!静妃母,儿臣刚才替皇阿玛去为多罗福晋加祭,并差人送去一双‘上路的鞋袜’,是儿臣命东二所年轻宫女仓促赶制的,只求福晋一路走好。”

    这其实也是蒙人丧葬礼仪的一部分:蒙古人不讲究给死者铺金盖银、穿绸着缎,却一定要有一双“上路的鞋袜”。家人去世,要将浑身衣服扒光,只裹一层白布,脚上一定要穿一双新袜,防止投生的路上让蒺藜扎脚。科尔沁部虽粗有寿衣,但制作也不讲究,讲究的是一双底上绣有莲花的鞋子【与满汉民族习惯相似】,由十八岁未破身的女儿缝成。以便穿行十八层地狱。

    故而,弘毅从东二所动身之时,随便问了问哪个宫女有已绣好的寿鞋。巧的是一个小宫女近来家人眼看着不行了,自己“偷偷”赶制了一双这“不祥之物”,闻听贝勒爷需要,思量再三最终还是感念与小爷平日里的慈善,这才和盘托出。不了小贝勒爷非但没有责罚。反而给了十两之巨的赏银,并恩准她光明正大的用休息时间再好好赶制一双寿鞋,还提前准了她出宫奔丧的假。

    听到玄烨如此有心,轮到皇后动容了,再也不因为玄烨刚才不“请安”、故弄玄虚送“虚礼”而气恼了,反而换做十分亲切的面容。温柔说道:

    “玄烨,额娘谢过你了!”说着,皇后颤巍巍起身,带着刚才哭泣之后的抽噎,亲手扶起还跪在地上的小玄烨。

    其实,博尔济吉特氏女人在慈宁宫开完“常委会议”之后,祖孙三人还真是发表了一番对皇后亲姊妹的哀思之情。除了三人循例赏赐了亡人家一些祭奠用品之外,却也只能仅此而已了。虽然亲为一母同胞的姐妹,自己的姐姐亡故,身为皇后的妹妹却不能亲往祭奠,只能委托下人带去哀思而已。

    当时在皇太后那里,皇后就忍不住痛哭了一场,让她的姑祖母和姑母好一个劝解,这才平静。如今玄烨这么一来。更是让她重拾悲痛,心下也就乱了刚才还要好好和玄烨智斗一番的心思。

    “皇额娘要谢的,不应该是儿臣,这都是儿臣的本分。您要谢的,应该是我皇阿玛才对。”弘毅一边落座,一边提醒她们,继续自己的原定计划。

    “哦!正是!臣妻谢过皇上!”皇后急忙端正衣冠。抹掉泪水,面东而拜。静妃在一旁也是如此一番。

    “皇额娘,这礼物,虽是虚礼。却出自皇阿玛之心,儿臣再拜贺皇额娘和静妃母!”说完,弘毅又来了一次跪拜。这可把两位女人弄糊涂了,半天没有说话。

    弘毅也不再指望他们搀扶自己起来,而是主动爬起来坐回去。接着说道:

    “皇额娘不想问问这礼物是什么吗?”

    “皇上所赐,出自内心?”皇后自言自语,却不得要领。

    “玄烨是说,皇上对皇后施以慰藉之意?”静妃却头脑清楚的很。

    “正是!二位娘娘真是长生天给我皇阿玛的厚礼,如此聪颖,实乃大清之福!”弘毅也不管不顾什么辈分差别了,来了一顿阿谀奉承。本来嘛,静妃是皇太后的侄女,还算是玄烨长辈,至于皇后,说白了和玄烨一个辈分,都是布木布泰的孙子辈!

    “臣妻(妾)谢过皇上圣眷!”两人微微起身,意思了个礼,又互相对视一眼,这才由静妃开口问话:

    “玄烨,那你还给我们详细说说,皇上是怎么个慰藉法?”

    “回静妃母的话,儿臣是如此理解的。”玄烨开始肆无忌惮的编造了,却一定要编造的有根有据、有模有样!

    “起初,皇阿玛在位育宫和我说起多罗福晋亡故之事,十分悲痛,儿臣不明就里,只是一味宽慰。但无论如何,皇阿玛始终反复提及简郡王的种种功绩,却还是不让儿臣跪安。后来,儿臣试探说:虽然与礼制不合,可简郡王统兵北地、辛苦万千,可否准了宗人府奏本,例外施恩,加祭多罗福晋一次?”

    “哦,辛苦玄烨了。皇上怎么说?”皇后关切询问。

    “皇阿玛自然欣喜万分,一个劲儿夸我懂得人之伦常、懂得‘百善孝为先’的道理。”

    弘毅说到此处,故意停下来看着两位女人。皇帝都说我孝顺了,后面你们总不能说我用心险恶、不受儿臣本分了吧?果然,两个女人不约而同点头称是。那就接着忽悠!

    “可这之后,皇阿玛又问我:让赵布泰大人主祭可否?儿臣自然回答说:十分妥当。但皇阿玛还是意犹未尽,我反复思量之后,这才明白,应该儿臣自己亲往加祭才好。”

    看着两位博尔济吉特氏的女人认真听着自己的故事,弘毅心中满足万分。只不过自己提及“赵布泰”这个名字的时候,废后静妃居然又是很不自然的愣了一下,似乎瞬间偏转了思绪,去想其他什么事情了。

    一切皆在我的预料之中了,后面有戏!——弘毅暗自心语,继续白活【读作[Bái-huo]方北方言,类似于普通话中的“说”、“讲”】:

    “于是,儿臣这才请命去陪着赵布泰大人一起为福晋加祭。果然,皇阿玛欣然应允,并让我好好办差!儿臣于是告退而出。”

    “哦……”皇后没有听到畅想中的皇帝对自己宽慰恩宠的语言,有些怅然若失。

    “皇额娘,儿臣一开始也是没想明白,这件事情到底皇阿玛为何如此操办?去的路上,儿臣反复思量,终于明白——”弘毅话音一顿,卖个关子。

    “明白什么?”皇后乖乖配合。

    “皇阿玛顾及您对儿臣的收养眷顾之意,有意让儿臣代替他去亲往祭奠。这么做,一来是以皇子亲往来宣示皇家的体恤,二来是让儿臣感念皇额娘您的养育隆恩!您说有这两条,算不算做是皇阿玛的心中之礼呢?儿臣拜谢皇额娘!儿臣拜贺皇额娘!”

    说完自己的分析,弘毅不失时机一句“拜谢”、一句“拜贺”,果然让皇后转忧为喜,情不自禁!

    “呵呵!臣妻谢过皇上垂顾!还要谢谢懂事的小玄烨呢!”

    “臣妾恭喜皇后了!”静妃却是不太兴奋,只是淡淡一句。

    哦?孟古青,你不感冒?那我们来一点猛料如何?弘毅心有成竹,望着眼前美貌艳丽、却早已不是青涩少女的废后……

    [1]【废后静妃居所,正史没有记载,属于笔者弘毅杜撰,连猜测也算不上。为何没有记载?后面弘毅会给出一个小小的“臆测”!敬请期待!哈哈!】

    [2]“请安”原是明代军礼中的一项,见于《大明会典》。当时全国各指挥使司、各卫所都有这个礼节,称为“屈一膝”。建州卫也如此。到了清代,在八旗和明朝遗留下来的绿营中仍然沿袭旧习。本来,兵士见到上级军官应该下跪,但因为身上有盔甲,只屈一膝或半膝,久之,不穿盔甲时也以屈一膝为礼,并和叩首、打恭一样,含有问候请安的意思。在八旗人家和部分汉族官宦人家,晚辈见长辈,平辈中幼见长,奴仆见主人至亲友相见,都行这个礼,所以屈一膝又叫请安。但在衙门或公共场所,则不论旗人汉人都行打恭礼,不能请安。(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9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