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窃国贼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琅琊国 东武城、安丘、黔陬县、夏河城 第一章 东武城 第二章 绝境 第三章 东逃 第四章 铁山脚下 第五章 安身立命之本 第六章 躁动 第七章 夏河城 第八章 悄然发力 第九章 第一片基业 第十章 命运的抉择 第十一章 最大的粮仓 第十二章 灾祸突至 第十三章 浴血搏杀 第十四章 众志成城 第十五章 决断 第十六章 余波微澜 第十七章 出仕 第十八章 毁誉参半 第十九章 商机 第二十章 合作 第二十一章 扩张 第二十二章 扩张(续) 第二十三章 心腹幕僚 第二十四章 人心难测 第二十五章 筑城 第二十六章 扩军 第二十七章 岁贡 第二十八章 进取 第二十九章 征途 上 第三十章 征途 下 第三十一章 出其不意 上 第三十二章 出其不意 下 第三十三章 攻其不备 上 第三十四章 攻其不备 下 第三十五章 东莞城 上 第三十六章 东莞城 下 第三十七章 利益交换 第三十八章 悄然改变 上 第三十九章 悄然改变 中 第四十章 悄然改变 下 第四十一章 琅琊水军 上 第四十二章 琅琊水军 下 第四十三章 名声鹊起 上 第四十四章 多事之秋(上) 第四十六章 多事之秋(下) 第四十七章 当断即断(上) 第四十八章 当断即断(下) 第四十九章 招兵买马(上) 第五十章 招兵买马(下) 第五十一章 求贤(上) 第五十二章 求贤(下) 第五十三章 踏雪访子义 上 第五十四章 踏雪访子义 下 第五十五章 承诺 上 第五十六章 承诺 下 第五十七章 勤王 上 第五十八章 勤王 下 第五十九章 君君臣臣 上 第六十章 君君臣臣 下 第六十一章 中流砥柱 上 第六十二章 中流砥柱 下 第六十三章 虚虚实实(上) 第六十四章 虚虚实实(下) 第六十五章 斗智斗勇(上) 第六十六章 斗智斗勇(下) 第六十七章 环环相扣(上) 第六十八章 环环相扣(下) 第六十九章 鏖战(上) 第七十章 鏖战(下) 第七十一章 义释管亥(上) 第七十二章 义释管亥(下) 第七十三章 悄然布局(上) 第七十四章 悄然布局(下) 第七十五章 军心民心(上) 第七十六章 军心民心(下) 第七十七章 待价而沽(上) 第七十八章 待价而沽(下) 第七十九章 潜移默化(上) 第八十章 潜移默化(下) 第八十一章 整军(上) 第八十二章 整军(下) 第八十三章 风起云涌(上) 第八十四章 风起云涌(下) 第八十五章 顺势而动(上) 第八十六章 顺势而动(下) 第八十七章 誓言(上) 第八十八章 誓言(下) 第八十九章 预取先舍(上) 第九十章 预取先舍(下) 第九十一章 杀机暗藏 第九十二章 横刀立马 上 第九十三章 横刀立马 下 第九十四章 得失之间 上 第九十五章 得失之间 下 第九十六章 建衙 上 第九十七章 建衙 下 第九十八章 冀州来使 上 第九十九章 冀州来使 下 第一〇〇章 顺势而为 上 第一〇一章 顺势而为 下 第一〇二章 阳谋 上 第一〇三章 阳谋 下 第一〇四章 正奇相辅 上 第一〇五章 正奇相辅 下 第一〇六章 固山之战 上 第一〇七章 固山之战 下 上架感言! 第一〇八章 祸水西引 上 第一〇九章 祸水西引 下 第一一〇章 奉诏进京(上) 第一一一章 奉诏进京(中) 第一一二章 奉诏进京(下) 第一一三章 中德殿(上) 第一一四章 中德殿(下) 第一一五章 轰动(上) 第一一六章 轰动(下) 第一一七章 群英会(上)(为盟主“常再思”加更) 第一一八章 群英会(下) 第一一九章 逆水行舟(上) 第一二〇章 逆水行舟(下) 第一二一章 乱中取利 第一二二章 世外桃源(新春大吉!) 第一二三章 蓄势(上)(年夜饭快乐!) 第一二四章 蓄势(下)(拜年啦!) 第一二五章 讨董联盟(上) 第一二六章 讨董联盟(下) 第一二七章 管亥归来(上) 第一二八章 管亥归来(下) 第一二九章 抢占先机(上) 186年、187年、188年 中平六年、初平元年 第一三〇章 抢占先机(下) 第一三一章 潜移默化(上) 第一三二章 潜移默化(下)(为金沐灿尘大大加更) 第一三三章 明争暗抢(上) 第一三四章 明争暗抢(下) 第一三五章 合纵连横(上) 第一三六章 合纵连横(下) 第一三七章 谋算(上) 第一三八章 谋算(下) 第一三九章 反制(上) 第一四〇章 反制(中) 第一四一章 反制(下) 第一四二章 雏鹰振翅(上) 第一四三章 雏鹰振翅(下) 第一四四章 朝贡(上)(求保底月票!) 第一四五章 朝贡(下) 第一四六章 乱局(上) 第一四七章 乱局(下)(为血红巨加更!) 第一四八章 压力重重(上) 第一四九章 压力重重(下) 第一五〇章 无声杀伐(上) 第一五一章 无声杀伐(下) 第一五二章 天下雄城(上) 第一五三章 天下雄城(下) 第一五四章 形势逼人(上)(祝元宵节快乐) 第一五五章 形势逼人(下) 第一五六章 惑敌之计(上) 第一五七章 惑敌之计(下) 第一五八章 泰山之战(上) 第一五九章 泰山之战(下) 第一六〇章 所谋乃大(上) 第一六一章 所谋乃大(下)(为金沐灿尘大大加更) 第一六二章 步步蚕食(上) 第一六三章 步步蚕食(下) 第一六四章 利益交换(上) 第一六五章 利益交换(下) 第一六六章 崭新格局(上) 第一六七章 崭新格局(下) 第一六八章 错综复杂(上) 第一六九章 错综复杂(下) 第一七〇章 是非对错(上) 第一七一章 是非对错(下) 第一七二章 瞒天过海(上) 第一七三章 瞒天过海(下) 第一七四章 四方来投(上)(第二更) 第一七五章 四方来投(下)(第三更) 第一七六章 坐山观虎(上) 第一七七章 坐山观虎(下) 第一七八章 驾驭之道(上) 第一七九章 驾驭之道(下) 第一八〇章 问鼎之基(上) 第一八一章 问鼎之基(下) 第一八二章 报复(上) 第一八三章 报复(下) 第一八四章 围城(上) 第一八五章 围城(下) 第一八六章 步步紧逼(上) 第一八七章 步步紧逼(下) 第一八八章 诱敌(上) 第一八九章 诱敌(下) 第一九〇章 激战(上) 第一九一章 激战(下) 第一九二章 破城 第一九三章 决战(上)(求保底月票) 第一九四章 决战(下) 第一九五章 徐晃归心(上) 第一九六章 徐晃归心(下) 第一九七章 嘉奖 第一九八章 势如破竹 第一九九章 除恶务尽 第二〇〇章 “征发”密令(上) 第二〇一章 “征发”密令(下) 第二〇二章 天下震怖 第二〇三章 孰更重要? 第二〇四章 急报传来 第二〇五章 改弦易张 第二〇六章 纵横捭阖 第二〇七章 鹰视狼顾(上) 第二〇八章 鹰视狼顾(下) 第二〇九章 文姬(上) 第二一〇章 文姬(下) 第二一一章 何去何从 第二一二章 北上(上) 第二一三章 北上(下) 第二一四章 双雄会 第二一五章 破城(上) 第二一六章 破城(下) 第二一七章 招揽子龙 第二一八章 心腹大患(上) 第二一九章 心腹大患(下) 第二二〇章 伺机而动 第二二一章 蓄势待发 第二二二章 全线发动(上) 第二二三章 全线发动(下) 第二二四章 对峙(求订阅) 第二二五章 连锁反应(上) 第二二六章 连锁反应(下) 第二二七章 激怒(上) 第二二八章 激怒(下) 第二二九章 牵制 第二三〇章 天下大乱 第二三一章 鸠占鹊巢(上) 第二三二章 鸠占鹊巢(下) 第二三三章 错综复杂(上) 第二三四章 错综复杂(下) 第二三五章 颜良(上) 第二三六章 颜良(下) 第二三七章 决断(上) 第二三八章 决断(下) 第二三九章 处置 第二四〇章 安抚(上) 第二四一章 安抚(下) 第二四二章 诱之以利(上) 第二四三章 诱之以利(下) 第二四四章 回天无力 第二四五章 决战前夕(上) 第二四六章 决战前夕(下) 第二四七章 麹义授首 第二四八章 四面楚歌(上) 第二四九章 四面楚歌(下) 第二五〇章 无力回天(上) 第二五一章 无力回天(下) 第二五二章 震慑(求订阅) 第二五三章 高调纳妾(上) 第二五四章 高调纳妾(下) 第二五五章 借道(上) 第二五六章 借道(下) 第二五七章 耐性 第二五八章 阳谋(上) 第二五九章 阳谋(下) 第二六〇章 不欢而散 第二六一章 决断(上) 第二六二章 决断(下) 第二六三章 雷霆之势(上) 第二六四章 雷霆之势(下) 第二六五章 将星陨落(上) 第二六六章 将星陨落(下) 第二六七章 善后 第二六八章 群雄震动(上) 第二六九章 群雄震动(下) 第二七〇章 安抚 第二七一章 整合(上) 第二七二章 整合(下) 第二七三章 引而不发 第二七四章 今非昔比(上) 第二七五章 今非昔比(下) 第二七六章 密谈(上) 第二七七章 密谈(下) 第二七八章 西征前夕 第二七九章 轻取潼关(上) 第二八〇章 轻取潼关(下) 第二八一章 无可阻挡(上) 第二八二章 无可阻挡(下) 第二八三章 各方反应 第二八四章 归心(上) 第二八五章 归心(下) 第二八六章 风云汇聚 第二八七章 少帝驾崩 第二八八章 大势所趋 第二八九章 名正言顺 第二九〇章 登基及大结局(后记)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二十六章 扩军
《窃国贼》
作者:巨火
更新时间:2024-01-15 13:32:19
字数:9894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窃国贼 !

    ps:2015年,祝福广大书友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

    刘存拿定了主意,公孙沛、赵溶、霍坚等人立即付诸实施,重新调整后获得充实的各环节,渡过开始阶段的一阵忙乱之后,逐渐显示出惊人的高效率。

    第三日中午,第一批两万难民用过一顿粘稠的米粥,在五百官兵的引领下踏上城北官道,长达十里的队伍将在大珠山下的珠山乡休息两天,所有妇孺和孩子留在珠山乡休养,成年男性分成一个个千人队领取工具,以分段负责同时施工的方法,修建通往北面小珠山和黄岛的四十里沿海大道,其中一个千人队在数十营造工匠的率领下,开始重建毁于大火的王家寨。

    第四日上午,夏河城外同样饱餐一顿的两万难民被分成二十个千人队,在五百余名商队护卫的引领下,浩浩荡荡开赴城西北六里的庫山南麓。

    早已等候在山下河畔的千余名青壮熟练地分发工具,然后带着各自负责的千人队各司其责,这两万青壮必须在两个月之内,修通夏河城至枳城的一百三十里官道。

    同日中午,难民中的五千多妇孺获准住进刚刚腾空的城北庄园,从事缝制简单的麻布纺织、编制草席和草帽等低强度的手工劳动,孩子们也获得很好的照顾,再也不用在杂乱肮脏蚊虫如麻的野地里忍饥挨饿。

    与五千妇孺相隔不远的城北大营里尘土飞扬,烈日下的王杞站在高台上,默默注视着校场上正在进行的新兵选拔。

    正在紧张测试的八千青壮进入大营已经五天,都是吃足三天饱饭再经过两次苛刻的选拔得以留下的强壮汉子,其中大多数人的年纪均在二十五岁以下。

    选拔结束后,场上的八千汉子只能留下三千充实军队,其余五千将被带到珠山,由船队总管鲍澄鲍老三再挑出千人,剩下将全部分进各大工坊和盐场当学徒。

    王杞对此无可奈何,他非常希望这八千名青壮全部留下,作为领兵将领,谁不希望自己麾下兵强马壮?何况这批青壮兵员非常优秀,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服从性,都是王杞平生仅见,他自信只需训练半年,就是一等一的好兵,所以王杞越看越心疼,越看越舍不得。

    可外面还有大量灾民需要安置,花完数月储蓄再次举债度日的刘存,已无法承担高昂的扩军费用,能够支持王杞将兵力扩充到六千人马,已经是刘存所能承受的最大极限。

    日头偏西,完成五个选拔项目的八千青壮在声声口令中分别集合,入选的三千人顾不上擦去满头满脸的汗水和尘土,三五成群挤在一起兴奋地欢笑。

    剩下五千人有的躺倒在地一动不动,有的背过身去悄悄抹泪,有的干脆蹲下埋头抽泣,还有少数固执地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凝望欢欣雀跃的三千人,非常不忿也非常无奈。

    两名身穿头戴精美的铜制头盔、身穿黑色复合铠甲的军官快步登上检阅台,一左一右站在王杞身边,手按刀柄齐齐望向前方落选的五千青壮,眼中均露出不舍之色。

    左边那位身高九尺雄健魁梧的左尉名叫翟越,青州乐陵人,今年刚满二十岁,去年黄巾军打到他家乡之前,他背着年迈的祖父,他父亲背着体弱的母亲,十五岁的弟弟背着五岁的妹妹,十二岁的大妹则牵着九岁的二妹,一家八口用绳子拴在一起,紧随滚滚流民一路逃到琅琊才敢停下,很快获得刘存的救济,成为又一批脱离死亡境地的幸运者。

    为了让一家人能够更好地活下去,翟越听到敲锣征兵的官兵高喊“入伍有房住有地种有薪俸”之后,毅然选择报名从军,最后在激烈残酷的选拔中,以过人的武技和强悍的体魄,从数千人的厮杀中脱颖而出。

    翟越从军后非常刻苦,更难得的是,这个五大三粗的家伙不但识字还会算术,上官王杞对他很是器重,主上刘存接触他两次后,也非常喜欢他坦率忠耿的性格,很快将他的家人安置在城北庄园的独院里,高薪聘请他当过县衙账房的父亲翟俭,担任珠山商社的账房主管,翟越十六岁的弟弟翟趋也因体格彪悍,颇有天赋,成了刘存的武学弟子。

    如今的翟越已成长为王杞的左膀右臂,其勇猛坚毅的作风和重情仗义的性格,深受官兵们的尊敬。

    王杞右边那位相貌英武的年轻军官名叫颜慎,今年二十四岁,弘农卢氏人,出自富农之家,是位胆识过人射术高超的游侠,三年前因朋友义气,一怒射杀家乡贼曹,成了大汉众多负案逃犯中的一员。

    亡命天涯的三年里,随着阅历的增长,颜慎的个人生观发生巨大变化,他学会反省自己的行为,性格日渐沉稳,整个人迅速成熟起来。有意思的是,之前他从未想到从军,琅琊只是他游历天下计划中的一个驿站,没想到去看热闹时脑子一热,报了个假名参加选拔,结果竟成了王杞的部下。

    半年来,颜慎在王杞的悉心栽培下进步迅速,也逐渐喜欢上单调刻板却充满热血的军旅生活,由于他武技高强,射术尤为精湛,加上勤学苦练表现突出,在短短半年之内从队率晋升为右尉。他也非常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在担任各级军官期间,勤勤恳恳处事公平,不但在军中树立了威信,还成了王杞的得力助手,深受王杞的信任。

    五千青壮即将被带离军营的时候,翟越终于忍不住向王杞低声恳求:“大人,那五千弟兄都是从两万多青壮中一关关闯过来的,在刚才结束的五项选拔中,他们的成绩和入选的三千弟兄相差无几,今天要是放走了,日后恐怕再也碰不到这么好的兵了!大人,留下他们吧!”

    王杞叹了口气:“不是我不想留,而是没办法啊!此次扩军,主上足足准备半年之久,咱们每天苦练的时候,主上同样在为我军中弟兄殚心竭力,他不但为咱们制定完善的训练章程和各项制度,还三天两头泡在铁器工坊里,监造新式甲胄和各种制式兵器,最后咬牙卖掉珍藏的数十件宝贵瓷器,用来制造五千副巧夺天工的连发强弩装备我军,如今,主上为了外面的十余万灾民能够活下去,不但耗尽所有储蓄,还欠下徐州几大商家的巨额债务,这个时候,我怎么忍心再给他增添负担?”

    边上的颜慎心里难过,可对前方五千素质优异的青壮更为不舍,逃难三年,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对随时可能抓捕他的各地衙役和官兵时时保持高度戒备,观察也特别仔细,可从没见过任何地方的官兵衙役,像眼前这批青壮一样强壮和淳朴,何况这些还都是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民夫,他自信只要给他机会,让他带领这批人,按照主上刘存和上官王杞总结出来的练兵新法训练半年,定能成为一支强军。

    于是,颜慎深吸口气,转向频频摇头的王杞大声谏言:“大人,翟越说得对,日后恐怕再也碰不到这么好的兵了!大人,请留下这五千弟兄吧,属下宁愿放弃每月九千钱的薪俸,号召所有弟兄把一日三餐减为一日两餐,只要能留下这五千弟兄,再苦再累属下也愿意。”

    “大人,属下也愿意这么做!”翟越立刻大声附和。

    王杞仰起头望着湛蓝的天空,好久才垂下头,依依不舍地望向整队被带出大营的五千青壮,茂密胡子下的嘴唇动了动,终于挤出一句话:“颜慎你去,让带队的人等一等,翟越负责大营秩序,我这就进城找主上说情,争取将这五千弟兄留下来!”

    “遵命!”

    颜慎大喜,匆匆抱拳飞身跃下高台,他知道只要王杞开口,重感情的主上再难也会答应,何况如今上万黄巾贼已经攻破西面的东安城,距离本县也就两百余里,对南面的莒城和王城开阳形成巨大威胁,国君刘玺五日之内连发三份谕令,要求各县征召兵员,随时听从调遣驱逐黄巾贼寇,这正是大丈夫建功立业的时候。

    县衙后院正堂里,刘存与公孙沛、赵溶端坐榻上,正在听取商队总管陆九和船队鲍总管的汇报,刘存看到一身戎装的王杞站在门外不敢进来打扰,想了想也没叫他,让陆九继续把话说完。

    陆九接着说道:“眼下徐州各地也都挤满了灾民,徐州两大商家恐怕不能再像之前那样供给咱们粮食,糜家还好,答应将已运到赣榆河口的三十万斛米粮和十万斛各种豆子,按之前的契约规定如数交给咱们,陈家商行不愿卖粮食了,他们宁愿用黄金和布匹换取咱们的货物,也不愿再拿爆涨了八倍的粮食来换,所以,还请主上拿个主意。”

    “最后一件事,冀州公孙家的商队已经安置好,对咱们城东宾舍的住宿条件非常满意,小的已经转达主上今晚设宴款待的消息,旻公子非常高兴,他送来的五十万斤冀州精铁和八百三十二匹匹塞外战马中,有十匹一等一的漠北骏马是送给主上的见面礼。但旻公子也提到各地贼寇越来越多,路上越来越不太平,陆上商道随时都有中断的危险,希望咱们尽快开通至冀州沿海的海上商道。”

    刘存点点头:“很好,今晚的酒宴你和老鲍一起作陪,多聚聚对以后的生意有好处,等会下去之后,你们商量一下,看能不能分出几艘船开通冀州海路。再一个,这几年天气很反常,大河以南各州连年干旱蝗灾四起,大河以北的冀州和河内、河东等地方受损却不大,素来都是盛产粟麦豆类的冀州,应该还能买到些粮食,哪怕骂不到麦子、粟米等主粮,能买些豆子回来也是好的,这事你们留意一下,想办法问问公孙家商队的伙计,晚上我见到公孙旻再和他好好谈谈。”

    陆九和鲍老三致礼离去,王杞大步进来,非常正式地向刘存行了个下属之礼,在刘存的示意下挨着赵溶下手跪坐,一五一十将选拔兵员的情况和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公孙沛微微皱眉,但没有发表任何意见,赵溶神色不变,但手指动了动,似乎在计算突然增加的开支。

    刘存没有让结义大哥失望,略微权衡便答应下来:“既然大哥如此看好这批兵员,那就全留下吧,说不定今后真的找不到这么好的兵员,回头我立刻通知蔡总管,让他派人将刚到的五十万斤冀州精铁运回去,铁器作坊专门生产甲胄兵器的两个工坊继续加班加点,争取三个月内完成一万套板甲、一万把横刀。”

    “谢主上!”

    王杞按捺心中的激动,向刘存深深致礼。

    刘存笑道:“你把人都留下了,估计鲍老三可能不高兴,大哥得尽快帮他征召一千个会水的青壮补上才行。”

    王杞咧嘴一笑:“两千个都没问题,哈哈!”

    看到王杞要走,刘存连忙叫住他:“大哥等等,冀州刚送来八百匹塞外战马,等会儿你带翟越和颜慎去城北庄子,挑四百匹牵回去补足骑兵,尽量把母马留下,明天让人送到铁山西面新建好的马场去,再让翟越和颜慎从公孙家送我的十匹漠北马中,挑两匹他们喜欢的骑回去,这是之前我答应过他们的。”

    王杞大喜,匆匆致礼转身就走。

    等王杞走远后,赵溶低声提醒刘存:“主上,此次再增加五千兵员,兵马总数就高达一万二千之众,下去恐怕会很吃力啊!”

    公孙沛接着提醒道:“主上,任何事情都必须有个规矩,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啊!望主上三思。”

    刘存哪里不知道他俩的意思,笑了笑避开这个话题,从身边小皮盒里拿出两份公函递给公孙沛:

    “这是中午刚收到的国君谕令和信函,算起来已经是六天内的第五份急令了,莒县和东安一线的剿匪作战情况不妙,我担心一旦中尉萧大人再次被黄巾击败,就要轮到我领兵出战了。”

    “国君在随同谕令一同下达的信中谆谆叮嘱,说徐州各地暴民频频作乱,各州府无法向我琅琊国派出援兵,而整个王国各县兵力几乎抽调一空,北面五县更糟,各县除了几十个衙役和紧急征召的数百民壮,一个县兵也没用,只剩下我琅琊县还有六千受过训练的士卒可用。”

    公孙沛大惊,连忙接过公函迅速阅读。

    赵溶立刻站起来,前往里面的公事房拿来地图,伸出手指沿着东安城边上的沂水缓缓滑动。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