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窃国贼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琅琊国 东武城、安丘、黔陬县、夏河城 第一章 东武城 第二章 绝境 第三章 东逃 第四章 铁山脚下 第五章 安身立命之本 第六章 躁动 第七章 夏河城 第八章 悄然发力 第九章 第一片基业 第十章 命运的抉择 第十一章 最大的粮仓 第十二章 灾祸突至 第十三章 浴血搏杀 第十四章 众志成城 第十五章 决断 第十六章 余波微澜 第十七章 出仕 第十八章 毁誉参半 第十九章 商机 第二十章 合作 第二十一章 扩张 第二十二章 扩张(续) 第二十三章 心腹幕僚 第二十四章 人心难测 第二十五章 筑城 第二十六章 扩军 第二十七章 岁贡 第二十八章 进取 第二十九章 征途 上 第三十章 征途 下 第三十一章 出其不意 上 第三十二章 出其不意 下 第三十三章 攻其不备 上 第三十四章 攻其不备 下 第三十五章 东莞城 上 第三十六章 东莞城 下 第三十七章 利益交换 第三十八章 悄然改变 上 第三十九章 悄然改变 中 第四十章 悄然改变 下 第四十一章 琅琊水军 上 第四十二章 琅琊水军 下 第四十三章 名声鹊起 上 第四十四章 多事之秋(上) 第四十六章 多事之秋(下) 第四十七章 当断即断(上) 第四十八章 当断即断(下) 第四十九章 招兵买马(上) 第五十章 招兵买马(下) 第五十一章 求贤(上) 第五十二章 求贤(下) 第五十三章 踏雪访子义 上 第五十四章 踏雪访子义 下 第五十五章 承诺 上 第五十六章 承诺 下 第五十七章 勤王 上 第五十八章 勤王 下 第五十九章 君君臣臣 上 第六十章 君君臣臣 下 第六十一章 中流砥柱 上 第六十二章 中流砥柱 下 第六十三章 虚虚实实(上) 第六十四章 虚虚实实(下) 第六十五章 斗智斗勇(上) 第六十六章 斗智斗勇(下) 第六十七章 环环相扣(上) 第六十八章 环环相扣(下) 第六十九章 鏖战(上) 第七十章 鏖战(下) 第七十一章 义释管亥(上) 第七十二章 义释管亥(下) 第七十三章 悄然布局(上) 第七十四章 悄然布局(下) 第七十五章 军心民心(上) 第七十六章 军心民心(下) 第七十七章 待价而沽(上) 第七十八章 待价而沽(下) 第七十九章 潜移默化(上) 第八十章 潜移默化(下) 第八十一章 整军(上) 第八十二章 整军(下) 第八十三章 风起云涌(上) 第八十四章 风起云涌(下) 第八十五章 顺势而动(上) 第八十六章 顺势而动(下) 第八十七章 誓言(上) 第八十八章 誓言(下) 第八十九章 预取先舍(上) 第九十章 预取先舍(下) 第九十一章 杀机暗藏 第九十二章 横刀立马 上 第九十三章 横刀立马 下 第九十四章 得失之间 上 第九十五章 得失之间 下 第九十六章 建衙 上 第九十七章 建衙 下 第九十八章 冀州来使 上 第九十九章 冀州来使 下 第一〇〇章 顺势而为 上 第一〇一章 顺势而为 下 第一〇二章 阳谋 上 第一〇三章 阳谋 下 第一〇四章 正奇相辅 上 第一〇五章 正奇相辅 下 第一〇六章 固山之战 上 第一〇七章 固山之战 下 上架感言! 第一〇八章 祸水西引 上 第一〇九章 祸水西引 下 第一一〇章 奉诏进京(上) 第一一一章 奉诏进京(中) 第一一二章 奉诏进京(下) 第一一三章 中德殿(上) 第一一四章 中德殿(下) 第一一五章 轰动(上) 第一一六章 轰动(下) 第一一七章 群英会(上)(为盟主“常再思”加更) 第一一八章 群英会(下) 第一一九章 逆水行舟(上) 第一二〇章 逆水行舟(下) 第一二一章 乱中取利 第一二二章 世外桃源(新春大吉!) 第一二三章 蓄势(上)(年夜饭快乐!) 第一二四章 蓄势(下)(拜年啦!) 第一二五章 讨董联盟(上) 第一二六章 讨董联盟(下) 第一二七章 管亥归来(上) 第一二八章 管亥归来(下) 第一二九章 抢占先机(上) 186年、187年、188年 中平六年、初平元年 第一三〇章 抢占先机(下) 第一三一章 潜移默化(上) 第一三二章 潜移默化(下)(为金沐灿尘大大加更) 第一三三章 明争暗抢(上) 第一三四章 明争暗抢(下) 第一三五章 合纵连横(上) 第一三六章 合纵连横(下) 第一三七章 谋算(上) 第一三八章 谋算(下) 第一三九章 反制(上) 第一四〇章 反制(中) 第一四一章 反制(下) 第一四二章 雏鹰振翅(上) 第一四三章 雏鹰振翅(下) 第一四四章 朝贡(上)(求保底月票!) 第一四五章 朝贡(下) 第一四六章 乱局(上) 第一四七章 乱局(下)(为血红巨加更!) 第一四八章 压力重重(上) 第一四九章 压力重重(下) 第一五〇章 无声杀伐(上) 第一五一章 无声杀伐(下) 第一五二章 天下雄城(上) 第一五三章 天下雄城(下) 第一五四章 形势逼人(上)(祝元宵节快乐) 第一五五章 形势逼人(下) 第一五六章 惑敌之计(上) 第一五七章 惑敌之计(下) 第一五八章 泰山之战(上) 第一五九章 泰山之战(下) 第一六〇章 所谋乃大(上) 第一六一章 所谋乃大(下)(为金沐灿尘大大加更) 第一六二章 步步蚕食(上) 第一六三章 步步蚕食(下) 第一六四章 利益交换(上) 第一六五章 利益交换(下) 第一六六章 崭新格局(上) 第一六七章 崭新格局(下) 第一六八章 错综复杂(上) 第一六九章 错综复杂(下) 第一七〇章 是非对错(上) 第一七一章 是非对错(下) 第一七二章 瞒天过海(上) 第一七三章 瞒天过海(下) 第一七四章 四方来投(上)(第二更) 第一七五章 四方来投(下)(第三更) 第一七六章 坐山观虎(上) 第一七七章 坐山观虎(下) 第一七八章 驾驭之道(上) 第一七九章 驾驭之道(下) 第一八〇章 问鼎之基(上) 第一八一章 问鼎之基(下) 第一八二章 报复(上) 第一八三章 报复(下) 第一八四章 围城(上) 第一八五章 围城(下) 第一八六章 步步紧逼(上) 第一八七章 步步紧逼(下) 第一八八章 诱敌(上) 第一八九章 诱敌(下) 第一九〇章 激战(上) 第一九一章 激战(下) 第一九二章 破城 第一九三章 决战(上)(求保底月票) 第一九四章 决战(下) 第一九五章 徐晃归心(上) 第一九六章 徐晃归心(下) 第一九七章 嘉奖 第一九八章 势如破竹 第一九九章 除恶务尽 第二〇〇章 “征发”密令(上) 第二〇一章 “征发”密令(下) 第二〇二章 天下震怖 第二〇三章 孰更重要? 第二〇四章 急报传来 第二〇五章 改弦易张 第二〇六章 纵横捭阖 第二〇七章 鹰视狼顾(上) 第二〇八章 鹰视狼顾(下) 第二〇九章 文姬(上) 第二一〇章 文姬(下) 第二一一章 何去何从 第二一二章 北上(上) 第二一三章 北上(下) 第二一四章 双雄会 第二一五章 破城(上) 第二一六章 破城(下) 第二一七章 招揽子龙 第二一八章 心腹大患(上) 第二一九章 心腹大患(下) 第二二〇章 伺机而动 第二二一章 蓄势待发 第二二二章 全线发动(上) 第二二三章 全线发动(下) 第二二四章 对峙(求订阅) 第二二五章 连锁反应(上) 第二二六章 连锁反应(下) 第二二七章 激怒(上) 第二二八章 激怒(下) 第二二九章 牵制 第二三〇章 天下大乱 第二三一章 鸠占鹊巢(上) 第二三二章 鸠占鹊巢(下) 第二三三章 错综复杂(上) 第二三四章 错综复杂(下) 第二三五章 颜良(上) 第二三六章 颜良(下) 第二三七章 决断(上) 第二三八章 决断(下) 第二三九章 处置 第二四〇章 安抚(上) 第二四一章 安抚(下) 第二四二章 诱之以利(上) 第二四三章 诱之以利(下) 第二四四章 回天无力 第二四五章 决战前夕(上) 第二四六章 决战前夕(下) 第二四七章 麹义授首 第二四八章 四面楚歌(上) 第二四九章 四面楚歌(下) 第二五〇章 无力回天(上) 第二五一章 无力回天(下) 第二五二章 震慑(求订阅) 第二五三章 高调纳妾(上) 第二五四章 高调纳妾(下) 第二五五章 借道(上) 第二五六章 借道(下) 第二五七章 耐性 第二五八章 阳谋(上) 第二五九章 阳谋(下) 第二六〇章 不欢而散 第二六一章 决断(上) 第二六二章 决断(下) 第二六三章 雷霆之势(上) 第二六四章 雷霆之势(下) 第二六五章 将星陨落(上) 第二六六章 将星陨落(下) 第二六七章 善后 第二六八章 群雄震动(上) 第二六九章 群雄震动(下) 第二七〇章 安抚 第二七一章 整合(上) 第二七二章 整合(下) 第二七三章 引而不发 第二七四章 今非昔比(上) 第二七五章 今非昔比(下) 第二七六章 密谈(上) 第二七七章 密谈(下) 第二七八章 西征前夕 第二七九章 轻取潼关(上) 第二八〇章 轻取潼关(下) 第二八一章 无可阻挡(上) 第二八二章 无可阻挡(下) 第二八三章 各方反应 第二八四章 归心(上) 第二八五章 归心(下) 第二八六章 风云汇聚 第二八七章 少帝驾崩 第二八八章 大势所趋 第二八九章 名正言顺 第二九〇章 登基及大结局(后记)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一四六章 乱局(上)
《窃国贼》
作者:巨火
更新时间:2024-01-15 13:34:00
字数:6618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窃国贼 !

    初平元年十二月初九,午时将近。

    青州庞大的朝贡车队仍在城东五里之外,整个长安城已经人潮汹涌欢声一片,成千上万的长安民众布满了东城的霸城门内外,都想亲眼目睹时隔一百多年之后,再次出现在长安城的朝贡盛况。

    好在都城戍卫将领和朝中重臣提前半日得知消息,一大早看到全城到处是奔走相告的百姓,立即调动近万官兵,严密护卫城东霸城门内外直到城西南未央宫的整个路段,但仍对越来越多黑压压云集大街两侧的拥挤民众感到担忧。

    未央宫东门亦称东司马门,门外立阙,帝王威仪,是诸侯来朝进入皇宫的必经之门,午时刚过,朝中文武众臣已经云集门外翘首以盼,不管之前对青州牧刘存有何看法,此时此刻,所有人都在心里感激刘存对皇帝和朝廷的忠诚,无人不赞其忠耿孝悌,无人不视其为天下诸侯楷模——迁都长安至今,大汉十三州诸侯除了青州牧刘存,没有任何人再把皇帝和朝廷放在心上!

    东门内的高台上撑起天子罗伞,不满十岁的小皇帝刘协坐在特制的龙椅上,他一手拉着大司徒王允,一手拉着新任司隶校尉黄琬,颇为懂事地询问两位他最信任的大臣:“为何远在大海之滨的青州牧刘皇叔,能千里迢迢给朕和大臣们送来一百多辆大车的贡献,距离近得多的各州都说来不了?难道刘爱卿不担心路上危险吗?”

    王允心酸不已,不知该如何回答,黄琬双眼已经潮湿。弯下腰低声回答少年皇帝的问题:“因为刘子鉴大人是个言而有信、顶天立地的英雄,而他这个英雄。则是圣上的父亲、臣等的先帝最为器重和信任的宗亲大臣之一,也可以说。正是先帝的信任和器重,造就了他这个一身正气、一身是胆的英雄!”

    刘协沉思片刻,再次低声询问:“黄爱卿,既然朕的皇叔是个英雄,为何一直以来,诸位爱卿只求幽州的宗伯出兵来救朕,却从未请求朕的皇叔呢?”

    黄琬无语了,直起腰仰望天空频频叹息,他总不能对少年皇帝说。因为刘存限制贵族和地方豪强贪赃枉法兼并土地,进而对青州各地的世家门阀镇压打击,引起朝中大臣的普遍反感甚至憎恨,所以没人愿意向刘存低头吧?

    刘协遥望前方仍未出现的朝贡队伍,如同自言自语般低声说道:“朕还记得,当年随父皇见过皇叔一面,皇叔拉着朕和兄长的手,询问功课进度如何,还回答朕和皇兄的诸多询问。详细告知大海之滨的珠山是何摸样,精美的彩陶又是如何制作的,看到朕不明白,皇叔还用手比划。逗得父皇和太后几个都笑了,唉……每每想起,倍感亲切。只是不知何时何月才能再次见到皇叔啊!”

    黄琬听了这话立刻转过身去,热泪忍不住夺眶而出。就连素来心坚似铁的王允和周边近侍们,也禁不住热泪盈眶。

    可如今朝中支持刘存的重臣。只有幡然省悟的黄琬和心系大汉天下的大鸿胪杨彪,面对越来越残酷的现实,面对大汉天下即将崩溃的危局,他们终于理解了刘存不顾毁誉强行推开青州新政的举动,看到了忠于大汉的刘存挽狂澜于既倒的雄心壮志,可杨彪病倒已近半年,支持刘存的少壮派又都是些位低言轻的中低级官员,在朝堂上根本没有说话的权力。

    边上的王允心里伤感百味杂陈,也非常尴尬,他和转任卫尉的张温两人,就是激烈抨击青州新政反对刘存的领军人物,他不怀疑刘存对皇帝的忠心,不怀疑刘存对大汉的忠诚,甚至能理解刘存的所作所为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救国救民的探索,但他们绝不能容忍刘存对统治阶层特权的限制,更不能容忍刘存不断提高贱民的社会地位和参政权利。

    所以,哪怕王允和他同一阵营的大臣们都知道青州兵强马壮,知道青州百业兴旺日新月异,知道身为汉室宗亲的刘存忠于皇帝,他们也绝不向刘存低头!

    他们非常清楚,一旦向刘存低头,步骑精锐水军强大的刘存很可能救驾成功,皇帝和朝臣们必然要给予刘存最高奖赏,刘存一定会借机清洗朝臣,收拢百年来逐渐落到朝中大臣和世家豪门手中的权力,然后大力培植自己的势力,利用手中强大的军队,在整个大汉天下推行“青州新政”。

    如此一来,大汉天下的世家豪门将暗无天日,深知自己手中的权力也会丧失,因此,相对于王允他们来说,刘存与如今的董卓没有多大区别。

    可刘存实在做得太好了,六年来对皇室忠心耿耿,年复一年从不间断的朝贡丰盛而又恭敬,同时也是天下所有皇亲国戚中唯一一位谨守臣子之礼、尊敬年幼新帝、铭记先帝诏令的楷模,这样一个人就算是想污蔑他抨击他,都让心中尚存道义的朝臣们于心不忍,何况江河日下度日如年的朝廷还需要刘存每年的丰盛进贡撑门面。

    同日下午,东郡治所,濮阳。

    曹操漫步在泥泞的校场边沿,脚下残雪被他踩得吱吱作响,身披大氅体形魁梧的曹洪亦步亦趋紧紧跟随,边走边禀报刚收到的情报:

    “初六中午,青州朝贡队伍在李儒的护送下离开洛阳,估计此时快到长安了,由于洛阳已成董贼兵营,兼之商道断绝,咱们无法打听到具体消息,不知道国渊和刘晔在洛阳停留的具体情况如何。”

    “青州的朝贡队伍不是估计快到长安,而是必然已经到达长安。”曹操用加重的语气提醒自己的堂弟。

    曹洪猛然醒悟:“对对!愚弟差点儿忘了琅琊军的行进速度,还有李儒亲自护送,一路定是快捷无比。不过,说来也怪了,为何董卓对刘子鉴如此客气,他们之间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吧?”

    曹操微微摇头:“以刘子鉴的为人和实力,不屑与董卓同流合污,刘子鉴麾下那群心腹谋士也是忠于汉室的名士。”

    联想到青州最近出现的悄然变化,曹操停下脚步:“还有,一直以来对董卓口诛笔伐的琅琊书院,如今已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琅琊书院印刷发行的《琅琊文汇》,对青州新政并没有全然认同,近几期不乏揪住青州新政的弊病大肆抨击的文章,所以,刘存就算想和董卓暗中勾结,也要顾及舆情和麾下大批官员的感受。”

    “至于为何董卓对刘存如此客气,我推测是如今的大局使然,他们双方没有什么密切接触,但双方都看清了天下大势,所以做出来的事情显得很有默契,刘子鉴需要时间推进青州新政,需要为源源不断涌入青州的流民提供粮食和土地,期间还不能出什么乱子。而董卓呢,他需要刘子鉴置身事外,不要加入联军与他作对,仅此而已。”

    “刘子鉴就不怕各地诸侯指责他?”曹洪说完就后悔了,嘿嘿一笑不再说话。

    曹操叹了口气:“该指责的是袁本初,入秋以来,他暗中授意豫州刺史孔伷、济北相鲍信、冀州牧韩馥等人,将一批批灾民赶入徐州和青州,是何居心一目了然啊!”

    “还有朝中那些鼠目寸光的大臣们,至今仍然执迷不悟,我敢断言,只要刘子鉴熬过这一难关,不但不会被天下人指责,还会受天下人赞颂!”

    曹洪默默点头,跟随曹操停下脚步,沿着来路走向营房:“大兄,袁本初他们再次推举幽州牧刘虞为皇帝,动静很大,不知道为何,在刘虞一再拒绝的情况下,袁本初依然不罢不休?”

    曹操低哼一声:“你联系前几天收到的消息想一想,也许就会明白了。”

    曹洪想了又想,走出二十几步忽然停下,满脸震惊地望着曹操:“大兄的意思是,袁本初通过这样的手段,逼迫董贼通过朝臣们的奏请,任命刘虞统辖北方各州,然后从中浑水摸鱼?”

    曹操满意地给了族弟曹洪胸口一拳:“不错!长进了,哈哈!”

    *************

    ps:谢谢金沐灿尘、水中的沙石大大的打赏,谢谢鬼車、金沐灿尘及上月月底投下月票的书友的无私帮助!今天会加更一章,一方面是答谢大家的厚爱,一方面是为上周血红老大的打赏送上致意!继续求订阅、求保底月票和全赞!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