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窃国贼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琅琊国 东武城、安丘、黔陬县、夏河城 第一章 东武城 第二章 绝境 第三章 东逃 第四章 铁山脚下 第五章 安身立命之本 第六章 躁动 第七章 夏河城 第八章 悄然发力 第九章 第一片基业 第十章 命运的抉择 第十一章 最大的粮仓 第十二章 灾祸突至 第十三章 浴血搏杀 第十四章 众志成城 第十五章 决断 第十六章 余波微澜 第十七章 出仕 第十八章 毁誉参半 第十九章 商机 第二十章 合作 第二十一章 扩张 第二十二章 扩张(续) 第二十三章 心腹幕僚 第二十四章 人心难测 第二十五章 筑城 第二十六章 扩军 第二十七章 岁贡 第二十八章 进取 第二十九章 征途 上 第三十章 征途 下 第三十一章 出其不意 上 第三十二章 出其不意 下 第三十三章 攻其不备 上 第三十四章 攻其不备 下 第三十五章 东莞城 上 第三十六章 东莞城 下 第三十七章 利益交换 第三十八章 悄然改变 上 第三十九章 悄然改变 中 第四十章 悄然改变 下 第四十一章 琅琊水军 上 第四十二章 琅琊水军 下 第四十三章 名声鹊起 上 第四十四章 多事之秋(上) 第四十六章 多事之秋(下) 第四十七章 当断即断(上) 第四十八章 当断即断(下) 第四十九章 招兵买马(上) 第五十章 招兵买马(下) 第五十一章 求贤(上) 第五十二章 求贤(下) 第五十三章 踏雪访子义 上 第五十四章 踏雪访子义 下 第五十五章 承诺 上 第五十六章 承诺 下 第五十七章 勤王 上 第五十八章 勤王 下 第五十九章 君君臣臣 上 第六十章 君君臣臣 下 第六十一章 中流砥柱 上 第六十二章 中流砥柱 下 第六十三章 虚虚实实(上) 第六十四章 虚虚实实(下) 第六十五章 斗智斗勇(上) 第六十六章 斗智斗勇(下) 第六十七章 环环相扣(上) 第六十八章 环环相扣(下) 第六十九章 鏖战(上) 第七十章 鏖战(下) 第七十一章 义释管亥(上) 第七十二章 义释管亥(下) 第七十三章 悄然布局(上) 第七十四章 悄然布局(下) 第七十五章 军心民心(上) 第七十六章 军心民心(下) 第七十七章 待价而沽(上) 第七十八章 待价而沽(下) 第七十九章 潜移默化(上) 第八十章 潜移默化(下) 第八十一章 整军(上) 第八十二章 整军(下) 第八十三章 风起云涌(上) 第八十四章 风起云涌(下) 第八十五章 顺势而动(上) 第八十六章 顺势而动(下) 第八十七章 誓言(上) 第八十八章 誓言(下) 第八十九章 预取先舍(上) 第九十章 预取先舍(下) 第九十一章 杀机暗藏 第九十二章 横刀立马 上 第九十三章 横刀立马 下 第九十四章 得失之间 上 第九十五章 得失之间 下 第九十六章 建衙 上 第九十七章 建衙 下 第九十八章 冀州来使 上 第九十九章 冀州来使 下 第一〇〇章 顺势而为 上 第一〇一章 顺势而为 下 第一〇二章 阳谋 上 第一〇三章 阳谋 下 第一〇四章 正奇相辅 上 第一〇五章 正奇相辅 下 第一〇六章 固山之战 上 第一〇七章 固山之战 下 上架感言! 第一〇八章 祸水西引 上 第一〇九章 祸水西引 下 第一一〇章 奉诏进京(上) 第一一一章 奉诏进京(中) 第一一二章 奉诏进京(下) 第一一三章 中德殿(上) 第一一四章 中德殿(下) 第一一五章 轰动(上) 第一一六章 轰动(下) 第一一七章 群英会(上)(为盟主“常再思”加更) 第一一八章 群英会(下) 第一一九章 逆水行舟(上) 第一二〇章 逆水行舟(下) 第一二一章 乱中取利 第一二二章 世外桃源(新春大吉!) 第一二三章 蓄势(上)(年夜饭快乐!) 第一二四章 蓄势(下)(拜年啦!) 第一二五章 讨董联盟(上) 第一二六章 讨董联盟(下) 第一二七章 管亥归来(上) 第一二八章 管亥归来(下) 第一二九章 抢占先机(上) 186年、187年、188年 中平六年、初平元年 第一三〇章 抢占先机(下) 第一三一章 潜移默化(上) 第一三二章 潜移默化(下)(为金沐灿尘大大加更) 第一三三章 明争暗抢(上) 第一三四章 明争暗抢(下) 第一三五章 合纵连横(上) 第一三六章 合纵连横(下) 第一三七章 谋算(上) 第一三八章 谋算(下) 第一三九章 反制(上) 第一四〇章 反制(中) 第一四一章 反制(下) 第一四二章 雏鹰振翅(上) 第一四三章 雏鹰振翅(下) 第一四四章 朝贡(上)(求保底月票!) 第一四五章 朝贡(下) 第一四六章 乱局(上) 第一四七章 乱局(下)(为血红巨加更!) 第一四八章 压力重重(上) 第一四九章 压力重重(下) 第一五〇章 无声杀伐(上) 第一五一章 无声杀伐(下) 第一五二章 天下雄城(上) 第一五三章 天下雄城(下) 第一五四章 形势逼人(上)(祝元宵节快乐) 第一五五章 形势逼人(下) 第一五六章 惑敌之计(上) 第一五七章 惑敌之计(下) 第一五八章 泰山之战(上) 第一五九章 泰山之战(下) 第一六〇章 所谋乃大(上) 第一六一章 所谋乃大(下)(为金沐灿尘大大加更) 第一六二章 步步蚕食(上) 第一六三章 步步蚕食(下) 第一六四章 利益交换(上) 第一六五章 利益交换(下) 第一六六章 崭新格局(上) 第一六七章 崭新格局(下) 第一六八章 错综复杂(上) 第一六九章 错综复杂(下) 第一七〇章 是非对错(上) 第一七一章 是非对错(下) 第一七二章 瞒天过海(上) 第一七三章 瞒天过海(下) 第一七四章 四方来投(上)(第二更) 第一七五章 四方来投(下)(第三更) 第一七六章 坐山观虎(上) 第一七七章 坐山观虎(下) 第一七八章 驾驭之道(上) 第一七九章 驾驭之道(下) 第一八〇章 问鼎之基(上) 第一八一章 问鼎之基(下) 第一八二章 报复(上) 第一八三章 报复(下) 第一八四章 围城(上) 第一八五章 围城(下) 第一八六章 步步紧逼(上) 第一八七章 步步紧逼(下) 第一八八章 诱敌(上) 第一八九章 诱敌(下) 第一九〇章 激战(上) 第一九一章 激战(下) 第一九二章 破城 第一九三章 决战(上)(求保底月票) 第一九四章 决战(下) 第一九五章 徐晃归心(上) 第一九六章 徐晃归心(下) 第一九七章 嘉奖 第一九八章 势如破竹 第一九九章 除恶务尽 第二〇〇章 “征发”密令(上) 第二〇一章 “征发”密令(下) 第二〇二章 天下震怖 第二〇三章 孰更重要? 第二〇四章 急报传来 第二〇五章 改弦易张 第二〇六章 纵横捭阖 第二〇七章 鹰视狼顾(上) 第二〇八章 鹰视狼顾(下) 第二〇九章 文姬(上) 第二一〇章 文姬(下) 第二一一章 何去何从 第二一二章 北上(上) 第二一三章 北上(下) 第二一四章 双雄会 第二一五章 破城(上) 第二一六章 破城(下) 第二一七章 招揽子龙 第二一八章 心腹大患(上) 第二一九章 心腹大患(下) 第二二〇章 伺机而动 第二二一章 蓄势待发 第二二二章 全线发动(上) 第二二三章 全线发动(下) 第二二四章 对峙(求订阅) 第二二五章 连锁反应(上) 第二二六章 连锁反应(下) 第二二七章 激怒(上) 第二二八章 激怒(下) 第二二九章 牵制 第二三〇章 天下大乱 第二三一章 鸠占鹊巢(上) 第二三二章 鸠占鹊巢(下) 第二三三章 错综复杂(上) 第二三四章 错综复杂(下) 第二三五章 颜良(上) 第二三六章 颜良(下) 第二三七章 决断(上) 第二三八章 决断(下) 第二三九章 处置 第二四〇章 安抚(上) 第二四一章 安抚(下) 第二四二章 诱之以利(上) 第二四三章 诱之以利(下) 第二四四章 回天无力 第二四五章 决战前夕(上) 第二四六章 决战前夕(下) 第二四七章 麹义授首 第二四八章 四面楚歌(上) 第二四九章 四面楚歌(下) 第二五〇章 无力回天(上) 第二五一章 无力回天(下) 第二五二章 震慑(求订阅) 第二五三章 高调纳妾(上) 第二五四章 高调纳妾(下) 第二五五章 借道(上) 第二五六章 借道(下) 第二五七章 耐性 第二五八章 阳谋(上) 第二五九章 阳谋(下) 第二六〇章 不欢而散 第二六一章 决断(上) 第二六二章 决断(下) 第二六三章 雷霆之势(上) 第二六四章 雷霆之势(下) 第二六五章 将星陨落(上) 第二六六章 将星陨落(下) 第二六七章 善后 第二六八章 群雄震动(上) 第二六九章 群雄震动(下) 第二七〇章 安抚 第二七一章 整合(上) 第二七二章 整合(下) 第二七三章 引而不发 第二七四章 今非昔比(上) 第二七五章 今非昔比(下) 第二七六章 密谈(上) 第二七七章 密谈(下) 第二七八章 西征前夕 第二七九章 轻取潼关(上) 第二八〇章 轻取潼关(下) 第二八一章 无可阻挡(上) 第二八二章 无可阻挡(下) 第二八三章 各方反应 第二八四章 归心(上) 第二八五章 归心(下) 第二八六章 风云汇聚 第二八七章 少帝驾崩 第二八八章 大势所趋 第二八九章 名正言顺 第二九〇章 登基及大结局(后记)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三十七章 利益交换
《窃国贼》
作者:巨火
更新时间:2024-01-15 13:32:27
字数:9704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窃国贼 !

    中平二年,七月十八,下午申时初刻。

    刘存率百人卫队经莒县抵达王城开阳城北,远远看到琅琊国王刘玺的车仗,惊愕片刻连忙上前。

    距离迎接的刘玺和上百官员百步之外,刘存便翻身下马,一阵小跑来到笑容可掬的刘玺面前跪下,满怀激动地高声喊起来:“微臣何德何能,劳动君上枉驾相迎?微臣诚惶诚恐,万分愧疚!”

    刘玺哈哈一笑,移步上前扶起刘存,细细打量肤色黝黑瘦了一圈的刘存,抬手抚了抚刘存左胸甲上的一道刀砍痕迹,颇为动情地慰问:“爱卿辛苦了!爱卿非但满腹韬略,更有一片赤胆忠心啊!”

    “微臣当不起君上如此赞誉,若不是君上决断英明,国中诸位大人同心同德齐心协力,给予微臣巨大支持和信任,微臣哪有今天的些许战绩?请君上受臣一拜!”刘存再次恭恭敬敬地匍匐在地。

    刘存的表现赢得众文武的一片好感,程秉几个与刘存交好者立刻大赞刘存的人品和胸怀,国君刘玺高兴不已,再次扶起刘存,大喊同乘一车入城,接受万民的欢呼恭贺。

    刘存说什么也不敢这么干,刘玺的书生意气来了,由不得任何商量。

    刘存急得又要跪下恳请收回成命,好在拄着拐杖的老国相阴德出来开解,建议揭开国君车舆的顶棚,让所有臣民都能看到国君的英姿和胸怀,功臣刘存骑马跟随在国君的车舆右侧,再由刘存麾下小将簇拥前后,既能让万民看到君上对有功之臣的褒扬与器重,也能成全刘存坚守的君臣之礼。

    众人连声赞同,刘玺遗憾片刻,接受了国相的建议,车仗随即调动起来。

    刘存和他麾下全副铠甲的一百侍卫簇拥着刘玺的车舆缓缓入城,前面是国君的威严仪仗,后面是中卫引领的三百宿卫和数十辆文武官员的专车,长达三里的队伍浩浩荡荡开进披红挂彩的北城门,接受万民的夹道欢呼。

    城中民众的欢呼是发自内心的,一年多来,开阳王城同样承受着数万流民带来的沉重压力,对北面两百里外黄巾军带来的战争威胁谈虎色变,无时无刻不在承受战乱随时到来的恐惧煎熬。

    如今德名远播深受民众拥戴的琅琊令刘存消灭了近万黄巾贼寇,一举收复被贼寇占据的东安和东莞两县,解除了数万黄巾带来的巨大威胁,怎么能不让数万民众由衷喜悦?

    车队绕行一圈,在阵阵欢呼声中进入王府前门,刘存依然策马伴随乘车的国君身边,紧随其后的徐盛、秦义等人心潮澎湃满脸赤红,以至于在接下来的盛大庆功宴中,两名年轻小将频频犯错的拙笨举动,引发国君和群臣的阵阵欢笑。

    酒是已经誉满天下的琅琊佳酿,菜肴是取自蒙山和东海的山珍海味,数年来难得如此奢华一次的君臣们很兴奋,就连已经三次上表致仕归隐的老国相阴德也破了例,在刘存敬祝之下,欣然喝下一杯酒,随后拉着刘存的手,高兴地谈了好长时间。

    夜幕降临,沐浴更衣换上文官装束的刘存走出王城宾舍,在王府侍中的引领下登上马车,仍然是一身戎装的秦义和徐盛策马跟随。

    前往王府的一路上,陪同刘存觐见的年老侍中感慨不已,指着乘坐的舒适马车以及车厢内的诸多豪华饰品,再三感谢刘存,直言他从小进宫伺候国君,二十年来从未见过像刘存这样对国君如此敬重的臣子,最后欣慰地告诉刘存:

    “君上最近笑声多了,气色也好了,每天晚上都会小酌两杯琅琊玉液,摊开子鉴大人敬奉的洁白纸张挥毫泼墨。昨天下午见完几个内臣,君上再次问起琅琊书院修建进度,得知中秋之前即可竣工,担任书院总监造的皇亲刘晔已返回寿县老家接来家人,君上高兴不已,竟然说出想担任琅琊书院经学博士的话语,由此可见,子鉴大人兴建的琅琊书院在君上心中的地位了。”

    刘存连声致谢,客气地询问侍中王城近闻。

    侍中告诉刘存有关国相归隐在即、数名老臣致仕以及几名主要文武官员的职务调整情况,最后含笑暗示刘存:“尽可向国君举荐几个勤奋务实的人才,不比拘泥于出身门第,只要有真才实学就行。”

    刘存心领神会,当即投桃报李,低声邀请老侍中有空到城南大街开业不久的“琅琊商社”走走看看,若有吩咐,尽管告诉商社掌柜。

    老侍中立刻向刘存致谢,脸上的笑容更为真挚灿烂。

    等候在偏殿门外的国君近侍看到刘存,立刻露出笑容,客气地问候几句,便将刘存领到殿内。

    刘存扫了一眼端坐中央的国君刘玺和两旁的程秉、许慈等人,疾步上前恭敬地行叩见之礼。

    国君刘玺精神很好,给刘存赐座后也不客气,告诉刘存他已将剿灭黄巾贼寇的功绩上报朝廷,接下来就和大家一起商议东安、东莞两县的人事任免事项。

    刘存除了致谢,没有任何建议,他非常清楚自己的身份,何况之前已将自己的想法写信告诉程秉,所以他心里不是很着急,但他发现堂上没有一个武官,也不知屡屡让刘玺失望的中尉萧建近况如何,心里在不停琢磨刘玺的想法。

    在刘玺的询问下,许慈率先开口,举荐在开阳城游学的同窗好友、三十二岁的东莞人徐奕徐季才为东安县长,并给予徐奕“贵尚峻厉、清廉自守、通晓农事、纳言敏行”的评价。

    刘玺轻拍脑门儿:“差点忘了徐季才这个写得一手好字的大才子,寡人在春季文会上见过他,知道他是个守礼仪重实干的人才,虽出自寒门,但自强不息,而且他家乡东莞就在东安之北数十里,必定熟知当地山水与风土人情,就让他担任东安县长吧,东安一度沦陷于贼寇,现已荒芜一片,百废待兴,正需要通晓农事的人才。”

    半年前到任的内史苍慈微微点头,拱拱手大声表态:“徐季才是个难得的人才,勤恳专注,循规蹈矩,虽崇尚法术流于严苛,但瑕不掩瑜,臣附议。”

    “臣附议!”

    程秉和许慈异口同声表示赞同。

    刘玺见刘存没说话,便含笑询问:“刘爱卿意下如何?”

    众人齐齐望向刘存,知道他的意见至关紧要,毕竟东安、东莞两县的黄巾虽然被击败,但依然盘踞在两县以西的大山里,迫切需要刘存的麾下强军驻守两县以确保安全,而且刘存经此以弱胜强的漂亮一战,彻底奠定了他在琅琊王国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刘存连忙回答:“微臣没见过徐季才,而且微臣也是一县之长,不敢在君上和诸位大人面前妄言,但请君上和诸位大人放心,无论谁担任东安县长,刘存都会鼎力支持,在新任县长尚未建立县兵自保之前,目前驻守东安的琅琊将士可继续留下协助。”

    众人对刘存的谦逊人品和顾全大局的胸怀大加赞扬,刘玺非常满意,让大家举荐继续东莞县令的人选。

    可接下来的场面令刘玺颇为惊讶,堂中众人都是一副犹豫难决的样子,没有提出任何人选。

    “众卿为何如此犹豫?”刘玺不解地问道。

    许慈大声回答:“君上,东莞坐落于群山之中,乃是连接青、兖之战略要冲,也是抵御黄巾贼寇东犯之首要屏障,时时处于贼寇威胁之下,因此,非坚毅不拔文武双全之人才,无法镇守东莞,这就是臣等无法决断的根本原因,若不是君上心系朝廷,不愿留下个破败残缺之城增添朝廷负担,微臣定会奉劝君上保持现状,留待朝廷自行决断。”

    刘玺恍然大悟,考虑良久再次摇头:“不行,不能将个残缺不全的东莞县扔给朝廷,众卿再商议一下,看还有谁能担此重任。”

    众人又是一阵沉默,程秉悄悄望向对面的刘存,看到刘存微微低头,暗暗吸口气大声说道:

    “既然一时没有人选,臣举荐一人,原冀州馆陶县衙掾吏、现琅琊县书吏赵溶赵延德,此人今年四十有一,出身世家,精通政务,熟悉军事,严于律己,宽厚待人,数月来,协助琅琊县衙安置流民数万,此次刘子鉴大人率部征伐,赵溶为全军督粮官,总领全军粮草供给,并亲率五千民壮为后队,为击溃数万贼寇收复东安立下汗马功劳,因此臣以为,赵溶之能可胜任东莞县令之职,且他出自琅琊,在琅琊军民中素有威望,与留守东莞的琅琊将士相互熟悉,若担任东莞县令,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众人颇为惊讶,许慈与程秉交情莫逆,与刘存的关系也很不错,也见过两次前来王城办事的赵溶,所以毫不犹豫予以支持:

    “臣赞同主簿大人的举荐,赵溶此人仪表堂堂,满腹才华,其祖上曾任荆州夷陵县令,可谓历代书香门第,去岁黄巾之乱席卷半个天下,馆陶赵氏一族奋起抵抗,力拒十倍之敌,全族十不存一,身受重伤的赵溶最终在数名忠仆拼死救援之下得以幸免,不得不跟随大量灾民流落我琅琊境内,若非如此,子鉴大人也许就得不到如此人才了。”

    众人恍然大悟,纷纷露出了笑容,刘玺随即笑容可掬地征求刘存的意见。

    刘存非常坦诚:“君上,说句实在话,微臣在军事上的能力,远比行政强得多,别看微臣在琅琊做出点滴成绩,其实微臣只是动动嘴皮子,所有事务全都靠赵溶和衙门同僚去做,微臣每月花在政务上的时间,加起来恐怕不到五天,其余时间基本都是训练士卒,还有就是巡查境内各乡的农垦与工坊,与赵溶先生的施政能力比起来,微臣深感汗颜。”

    众人惊愕不已,望着满脸羞愧无地自容的刘存,略微联想立刻明白,这恐怕是刘存的肺腑之言了,觉得刘存正如外界传说的那样,心胸宽广坦诚实在。

    唯有程秉心里知道,外表淳厚满脸正气的刘存不过是谦虚而已,刘存远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精明,都要深邃。

    刘玺听得有趣,再看到刘存的窘迫样子,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爱卿实在有趣,哈哈!这事就定下来吧,寡人准了!”

    两个并非肥缺的小县县令人选确定后,商讨的议题终于涉及整个王国的核心利益。

    刘玺先是检讨自己忽视武备的错误,话语中对国相的老去无可奈何,对能力有限重利惜身却出自名门的中尉萧建颇多不满,最后希望众人商议一下郡国的武备如何改进,将校如何调整,恳请大家献计献策,畅所欲言。

    刘玺话音刚落,内史苍慈就站出来,大声举荐刘存担任王国中尉,理由非常充分:“萧大人去意已坚,传言其家族已说动朝中重臣,并获圣上恩准,即将委任其为北军骑都尉,近日就会离开王城赶赴洛阳。”

    苍慈的一番话大大出乎众人预料,刘存连忙望向主位上的刘玺,看到刘玺含笑望着自己,立刻明白定是苍慈与刘玺商量好的事,心中不禁暗暗叫苦。

    看到神色各异的众人都盯着自己,刘存只能硬着头皮站起来:“君上,微臣心里有些话想对君上倾诉,这些话藏在微臣心底很久了,一直没有机会说,今天……今天微臣实在想不到内史大人有此提议,微臣万分感谢内史大人的信任,但微臣希望君上能听听微臣的心里话,若是听完了,君上依希望微臣带兵,微臣定会全力以赴,勤勤恳恳报效主上!”

    众人大吃一惊,不明白刘存为何放弃郡国中尉这样的高职,如果答应下来,国君只需吩咐即将致仕的国相大人在奏章上署个名,然后上报朝廷备案,刘存就是秩比两千石的高官了。

    刘玺同样惊讶不已,定定望着坐立不安的刘存,考虑良久微微点头:“既然如此,就请刘爱卿随寡人到后面书房去喝杯茶,寡人很想听听爱卿的心里话。”

    刘存连忙致谢,扫一眼知根知底的程秉,向诸位大人拱拱手,亦步亦趋跟随刘玺走向殿后的书房。

    ;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