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窃国贼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琅琊国 东武城、安丘、黔陬县、夏河城 第一章 东武城 第二章 绝境 第三章 东逃 第四章 铁山脚下 第五章 安身立命之本 第六章 躁动 第七章 夏河城 第八章 悄然发力 第九章 第一片基业 第十章 命运的抉择 第十一章 最大的粮仓 第十二章 灾祸突至 第十三章 浴血搏杀 第十四章 众志成城 第十五章 决断 第十六章 余波微澜 第十七章 出仕 第十八章 毁誉参半 第十九章 商机 第二十章 合作 第二十一章 扩张 第二十二章 扩张(续) 第二十三章 心腹幕僚 第二十四章 人心难测 第二十五章 筑城 第二十六章 扩军 第二十七章 岁贡 第二十八章 进取 第二十九章 征途 上 第三十章 征途 下 第三十一章 出其不意 上 第三十二章 出其不意 下 第三十三章 攻其不备 上 第三十四章 攻其不备 下 第三十五章 东莞城 上 第三十六章 东莞城 下 第三十七章 利益交换 第三十八章 悄然改变 上 第三十九章 悄然改变 中 第四十章 悄然改变 下 第四十一章 琅琊水军 上 第四十二章 琅琊水军 下 第四十三章 名声鹊起 上 第四十四章 多事之秋(上) 第四十六章 多事之秋(下) 第四十七章 当断即断(上) 第四十八章 当断即断(下) 第四十九章 招兵买马(上) 第五十章 招兵买马(下) 第五十一章 求贤(上) 第五十二章 求贤(下) 第五十三章 踏雪访子义 上 第五十四章 踏雪访子义 下 第五十五章 承诺 上 第五十六章 承诺 下 第五十七章 勤王 上 第五十八章 勤王 下 第五十九章 君君臣臣 上 第六十章 君君臣臣 下 第六十一章 中流砥柱 上 第六十二章 中流砥柱 下 第六十三章 虚虚实实(上) 第六十四章 虚虚实实(下) 第六十五章 斗智斗勇(上) 第六十六章 斗智斗勇(下) 第六十七章 环环相扣(上) 第六十八章 环环相扣(下) 第六十九章 鏖战(上) 第七十章 鏖战(下) 第七十一章 义释管亥(上) 第七十二章 义释管亥(下) 第七十三章 悄然布局(上) 第七十四章 悄然布局(下) 第七十五章 军心民心(上) 第七十六章 军心民心(下) 第七十七章 待价而沽(上) 第七十八章 待价而沽(下) 第七十九章 潜移默化(上) 第八十章 潜移默化(下) 第八十一章 整军(上) 第八十二章 整军(下) 第八十三章 风起云涌(上) 第八十四章 风起云涌(下) 第八十五章 顺势而动(上) 第八十六章 顺势而动(下) 第八十七章 誓言(上) 第八十八章 誓言(下) 第八十九章 预取先舍(上) 第九十章 预取先舍(下) 第九十一章 杀机暗藏 第九十二章 横刀立马 上 第九十三章 横刀立马 下 第九十四章 得失之间 上 第九十五章 得失之间 下 第九十六章 建衙 上 第九十七章 建衙 下 第九十八章 冀州来使 上 第九十九章 冀州来使 下 第一〇〇章 顺势而为 上 第一〇一章 顺势而为 下 第一〇二章 阳谋 上 第一〇三章 阳谋 下 第一〇四章 正奇相辅 上 第一〇五章 正奇相辅 下 第一〇六章 固山之战 上 第一〇七章 固山之战 下 上架感言! 第一〇八章 祸水西引 上 第一〇九章 祸水西引 下 第一一〇章 奉诏进京(上) 第一一一章 奉诏进京(中) 第一一二章 奉诏进京(下) 第一一三章 中德殿(上) 第一一四章 中德殿(下) 第一一五章 轰动(上) 第一一六章 轰动(下) 第一一七章 群英会(上)(为盟主“常再思”加更) 第一一八章 群英会(下) 第一一九章 逆水行舟(上) 第一二〇章 逆水行舟(下) 第一二一章 乱中取利 第一二二章 世外桃源(新春大吉!) 第一二三章 蓄势(上)(年夜饭快乐!) 第一二四章 蓄势(下)(拜年啦!) 第一二五章 讨董联盟(上) 第一二六章 讨董联盟(下) 第一二七章 管亥归来(上) 第一二八章 管亥归来(下) 第一二九章 抢占先机(上) 186年、187年、188年 中平六年、初平元年 第一三〇章 抢占先机(下) 第一三一章 潜移默化(上) 第一三二章 潜移默化(下)(为金沐灿尘大大加更) 第一三三章 明争暗抢(上) 第一三四章 明争暗抢(下) 第一三五章 合纵连横(上) 第一三六章 合纵连横(下) 第一三七章 谋算(上) 第一三八章 谋算(下) 第一三九章 反制(上) 第一四〇章 反制(中) 第一四一章 反制(下) 第一四二章 雏鹰振翅(上) 第一四三章 雏鹰振翅(下) 第一四四章 朝贡(上)(求保底月票!) 第一四五章 朝贡(下) 第一四六章 乱局(上) 第一四七章 乱局(下)(为血红巨加更!) 第一四八章 压力重重(上) 第一四九章 压力重重(下) 第一五〇章 无声杀伐(上) 第一五一章 无声杀伐(下) 第一五二章 天下雄城(上) 第一五三章 天下雄城(下) 第一五四章 形势逼人(上)(祝元宵节快乐) 第一五五章 形势逼人(下) 第一五六章 惑敌之计(上) 第一五七章 惑敌之计(下) 第一五八章 泰山之战(上) 第一五九章 泰山之战(下) 第一六〇章 所谋乃大(上) 第一六一章 所谋乃大(下)(为金沐灿尘大大加更) 第一六二章 步步蚕食(上) 第一六三章 步步蚕食(下) 第一六四章 利益交换(上) 第一六五章 利益交换(下) 第一六六章 崭新格局(上) 第一六七章 崭新格局(下) 第一六八章 错综复杂(上) 第一六九章 错综复杂(下) 第一七〇章 是非对错(上) 第一七一章 是非对错(下) 第一七二章 瞒天过海(上) 第一七三章 瞒天过海(下) 第一七四章 四方来投(上)(第二更) 第一七五章 四方来投(下)(第三更) 第一七六章 坐山观虎(上) 第一七七章 坐山观虎(下) 第一七八章 驾驭之道(上) 第一七九章 驾驭之道(下) 第一八〇章 问鼎之基(上) 第一八一章 问鼎之基(下) 第一八二章 报复(上) 第一八三章 报复(下) 第一八四章 围城(上) 第一八五章 围城(下) 第一八六章 步步紧逼(上) 第一八七章 步步紧逼(下) 第一八八章 诱敌(上) 第一八九章 诱敌(下) 第一九〇章 激战(上) 第一九一章 激战(下) 第一九二章 破城 第一九三章 决战(上)(求保底月票) 第一九四章 决战(下) 第一九五章 徐晃归心(上) 第一九六章 徐晃归心(下) 第一九七章 嘉奖 第一九八章 势如破竹 第一九九章 除恶务尽 第二〇〇章 “征发”密令(上) 第二〇一章 “征发”密令(下) 第二〇二章 天下震怖 第二〇三章 孰更重要? 第二〇四章 急报传来 第二〇五章 改弦易张 第二〇六章 纵横捭阖 第二〇七章 鹰视狼顾(上) 第二〇八章 鹰视狼顾(下) 第二〇九章 文姬(上) 第二一〇章 文姬(下) 第二一一章 何去何从 第二一二章 北上(上) 第二一三章 北上(下) 第二一四章 双雄会 第二一五章 破城(上) 第二一六章 破城(下) 第二一七章 招揽子龙 第二一八章 心腹大患(上) 第二一九章 心腹大患(下) 第二二〇章 伺机而动 第二二一章 蓄势待发 第二二二章 全线发动(上) 第二二三章 全线发动(下) 第二二四章 对峙(求订阅) 第二二五章 连锁反应(上) 第二二六章 连锁反应(下) 第二二七章 激怒(上) 第二二八章 激怒(下) 第二二九章 牵制 第二三〇章 天下大乱 第二三一章 鸠占鹊巢(上) 第二三二章 鸠占鹊巢(下) 第二三三章 错综复杂(上) 第二三四章 错综复杂(下) 第二三五章 颜良(上) 第二三六章 颜良(下) 第二三七章 决断(上) 第二三八章 决断(下) 第二三九章 处置 第二四〇章 安抚(上) 第二四一章 安抚(下) 第二四二章 诱之以利(上) 第二四三章 诱之以利(下) 第二四四章 回天无力 第二四五章 决战前夕(上) 第二四六章 决战前夕(下) 第二四七章 麹义授首 第二四八章 四面楚歌(上) 第二四九章 四面楚歌(下) 第二五〇章 无力回天(上) 第二五一章 无力回天(下) 第二五二章 震慑(求订阅) 第二五三章 高调纳妾(上) 第二五四章 高调纳妾(下) 第二五五章 借道(上) 第二五六章 借道(下) 第二五七章 耐性 第二五八章 阳谋(上) 第二五九章 阳谋(下) 第二六〇章 不欢而散 第二六一章 决断(上) 第二六二章 决断(下) 第二六三章 雷霆之势(上) 第二六四章 雷霆之势(下) 第二六五章 将星陨落(上) 第二六六章 将星陨落(下) 第二六七章 善后 第二六八章 群雄震动(上) 第二六九章 群雄震动(下) 第二七〇章 安抚 第二七一章 整合(上) 第二七二章 整合(下) 第二七三章 引而不发 第二七四章 今非昔比(上) 第二七五章 今非昔比(下) 第二七六章 密谈(上) 第二七七章 密谈(下) 第二七八章 西征前夕 第二七九章 轻取潼关(上) 第二八〇章 轻取潼关(下) 第二八一章 无可阻挡(上) 第二八二章 无可阻挡(下) 第二八三章 各方反应 第二八四章 归心(上) 第二八五章 归心(下) 第二八六章 风云汇聚 第二八七章 少帝驾崩 第二八八章 大势所趋 第二八九章 名正言顺 第二九〇章 登基及大结局(后记)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一三〇章 抢占先机(下)
《窃国贼》
作者:巨火
更新时间:2024-01-15 13:33:48
字数:6298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窃国贼 !

    h2>纪维将管亥等人的反应尽收眼里,不动声色地继续通报:

    “鉴于旧有军制已经无法适合形势需要,经过长达半年酝酿和三次幕僚会议审核修订,我军在旧有军制基础上,做出相应调整……”

    “首先、正式设立镇东将军府,下辖军令署、军法署、军械署、军需署、军务署。”

    “这其中,军令署为三军最高指挥机关,主管作战计划制定、军事情报和三军训练。”

    “军法署为三军最高军法执行机关,监督纠察各部军法军纪,建立并掌管全军人事档案,掌控各级官兵之奖惩判决。”

    “军械署为三军武器装备督造机关,下辖珠山研究院、黄岛造船工坊、珠山铁工坊和青州铁工坊。”

    “军需署掌控三军粮饷筹集与调拨运输,下辖东武、马站、邹平、蓼城四大军需物资储备仓库。”

    “军务署掌管三军资金预算、账目审核以及统计事务。”

    “五署各设主官一名,佐官两名,主官为都尉、佐官为佐尉,署员为参军。”

    “其次,我军各级编制确定如下:增设‘师’、‘旅’两级编制,师级编制为官兵总数15,000人,其中师部机关军官300人,警卫官兵1500人,设主官一佐官二,均为将军。”

    “每师下辖二旅,每旅官兵总数6,600人,其中旅部机关军官100人,设主官一佐官二,主官为校尉,佐官为佐尉。”

    “每旅下辖五部,每部官兵总数1,300人,设主官一佐官二,主官为司马,佐官为假司马。”

    “每部下辖二曲,每曲官兵总数628人,设主官一佐官二,主官为军候,佐官为假军候。”

    “每曲下辖五队,每队官兵总数125人,设主官一佐官二,主官为队率,佐官为队副。”

    “每队下辖二屯,每屯61人,屯长为军士,每屯下辖五什,每什12人,设什长1人,伍长1人,士卒10人。”

    纪维宣读完毕,刘存特意留下段时间让管亥等人好好消化一下,转向左下首的徐盛,低声询问平原郡各部换防的准备事项。

    已晋升琅琊军副帅的徐盛将在此次会议之后,率领驻扎平原郡的琅琊军第一、第二师返回无影山大本营休整三个月,更换新装备,演练新战术,随后南下蒙阴与费县,接管琅琊国西部与青州西南各县防务。

    徐盛率部接防后,驻扎费县的琅琊国骑都尉颜慎,驻扎蒙阴的郡都尉翟越也将率领麾下三万五千步骑兵,返回无影山大本营,重新整编为琅琊军第三师、第四师、第五师。

    已晋升青州军副帅的太史慈、副将张郃,将率领完成训练的青州军第一、第二师接管平原郡防务。

    济南国中尉秦义,将率领青州军第三师,驻扎祝阿与固山关。

    管亥等人在徐和、司马俱等人的介绍下,很快弄明白青州军的指挥体系和各级编制,觉得井然有序,非常清晰,当即表示服从安排,逐一向主公刘存做出“赴汤蹈火、肝胆涂地”的郑重承诺。

    刘存没有授予管亥等人任何官衔,而是郑重地告诉他们:“三天内,我将把诸位的义举以奏章急送长安,估计不出一个月,朝廷定会授予诸位相应职衔,诸位就能堂而皇之率领麾下将士们征战四方了,到时候哪怕遇上董卓,照样能名正言顺劈他两刀。”

    众人哄堂大笑,管亥等人裂开大嘴乐得不行。

    心思缜密的张饶想得更多,从初次见到刘存直到现在,点点滴滴清晰地映现他脑海里,刘存为下属设身处地考虑,实实在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令他生出刻骨铭心的感激之情。

    当天晚上,刘存在自己家里举办小范围酒宴,替管亥和张饶接风,公孙沛、赵溶、国渊和韩漾等心腹幕僚应邀出席,军中只有太史慈、徐盛、徐和、司马俱四人。

    张饶进入刘府大厅,看到坐在角落对自己笑眯眯的军师仓岐时,整个人如同雕像般呆滞了。

    头大身小满面红光的仓岐乐哈哈过来致礼,张饶这才回过神来,含着泪紧紧握住仓岐的手:“先生,我对不住你啊!”

    仓岐哈哈一笑:“大帅千万别这么说,老朽不是好好的吗?要是没有固山关一战,或者当时大帅来得及带老朽逃跑,谁能知道此刻你我身处何方?这不,咱们哥儿俩又在一起共事,这就是机缘啊!”

    张饶连忙四下望望,看到大家已坐在大厅中央围着炭炉子准备上酒了,知道是大家给自己留出与仓岐见面的时间,不由得幽幽叹了口气:

    “先生如今在主公麾下身居何职?”

    仓岐乐哈哈地回答:“老朽是幕府中的一员,负责历法、潮汐观测和天气预测,只是老朽更喜欢去水军的蓬莱岛和黄岛。”

    “这个两地方有主公设立两年多的潮汐和气候观测站,主公的高徒穆衡负责这方面的东西,对大海的浪高、风向、风力、环流、暖流等等进行观测记录,很有意思的。”

    “要不是田牧那老家伙总拉我和他去各县巡视农田水利,我都想搬到黄岛去住了,时不时和水军那帮后生一起,驾驶一千石大船到夷洲岛和济州岛去看看,真是神仙过的日子啊!”

    酒至半酣,大家相互熟悉也就放开了。

    管亥对脸色祥和话语不多的公孙沛很尊敬,听完公孙沛介绍虎牢关等战役和董卓迁都过程,忍不住开口询问:

    “先生,按理说联军的攻势不算猛烈,而且兵力分散,各行其是,若董卓抓住战机全力一战,恐怕联军早已土崩瓦解……为何向来胆大包天的董卓,忽然变得胆小如鼠了呢?”

    众人一听很有意思,公孙沛对管亥拥有此等洞察力很意外,很喜欢管亥的直率,于是欣然将自己的看法说出来:

    “说的没错,联军根本就占不到任何便宜,董卓做出迁都决定,是个最大的败招,很可能因此而走向败亡!”

    “大多数人认为,联军势大,董卓惊慌;也有人说,董卓麾下大多是西凉子弟,都想抢一把回家过安乐日子;还有人说,董卓已位极人臣,雄心不在!”

    “这些听起来都很有理由,我个人认为,董卓还是受格局所限,气宇不够,哪怕位极人臣,仍是豪强心性,自进入洛阳开始,董卓整个心态均已改变,他的失败不是败在军势,而是他的心早已败了!”

    众人深思不已,公孙沛继续说道:“其实董卓手下人才济济,其中佼佼者非大将徐荣莫属。”

    “徐荣先是与骁勇善战的孙坚打了场遭遇战,在兵力略逊的情况下,一举击溃孙坚,打掉了联军气势;没过几天,徐荣率部攻破坚城,烹杀颍川太守李旻,虽然手段残酷,但不可否认这是一场令人叹服的攻坚战;稍后,徐荣以一万二千兵力,将七千追兵全歼,还差点儿要了主将曹孟德小命,打出一场漂亮的伏击战,也彻底打掉了联军士气,之后无一人敢率部追击。”

    “直至此刻,被烧掉大半的雒阳依然掌握在西凉军手中,联军却已后继乏力,看样子没三五个月缓不过劲来,可见徐荣的每一战,都可圈可点啊!”

    众人频频点头,专门为徐荣指挥的三场战斗找刘存反复研究的徐盛和太史慈体会更深,每次想起与刘存连续一天一夜的分析推演,两人都感觉自己收获匪浅。r1152

    ...

    ...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