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窃国贼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琅琊国 东武城、安丘、黔陬县、夏河城 第一章 东武城 第二章 绝境 第三章 东逃 第四章 铁山脚下 第五章 安身立命之本 第六章 躁动 第七章 夏河城 第八章 悄然发力 第九章 第一片基业 第十章 命运的抉择 第十一章 最大的粮仓 第十二章 灾祸突至 第十三章 浴血搏杀 第十四章 众志成城 第十五章 决断 第十六章 余波微澜 第十七章 出仕 第十八章 毁誉参半 第十九章 商机 第二十章 合作 第二十一章 扩张 第二十二章 扩张(续) 第二十三章 心腹幕僚 第二十四章 人心难测 第二十五章 筑城 第二十六章 扩军 第二十七章 岁贡 第二十八章 进取 第二十九章 征途 上 第三十章 征途 下 第三十一章 出其不意 上 第三十二章 出其不意 下 第三十三章 攻其不备 上 第三十四章 攻其不备 下 第三十五章 东莞城 上 第三十六章 东莞城 下 第三十七章 利益交换 第三十八章 悄然改变 上 第三十九章 悄然改变 中 第四十章 悄然改变 下 第四十一章 琅琊水军 上 第四十二章 琅琊水军 下 第四十三章 名声鹊起 上 第四十四章 多事之秋(上) 第四十六章 多事之秋(下) 第四十七章 当断即断(上) 第四十八章 当断即断(下) 第四十九章 招兵买马(上) 第五十章 招兵买马(下) 第五十一章 求贤(上) 第五十二章 求贤(下) 第五十三章 踏雪访子义 上 第五十四章 踏雪访子义 下 第五十五章 承诺 上 第五十六章 承诺 下 第五十七章 勤王 上 第五十八章 勤王 下 第五十九章 君君臣臣 上 第六十章 君君臣臣 下 第六十一章 中流砥柱 上 第六十二章 中流砥柱 下 第六十三章 虚虚实实(上) 第六十四章 虚虚实实(下) 第六十五章 斗智斗勇(上) 第六十六章 斗智斗勇(下) 第六十七章 环环相扣(上) 第六十八章 环环相扣(下) 第六十九章 鏖战(上) 第七十章 鏖战(下) 第七十一章 义释管亥(上) 第七十二章 义释管亥(下) 第七十三章 悄然布局(上) 第七十四章 悄然布局(下) 第七十五章 军心民心(上) 第七十六章 军心民心(下) 第七十七章 待价而沽(上) 第七十八章 待价而沽(下) 第七十九章 潜移默化(上) 第八十章 潜移默化(下) 第八十一章 整军(上) 第八十二章 整军(下) 第八十三章 风起云涌(上) 第八十四章 风起云涌(下) 第八十五章 顺势而动(上) 第八十六章 顺势而动(下) 第八十七章 誓言(上) 第八十八章 誓言(下) 第八十九章 预取先舍(上) 第九十章 预取先舍(下) 第九十一章 杀机暗藏 第九十二章 横刀立马 上 第九十三章 横刀立马 下 第九十四章 得失之间 上 第九十五章 得失之间 下 第九十六章 建衙 上 第九十七章 建衙 下 第九十八章 冀州来使 上 第九十九章 冀州来使 下 第一〇〇章 顺势而为 上 第一〇一章 顺势而为 下 第一〇二章 阳谋 上 第一〇三章 阳谋 下 第一〇四章 正奇相辅 上 第一〇五章 正奇相辅 下 第一〇六章 固山之战 上 第一〇七章 固山之战 下 上架感言! 第一〇八章 祸水西引 上 第一〇九章 祸水西引 下 第一一〇章 奉诏进京(上) 第一一一章 奉诏进京(中) 第一一二章 奉诏进京(下) 第一一三章 中德殿(上) 第一一四章 中德殿(下) 第一一五章 轰动(上) 第一一六章 轰动(下) 第一一七章 群英会(上)(为盟主“常再思”加更) 第一一八章 群英会(下) 第一一九章 逆水行舟(上) 第一二〇章 逆水行舟(下) 第一二一章 乱中取利 第一二二章 世外桃源(新春大吉!) 第一二三章 蓄势(上)(年夜饭快乐!) 第一二四章 蓄势(下)(拜年啦!) 第一二五章 讨董联盟(上) 第一二六章 讨董联盟(下) 第一二七章 管亥归来(上) 第一二八章 管亥归来(下) 第一二九章 抢占先机(上) 186年、187年、188年 中平六年、初平元年 第一三〇章 抢占先机(下) 第一三一章 潜移默化(上) 第一三二章 潜移默化(下)(为金沐灿尘大大加更) 第一三三章 明争暗抢(上) 第一三四章 明争暗抢(下) 第一三五章 合纵连横(上) 第一三六章 合纵连横(下) 第一三七章 谋算(上) 第一三八章 谋算(下) 第一三九章 反制(上) 第一四〇章 反制(中) 第一四一章 反制(下) 第一四二章 雏鹰振翅(上) 第一四三章 雏鹰振翅(下) 第一四四章 朝贡(上)(求保底月票!) 第一四五章 朝贡(下) 第一四六章 乱局(上) 第一四七章 乱局(下)(为血红巨加更!) 第一四八章 压力重重(上) 第一四九章 压力重重(下) 第一五〇章 无声杀伐(上) 第一五一章 无声杀伐(下) 第一五二章 天下雄城(上) 第一五三章 天下雄城(下) 第一五四章 形势逼人(上)(祝元宵节快乐) 第一五五章 形势逼人(下) 第一五六章 惑敌之计(上) 第一五七章 惑敌之计(下) 第一五八章 泰山之战(上) 第一五九章 泰山之战(下) 第一六〇章 所谋乃大(上) 第一六一章 所谋乃大(下)(为金沐灿尘大大加更) 第一六二章 步步蚕食(上) 第一六三章 步步蚕食(下) 第一六四章 利益交换(上) 第一六五章 利益交换(下) 第一六六章 崭新格局(上) 第一六七章 崭新格局(下) 第一六八章 错综复杂(上) 第一六九章 错综复杂(下) 第一七〇章 是非对错(上) 第一七一章 是非对错(下) 第一七二章 瞒天过海(上) 第一七三章 瞒天过海(下) 第一七四章 四方来投(上)(第二更) 第一七五章 四方来投(下)(第三更) 第一七六章 坐山观虎(上) 第一七七章 坐山观虎(下) 第一七八章 驾驭之道(上) 第一七九章 驾驭之道(下) 第一八〇章 问鼎之基(上) 第一八一章 问鼎之基(下) 第一八二章 报复(上) 第一八三章 报复(下) 第一八四章 围城(上) 第一八五章 围城(下) 第一八六章 步步紧逼(上) 第一八七章 步步紧逼(下) 第一八八章 诱敌(上) 第一八九章 诱敌(下) 第一九〇章 激战(上) 第一九一章 激战(下) 第一九二章 破城 第一九三章 决战(上)(求保底月票) 第一九四章 决战(下) 第一九五章 徐晃归心(上) 第一九六章 徐晃归心(下) 第一九七章 嘉奖 第一九八章 势如破竹 第一九九章 除恶务尽 第二〇〇章 “征发”密令(上) 第二〇一章 “征发”密令(下) 第二〇二章 天下震怖 第二〇三章 孰更重要? 第二〇四章 急报传来 第二〇五章 改弦易张 第二〇六章 纵横捭阖 第二〇七章 鹰视狼顾(上) 第二〇八章 鹰视狼顾(下) 第二〇九章 文姬(上) 第二一〇章 文姬(下) 第二一一章 何去何从 第二一二章 北上(上) 第二一三章 北上(下) 第二一四章 双雄会 第二一五章 破城(上) 第二一六章 破城(下) 第二一七章 招揽子龙 第二一八章 心腹大患(上) 第二一九章 心腹大患(下) 第二二〇章 伺机而动 第二二一章 蓄势待发 第二二二章 全线发动(上) 第二二三章 全线发动(下) 第二二四章 对峙(求订阅) 第二二五章 连锁反应(上) 第二二六章 连锁反应(下) 第二二七章 激怒(上) 第二二八章 激怒(下) 第二二九章 牵制 第二三〇章 天下大乱 第二三一章 鸠占鹊巢(上) 第二三二章 鸠占鹊巢(下) 第二三三章 错综复杂(上) 第二三四章 错综复杂(下) 第二三五章 颜良(上) 第二三六章 颜良(下) 第二三七章 决断(上) 第二三八章 决断(下) 第二三九章 处置 第二四〇章 安抚(上) 第二四一章 安抚(下) 第二四二章 诱之以利(上) 第二四三章 诱之以利(下) 第二四四章 回天无力 第二四五章 决战前夕(上) 第二四六章 决战前夕(下) 第二四七章 麹义授首 第二四八章 四面楚歌(上) 第二四九章 四面楚歌(下) 第二五〇章 无力回天(上) 第二五一章 无力回天(下) 第二五二章 震慑(求订阅) 第二五三章 高调纳妾(上) 第二五四章 高调纳妾(下) 第二五五章 借道(上) 第二五六章 借道(下) 第二五七章 耐性 第二五八章 阳谋(上) 第二五九章 阳谋(下) 第二六〇章 不欢而散 第二六一章 决断(上) 第二六二章 决断(下) 第二六三章 雷霆之势(上) 第二六四章 雷霆之势(下) 第二六五章 将星陨落(上) 第二六六章 将星陨落(下) 第二六七章 善后 第二六八章 群雄震动(上) 第二六九章 群雄震动(下) 第二七〇章 安抚 第二七一章 整合(上) 第二七二章 整合(下) 第二七三章 引而不发 第二七四章 今非昔比(上) 第二七五章 今非昔比(下) 第二七六章 密谈(上) 第二七七章 密谈(下) 第二七八章 西征前夕 第二七九章 轻取潼关(上) 第二八〇章 轻取潼关(下) 第二八一章 无可阻挡(上) 第二八二章 无可阻挡(下) 第二八三章 各方反应 第二八四章 归心(上) 第二八五章 归心(下) 第二八六章 风云汇聚 第二八七章 少帝驾崩 第二八八章 大势所趋 第二八九章 名正言顺 第二九〇章 登基及大结局(后记)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一四五章 朝贡(下)
《窃国贼》
作者:巨火
更新时间:2024-01-15 13:33:59
字数:7404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窃国贼 !

    次日上午,国渊和刘晔前往城中还算完整的南宫正门,戍卫将他们带到崇德殿外等候董卓召见之时,偶然遇到刚从武关巡视回来的大将吕布。

    高大雄奇的吕布不认识国渊和刘晔,好奇地询问两人是否从长安朝中赶来?国渊含笑问候完毕,先把刘晔介绍给吕布,然后才说出自己的名字和身份。

    没想到吕布大为高兴,非常客气地向国渊和刘晔致礼问候,看到外面这么冷,里面的人还没出来招呼,便将国渊和刘晔请上台阶,进入大殿内侧的避风处热情交谈。

    直到董卓上殿,吕布才快步进入殿内问候义父,简要禀报武关军情,最后非常照顾地代为通报:

    “青州别驾、名士国渊先生和皇室宗亲刘晔先生前来觐见,就在殿门口的避风处候着。”

    董卓非常高兴,没想到国渊和刘晔这么知趣,大呼速速请来,然后亲自走下玉阶,礼貌地搀扶一下鞠躬致礼的刘晔和国渊,一边细细端详一边啧啧称叹:

    “果然是皇家血脉,风姿卓著不同凡响啊!还有子尼先生,本相早就想请皇上下旨,征召二位先生回朝为皇上分忧……还有琅琊书院的郑玄、邴原等几位先生,都是国之栋梁啊!后来担心刘青州埋怨,只好忍痛割爱了,哈哈!”

    “二位先生恐怕还不知道,朝中大臣们不止一次请求皇上把诸位召回来为官,另外委派人手赴青州上任,哈哈!”

    国渊和刘晔连忙致谢。再与郎中令李儒、左将军董旻、中郎将胡轸等文武逐一见面致礼,待各自归位之后。两人郑重地将刘存赠送给董卓的礼物清单和亲笔信函上呈董卓。

    董卓看过礼单上的厚礼非常惊讶,再看了看刘存写给他的信。不由得高兴起来。

    在此之前刘存从未给他写过信,青州的奏章大多为幕僚代笔,董卓只见过刘存为乐进、管亥几个爱将上呈的举荐奏章,当时董卓还当着皇帝和大臣们的面,赞扬刘存的字写在纸上要比写在茶壶上漂亮得多。

    此刻接到刘存亲笔信,董卓颇有点儿兴奋,看完上面的内容后哈哈大笑,笑够了才询问坐在右下方的国渊:“子尼先生,子鉴大人在信中提到的这个夷洲有多大?”

    国渊想了想:“夷洲大大小小的岛屿加起来。大约有青州四分之一那么大,也就是四个夷洲加起来和青州差不多……不过,夷洲是个中间高两边低的大岛,从北到南群山延绵,能住人的地方都是靠海的平地,可供开垦的田地不多。”

    “青州商队首先占据的是岛北的小平原,零星发现当地土人部落,但都是互不统属尚未开化的村寨,所以州牧大人认为。朝廷只要把夷洲划入我大汉疆域,我大汉的土地和领海就随之向东延伸千里以上,北面群岛上的倭人和三韩也就不敢不来朝拜进贡了。”

    殿中惊叹声经久不绝,董卓想了一会儿不得要领。连忙把李儒叫到身边询问,没多久便爽快地答应下来,只是有一点深感为难:

    “这开疆拓土的大好事。别说设个郡,哪怕设个州都应该。只是这个镇海将军……本相依稀记得,历朝历代从未有过镇海将军这个武职啊!该算哪个品秩?”

    国渊拱拱手笑道:“之前咱们这些做属下的也这么劝过州牧大人。可州牧大人说,为何袁本初将军自己刻方印,就可随意任命那么多本朝从未有过的将军校尉,我大汉朝廷就不能任命个镇海将军?”

    “属下等人一听就没话可说了,只能听从州牧大人吩咐,至于朝廷准与不准,咱们都没想法,想必效忠朝廷的州牧大人,也能看得开。”

    董卓愣了片刻,忽然哈哈大笑:“好一个刘子鉴,他这是在试探本相啊!明知道他使的是激将法,本相也准了,立刻为他上奏朝廷,敕封他义子刘振为夷洲郡太守,加封镇海将军,哈哈!”

    “谢国相!”

    国渊和刘晔相视一眼,双双致谢,至此两人心里总算是安稳下来,对公孙沛洞察人心的能力钦佩万分——以上那些话其实都是公孙沛吩咐的,而不是出于刘存之口。

    李儒在董卓的示意下,站出来向国渊和刘晔提出昨晚和董卓定下的要求。

    国渊和刘晔感觉此事关系重大,凑在一起商量了好一会儿不敢决定,李儒见状,悄悄走到董卓身后一阵耳语。

    董卓点点头,沉下脸对还在商量的国渊和刘晔大声说道:“怎么?本相第一次开口,你们都不给个面子吗?难道以为本相不敢追究刘子鉴违禁私铸五铢钱的罪责吗?”

    国渊吓了一大跳,连忙站起深深鞠躬:

    “禀国相,下官二人并非是在敷衍国相,而是这么大的事情我们实在做不了主啊!别的都好办,可国相提出的三千套精钢铠甲实难办到,要做一套精钢铠甲,需要二十名熟练匠师至少十天功夫!”

    “如果要做像去年进贡皇上的那套金甲,则至少需要五十名工匠耗时五个月时间才行,所以不是不办,更不是想忤逆国相,而是实在难以办到啊!”

    董卓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去年秋刘存送给小皇帝的那套金甲,如今已落到董卓手里,董卓视如奇珍,爱不释手,珍藏着不愿示人,很清楚那套巧夺天工的鱼鳞金甲需要耗费多少心血。

    可如今董卓要的不是那种特制的珍贵金甲,而是琅琊军都尉身上穿的那种普通精钢铠甲,他将昨日小校对他说的琅琊军都尉铠甲又说了一遍,而且反复强调这是皇上宿卫将士需要的。

    国渊明白之后长出了一口气,刘晔立刻想起刘存之前的吩咐,悄悄靠近国渊低声说道:“这也得定做,而且必须先给钱,主公说这是规矩。”

    于是国渊无可奈何地将此转达,董卓听了哈哈大笑,两旁文武也忍不住大笑起来。

    李儒边笑边解释说:“先给钱没有任何问题,刘青州是誉满天下的信人,国相和咱们这些人都信得过,二位尽管放心,等会儿说个数就行,等二位转头回来的时候,咱们会把足够的金银装到二位回程的马车上,并派兵一路护送到东郡西面,绝对不会让二位有半点儿为难。”

    吕布借机上前提出自己的请求:“烦请二位先生也帮在下订购一千套琅琊骑兵军候级别的铠甲,多少钱都可以先给,等二位先生的车队返回,就可以把钱先运回青州……”

    “听说在琅琊钱行,白银也能够折算黄金,在下营中还有不少银块,想用也用不出去,二位先生随便说个价就行。”

    满堂笑声中,国渊和刘晔羞愧不已,感觉自己就像没见过钱的乡巴佬一样,一面在心里痛骂刘存奸商品性,一面挤出诚恳的笑容,向董卓和众文武赔罪。

    董卓非常豪气,一点儿也不在意,乐哈哈地吩咐李儒收下刘存赠送的二十马车礼物,然后由李儒率领五百精骑,护送国渊和刘晔的朝贡车队赶赴长安,并吩咐义子吕布代为款待国渊和刘晔,大冬天的要先吃饱再走。

    饱餐完毕离开之前,国渊对热情款待的吕布非常感谢,他低声告诉吕布:“我等离开青州之前,我家主公吩咐过,如果见到他敬佩敬重的奉先将军,定要代他致以问候和敬意……”

    “我家主公还说,如果奉先将军不嫌弃,此次朝贡车队的一百五十辆军中专用马车,只带回五十辆马车和马匹即可,其余请奉先将军收下,能给将军麾下士卒代个步、运个粮什么也好。”

    “如今空出来二十辆,将军不嫌弃的话就先留下吧,也省得咱们一路还要照顾。”

    吕布大喜过望,眼前一百五十辆马车虽然看起来肮脏,但一眼就能看出都是新的,他非常清楚这种的马车无论木料还是轴承,均是选了又选精益求精的上品。

    用如此上品造出来的两轮军用马车坚固耐造,转向灵活运力惊人,造价比起长安城那些美观舒适的琅琊造四轮马车还要高,只是到目前为止,还从未听说青州有对外出售过,寻常人见都难见到,更别说拥有了。

    获得馈赠的吕布热情地向国渊和刘晔致谢,亲自将朝贡车队送出洛阳西门,心中对素未谋面的刘存大有好感,临别前客气地请求国渊等人回来的时候,一定要在雒阳停留一天,让他好好致谢,并带去他给刘存的问候和谢礼。

    率部护送朝贡车队前往长安的李儒,在国渊和刘晔的盛情邀请下,非常乐意同乘一车,走出几里路忍不住询问国渊和刘晔:“子鉴大人从未与奉先将军见过面,怎么会对奉先将军如此敬重?”

    国渊半是认真半是玩笑地回答:“文优兄,如果说我家主公赞扬兄台是天下屈指可数的才智高绝之士,而且一直对兄台谋略与才智赞不绝口,先生是否会相信?”

    李儒望着笑容可掬的国渊,再转向微微点头的刘晔,心中刹那间涌起阵阵说不出的复杂感受,想哈哈一笑,又觉得失礼,想拱手致谢,又觉得喉头发堵,最后只能发出一声幽幽叹息。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