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窃国贼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琅琊国 东武城、安丘、黔陬县、夏河城 第一章 东武城 第二章 绝境 第三章 东逃 第四章 铁山脚下 第五章 安身立命之本 第六章 躁动 第七章 夏河城 第八章 悄然发力 第九章 第一片基业 第十章 命运的抉择 第十一章 最大的粮仓 第十二章 灾祸突至 第十三章 浴血搏杀 第十四章 众志成城 第十五章 决断 第十六章 余波微澜 第十七章 出仕 第十八章 毁誉参半 第十九章 商机 第二十章 合作 第二十一章 扩张 第二十二章 扩张(续) 第二十三章 心腹幕僚 第二十四章 人心难测 第二十五章 筑城 第二十六章 扩军 第二十七章 岁贡 第二十八章 进取 第二十九章 征途 上 第三十章 征途 下 第三十一章 出其不意 上 第三十二章 出其不意 下 第三十三章 攻其不备 上 第三十四章 攻其不备 下 第三十五章 东莞城 上 第三十六章 东莞城 下 第三十七章 利益交换 第三十八章 悄然改变 上 第三十九章 悄然改变 中 第四十章 悄然改变 下 第四十一章 琅琊水军 上 第四十二章 琅琊水军 下 第四十三章 名声鹊起 上 第四十四章 多事之秋(上) 第四十六章 多事之秋(下) 第四十七章 当断即断(上) 第四十八章 当断即断(下) 第四十九章 招兵买马(上) 第五十章 招兵买马(下) 第五十一章 求贤(上) 第五十二章 求贤(下) 第五十三章 踏雪访子义 上 第五十四章 踏雪访子义 下 第五十五章 承诺 上 第五十六章 承诺 下 第五十七章 勤王 上 第五十八章 勤王 下 第五十九章 君君臣臣 上 第六十章 君君臣臣 下 第六十一章 中流砥柱 上 第六十二章 中流砥柱 下 第六十三章 虚虚实实(上) 第六十四章 虚虚实实(下) 第六十五章 斗智斗勇(上) 第六十六章 斗智斗勇(下) 第六十七章 环环相扣(上) 第六十八章 环环相扣(下) 第六十九章 鏖战(上) 第七十章 鏖战(下) 第七十一章 义释管亥(上) 第七十二章 义释管亥(下) 第七十三章 悄然布局(上) 第七十四章 悄然布局(下) 第七十五章 军心民心(上) 第七十六章 军心民心(下) 第七十七章 待价而沽(上) 第七十八章 待价而沽(下) 第七十九章 潜移默化(上) 第八十章 潜移默化(下) 第八十一章 整军(上) 第八十二章 整军(下) 第八十三章 风起云涌(上) 第八十四章 风起云涌(下) 第八十五章 顺势而动(上) 第八十六章 顺势而动(下) 第八十七章 誓言(上) 第八十八章 誓言(下) 第八十九章 预取先舍(上) 第九十章 预取先舍(下) 第九十一章 杀机暗藏 第九十二章 横刀立马 上 第九十三章 横刀立马 下 第九十四章 得失之间 上 第九十五章 得失之间 下 第九十六章 建衙 上 第九十七章 建衙 下 第九十八章 冀州来使 上 第九十九章 冀州来使 下 第一〇〇章 顺势而为 上 第一〇一章 顺势而为 下 第一〇二章 阳谋 上 第一〇三章 阳谋 下 第一〇四章 正奇相辅 上 第一〇五章 正奇相辅 下 第一〇六章 固山之战 上 第一〇七章 固山之战 下 上架感言! 第一〇八章 祸水西引 上 第一〇九章 祸水西引 下 第一一〇章 奉诏进京(上) 第一一一章 奉诏进京(中) 第一一二章 奉诏进京(下) 第一一三章 中德殿(上) 第一一四章 中德殿(下) 第一一五章 轰动(上) 第一一六章 轰动(下) 第一一七章 群英会(上)(为盟主“常再思”加更) 第一一八章 群英会(下) 第一一九章 逆水行舟(上) 第一二〇章 逆水行舟(下) 第一二一章 乱中取利 第一二二章 世外桃源(新春大吉!) 第一二三章 蓄势(上)(年夜饭快乐!) 第一二四章 蓄势(下)(拜年啦!) 第一二五章 讨董联盟(上) 第一二六章 讨董联盟(下) 第一二七章 管亥归来(上) 第一二八章 管亥归来(下) 第一二九章 抢占先机(上) 186年、187年、188年 中平六年、初平元年 第一三〇章 抢占先机(下) 第一三一章 潜移默化(上) 第一三二章 潜移默化(下)(为金沐灿尘大大加更) 第一三三章 明争暗抢(上) 第一三四章 明争暗抢(下) 第一三五章 合纵连横(上) 第一三六章 合纵连横(下) 第一三七章 谋算(上) 第一三八章 谋算(下) 第一三九章 反制(上) 第一四〇章 反制(中) 第一四一章 反制(下) 第一四二章 雏鹰振翅(上) 第一四三章 雏鹰振翅(下) 第一四四章 朝贡(上)(求保底月票!) 第一四五章 朝贡(下) 第一四六章 乱局(上) 第一四七章 乱局(下)(为血红巨加更!) 第一四八章 压力重重(上) 第一四九章 压力重重(下) 第一五〇章 无声杀伐(上) 第一五一章 无声杀伐(下) 第一五二章 天下雄城(上) 第一五三章 天下雄城(下) 第一五四章 形势逼人(上)(祝元宵节快乐) 第一五五章 形势逼人(下) 第一五六章 惑敌之计(上) 第一五七章 惑敌之计(下) 第一五八章 泰山之战(上) 第一五九章 泰山之战(下) 第一六〇章 所谋乃大(上) 第一六一章 所谋乃大(下)(为金沐灿尘大大加更) 第一六二章 步步蚕食(上) 第一六三章 步步蚕食(下) 第一六四章 利益交换(上) 第一六五章 利益交换(下) 第一六六章 崭新格局(上) 第一六七章 崭新格局(下) 第一六八章 错综复杂(上) 第一六九章 错综复杂(下) 第一七〇章 是非对错(上) 第一七一章 是非对错(下) 第一七二章 瞒天过海(上) 第一七三章 瞒天过海(下) 第一七四章 四方来投(上)(第二更) 第一七五章 四方来投(下)(第三更) 第一七六章 坐山观虎(上) 第一七七章 坐山观虎(下) 第一七八章 驾驭之道(上) 第一七九章 驾驭之道(下) 第一八〇章 问鼎之基(上) 第一八一章 问鼎之基(下) 第一八二章 报复(上) 第一八三章 报复(下) 第一八四章 围城(上) 第一八五章 围城(下) 第一八六章 步步紧逼(上) 第一八七章 步步紧逼(下) 第一八八章 诱敌(上) 第一八九章 诱敌(下) 第一九〇章 激战(上) 第一九一章 激战(下) 第一九二章 破城 第一九三章 决战(上)(求保底月票) 第一九四章 决战(下) 第一九五章 徐晃归心(上) 第一九六章 徐晃归心(下) 第一九七章 嘉奖 第一九八章 势如破竹 第一九九章 除恶务尽 第二〇〇章 “征发”密令(上) 第二〇一章 “征发”密令(下) 第二〇二章 天下震怖 第二〇三章 孰更重要? 第二〇四章 急报传来 第二〇五章 改弦易张 第二〇六章 纵横捭阖 第二〇七章 鹰视狼顾(上) 第二〇八章 鹰视狼顾(下) 第二〇九章 文姬(上) 第二一〇章 文姬(下) 第二一一章 何去何从 第二一二章 北上(上) 第二一三章 北上(下) 第二一四章 双雄会 第二一五章 破城(上) 第二一六章 破城(下) 第二一七章 招揽子龙 第二一八章 心腹大患(上) 第二一九章 心腹大患(下) 第二二〇章 伺机而动 第二二一章 蓄势待发 第二二二章 全线发动(上) 第二二三章 全线发动(下) 第二二四章 对峙(求订阅) 第二二五章 连锁反应(上) 第二二六章 连锁反应(下) 第二二七章 激怒(上) 第二二八章 激怒(下) 第二二九章 牵制 第二三〇章 天下大乱 第二三一章 鸠占鹊巢(上) 第二三二章 鸠占鹊巢(下) 第二三三章 错综复杂(上) 第二三四章 错综复杂(下) 第二三五章 颜良(上) 第二三六章 颜良(下) 第二三七章 决断(上) 第二三八章 决断(下) 第二三九章 处置 第二四〇章 安抚(上) 第二四一章 安抚(下) 第二四二章 诱之以利(上) 第二四三章 诱之以利(下) 第二四四章 回天无力 第二四五章 决战前夕(上) 第二四六章 决战前夕(下) 第二四七章 麹义授首 第二四八章 四面楚歌(上) 第二四九章 四面楚歌(下) 第二五〇章 无力回天(上) 第二五一章 无力回天(下) 第二五二章 震慑(求订阅) 第二五三章 高调纳妾(上) 第二五四章 高调纳妾(下) 第二五五章 借道(上) 第二五六章 借道(下) 第二五七章 耐性 第二五八章 阳谋(上) 第二五九章 阳谋(下) 第二六〇章 不欢而散 第二六一章 决断(上) 第二六二章 决断(下) 第二六三章 雷霆之势(上) 第二六四章 雷霆之势(下) 第二六五章 将星陨落(上) 第二六六章 将星陨落(下) 第二六七章 善后 第二六八章 群雄震动(上) 第二六九章 群雄震动(下) 第二七〇章 安抚 第二七一章 整合(上) 第二七二章 整合(下) 第二七三章 引而不发 第二七四章 今非昔比(上) 第二七五章 今非昔比(下) 第二七六章 密谈(上) 第二七七章 密谈(下) 第二七八章 西征前夕 第二七九章 轻取潼关(上) 第二八〇章 轻取潼关(下) 第二八一章 无可阻挡(上) 第二八二章 无可阻挡(下) 第二八三章 各方反应 第二八四章 归心(上) 第二八五章 归心(下) 第二八六章 风云汇聚 第二八七章 少帝驾崩 第二八八章 大势所趋 第二八九章 名正言顺 第二九〇章 登基及大结局(后记)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一二七章 管亥归来(上)
《窃国贼》
作者:巨火
更新时间:2024-01-15 13:33:44
字数:7486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窃国贼 !

    初平元年正月底,各路诸侯汇聚酸枣,正式向天下各州郡发布《讨董檄文》,青州牧刘存的名字赫然出现在讨董联盟的名单上,位列于冀州牧韩馥之后。

    令知情者不解的是,汇聚酸枣的各路军队和南阳、河内两个联军大营里,至今没有见到琅琊军的一兵一卒,刘存的身影更是由始至终没出现过。

    残雪皑皑,霜露满目。

    数日前被各路诸侯推举为盟主的袁绍,直到这时才和河内太守王匡一起赶到酸枣联军大本营,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等数十人出营迎接,笑声朗朗地簇拥风尘仆仆的盟主袁绍,进入大营中央气派非凡的中军主帐。

    盟主袁绍表现得非常谦逊,进入大帐立刻上前安慰老朋友曹操,详细解释因为曹操刺杀董卓未遂逃匿后没有官职,所以只能将曹操及其率领的五千人马列入陈留太守张邈旗下。

    曹操对此毫不在意,笑容满面地说只要能铲除国贼就行,如此宽阔豁达的胸襟顿,让各路诸侯连声喝彩,随后大摆筵席为盟主袁绍接风,从中午一直喝到夜幕落下才尽兴而散。

    袁绍在宴席结束后单独留下曹操,两人移到宽阔暖和的后帐继续交谈。

    下人送上香茗,袁绍挥手让下人退下,把自己的担忧如实告诉足智多谋的曹操:

    “孟德,别看咱们人多势大热热闹闹的,实际上东拼西凑的三十五万兵力分驻各地,与董贼凶悍的西凉大军相抗衡。胜算并不大……”

    “这三十五万兵力中,兖州、东郡、桥陈留、山阳与济北的十五万将士驻扎酸枣,公路(袁术字)和长沙太守孙坚所部五万人马屯集鲁阳,孔伷麾下五万豫州军队需要镇守颍川等地,保护粮草运送的同时。严防黄巾贼寇乘虚来袭。”

    “最后,文节兄(韩馥字)麾下五万冀军近半留守邺城,剩下还得为咱们联军各部运军粮,难啊!”

    曹操也知道难,联军看似实力强大,其实各自为政各怀心事。各路诸侯虽然名声显赫,但真正到了战场上,这些人肯定不行。

    之前被曹操寄予厚望的只有刘存,所以曹操率领自己征召的五千兵马开进酸枣大营安顿后,第一时间就找桥瑁打听琅琊军驻扎何处?刘子鉴大人是否到来?

    桥瑁苦笑不迭。坦言子鉴大人委托商队送来万石军粮,但兵马和军械一概没有,当时就让曹操满脸愕然,反复琢磨到底发生了什么。

    此刻曹操听了袁绍的话,便把自己的想法如实相告:“本初兄也看到了,如今大汉天下实力最强、兵力最多的,当属益州牧刘焉、荆州牧刘表、幽州牧刘虞和公孙瓒,这些人和刘青州一样都敬奉当今天子。”

    “这也就意味着。他们暂时不会与董卓撕破脸皮……这些州牧中,兵力不是最多却最能打的,唯有刘子鉴大人麾下的琅琊军。既然十八路诸侯名单里有刘子鉴,本初兄为何不想方设法把刘子鉴和他的琅琊军请来?”

    袁绍怎么可能将他暗中对刘存使出的那些手段告知曹操,只是非常遗憾地长叹几声,便把话题扯到一边去:

    “孟德恐怕不知道,愚兄三次致信请子鉴兄来当这个盟主,他总是婉言拒绝。最后逼急了,他竟然拿出当年在雒阳与先帝定下的五年之约来说事。也就是已传遍天下的‘君臣之诺’:五年之内,子鉴兄要把青州变成我大汉的粮仓。人人有饭吃,家家有房子!”

    “所以,刘子鉴如今一门心思开荒种地做买卖,说不动他啊!后来愚兄退而求其次,向他借调三万琅琊军,可他一句话就给我堵回来,说什么都可以借,就是老婆孩子和麾下将士不能借,你看看……”

    曹操哈哈大笑,笑完又感叹不已,最后只能和袁绍一起,商议讨董联军的作战方略,以及各路诸侯的责任落实。

    几乎在各路讨董联军云集酸枣的时候,一支由四万黄巾军士卒和十七万流民组成的庞大队伍,正在芒砀山北麓扎营。

    放眼望去,方圆十里全是一堆堆点燃的篝火,巨大的声势把周围两县官兵吓得紧闭城门惶惶不安。

    一堆堆篝火周围,密密麻麻挤满了衣不遮体、神色麻木的男女老幼,强忍饥饿围着篝火相互取暖,很快就在疲惫中不知不觉睡去,谁也不知道明早天亮之后,有多少人变成僵硬的尸体,自己会不会成为这些尸体中的一具。

    架设在十余万流民东面的简陋军帐里,黄巾军东路主帅管亥与副帅张饶等十余将校仍在紧张商议。

    近两个月来,为了二十几万张吃饭的嘴,管亥所部以战损三万余众的沉重代价攻下三个县城,结果获得的粮食不但顶不住一个月,身后还多出数万嗷嗷待哺的灾民。

    连续征战两年多的管亥和他麾下将校无比迷茫,放眼千疮百孔赤地千里的中原地区,再看看跟随在自己身后近二十万衣衫褴褛嗷嗷待哺的父老乡亲,说都不知道如何走出这个一次次重复的困境,唯独管亥的脑子里一次次浮现刘存那张悲悯天下的脸庞。

    此刻,管亥和他的弟兄们并不担心官兵的袭击,寒冷的天气、众多的伤病和巨量粮草耗尽,才是他们急需面对的最大敌人。

    大帐中一片寂静,远处灾民中响起的嘤嘤哭泣声清晰可闻,每个将校心里都很沉重,之前几名小帅提出“抛弃流民让他们自生自灭”的建议被管亥严厉呵斥,如今再也没人敢提诸如此类意见,可如今四万黄巾将士的粮食都没了保证,怎么能还能顾及紧紧跟随的十几万灾民?

    要知道不久前跟随他们的灾民高达二十五万有余,半个多月来死的死散的散,如今依然还有十七万以上。

    长久的沉默后,副帅张饶终于开口了:“大帅,来来回回打了两年多,中原各地已是千疮百孔赤地千里,绝大多数土地成了荒地,人口已经十不存一!哪怕咱们再攻下几座城池,弄到的粮食也吃不了几天,说不定屁股后边又多出几万张吃饭的嘴。”

    众将校立刻随声附和,均认为中原地区已经没有他们的活路了。

    张饶示意大家安静:“目前,唯有东面的徐州和东北面的青州最是安定富裕,别说二十几万人吃饭,就是五十万人,这两个地方也养得起,可这两个地方都不好打。”

    “徐州兵力已扩大数倍,陶谦老贼还把隐居郯城的臧霸、孙观等人请出为将,咱们的南路军昌豨大帅接到臧霸的信,立即领着三万兵马投奔徐州了,帮助陶谦老贼坚守徐州,生生堵住咱们东进之路。”

    “先不说是否能打进徐州,想必弟兄们都不忍心和之前的手足兄弟作战吧?否则几个月前咱们就已经打过去了。”

    将校们的哀叹声不时传出,心里很不是滋味。

    曾经携手作战的两支黄巾大军,转眼分道扬镳,真要兵戎相见还真下不去这个手,何况如今的徐州军兵精粮足,兵力已高达八万余人,就目前本军这四万余疲惫不堪的士卒,还真不敢开到东面的徐州冒险

    张饶的声音再次响起:“既然弟兄们都不愿打徐州,那只有打青州了。”

    大帐里顿时一片哗然,都没想到张饶竟然如此大胆,要去打令人如狼似虎的琅琊军,有个性急的小帅已经跳起来:

    “副帅,小弟宁愿去打徐州,也决不去打青州,小弟这条贱命就是人家琅琊军救活的,完了不但不追究以前的事,见小弟不愿留在他们军中,很爽快地把小弟放了,临行还送给小弟一袋粮食路上吃……”

    “这样的仁义之师,哪怕打得过,小弟也没脸再去打他们啊!”

    众将校连声附和,有说琅琊军仁义的,有说千万别惹闹琅琊军的,琅琊军这两年只是守住自己地盘,没出来为难咱们,已经算是幸运了,要是琅琊军动真格的,谁能打得过他们?

    张饶与管亥对视一眼,笑了笑缓缓坐下。

    管亥见时机已到,站起来缓缓扫视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待众弟兄安静下来,管亥便将他与刘存的约定说出来:

    “在座的大半弟兄,恐怕都不会忘记两年前的许村之战,当时的琅琊军三千游骑围住了咱们八百骑兵,他们的主帅刘存刘使君还亲手把我逮住了,但刘使君并没为难咱们,他明白咱们之所以造反是迫不得已,所以放了咱们。”

    “临别前,刘使君对我说:如果今后外面不好混,或者天道变了,你要第一个想起我刘存!我答应了,对刘使君许诺说:如果天道真的变了,管亥只要还活着,无论在哪都会前来投奔大人,为大人牵一辈子的马!”

    将校中记得那场战斗的弟兄,一时间唏嘘不已,没有参加那场战斗的也听过这段轶事,大家一直都对刘存的宽厚和管亥的坚定深感佩服。

    *********

    ps:求订阅、月票和全赞!谢谢了!

    ...

    ...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