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窃国贼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琅琊国 东武城、安丘、黔陬县、夏河城 第一章 东武城 第二章 绝境 第三章 东逃 第四章 铁山脚下 第五章 安身立命之本 第六章 躁动 第七章 夏河城 第八章 悄然发力 第九章 第一片基业 第十章 命运的抉择 第十一章 最大的粮仓 第十二章 灾祸突至 第十三章 浴血搏杀 第十四章 众志成城 第十五章 决断 第十六章 余波微澜 第十七章 出仕 第十八章 毁誉参半 第十九章 商机 第二十章 合作 第二十一章 扩张 第二十二章 扩张(续) 第二十三章 心腹幕僚 第二十四章 人心难测 第二十五章 筑城 第二十六章 扩军 第二十七章 岁贡 第二十八章 进取 第二十九章 征途 上 第三十章 征途 下 第三十一章 出其不意 上 第三十二章 出其不意 下 第三十三章 攻其不备 上 第三十四章 攻其不备 下 第三十五章 东莞城 上 第三十六章 东莞城 下 第三十七章 利益交换 第三十八章 悄然改变 上 第三十九章 悄然改变 中 第四十章 悄然改变 下 第四十一章 琅琊水军 上 第四十二章 琅琊水军 下 第四十三章 名声鹊起 上 第四十四章 多事之秋(上) 第四十六章 多事之秋(下) 第四十七章 当断即断(上) 第四十八章 当断即断(下) 第四十九章 招兵买马(上) 第五十章 招兵买马(下) 第五十一章 求贤(上) 第五十二章 求贤(下) 第五十三章 踏雪访子义 上 第五十四章 踏雪访子义 下 第五十五章 承诺 上 第五十六章 承诺 下 第五十七章 勤王 上 第五十八章 勤王 下 第五十九章 君君臣臣 上 第六十章 君君臣臣 下 第六十一章 中流砥柱 上 第六十二章 中流砥柱 下 第六十三章 虚虚实实(上) 第六十四章 虚虚实实(下) 第六十五章 斗智斗勇(上) 第六十六章 斗智斗勇(下) 第六十七章 环环相扣(上) 第六十八章 环环相扣(下) 第六十九章 鏖战(上) 第七十章 鏖战(下) 第七十一章 义释管亥(上) 第七十二章 义释管亥(下) 第七十三章 悄然布局(上) 第七十四章 悄然布局(下) 第七十五章 军心民心(上) 第七十六章 军心民心(下) 第七十七章 待价而沽(上) 第七十八章 待价而沽(下) 第七十九章 潜移默化(上) 第八十章 潜移默化(下) 第八十一章 整军(上) 第八十二章 整军(下) 第八十三章 风起云涌(上) 第八十四章 风起云涌(下) 第八十五章 顺势而动(上) 第八十六章 顺势而动(下) 第八十七章 誓言(上) 第八十八章 誓言(下) 第八十九章 预取先舍(上) 第九十章 预取先舍(下) 第九十一章 杀机暗藏 第九十二章 横刀立马 上 第九十三章 横刀立马 下 第九十四章 得失之间 上 第九十五章 得失之间 下 第九十六章 建衙 上 第九十七章 建衙 下 第九十八章 冀州来使 上 第九十九章 冀州来使 下 第一〇〇章 顺势而为 上 第一〇一章 顺势而为 下 第一〇二章 阳谋 上 第一〇三章 阳谋 下 第一〇四章 正奇相辅 上 第一〇五章 正奇相辅 下 第一〇六章 固山之战 上 第一〇七章 固山之战 下 上架感言! 第一〇八章 祸水西引 上 第一〇九章 祸水西引 下 第一一〇章 奉诏进京(上) 第一一一章 奉诏进京(中) 第一一二章 奉诏进京(下) 第一一三章 中德殿(上) 第一一四章 中德殿(下) 第一一五章 轰动(上) 第一一六章 轰动(下) 第一一七章 群英会(上)(为盟主“常再思”加更) 第一一八章 群英会(下) 第一一九章 逆水行舟(上) 第一二〇章 逆水行舟(下) 第一二一章 乱中取利 第一二二章 世外桃源(新春大吉!) 第一二三章 蓄势(上)(年夜饭快乐!) 第一二四章 蓄势(下)(拜年啦!) 第一二五章 讨董联盟(上) 第一二六章 讨董联盟(下) 第一二七章 管亥归来(上) 第一二八章 管亥归来(下) 第一二九章 抢占先机(上) 186年、187年、188年 中平六年、初平元年 第一三〇章 抢占先机(下) 第一三一章 潜移默化(上) 第一三二章 潜移默化(下)(为金沐灿尘大大加更) 第一三三章 明争暗抢(上) 第一三四章 明争暗抢(下) 第一三五章 合纵连横(上) 第一三六章 合纵连横(下) 第一三七章 谋算(上) 第一三八章 谋算(下) 第一三九章 反制(上) 第一四〇章 反制(中) 第一四一章 反制(下) 第一四二章 雏鹰振翅(上) 第一四三章 雏鹰振翅(下) 第一四四章 朝贡(上)(求保底月票!) 第一四五章 朝贡(下) 第一四六章 乱局(上) 第一四七章 乱局(下)(为血红巨加更!) 第一四八章 压力重重(上) 第一四九章 压力重重(下) 第一五〇章 无声杀伐(上) 第一五一章 无声杀伐(下) 第一五二章 天下雄城(上) 第一五三章 天下雄城(下) 第一五四章 形势逼人(上)(祝元宵节快乐) 第一五五章 形势逼人(下) 第一五六章 惑敌之计(上) 第一五七章 惑敌之计(下) 第一五八章 泰山之战(上) 第一五九章 泰山之战(下) 第一六〇章 所谋乃大(上) 第一六一章 所谋乃大(下)(为金沐灿尘大大加更) 第一六二章 步步蚕食(上) 第一六三章 步步蚕食(下) 第一六四章 利益交换(上) 第一六五章 利益交换(下) 第一六六章 崭新格局(上) 第一六七章 崭新格局(下) 第一六八章 错综复杂(上) 第一六九章 错综复杂(下) 第一七〇章 是非对错(上) 第一七一章 是非对错(下) 第一七二章 瞒天过海(上) 第一七三章 瞒天过海(下) 第一七四章 四方来投(上)(第二更) 第一七五章 四方来投(下)(第三更) 第一七六章 坐山观虎(上) 第一七七章 坐山观虎(下) 第一七八章 驾驭之道(上) 第一七九章 驾驭之道(下) 第一八〇章 问鼎之基(上) 第一八一章 问鼎之基(下) 第一八二章 报复(上) 第一八三章 报复(下) 第一八四章 围城(上) 第一八五章 围城(下) 第一八六章 步步紧逼(上) 第一八七章 步步紧逼(下) 第一八八章 诱敌(上) 第一八九章 诱敌(下) 第一九〇章 激战(上) 第一九一章 激战(下) 第一九二章 破城 第一九三章 决战(上)(求保底月票) 第一九四章 决战(下) 第一九五章 徐晃归心(上) 第一九六章 徐晃归心(下) 第一九七章 嘉奖 第一九八章 势如破竹 第一九九章 除恶务尽 第二〇〇章 “征发”密令(上) 第二〇一章 “征发”密令(下) 第二〇二章 天下震怖 第二〇三章 孰更重要? 第二〇四章 急报传来 第二〇五章 改弦易张 第二〇六章 纵横捭阖 第二〇七章 鹰视狼顾(上) 第二〇八章 鹰视狼顾(下) 第二〇九章 文姬(上) 第二一〇章 文姬(下) 第二一一章 何去何从 第二一二章 北上(上) 第二一三章 北上(下) 第二一四章 双雄会 第二一五章 破城(上) 第二一六章 破城(下) 第二一七章 招揽子龙 第二一八章 心腹大患(上) 第二一九章 心腹大患(下) 第二二〇章 伺机而动 第二二一章 蓄势待发 第二二二章 全线发动(上) 第二二三章 全线发动(下) 第二二四章 对峙(求订阅) 第二二五章 连锁反应(上) 第二二六章 连锁反应(下) 第二二七章 激怒(上) 第二二八章 激怒(下) 第二二九章 牵制 第二三〇章 天下大乱 第二三一章 鸠占鹊巢(上) 第二三二章 鸠占鹊巢(下) 第二三三章 错综复杂(上) 第二三四章 错综复杂(下) 第二三五章 颜良(上) 第二三六章 颜良(下) 第二三七章 决断(上) 第二三八章 决断(下) 第二三九章 处置 第二四〇章 安抚(上) 第二四一章 安抚(下) 第二四二章 诱之以利(上) 第二四三章 诱之以利(下) 第二四四章 回天无力 第二四五章 决战前夕(上) 第二四六章 决战前夕(下) 第二四七章 麹义授首 第二四八章 四面楚歌(上) 第二四九章 四面楚歌(下) 第二五〇章 无力回天(上) 第二五一章 无力回天(下) 第二五二章 震慑(求订阅) 第二五三章 高调纳妾(上) 第二五四章 高调纳妾(下) 第二五五章 借道(上) 第二五六章 借道(下) 第二五七章 耐性 第二五八章 阳谋(上) 第二五九章 阳谋(下) 第二六〇章 不欢而散 第二六一章 决断(上) 第二六二章 决断(下) 第二六三章 雷霆之势(上) 第二六四章 雷霆之势(下) 第二六五章 将星陨落(上) 第二六六章 将星陨落(下) 第二六七章 善后 第二六八章 群雄震动(上) 第二六九章 群雄震动(下) 第二七〇章 安抚 第二七一章 整合(上) 第二七二章 整合(下) 第二七三章 引而不发 第二七四章 今非昔比(上) 第二七五章 今非昔比(下) 第二七六章 密谈(上) 第二七七章 密谈(下) 第二七八章 西征前夕 第二七九章 轻取潼关(上) 第二八〇章 轻取潼关(下) 第二八一章 无可阻挡(上) 第二八二章 无可阻挡(下) 第二八三章 各方反应 第二八四章 归心(上) 第二八五章 归心(下) 第二八六章 风云汇聚 第二八七章 少帝驾崩 第二八八章 大势所趋 第二八九章 名正言顺 第二九〇章 登基及大结局(后记)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八十九章 预取先舍(上)
《窃国贼》
作者:巨火
更新时间:2024-01-15 13:33:11
字数:4980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窃国贼 !

    黄琬听完刘存大义凛然的誓言,心中最后的顾虑烟消云散,紧紧握住刘存的手,在刘存的安慰下自嘲地笑了笑,悄悄擦去泪水,问出一番令刘存暗自心惊的话语:

    “贤弟,有件事愚兄询问一二,令尊大人刘老太公讳延的墓茔,是否葬于黔陬(今胶州市西南铺集镇)东北之介山南麓?”

    刘存立刻想起自己就任城阳郡之前,目光高远的心腹幕僚公孙沛和霍坚两人便严密谋划,为了让自己这个来历不明的主公能够名正言顺实施统治,把所有隐患消除于未然,秘密收集两百年来皇家分封到青兖两州的诸多刘氏诸侯的资料,反复勘察之后精心伪造,为自己凭空弄出个名叫刘奉的父亲坟墓和所谓的族谱,而且连续两年督促自己带上妻儿前往祭祀。

    这件事情虽然由始至终由公孙沛和霍坚负责实施,而且非常机密,除了他二人和刘存之外绝无第四人知晓,就连刘存的义兄王杞和爱妾孙婉这样的至亲也被蒙在鼓里,真以为介山下那个毫不起眼的三座坟墓里躺着的,就是刘存的亲爹亲娘,致使刘存至今仍然满怀愧疚,心虚不已也非常尴尬。

    可面对黄琬的殷殷询问,刘存只能硬着头皮昧着良心继续造假,短暂的发呆过后,吩咐太史慈和傅闿暂且退下,故意装出副惊讶的样子反问黄琬:“兄长何以有此一问?”

    黄琬幽幽一叹,拉着刘存坐下:“此事异乎寻常啊!愚兄一个月前尚不知晓,直到济南国君派出密使登门求证,愚兄震惊之余悄然走访本地几位大贤,方才了解前因后果,只是万万没想到,我青州几大世家豪强早在一年之前,就对贤弟的出身百般质疑,诸多诋毁,而且秘密派人展开调查,最后竟然让这些人查探到,贤弟两年来三次悄悄带着妻子儿女,前往黔陬城东北介山下为令尊令慈扫墓祭奠,几大世家得知后,悄悄纠集齐国与北海国中数位博古通今的耆老和堪舆师,一同前往界山之下亲自查探。”

    刘存大吃一惊:“竟有此事?”

    黄琬难过地点点头:“这些豪强对贤弟压制世家大阀惠泽广大百姓的做法无比痛恨,对城阳郡悄然实施的多项新政深为恐慌,一直在寻找贤弟的把柄,妄图打击贤弟的威望与名誉,所以这些人看到令尊令慈坟茔陈旧破败、比寻常百姓人家之坟茔尚有不如之后欣喜如狂,满以为大可断定贤弟的贫贱出身,进而发动力量以‘不忠不孝’之罪名制造舆论,打击贤弟之名誉,进而联合青州百余世家联名上书朝廷,最终将贤弟逐出青州官场,摧毁贤弟的新政,以维护世家豪强百年来享有的特权和利益,谁知最后弄巧成拙,他们秘密请去的那些博学耆老和堪舆师们,经过细细勘测反复印证之后,猛然发现令尊竟是本朝首任东平王刘苍第四代孙,贤弟的不凡身世因此而悄然流传开来。”

    刘存听完目瞪口呆,转而摇头叹息,整个人意兴阑珊,一句话也不想再说了。

    黄琬微微一笑:“贤弟是否深感愤恨沮丧?”

    “还用说吗?小弟早就知道数年来逐步实施的新政得罪人,可只要坚定不移走下去,才能为我大汉天下探索一条革新之路,暂时受损的世家豪强只需与时俱进,大胆参与进来,最终定能获得更大的利益,可他们,竟然如此的自私自利,如此的固步自封……唉!”刘存无可奈何地连连摇头。

    黄琬亲切地拍了拍刘存的手臂,收起笑容严肃地问道:“请贤弟如实告知愚兄,贤弟是否早已知道,自己出自本朝东平国君一脉?”

    刘存长叹一声,按照公孙沛和霍坚的教唆,颇为痛苦地解释起来:“小弟十四岁那年就知道自己的身世,那年秋天,青州东部爆发大疫,地势低洼的黔陬县更是灾难深重,可谓尸横遍野十室九空,不幸染上大疫的家母临终前,才将隐藏了三代人的苦难家世告知与我,我才知道因放浪形骸穷奢极侈、最后草菅人命,被朝廷格去列侯爵位继而被逐出家族的高祖父刘奉,竟是东平王刘公讳苍之第三子,自高祖父被逐出家族隐居于介山南麓开始,其后三代均是人丁稀少,落魄不堪,最后连埋在哪里小弟都不知道,到了小弟这代更是孤苦伶仃,两岁丧父,十四岁丧母,唉……不说了,就让它悄悄过去吧!”

    黄琬如释重负地站起来,拉过刘存的手感慨万千:“贤弟,不管先人如何,你身子里流淌的一样是我大汉皇家血脉啊!”

    刘存连忙摆手:“兄长啊,你觉得小弟的如此身世很光彩吗?不管别人有何看法,此事对小弟而言却是一种无以名状之隐痛,一种痛入骨髓之煎熬啊!唉……不提也罢、不提也罢!”

    “贤弟不可如此!愚兄知你性格坚毅心怀坦荡,为人处世光明磊落,不屑于凭借任何人的恩典,亦能创出一番伟业,可此事非同小可,乃是涉及皇家宗法之大事,愚兄身为替圣上巡牧一方的刺史,怎可置之不理?若是圣上或皇室宗亲、朝中文武问起,你让愚兄如何自处?所以啊,愚兄劝你不要对先辈们的陈年往事耿耿于怀,与其苦苦回避刻意隐瞒,不如坦然面对方是上策啊!”满脑子忠君思想的黄琬苦口婆心地规劝刘存。

    刘存又是一声长叹:“兄长,此事能否日后再说?眼下贼寇大兵压境,人心惶惶风声鹤唳,值此内忧外患之际,还是先想想如何应对才是当务之急啊!”

    黄琬意识到刘存心里已经不再坚持,哈哈一笑欣然点头:“那好,咱们接着之前的话题,好好合计一下如何尽快征召士卒加紧训练,否则恐怕真的来不及了。”

    青州刺史黄琬采纳了刘存的意见,次日一早即招来齐郡太守焦和与郡都尉赵叡,说明目前青州面临的重大危机,责令焦和二人必须在三日之内,率五千郡兵开赴东平陵与历城实施宵禁和戒严。

    紧接着,黄琬以青州刺史的名义,同时向辖下齐郡、安乐国、济南国、北海国、东莱郡和平原郡下达征募士卒募集粮饷的急令,并在随令发送各郡国文武主官的信函中,首次祭出刺史手中的弹劾大棒。

    *************

    ps:诚挚地求收藏和推荐票,谢谢!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