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窃国贼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琅琊国 东武城、安丘、黔陬县、夏河城 第一章 东武城 第二章 绝境 第三章 东逃 第四章 铁山脚下 第五章 安身立命之本 第六章 躁动 第七章 夏河城 第八章 悄然发力 第九章 第一片基业 第十章 命运的抉择 第十一章 最大的粮仓 第十二章 灾祸突至 第十三章 浴血搏杀 第十四章 众志成城 第十五章 决断 第十六章 余波微澜 第十七章 出仕 第十八章 毁誉参半 第十九章 商机 第二十章 合作 第二十一章 扩张 第二十二章 扩张(续) 第二十三章 心腹幕僚 第二十四章 人心难测 第二十五章 筑城 第二十六章 扩军 第二十七章 岁贡 第二十八章 进取 第二十九章 征途 上 第三十章 征途 下 第三十一章 出其不意 上 第三十二章 出其不意 下 第三十三章 攻其不备 上 第三十四章 攻其不备 下 第三十五章 东莞城 上 第三十六章 东莞城 下 第三十七章 利益交换 第三十八章 悄然改变 上 第三十九章 悄然改变 中 第四十章 悄然改变 下 第四十一章 琅琊水军 上 第四十二章 琅琊水军 下 第四十三章 名声鹊起 上 第四十四章 多事之秋(上) 第四十六章 多事之秋(下) 第四十七章 当断即断(上) 第四十八章 当断即断(下) 第四十九章 招兵买马(上) 第五十章 招兵买马(下) 第五十一章 求贤(上) 第五十二章 求贤(下) 第五十三章 踏雪访子义 上 第五十四章 踏雪访子义 下 第五十五章 承诺 上 第五十六章 承诺 下 第五十七章 勤王 上 第五十八章 勤王 下 第五十九章 君君臣臣 上 第六十章 君君臣臣 下 第六十一章 中流砥柱 上 第六十二章 中流砥柱 下 第六十三章 虚虚实实(上) 第六十四章 虚虚实实(下) 第六十五章 斗智斗勇(上) 第六十六章 斗智斗勇(下) 第六十七章 环环相扣(上) 第六十八章 环环相扣(下) 第六十九章 鏖战(上) 第七十章 鏖战(下) 第七十一章 义释管亥(上) 第七十二章 义释管亥(下) 第七十三章 悄然布局(上) 第七十四章 悄然布局(下) 第七十五章 军心民心(上) 第七十六章 军心民心(下) 第七十七章 待价而沽(上) 第七十八章 待价而沽(下) 第七十九章 潜移默化(上) 第八十章 潜移默化(下) 第八十一章 整军(上) 第八十二章 整军(下) 第八十三章 风起云涌(上) 第八十四章 风起云涌(下) 第八十五章 顺势而动(上) 第八十六章 顺势而动(下) 第八十七章 誓言(上) 第八十八章 誓言(下) 第八十九章 预取先舍(上) 第九十章 预取先舍(下) 第九十一章 杀机暗藏 第九十二章 横刀立马 上 第九十三章 横刀立马 下 第九十四章 得失之间 上 第九十五章 得失之间 下 第九十六章 建衙 上 第九十七章 建衙 下 第九十八章 冀州来使 上 第九十九章 冀州来使 下 第一〇〇章 顺势而为 上 第一〇一章 顺势而为 下 第一〇二章 阳谋 上 第一〇三章 阳谋 下 第一〇四章 正奇相辅 上 第一〇五章 正奇相辅 下 第一〇六章 固山之战 上 第一〇七章 固山之战 下 上架感言! 第一〇八章 祸水西引 上 第一〇九章 祸水西引 下 第一一〇章 奉诏进京(上) 第一一一章 奉诏进京(中) 第一一二章 奉诏进京(下) 第一一三章 中德殿(上) 第一一四章 中德殿(下) 第一一五章 轰动(上) 第一一六章 轰动(下) 第一一七章 群英会(上)(为盟主“常再思”加更) 第一一八章 群英会(下) 第一一九章 逆水行舟(上) 第一二〇章 逆水行舟(下) 第一二一章 乱中取利 第一二二章 世外桃源(新春大吉!) 第一二三章 蓄势(上)(年夜饭快乐!) 第一二四章 蓄势(下)(拜年啦!) 第一二五章 讨董联盟(上) 第一二六章 讨董联盟(下) 第一二七章 管亥归来(上) 第一二八章 管亥归来(下) 第一二九章 抢占先机(上) 186年、187年、188年 中平六年、初平元年 第一三〇章 抢占先机(下) 第一三一章 潜移默化(上) 第一三二章 潜移默化(下)(为金沐灿尘大大加更) 第一三三章 明争暗抢(上) 第一三四章 明争暗抢(下) 第一三五章 合纵连横(上) 第一三六章 合纵连横(下) 第一三七章 谋算(上) 第一三八章 谋算(下) 第一三九章 反制(上) 第一四〇章 反制(中) 第一四一章 反制(下) 第一四二章 雏鹰振翅(上) 第一四三章 雏鹰振翅(下) 第一四四章 朝贡(上)(求保底月票!) 第一四五章 朝贡(下) 第一四六章 乱局(上) 第一四七章 乱局(下)(为血红巨加更!) 第一四八章 压力重重(上) 第一四九章 压力重重(下) 第一五〇章 无声杀伐(上) 第一五一章 无声杀伐(下) 第一五二章 天下雄城(上) 第一五三章 天下雄城(下) 第一五四章 形势逼人(上)(祝元宵节快乐) 第一五五章 形势逼人(下) 第一五六章 惑敌之计(上) 第一五七章 惑敌之计(下) 第一五八章 泰山之战(上) 第一五九章 泰山之战(下) 第一六〇章 所谋乃大(上) 第一六一章 所谋乃大(下)(为金沐灿尘大大加更) 第一六二章 步步蚕食(上) 第一六三章 步步蚕食(下) 第一六四章 利益交换(上) 第一六五章 利益交换(下) 第一六六章 崭新格局(上) 第一六七章 崭新格局(下) 第一六八章 错综复杂(上) 第一六九章 错综复杂(下) 第一七〇章 是非对错(上) 第一七一章 是非对错(下) 第一七二章 瞒天过海(上) 第一七三章 瞒天过海(下) 第一七四章 四方来投(上)(第二更) 第一七五章 四方来投(下)(第三更) 第一七六章 坐山观虎(上) 第一七七章 坐山观虎(下) 第一七八章 驾驭之道(上) 第一七九章 驾驭之道(下) 第一八〇章 问鼎之基(上) 第一八一章 问鼎之基(下) 第一八二章 报复(上) 第一八三章 报复(下) 第一八四章 围城(上) 第一八五章 围城(下) 第一八六章 步步紧逼(上) 第一八七章 步步紧逼(下) 第一八八章 诱敌(上) 第一八九章 诱敌(下) 第一九〇章 激战(上) 第一九一章 激战(下) 第一九二章 破城 第一九三章 决战(上)(求保底月票) 第一九四章 决战(下) 第一九五章 徐晃归心(上) 第一九六章 徐晃归心(下) 第一九七章 嘉奖 第一九八章 势如破竹 第一九九章 除恶务尽 第二〇〇章 “征发”密令(上) 第二〇一章 “征发”密令(下) 第二〇二章 天下震怖 第二〇三章 孰更重要? 第二〇四章 急报传来 第二〇五章 改弦易张 第二〇六章 纵横捭阖 第二〇七章 鹰视狼顾(上) 第二〇八章 鹰视狼顾(下) 第二〇九章 文姬(上) 第二一〇章 文姬(下) 第二一一章 何去何从 第二一二章 北上(上) 第二一三章 北上(下) 第二一四章 双雄会 第二一五章 破城(上) 第二一六章 破城(下) 第二一七章 招揽子龙 第二一八章 心腹大患(上) 第二一九章 心腹大患(下) 第二二〇章 伺机而动 第二二一章 蓄势待发 第二二二章 全线发动(上) 第二二三章 全线发动(下) 第二二四章 对峙(求订阅) 第二二五章 连锁反应(上) 第二二六章 连锁反应(下) 第二二七章 激怒(上) 第二二八章 激怒(下) 第二二九章 牵制 第二三〇章 天下大乱 第二三一章 鸠占鹊巢(上) 第二三二章 鸠占鹊巢(下) 第二三三章 错综复杂(上) 第二三四章 错综复杂(下) 第二三五章 颜良(上) 第二三六章 颜良(下) 第二三七章 决断(上) 第二三八章 决断(下) 第二三九章 处置 第二四〇章 安抚(上) 第二四一章 安抚(下) 第二四二章 诱之以利(上) 第二四三章 诱之以利(下) 第二四四章 回天无力 第二四五章 决战前夕(上) 第二四六章 决战前夕(下) 第二四七章 麹义授首 第二四八章 四面楚歌(上) 第二四九章 四面楚歌(下) 第二五〇章 无力回天(上) 第二五一章 无力回天(下) 第二五二章 震慑(求订阅) 第二五三章 高调纳妾(上) 第二五四章 高调纳妾(下) 第二五五章 借道(上) 第二五六章 借道(下) 第二五七章 耐性 第二五八章 阳谋(上) 第二五九章 阳谋(下) 第二六〇章 不欢而散 第二六一章 决断(上) 第二六二章 决断(下) 第二六三章 雷霆之势(上) 第二六四章 雷霆之势(下) 第二六五章 将星陨落(上) 第二六六章 将星陨落(下) 第二六七章 善后 第二六八章 群雄震动(上) 第二六九章 群雄震动(下) 第二七〇章 安抚 第二七一章 整合(上) 第二七二章 整合(下) 第二七三章 引而不发 第二七四章 今非昔比(上) 第二七五章 今非昔比(下) 第二七六章 密谈(上) 第二七七章 密谈(下) 第二七八章 西征前夕 第二七九章 轻取潼关(上) 第二八〇章 轻取潼关(下) 第二八一章 无可阻挡(上) 第二八二章 无可阻挡(下) 第二八三章 各方反应 第二八四章 归心(上) 第二八五章 归心(下) 第二八六章 风云汇聚 第二八七章 少帝驾崩 第二八八章 大势所趋 第二八九章 名正言顺 第二九〇章 登基及大结局(后记)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中平六年、初平元年
《窃国贼》
作者:巨火
更新时间:2024-01-15 13:33:47
字数:13590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窃国贼 !

    公元18。9年p>

    中平六年p>

    历史纪事p>

    何太后临朝p>

    中平六年(18。9)三月,汉灵帝死,皇子刘辩即位,是为少帝。少帝时年十四,其生母何皇后被尊为皇太后,临朝听政。何太后以其兄大将军何进与太傅袁隗共参录尚书事,执掌朝政,形成外戚何氏专权之局。灵帝在世时本想以皇子刘协继位,临死以刘协托付宦官蹇硕。帝既死,蹇硕便想诛杀何进,立刘协为帝,因何进有所察觉,其事未果。何进既掌朝政,蹇硕心不自安,乃与诸宦官谋诛何进。中常侍赵胜素亲于何氏,将蹇硕之书交与何进。于是何进诛杀蹇硕,将其所统禁兵悉归于已,由此取得西园八校尉的指挥权。时灵帝之母董太后图谋参与政事,与何太后相恶。何太后乃使何进奏请将董太后迁出京师归国,又使何进收董太后之弟骠骑将军董重下狱。董重自杀,董太后随之忧惧而死。何氏除掉异己,执掌朝政,其势甚盛。p>

    董卓**朝政p>

    中平六年(18。9)七月,大将军何进召董卓进京,董卓闻召,即刻上路。八月,董卓军未至洛阳而何进已败,皇宫大乱,宦官张让劫持少帝出逃。董卓远见洛阳火起,带兵疾进,路上闻知少帝在北芒(山名,今河南洛阳北),引兵前去迎接,于是保护少帝还宫。董卓进京后,将何进及其弟车骑将军何苗所统部众皆据为己有,又诱使执金吾丁原部将吕布杀丁原归附于己,兵势甚盛。于是,董卓逼迫汉廷策免司空刘弘,自为司空。九月,又胁迫何太后太朝臣废少帝,立陈留王为帝,是为献帝。废立之日,诸臣皆悲切惶恐,却无敢言者。董卓随即鸩杀何太后,遂**朝政。十一月,董卓自称相国,并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全无人臣之礼。董卓在京师纵兵剽掠财物、妇女、残害百姓,京师人人自危。又征辟名士,拉拢人材为已所用,以求巩固自己地位,但其倒行逆施,大为士人所不满。因此,董卓任命的官吏,后来大都成了他的敌人。p>

    士人复领内署p>

    中平六年(18。9)九月,献帝赐公卿以下至黄门侍郎家各一人出任郎官,使其补宦官所领诸内署。灵帝时,诸内署令悉以宦者为之,自袁绍尽诛宦官至此复以士人为诸内署令、丞。p>

    黄巾攻略河东p>

    中平六年(18。9)十月,西河郡(今山西离石)黄巾郭太领兵攻略河东郡(今山西夏县西北),董卓派部将牛辅率兵进讨,被黄巾军击败。次年二月,郭太率部流动至东郡(今河南濮阳西南),攻略郡县。p>

    置汉安都护p>

    中平六年(18。9)十一月,汉廷因羌族攻扰三辅(今陕西中部一带),省扶风都尉,另置汉安都护,总统西方诸事。p>

    曹操起兵陈留p>

    中平六年(18。9),董卓既专朝政,拉拢士人为己所用,乃表典军校尉曹操为骁骑将尉。曹操素有大志,知董卓倒行逆施,不足以成事,遂不受职,变易姓名,从小道逃归乡里。董卓大怒,行文郡县缉拿。途中曹操投宿故友吕伯奢家,其子五人依礼招待曹操。曹操疑心吕家有害己之意,手剑杀死八人而去。逃至中牟(今河南鹤壁西)为亭长所疑,带至县府。时捉拿曹操之公文已至中牟,功曹知其即为曹操,但以世乱,不宜拘天下英雄,请县令释放曹操。曹操死里逃生,至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当年年底,曹操利用在陈留的家财和陈留人卫兹的资助,组织起一支五千人的军队,起兵讨伐董卓。p>

    文化逸事p>

    蔡邕撰《独断》p>

    蔡邕曾作《独断》二卷,内容杂记汉代有关宗庙宫寝、礼乐车服的典章制度,间及名物、掌故、功令、谥法、帝系世次、**称号等,也收辑了一些周秦的礼制和传说。书约成于灵帝之世。p>

    蔡质撰《汉官典职仪式选用》p>

    蔡质字子文,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蔡邕叔父。灵帝时任卫尉,以罪下狱死。曾撰《汉官典职仪式选用》若干篇,简称《汉官典仪》,杂记汉代官制及上书、谒见等仪式。p>

    赵岐撰《三辅决录》p>

    赵岐约于桓帝,灵帝之世撰成《三辅决录》一书,在自序中托言与一姓元名明学子真人褒贬自光武以来的三辅地区的著名人物,由他提出人名,子真逐一评定,醒后追记,抄录成书。其实是赵岐本人据耳闻目见,写下这些人的行迹。“心能识其贤愚”,而予以品评。岐亦三辅人氏,月旦评论乡里人物是东汉中后期士大夫阶层的风气。p>

    郑玄注经p>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西)人。顺帝永建二年(127)出生。少为乡啬夫,常赴学官听讲,不乐为吏。遂入洛阳太学肄业,先后师事第五元先、张恭祖,通《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统历》、《九章算术》、《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桓帝初入关,与卢植同投马融门下受业。学成归里,客耕东莱(今山东半岛东部),学徒相随者数百人。后遭党锢之祸,闭门不出,专心讲学,并遍注群经。灵帝末年,弟子已达数千人。其说经以古文为主,兼采今文,被尊为一代宗师,名满天下。其著述有《周易注》、《尚书注》、《尚书大传注》、《毛诗故训传笺》、《诗谱》、《周官礼注》、《仪礼注》、《礼记记》、《孝经注》、《论语注》、《孟子注》、《郑志》、《驳许慎五经异议》等数十种,形成一种专门的学问,后世称为“郑学”。p>

    杂谭逸事p>

    尽诛宦官p>

    中平六年(18。9)七月,大将军何进从中军校尉袁绍之议,欲尽诛宦官,先请何太后尽罢中常侍以下诸宦官职,改以郎官补替。太后不听。何进出身贫寒,以外戚新贵,素来敬惮宦官,虽外负盛名,遇事却不敢决断,故其事久不能决。袁绍又建议何进召四方猛将豪杰进京,以胁迫太后同意。何进采纳,于是召前将军董卓进京。主簿陈琳、侍御史郑泰、尚书卢植等人都劝谏何进不要召外兵进京,认为何进身居要职,手握重兵,要诛杀宦官,只要当机立断即可,不必招进外兵,而且董卓进京必为祸乱,何进不听。八月,何进入宫面见何太后,请尽诛诸宦官。中常侍张让、段珪等使人偷听,尽知其谋。于是,张让等宦官先发制人,矫何太后诏召何进入宫,立即将其杀掉。何进部将吴匡等在宫门外闻听何进被杀,遂与虎贲中郎将袁术等斫宫门而入,又纵火烧南宫宫门。袁绍亦引兵入宫,杀宦官赵忠等。张让、段珪等劫持少帝,太后及陈留王刘协仓皇出逃。袁绍等关闭宫门,大杀宦官,死者二千余人。东汉以来猖獗近百年的宦官集团遂告复灭。张让、段珪劫持少帝等逃至小平津(古津渡名。在今河南孟津东北,为古代黄河重要渡口),在河南中部掾闵贡逼迫下,投水自尽。少帝出逃时,随行的只有数十人,后尚书卢植等连夜逐萤光南行,欲返还洛阳皇宫。后得百姓车马,才得乘骑南还,一路不断有公卿前来护驾。至天明,刚刚到达洛阳的董卓闻讯前来迎接,于是少帝平安回宫,皇宫之内一场大乱方告结束。p>

    公元190年p>

    历史纪事p>

    关东联兵讨伐董卓p>

    初平元年(190)正月,关东(古函谷关以东地区,古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东北)诸州郡牧守纷纷起兵,讨伐董卓,共推勃海郡(今河北南皮东北)太守袁绍为盟主。董卓进京后任命的冀州(今河北临漳西南)牧韩馥、兖州(今山东金乡西北)刺史刘岱、豫州(今安徽毫县)刺史孔伷、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太守张邈等都于此时参加讨卓。诸州郡牧守各拥兵数万,盟主袁绍自号车骑将军,与河内(今河南武徙西南)太守王匡屯于河内;韩馥屯于邺城;孔伷屯于颍川(今河南禹县)。刘岱、张邈、东郡(今河南濮阳西南)太守桥琩,山阳(今山东金乡县西北)太守袁遗、济北(今山东长清东南)相鲍信、行奋武将军曹操等屯于酸枣(今河南延津西南);后将军袁术屯于南阳(今河南南阳)。董卓所部西北军素以善战著称,关东诸军莫敢先进,双方胶着于荥阳(今属河南)、河内一线。不久,关东军内部发生火并,各引兵散去,形成诸侯割据的局面。p>

    董卓迁都长安p>

    初平元年(190)二月,董卓见关东军气势甚盛,对洛阳形成威胁,决定迁都长安,迁都之前,董卓先鸩杀前少帝弘农王刘辩;又因袁绍带头反对自己,大杀袁氏,自袁绍叔父太傅袁隗以下,袁氏死者五十余人。董卓又胁迫献帝迁都长安,又驱迫洛阳百姓数百万口同行。途中百姓遭军队抄掠践踏,加以饥饿劳累,死者不计其数。董卓又下令将洛阳的宫殿、官府、民房等全部烧毁,方圆二百里化成一片灰烬。董卓本人屯兵洛阳,与关东军相对抗。p>

    曹操兵败荥阳p>

    初平元年(190)初,曹操率军参加关东军讨卓,驻于酸枣(今河南延津西南)。曹操见诸军皆畏敌逗遛不进,乃率领部下五千余人西进,准备进据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至荥阳汴水(今河南荥阳西南),与董卓部将徐荣遭遇。二军交战,曹操大败,身中流矢,乘马被伤。曹操从弟曹洪将战马让与曹操,乘夜逃回酸枣,部众损失大半。曹操见关东诸军十余万人,日置酒高会,不思进取,便建议诸军占据要隘,然后分兵袭扰关中。诸将不听。曹操乃与部将夏侯惇扬州(今安徽寿阳)募兵,得千余人,再度北上,屯于河内郡(今河南武陟西南)隶属驻在河内的关东军盟主袁绍之下。p>

    董卓改铸货币p>

    初平元年(190)六月,董卓废坏通行已久的汉五铢钱,改铸小钱流通,于是,洛阳、长安等地的铜人、铜货、铜钟等皆被毁坏用来铸钱。董卓改币造成了币制紊乱,从此以后,“钱货不行”,实物交换盛行。但钱币不行的真正原因在于战乱引起的商业城市经济的衰颓和自然经济的发达。p>

    文化纪事p>

    荀爽解经p>

    荀爽,一名谞,字慈明,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幼而好学,年十二,通《春秋》、《论语》。时荀氏多才俊,爽最著名,颍川人称“荀氏八龙,慈明无双”。桓帝延熹九年(166)拜郎中,遭党锢之祸,隐居汉滨十余年,闭门著述,以硕儒闻名于世。献帝初平元年(190),任光禄勋、司空。与王允等谋诛董卓,事未举,病卒,年六十三。著述有《周易注》、《尚书正经》、《诗传》、《礼传》、《公羊问》、《春秋条例》等。p>

    《古诗十九首》传世p>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诗载于《文选》,大约在汉末即以级诗的形式流传于世。诗非一人一时所作,作者已不可考,时代不早于顺帝末,不晚于献帝初(约140—190)。这组五言诗或写热中仕宦,或写游子思归,思妇怀人,或写交情凉薄,人生无常。大多格调感伤低沉,反映了社会大动乱前夕士人的不安情绪和矛盾心理。而融景入情,寓景于情,语短情长,含蓄蕴籍,浅近自然,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标志着五言诗已发展到成熟阶段。p>

    图书散亡p>

    初,光武帝迁都洛阳,所携图书装车达二千馀辆。经历代收集,桓帝、灵帝时藏于辟雍、东观、兰台、石室、宣明、鸿都等处的典籍图录盛极一时。献帝初平元年(190),董卓迫令迁都长安,吏民扰乱,国家藏书大被毁,帛书大则连为帷盖,小者制为滕囊,被王充保护下来随朝廷西迁的只有七十多车,道路艰远,途中又散失其半。至兴平二年(195),李傕、郭汜相攻,长安大乱,献帝出避,李、郭率军平追,百官士卒死者不可胜数,皆弃其妇女辎重、御物、符岫、典籍。自经此乱,东汉皇家藏书荡然无存。p>

    荀爽死p>

    初平元年(190)五月,司空荀爽死。荀爽(127—190),字慈明,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名士荀淑之子。荀爽兄弟八人素有名声,号为“八龙”。荀爽幼而好学,十二岁便通《春秋》、《论语》等经书。后拜郎中,遭党锢之祸,隐居十余年,以著述为事,当时号称“硕儒”。党锢禁开,五府并征,皆不应。中平六年(189),董卓专政,复征荀爽,荀爽逃避不及,拜为平原(今属山东)相;未至县,追拜为光禄勋;三日后,进拜司空。荀爽自被征辟至位登司空,仅九十五日。因见董卓残暴无道,乃与司徒王允及董卓长史何颙谋诛董卓,但未及动手,荀爽病死。著述甚丰,有《礼》、《诗传》、《尚书正经》、《春秋条例》等著作,又著《汉语》、《新书》二书。p>

    杂谭逸事p>

    太尉黄琬驳迁都长安之议p>

    初平元年(190)二月,太尉黄琬因反对董卓迁都长安,被免官。黄琬(140—192),字子琰,江夏安陆(今湖北安陆北)人,黄琼之孙,与祖父黄琼同为东汉名臣。少以聪慧知名,后任五官中郎将。因党锢之祸,禁锢二十年之久。灵帝光和(178—184)末,征拜议郎,后历任青州刺史、侍中、右扶风、将作大匠、少府、太仆、豫州牧等官。黄琬在豫州(今安徽毫县)牧任内,政绩为天下之最,得封关内侯。董卓**朝政,以黄琬名臣,征为司徒,后迁太尉。董卓谋义迁都,黄琬切谏不可,冒死驳董卓之议,董卓因黄琬名族,不敢加害。后拜光禄大夫,又为司隶校尉,与司徒王允共谋诛杀董卓。初平三年,董卓部将李傕等攻破长安,黄琬下狱死。p>

    司徒杨彪免p>

    初平元(190)二月,司徒杨彪免官。杨彪(141—225),字文先,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名臣杨震四世孙,亦为东汉名臣。少受家学,以孝廉起家,历任议郎、侍中、京兆尹、五官中郎将、颍川太守、南阳太守、少府、太仆、卫尉等职。灵帝光和(178—184)年间,宦官王甫使门生贪污官财物七千余万。杨彪不畏权势,告发其事,王甫因此被诛,天下人心大快。中平六年(189),杨彪除授司徒。初平元年,董卓大会公卿,议迁都长安之事,杨彪切言不可。于是,董卓以灾异为名奏名杨彪。后复任光禄大夫、大鸿胪等官。兴平元年(194),除太尉、录尚书事,随献帝还都洛阳,历尽艰难。汉建安元年(196),曹操迁都于许,**朝政,诬杨彪欲图废立之事。杨彪被收下狱。后经名士孔融营救出狱。魏黄初六年(225),杨彪病卒于家,在东汉四世显赫的弘农杨氏至此而终。p>

    公孙度割据辽东p>

    初平元年(190),中原陷于战乱,辽东(今辽宁辽阳)太守公孙度认为汉室即将败亡,乃自称辽东侯、并州牧,行籍田,郊祀天地等天子之礼,又分辽东为辽西,中辽郡,自置太守,割据辽东。公孙度是辽东人。190年出任辽东太守。勇猛好杀,在郡中杀豪族百余家,又东击高句丽,西攻乌桓,威行辽东沿海一带。自称辽东侯后,曹操曾表其为武威将军,封宁乡侯。公孙度将印绶置于武库,说:“我王辽东,何永宁也”。遂世代割据辽东。p>

    刘表得据荆州p>

    初平元年(190),荆州(今湖南常德东北)刺史王叡被杀,汉廷以北军中侯刘表为荆州刺史。时江南宗越大盛之时,刘表到任,从南郡(今湖北江陵)人蒯越之议,以利诱斩宗越帅十五人,悉并其众,然后晓谕郡县,招降宗越。宗越畏其威,皆举兵降,江南悉平。又改以襄阳(今湖北襄樊)为州治,遂得据荆州。荆州所辖“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刘表成为当时实力强大的州牧。p>

    袁术据南阳p>

    初平元年(190),后将军袁术为躲避董卓之害,遂逃出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暂栖身于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不久,长沙太守孙坚杀南阳太守张咨,引兵归附袁术。荆州牧刘表上疏表请袁术为南阳太守。于是,袁术占据南阳。南阳为当时大郡,有户口数百万,袁术遂以此为据点,称霸一方。p>

    a>a>i1153

    ...

    ...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