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唐新秩序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 群众演员李某 第二章 健卒营 第三章 贝州(上) 第四章 贝州(中) 第五章 贝州(下) 第六章 魏州(一) 第八章 魏州(三) 第十章 魏州(五) 第十一章 北回归线(一) 第十二章 北回归线(二) 第十三章 北回归线(三) 第十四章 北回归线(四) 第十五章 北回归线(五) 第十六章 北回归线(六) 第十七章 北回归线(七) 第十八章 整军(一) 第十九章 整军(二) 第二十一章 整军(四) 第二十二章 榆关风云(一) 第二十三章 榆关风云(二) 第二十四章 榆关风云(三) 第二十五章 榆关风云(四) 第二十六章 榆关风云(五) 第二十七章 榆关风云(六) 第二十八章 榆关风云(七) 第三十章 榆关风云(九) 第三十一章 榆关风云(十) 第三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一) 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二) 第三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三) 第三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四) 第三十八章 白狼山水间(五) 第三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六) 第四十章 白狼山水间(七) 第四十一章 白狼山水间(八) 第四十三章 白狼山水间(十) 第四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十一) 第四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十二) 第四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十三) 第四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十四) 第四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十六) 第五十章 己未之冬(一) 第五十二章 己未之冬(三) 第五十三章 己未之冬(四) 第五十四章 己未之冬(五) 第五十五章 己未之冬(六) 第五十六章 己未之冬(七) 第五十八章 己未之冬(九) 第五十九章 己未之冬(十) 第六十章 己未之冬(十一) 第六十一章 己未之冬(十二) 第六十二章 己未之冬(十三) 第六十三章 己未之冬(十四) 第六十五章 己未之冬(十六) 第六十六章 己未之冬(十七) 第六十七章 己未之冬(十八) 第六十八章 仁恕之道(一) 第六十九章 仁恕之道(二) 第七十章 仁恕之道(三) 第七十一章 仁恕之道(四) 第七十二章 仁恕之道(五) 第七十三章 仁恕之道(六) 第七十五章 仁恕之道(八) 第七十六章 仁恕之道(九) 第七十八章 仁恕之道(十一) 第一章 辽西双城(一) 第二章 辽西双城(二) 第三章 辽西双城(三) 第四章 辽西双城(四) 第五章 辽西双城(五) 第七章 辽西双城(七) 第八章 辽西双城(八) 第十章 辽西双城(十) 第十二章 辽西双城(十二) 第十三章 辽西双城(十三) 第十四章 辽西双城(十四) 第十五章 辽西双城(十五) 第十六章 辽西双城(十六) 第十七章 辽西双城(十七) 第二十一章 辽西双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辽西双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辽西双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插曲(一) 第二十五章 插曲(二) 第二十八章 插曲(五) 第二十九章 营州经略(一) 第三十章 营州经略(二) 第三十一章 营州经略(三) 第三十二章 营州经略(四) 第三十三章 营州经略(五) 第三十五章 营州经略(七) 第三十六章 营州经略(八) 第三十七章 营州经略(九) 第三十八章 营州经略(十) 第三十九章 蓟州(一) 第四十章 蓟州(二) 第四十一章 蓟州(三) 第四十二章 蓟州(四) 第四十三章 君之野望(一) 第四十四章 君之野望(二) 第四十五章 君之野望(三) 第四十六章 君之野望(四) 第四十七章 君之野望(五) 第四十八章 君之野望(六) 第四十九章 君之野望(七) 第五十章 君之野望(八) 第五十一章 君之野望(九) 第五十二章 君之野望(十) 第五十三章 君之野望(十一) 第五十四章 君之野望(十二) 第五十五章 君之野望(十三) 第五十六章 燕郡问题(一) 第五十七章 燕郡问题(二) 第五十八章 燕郡问题(三) 第五十九章 燕郡问题(四) 第六十章 燕郡问题(五) 第六十一章 燕郡问题(六) 第六十二章 燕郡问题(七) 第六十三章 燕郡问题(八) 第六十四章 燕郡问题(九) 第六十五章 燕郡问题(十) 第六十六章 燕郡问题(十一) 第六十七章 燕郡问题(十二) 第六十八章 燕郡问题(十三) 第六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一) 第七十章 怀远新思维(二) 第七十一章 怀远新思维(三) 第七十二章 怀远新思维(四) 第七十三章 怀远新思维(五) 第七十四章 怀远新思维(六) 第七十五章 怀远新思维(七) 第七十六章 怀远新思维(八) 第七十七章 怀远新思维(九) 第七十八章 怀远新思维(十) 第七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十一) 第八十章 怀远新思维(十二) 第一章 西京变(一) 第二章 西京变(二) 第三章 西京变(三) 第一章 西京变(四) 第五章 西京变(五) 第六章 西京变(六) 第七章 西京变(七) 第八章 西京变(八) 第九章 西京变(九) 第十章 西京变(十) 第十一章 西京变(十一) 第十二章 西京变(十二) 第十三章 西京变(十三) 第十四章 西京变(十四) 第十五章 西京变(十五) 第十六章 西京变(十六) 第十七章 西京变(十七) 第十八章 西京变(十八) 第十九章 西京变(十九) 第二十章 西京变(二十) 第二十一章 西京变(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诸侯之定(一) 第二十三章 诸侯之定(二) 第二十四章 诸侯之定(三) 第二十五章 诸侯之定(四) 第二十六章 诸侯之定(五) 第二十七章 诸侯之定(六) 第二十八章 诸侯之定(七) 第二十九章 诸侯之定(八) 第三十章 诸侯之定(九) 第三十一章 诸侯之定(十) 第三十二章 诸侯之定(十一) 第三十三章 诸侯之定(十二) 第三十四章 诸侯之定(十三) 第三十五章 春夏(一) 第三十六章 春夏(二) 第三十七章 春夏(三) 第三十八章 春夏(四) 第三十九章 春夏(五) 第四十章 春夏(六) 第四十一章 春夏(七) 第四十二章 春夏(八) 第四十三章 春夏(九) 第四十四章 春夏(十) 第四十五章 春夏(十一) 第四十六章 春夏(十二) 第四十七章 饶乐山巅(一) 第四十八章 饶乐山巅(二) 第四十九章 饶乐山巅(三) 第五十章 饶乐山巅(四) 第五十一章 饶乐山巅(五) 第五十二章 饶乐山巅(六) 第五十三章 饶乐山巅(七) 第五十四章 饶乐山巅(八) 第五十五章 饶乐山巅(九) 第五十六章 饶乐山巅(十) 第五十七章 饶乐山巅(十一) 第五十八章 饶乐山巅(十二) 第五十九章 饶乐山巅(十三) 第六十章 饶乐山巅(十四) 第六十一章 饶乐山巅(十五) 第六十二章 饶乐山巅(十六) 第六十三章 饶乐山巅(十七) 第六十四章 饶乐山巅(十八) 第六十五章 饶乐山巅(十九) 第六十六章 饶乐山巅(二十) 第六十七章 饶乐山巅(二十一) 第六十八章 钉子(一) 第六十九章 钉子(二) 第七十章 钉子(三) 第七十一章 钉子(四) 第七十二章 钉子(五) 第七十三章 钉子(六) 第七十四章 钉子(七) 第七十五章 钉子(八) 第七十六章 钉子(九) 第七十七章 钉子(十) 第七十八章 钉子(十一) 第七十九章 钉子(十二) 第八十章 钉子(十三) 第八十一章 钉子(十四) 第八十二章 钉子(十五) 第八十三章 钉子(十六) 第八十四章 钉子(十七) 第八十五章 钉子(十八) 第一章 幽州留后(一) 第二章 幽州留后(二) 第三章 幽州留后(三) 第四章 幽州留后(四) 第五章 幽州留侯(五) 第六章 幽州留后(六) 第七章 幽州留后(七) 第八章 幽州留后(八) 第九章 幽州留后(九) 第十章 幽州留后(十) 第十一节 幽州留后(十一) 第十二节 幽州留后(十二) 第十三节 幽州留后(十三) 第十四节 幽州留后(十四) 第十五节 幽州留后(十五) 第十六章 幽州留后(十六) 第十七章 幽州留后(十七) 第十八章 幽州留后(十八) 第十九章 幽州留后(十九) 第二十章 幽州留后(二十) 第二十一章 幽州留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幽州留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幽州留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幽州留后(二十四) 第二十五章 幽州留后(二十五) 第二十六章 幽州留后(二十六) 第二十七章 幽州留后(二十七) 第二十八章 幽州留后(二十八) 第二十九章 幽州留后(二十九) 第三十章 幽州留后(三十) 第三十一章 幽州留后(三十一) 第三十二章 卢龙节度(一) 第三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 第三十四章 卢龙节度(三) 第三十五章 卢龙节度(四) 第三十六章 卢龙节度(五) 第三十七章 卢龙节度(六) 第三十八章 卢龙节度(七) 第三十九章 卢龙节度(八) 第四十章 卢龙节度(九) 第四十一章 卢龙节度(十) 第四十二章 卢龙节度(十一) 第四十三章 卢龙节度(十二) 第四十四章 卢龙节度(十三) 第四十五章 卢龙节度(十四) 第四十六章 卢龙节度(十五) 第四十七章 卢龙节度(十六) 第四十八章 卢龙节度(十七) 第四十九章 卢龙节度(十八) 第五十章 卢龙节度(十九) 第五十一章 卢龙节度(二十) 第五十二章 卢龙节度(二十一) 第五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十二) 第五十四章 卢龙节度(二十三) 第五十五章 卢龙节度(二十四) 第五十六章 卢龙节度(二十五) 第五十七章 卢龙节度(二十六) 第五十八章 河北新军阀(一) 第五十九章 河北新军阀(二) 第六十章 河北新军阀(三) 第六十一章 河北新军阀(四) 第六十二章 河北新军阀(五) 第六十三章 河北新军阀(六) 第六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一) 第六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二) 第六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三) 第六十七章 非常规战争(四) 第六十八章 非常规战争(五) 第六十九章 非常规战争(六) 第七十章 非常规战争(七) 第七十一章 非常规战争(八) 第七十二章 非常规战争(九) 第七十三章 非常规战争(十) 第七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十一) 第七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十二) 第七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十三) 第七十七章 大王庄——将军庙(一) 第七十八章 大王庄——将军庙(二) 第七十九章 大王庄——将军庙(三) 第八十章 大王庄——将军庙(四) 第八十一章 大王庄——将军庙(五) 第八十二章 大王庄——将军庙(六) 第一章 魏州血夜(一) 第二章 魏州血夜(二) 第三章 魏博血夜(三) 第四章 魏州血夜(四) 第五章 魏州血夜(五) 第六章 魏州血夜(六) 第七章 中官之死(一) 第八章 中官之死(二) 第九章 中官之死(三) 第十章 中官之死(四) 第十一章 蒋袁合流(一) 第十二章 蒋袁合流(二) 第十三章 蒋袁合流(三) 第十四章 蒋袁合流(四) 第十五章 蒋袁合流(五) 第十六章 大河之东(一) 第十七章 大河之东(二) 第十八章 大河之东(三) 第十九章 大河之东(四) 第二十章 大河之东(五) 第二十一章 大河之东(六) 第二十二章 大河之东(七) 第二十三章 大河之东(八) 第二十四章 大河之东(九) 第二十五章 大河之东(十) 第二十六章 大河之东(十一) 第二十七章 大河之东(十二) 第二十八章 大河之东(十三) 第二十九章 双极(一) 第三十章 双极(二) 第三十一章 双极(三) 第三十二章 双极(四) 第三十三章 双极(五) 第三十四章 双极(六) 第三十五章 双极(七) 第三十六章 双极(八) 第三十七章 双极(九) 第三十八章 双极(十) 第三十九章 双极(十一) 第四十章 双极(十二) 第四十一章 双极(十三) 第四十二章 双极(十四) 第四十三章 双极(十五) 第四十四章 双极(十六) 第四十五章 双极(十七) 第四十六章 双极(十八) 第四十七章 范阳之春(一) 第四十八章 范阳之春(二) 第四十九章 范阳之春(三) 第五十章 范阳之春(四) 第五十一章 范阳之春(五) 第五十二章 范阳之春(六) 第五十三章 范阳之春(七) 第五十四章 范阳之春(八) 第五十五章 两河轮战(一) 第五十六章 两河轮战(二) 第五十七章 两河轮战(三) 第五十八章 两河轮战(四) 第五十九章 两河轮战(五) 第六十章 两河轮战(六) 第六十一章 两河轮战(七) 第六十二章 两河轮战(八) 第六十三章 两河轮战(九) 第六十四章 两河轮战(十) 第六十五章 两河轮战(十一) 第六十六章 两河轮战(十二) 第六十七章 两河轮战(十三) 第六十八章 两河轮战(十四) 第六十九章 转折(一) 第七十章 转折(二) 第七十一章 转折(三) 第七十二章 转折(四) 第七十三章 转折(五) 第七十四章 转折(六) 第七十五章 转折(七) 第七十六章 转折(八) 第七十七章 转折(九) 第七十八章 转折(十) 第七十九章 转折(十一) 第八十章 转折(十二) 第八十一章 东都会盟(一) 第八十二章 东都会盟(二) 第八十三章 东都会盟(三) 第八十四章 东都会盟(四) 第八十五章 东都会盟(五) 第八十六章 决战上党(一) 第八十七章 决战上党(二) 第八十八章 决战上党(三) 第八十九章 决战上党(四) 第九十章 决战上党(五) 第九十一章 决战上党(六) 第九十二章 决战上党(七) 第九十三章 决战上党(八) 第九十四章 决战上党(九) 第九十五章 决战上党(十) 第九十六章 决战上党(十一) 第九十七章 决战上党(十二) 第九十八章 决战上党(十三) 第九十九章 决战上党(十四) 第一百章 决战上党(十五) 第一百零一章 决战上党(十六) 第一百零二章 决战上党(十七) 第一百零三章 决战上党(十八) 第一百零四章 决战上党(十九) 第一百零五章 决战上党(二十) 第一百零六章 决战上党(二十一) 第一百零七章 南北战策(一) 第一百零八章 南北战策(二) 第一百零九章 南北战策(三) 第一百一十章 南北战策(四) 第一百一十一章 南北战策(五) 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北战策(六) 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北战策(七) 第一百一十四章 南北战策(八) 第一百一十五章 南北战策(九) 第一百一十六章 南北战策(十) 第一百一十七章 南北战策(十一) 第一百一十八章 南北战策(十二) 第一百一十九章 南北战策(十三) 第一百二十章 南北战策(十四) 第一百二十一章 南北战策(十五) 第一百二十二章 南北战策(十六) 第一百二十三章 河南(一) 第一百二十四章 河南(二) 第一百二十五章 河南(三) 第一百二十六章 河南(四) 第一百二十七章 河南(五) 第一百二十八章 河南(六) 第一百二十九章 河南(七) 第一百三十章 河南(八)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枢之要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中枢之要(二) 第一百三十三章 中枢之要(三)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中枢之要(四)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中枢之要(五)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中枢之要(六)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中枢之要(七) 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枢之要(八) 第一百三十九章 国器(一) 第一百四十章 国器(二) 第一百四十一章 国器(三) 第一百四十二章 国器(四) 完本感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二十六章 榆关风云(五)
《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
更新时间:2024-01-20 07:52:55
字数:8240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大唐新秩序 !

    钟四郎站在第一列第一的位置上,眼睛紧盯着队列前李诚中的嘴,忽听李诚中高声道:“走!”当即跟随在李诚中身后,向关门行去。木枪抗在钟四郎的肩上,他感到有些别扭,似乎枪杆要向后倒下去,便连忙将木枪又向下放了放,稳住了枪身。他小心翼翼的踩着地面上划出来了圆点,当先穿过关门。来到关外后,圆点分成三列,折向左首,他按照李诚中的吩咐,扛枪踩着最外第一排圆点向左行去,然后站立在左首第一个圆点上,一动不动。

    榆关城外,这样的圆点一共有三排,每排三十个,甲都士兵们每人踩住一个圆点后,等待着李诚中的命令。只听李诚中高声道:“转身!”所有甲都士兵都集体转向,面对关外,身后是被焚烧后敞开着的关门。

    李诚中又高喊一声:“架枪!”前两排六十人将肩上扛着的枪举了起来,然后向前平持。第一排是水平持枪,第二排的枪头则略略向上,斜架在第一排人的肩上。第三排的三十人则由两个伙的刀盾兵和一个伙的弓箭手组成,两伙刀盾兵分左右两侧,中间夹着一伙弓箭手。随着李诚中“架枪”的口令,刀盾兵将盾牌举至胸前,右手横刀举过头顶,弓箭手则将弓箭扣上弓弦。

    李诚中看了看,纠正了几个不对的姿势,然后高呼“杀!”三排甲都士兵也高喊一声“杀!”向前迈出一步。李诚中连喊三声,整个方阵也喊着“杀”声迈进了三步。李诚中点点头,叫道:“转身!”整个方阵也随即向后转过去,回到各自圆点处,在李诚中的带领下,一排一排踩着圆点回到关门内。

    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李诚中足足花了一整天的时间,甲都的阵列才初步成型。这种粗糙的阵列让李诚中很不满意,首先是出关和入关的时候,队列行进的前后间隔不齐,有时候松散,有时候紧凑。其次是行进时大伙儿左右不分,走起来脚步显得很凌乱。最后,让李诚中最揪心的是,离开了地上标识的圆点,整个甲都队列就会立刻崩散。尤其是最后那三步看似威风十足的迈进,李诚中在圆点前特意用石子划出了三道线,才勉强让甲都弟兄们做到了初步的整齐,没有了这三道线,李诚中实在不敢想象会是什么状况。

    李诚中知道面对的敌人是即将开创大辽的契丹人,他虽然不清楚具体的年代和事迹,但他知道对手将于今后的近两百年里统治整个中国的北方地区。整个五代及至北宋,大辽的铁骑都将成为这片地区的主宰,他们会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俯瞰中原大地,他们立下了儿皇帝石敬瑭,直至控制幽燕十六州,他们将横扫中原无敌手的大宋禁军践踏于足下,甚至一度打到汴梁。他们是将中华文化推向巅峰的大宋君臣和文人士子们心中永远的痛,是所有宋人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的梦魇。

    这个民族正处于历史的崛起期,他们即将建国,即将征服草原,即将统治河北和辽东,他们的军威将横贯整个东亚!这样的对手,令李诚中每每想起来,便不由得不心里发慌。也许还有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李诚中默默安慰着自己,至少眼下还没有大辽这个国家,还没有大辽铁骑这个名词,且先把榆关守住再说吧。

    黄昏的时候,王大郎回来了。他被李诚中派往关外探察,看看附近的情势。

    “离关口十里,有一座契丹人的营寨。”王大郎喝了一口李诚中递过来的水,将看到的情形说了。

    李诚中有点紧张,忙问:“多大规模?多少人?”

    “某数了一下,一共二十三个皮帐。人数不太清楚,大概三四十人的样子。”

    “谁知道契丹人的军制?二十三个皮帐是多少人?战力如何?这支契丹队伍属于哪个部族?”李诚中扫视了一眼身旁的各个伙长,问道。

    这些人里面孟徐兴和焦成乔是关外长大的游骑,对关外各族胡人的情况稍微了解一些,孟徐兴便道:“契丹人一个皮帐是一个正兵,一个正兵通常带一到两个辅兵,这样算下来,应该是二十三个正兵,二十三到四十六个辅兵。契丹人的皮帐很小,一帐顶多也就容纳一两人。”

    焦成乔也道:“以前契丹人从没到过榆关,他们最多也就是在营州附近游牧,那一片几年前是品部和乌隗部的牧场。”

    李诚中沉思半晌,目前看来,榆关外的敌人一共不到一百人,其中二十多个是精锐的正兵。契丹人兵倒是不多,就是不知道这处军营的北面是否还有更大的军寨?他当即命令王大郎和孟徐兴、焦成乔明日一早便再去打探,务必深入契丹人北面二十里范围。

    就在这时,城楼上传来警讯,李诚中一惊,忙带领众伙长快步上楼,趴在关墙上向外一看,只见远处缓缓跑过来三骑,一骑在前,两骑侧后。过不多时,三骑来到关下,仔细往关城上看过来。

    李诚中回头问孟徐兴:“射得到么?”

    孟徐兴摇了摇头:“有些远,刚好在射程之外,就算射中了,也没什么力道。”

    李诚中转头吩咐王大郎:“马上整队,在校场内集合!”王大郎答应着快步去了。校场就位于关门之内,李诚中这是要早做预防了。

    焦成乔在一边喃喃道:“这三个兔崽子要是冲进来就好了,咱们正好来捉来问问。”

    李诚中看了看重新竖立在关城上的“周”字大旗,摇了摇头:“咱们平州军的大旗就在这里,如果就这三个人,他们是肯定不会进来的,就怕他们身后有大队契丹人冲城。”

    眼下榆关的关门还未来得及修补,契丹人若是攻城,肯定不会蚁附登梯,必定是直接冲着关门来,因此关城上倒是不需多少人把守,绝大部分甲都弟兄都来到关内校场集合,按照白天训练时的样子,踩好了自己所站立的圆点,关城上只留了两个人警戒。李诚中将大部分伙长都赶下关墙,让他们下去带兵,自己只留了孟徐兴、焦成乔两个射箭功夫好的陪在身边。

    关上关下就这么对峙着,互相盯着对方看。那三名契丹骑兵带马又向前挪了几步,孟徐兴和焦成乔已经悄悄摘下了弓箭,等那三人再往前靠一些,便要发箭。

    三名契丹骑兵却再不往前挪动了,只是原地察看,不时小声嘀咕着什么。李诚中时而盯着三人的动静,时而望向三人身后,手心已经被汗水浸湿了。

    又过了一会儿,那三人终于调转马头,驰离了关城。看着三人的背影,李诚中眉头紧锁。

    李诚中下了关墙,来到校场,一看眼前数十个列队等候的新兵,不禁怒火噌的就窜了上来。这些兵听说关外来了契丹人,一大半腿肚子都在哆嗦,有几个脸色发白,嘴唇发干的,正在不停咽着唾沫。看这架势,若是没有几个伙长军官弹压,早就转身逃跑了。

    他有些恼怒,大声道:“我知道你们之前都是从关外逃难来的百姓,你们都被契丹人杀怕了,听到契丹人一来,我估计你们中的很多人都想转身逃跑,跑得离这里越远越好。可是,你们好好想想,你们还能逃到哪里去?逃离了榆关,契丹人就可以占据榆关。逃到平州城,契丹人就可以打到平州城,逃到幽州,幽州就会成为契丹人的牧场!在你们害怕之前,请想想你们现在的身份!你们是平州镇兵,你们现在的责任是保卫平州,将来的责任是恢复关外的家园!如果连你们都害怕了,都想要逃跑,那你们的父老亲人怎么办!好好想想吧,是个爷们就把腿立直了!”

    说完,李诚中怒气冲冲的回到了关城之上,看着关外逐渐漆黑的荒野默不作声。王大郎跟了上来,安慰道:“都头,都是关外被杀怕了的新兵蛋子,和咱们南征时的精锐是不能比的。”

    李诚中点了点头,叹了口气。南征一役的后遗症已经逐渐显现出来了,如今看来,当时损失的何止是几万军兵,简直是损失了整个卢龙军镇的精锐和胆魄。除了久经沙场的老兵损失惨重外,就连能够提刀上阵的燕赵健卒和游侠都几乎损失殆尽,剩下的都是些没胆的家伙。

    等李诚中这口气消下去,下到校场时,甲都全体士兵还在列队等候。李诚中自失的一笑,挥了挥手道:“解散!”大伙儿才小心翼翼的慢慢散开。看来这两天的训练还算是有些成果,大伙儿已经初步养成了听令行事的习惯,至少在没听到“解散”之前,谁都没有擅自行事。慢慢来吧,李诚中安慰自己。

    天色完全黑下来之前,冯道和姜苗押解着民夫营的车队到达了榆关。李诚中现在对民夫营的这些民夫上了心,既然兵都不可战,不如多弄点人手,充充场面,吓唬吓唬契丹人也是好的。

    “陪戎要这五十个民夫?这些人都是关外逃难进来的,倒是不需饷钱,给他们吃饱便可。只是陪戎征募新兵入伍,不知是否合适?”冯道小意提醒李诚中。没有兵马使的军令,李诚中擅自征募新兵入伍是干犯军法的,也是极遭上司忌讳的事情。

    李诚中叹了口气,将白天的事情说了,道:“三个契丹人就吓得我手下九十个人哆嗦,如今我也是无可奈何了,只求拉过来壮壮场面罢,多添点人手总是好的。再说,我也不是要征募他们,只需他们到时候站到城楼上即可。”

    冯道点点头:“陪戎不需要某督促民夫把关门堵上么?赶制一座关门是来不及的,但弄些石块填堵却可以做到。”

    李诚中问:“大概需要多久?”

    冯道算了算:“赶制关门至少需要七八日,如果光用石块堵门的话,会快一些,只需三日。来的时候我看过了,离此二里地有一片乱石滩,可以从那里拉石块过来,主要是打磨石块比较耽误工夫......”

    李诚中摇头道:“来不及,今天已经有契丹人过来探了咱们的虚实,我估摸着明后日就要打起来了。”

    冯道“哦”了一声:“既如此,这个令便由某来下达吧。唔,还需要他们连夜赶制些军械才好。”

    李诚中忙道:“那就拜托可道老弟了。军械简单些便是,弄些木枪即可。”

    冯道答应着,便召集民夫赶制木枪去了。不多时,关内山坡上便响起了伐木声。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