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唐新秩序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 群众演员李某 第二章 健卒营 第三章 贝州(上) 第四章 贝州(中) 第五章 贝州(下) 第六章 魏州(一) 第八章 魏州(三) 第十章 魏州(五) 第十一章 北回归线(一) 第十二章 北回归线(二) 第十三章 北回归线(三) 第十四章 北回归线(四) 第十五章 北回归线(五) 第十六章 北回归线(六) 第十七章 北回归线(七) 第十八章 整军(一) 第十九章 整军(二) 第二十一章 整军(四) 第二十二章 榆关风云(一) 第二十三章 榆关风云(二) 第二十四章 榆关风云(三) 第二十五章 榆关风云(四) 第二十六章 榆关风云(五) 第二十七章 榆关风云(六) 第二十八章 榆关风云(七) 第三十章 榆关风云(九) 第三十一章 榆关风云(十) 第三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一) 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二) 第三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三) 第三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四) 第三十八章 白狼山水间(五) 第三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六) 第四十章 白狼山水间(七) 第四十一章 白狼山水间(八) 第四十三章 白狼山水间(十) 第四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十一) 第四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十二) 第四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十三) 第四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十四) 第四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十六) 第五十章 己未之冬(一) 第五十二章 己未之冬(三) 第五十三章 己未之冬(四) 第五十四章 己未之冬(五) 第五十五章 己未之冬(六) 第五十六章 己未之冬(七) 第五十八章 己未之冬(九) 第五十九章 己未之冬(十) 第六十章 己未之冬(十一) 第六十一章 己未之冬(十二) 第六十二章 己未之冬(十三) 第六十三章 己未之冬(十四) 第六十五章 己未之冬(十六) 第六十六章 己未之冬(十七) 第六十七章 己未之冬(十八) 第六十八章 仁恕之道(一) 第六十九章 仁恕之道(二) 第七十章 仁恕之道(三) 第七十一章 仁恕之道(四) 第七十二章 仁恕之道(五) 第七十三章 仁恕之道(六) 第七十五章 仁恕之道(八) 第七十六章 仁恕之道(九) 第七十八章 仁恕之道(十一) 第一章 辽西双城(一) 第二章 辽西双城(二) 第三章 辽西双城(三) 第四章 辽西双城(四) 第五章 辽西双城(五) 第七章 辽西双城(七) 第八章 辽西双城(八) 第十章 辽西双城(十) 第十二章 辽西双城(十二) 第十三章 辽西双城(十三) 第十四章 辽西双城(十四) 第十五章 辽西双城(十五) 第十六章 辽西双城(十六) 第十七章 辽西双城(十七) 第二十一章 辽西双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辽西双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辽西双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插曲(一) 第二十五章 插曲(二) 第二十八章 插曲(五) 第二十九章 营州经略(一) 第三十章 营州经略(二) 第三十一章 营州经略(三) 第三十二章 营州经略(四) 第三十三章 营州经略(五) 第三十五章 营州经略(七) 第三十六章 营州经略(八) 第三十七章 营州经略(九) 第三十八章 营州经略(十) 第三十九章 蓟州(一) 第四十章 蓟州(二) 第四十一章 蓟州(三) 第四十二章 蓟州(四) 第四十三章 君之野望(一) 第四十四章 君之野望(二) 第四十五章 君之野望(三) 第四十六章 君之野望(四) 第四十七章 君之野望(五) 第四十八章 君之野望(六) 第四十九章 君之野望(七) 第五十章 君之野望(八) 第五十一章 君之野望(九) 第五十二章 君之野望(十) 第五十三章 君之野望(十一) 第五十四章 君之野望(十二) 第五十五章 君之野望(十三) 第五十六章 燕郡问题(一) 第五十七章 燕郡问题(二) 第五十八章 燕郡问题(三) 第五十九章 燕郡问题(四) 第六十章 燕郡问题(五) 第六十一章 燕郡问题(六) 第六十二章 燕郡问题(七) 第六十三章 燕郡问题(八) 第六十四章 燕郡问题(九) 第六十五章 燕郡问题(十) 第六十六章 燕郡问题(十一) 第六十七章 燕郡问题(十二) 第六十八章 燕郡问题(十三) 第六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一) 第七十章 怀远新思维(二) 第七十一章 怀远新思维(三) 第七十二章 怀远新思维(四) 第七十三章 怀远新思维(五) 第七十四章 怀远新思维(六) 第七十五章 怀远新思维(七) 第七十六章 怀远新思维(八) 第七十七章 怀远新思维(九) 第七十八章 怀远新思维(十) 第七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十一) 第八十章 怀远新思维(十二) 第一章 西京变(一) 第二章 西京变(二) 第三章 西京变(三) 第一章 西京变(四) 第五章 西京变(五) 第六章 西京变(六) 第七章 西京变(七) 第八章 西京变(八) 第九章 西京变(九) 第十章 西京变(十) 第十一章 西京变(十一) 第十二章 西京变(十二) 第十三章 西京变(十三) 第十四章 西京变(十四) 第十五章 西京变(十五) 第十六章 西京变(十六) 第十七章 西京变(十七) 第十八章 西京变(十八) 第十九章 西京变(十九) 第二十章 西京变(二十) 第二十一章 西京变(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诸侯之定(一) 第二十三章 诸侯之定(二) 第二十四章 诸侯之定(三) 第二十五章 诸侯之定(四) 第二十六章 诸侯之定(五) 第二十七章 诸侯之定(六) 第二十八章 诸侯之定(七) 第二十九章 诸侯之定(八) 第三十章 诸侯之定(九) 第三十一章 诸侯之定(十) 第三十二章 诸侯之定(十一) 第三十三章 诸侯之定(十二) 第三十四章 诸侯之定(十三) 第三十五章 春夏(一) 第三十六章 春夏(二) 第三十七章 春夏(三) 第三十八章 春夏(四) 第三十九章 春夏(五) 第四十章 春夏(六) 第四十一章 春夏(七) 第四十二章 春夏(八) 第四十三章 春夏(九) 第四十四章 春夏(十) 第四十五章 春夏(十一) 第四十六章 春夏(十二) 第四十七章 饶乐山巅(一) 第四十八章 饶乐山巅(二) 第四十九章 饶乐山巅(三) 第五十章 饶乐山巅(四) 第五十一章 饶乐山巅(五) 第五十二章 饶乐山巅(六) 第五十三章 饶乐山巅(七) 第五十四章 饶乐山巅(八) 第五十五章 饶乐山巅(九) 第五十六章 饶乐山巅(十) 第五十七章 饶乐山巅(十一) 第五十八章 饶乐山巅(十二) 第五十九章 饶乐山巅(十三) 第六十章 饶乐山巅(十四) 第六十一章 饶乐山巅(十五) 第六十二章 饶乐山巅(十六) 第六十三章 饶乐山巅(十七) 第六十四章 饶乐山巅(十八) 第六十五章 饶乐山巅(十九) 第六十六章 饶乐山巅(二十) 第六十七章 饶乐山巅(二十一) 第六十八章 钉子(一) 第六十九章 钉子(二) 第七十章 钉子(三) 第七十一章 钉子(四) 第七十二章 钉子(五) 第七十三章 钉子(六) 第七十四章 钉子(七) 第七十五章 钉子(八) 第七十六章 钉子(九) 第七十七章 钉子(十) 第七十八章 钉子(十一) 第七十九章 钉子(十二) 第八十章 钉子(十三) 第八十一章 钉子(十四) 第八十二章 钉子(十五) 第八十三章 钉子(十六) 第八十四章 钉子(十七) 第八十五章 钉子(十八) 第一章 幽州留后(一) 第二章 幽州留后(二) 第三章 幽州留后(三) 第四章 幽州留后(四) 第五章 幽州留侯(五) 第六章 幽州留后(六) 第七章 幽州留后(七) 第八章 幽州留后(八) 第九章 幽州留后(九) 第十章 幽州留后(十) 第十一节 幽州留后(十一) 第十二节 幽州留后(十二) 第十三节 幽州留后(十三) 第十四节 幽州留后(十四) 第十五节 幽州留后(十五) 第十六章 幽州留后(十六) 第十七章 幽州留后(十七) 第十八章 幽州留后(十八) 第十九章 幽州留后(十九) 第二十章 幽州留后(二十) 第二十一章 幽州留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幽州留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幽州留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幽州留后(二十四) 第二十五章 幽州留后(二十五) 第二十六章 幽州留后(二十六) 第二十七章 幽州留后(二十七) 第二十八章 幽州留后(二十八) 第二十九章 幽州留后(二十九) 第三十章 幽州留后(三十) 第三十一章 幽州留后(三十一) 第三十二章 卢龙节度(一) 第三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 第三十四章 卢龙节度(三) 第三十五章 卢龙节度(四) 第三十六章 卢龙节度(五) 第三十七章 卢龙节度(六) 第三十八章 卢龙节度(七) 第三十九章 卢龙节度(八) 第四十章 卢龙节度(九) 第四十一章 卢龙节度(十) 第四十二章 卢龙节度(十一) 第四十三章 卢龙节度(十二) 第四十四章 卢龙节度(十三) 第四十五章 卢龙节度(十四) 第四十六章 卢龙节度(十五) 第四十七章 卢龙节度(十六) 第四十八章 卢龙节度(十七) 第四十九章 卢龙节度(十八) 第五十章 卢龙节度(十九) 第五十一章 卢龙节度(二十) 第五十二章 卢龙节度(二十一) 第五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十二) 第五十四章 卢龙节度(二十三) 第五十五章 卢龙节度(二十四) 第五十六章 卢龙节度(二十五) 第五十七章 卢龙节度(二十六) 第五十八章 河北新军阀(一) 第五十九章 河北新军阀(二) 第六十章 河北新军阀(三) 第六十一章 河北新军阀(四) 第六十二章 河北新军阀(五) 第六十三章 河北新军阀(六) 第六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一) 第六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二) 第六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三) 第六十七章 非常规战争(四) 第六十八章 非常规战争(五) 第六十九章 非常规战争(六) 第七十章 非常规战争(七) 第七十一章 非常规战争(八) 第七十二章 非常规战争(九) 第七十三章 非常规战争(十) 第七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十一) 第七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十二) 第七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十三) 第七十七章 大王庄——将军庙(一) 第七十八章 大王庄——将军庙(二) 第七十九章 大王庄——将军庙(三) 第八十章 大王庄——将军庙(四) 第八十一章 大王庄——将军庙(五) 第八十二章 大王庄——将军庙(六) 第一章 魏州血夜(一) 第二章 魏州血夜(二) 第三章 魏博血夜(三) 第四章 魏州血夜(四) 第五章 魏州血夜(五) 第六章 魏州血夜(六) 第七章 中官之死(一) 第八章 中官之死(二) 第九章 中官之死(三) 第十章 中官之死(四) 第十一章 蒋袁合流(一) 第十二章 蒋袁合流(二) 第十三章 蒋袁合流(三) 第十四章 蒋袁合流(四) 第十五章 蒋袁合流(五) 第十六章 大河之东(一) 第十七章 大河之东(二) 第十八章 大河之东(三) 第十九章 大河之东(四) 第二十章 大河之东(五) 第二十一章 大河之东(六) 第二十二章 大河之东(七) 第二十三章 大河之东(八) 第二十四章 大河之东(九) 第二十五章 大河之东(十) 第二十六章 大河之东(十一) 第二十七章 大河之东(十二) 第二十八章 大河之东(十三) 第二十九章 双极(一) 第三十章 双极(二) 第三十一章 双极(三) 第三十二章 双极(四) 第三十三章 双极(五) 第三十四章 双极(六) 第三十五章 双极(七) 第三十六章 双极(八) 第三十七章 双极(九) 第三十八章 双极(十) 第三十九章 双极(十一) 第四十章 双极(十二) 第四十一章 双极(十三) 第四十二章 双极(十四) 第四十三章 双极(十五) 第四十四章 双极(十六) 第四十五章 双极(十七) 第四十六章 双极(十八) 第四十七章 范阳之春(一) 第四十八章 范阳之春(二) 第四十九章 范阳之春(三) 第五十章 范阳之春(四) 第五十一章 范阳之春(五) 第五十二章 范阳之春(六) 第五十三章 范阳之春(七) 第五十四章 范阳之春(八) 第五十五章 两河轮战(一) 第五十六章 两河轮战(二) 第五十七章 两河轮战(三) 第五十八章 两河轮战(四) 第五十九章 两河轮战(五) 第六十章 两河轮战(六) 第六十一章 两河轮战(七) 第六十二章 两河轮战(八) 第六十三章 两河轮战(九) 第六十四章 两河轮战(十) 第六十五章 两河轮战(十一) 第六十六章 两河轮战(十二) 第六十七章 两河轮战(十三) 第六十八章 两河轮战(十四) 第六十九章 转折(一) 第七十章 转折(二) 第七十一章 转折(三) 第七十二章 转折(四) 第七十三章 转折(五) 第七十四章 转折(六) 第七十五章 转折(七) 第七十六章 转折(八) 第七十七章 转折(九) 第七十八章 转折(十) 第七十九章 转折(十一) 第八十章 转折(十二) 第八十一章 东都会盟(一) 第八十二章 东都会盟(二) 第八十三章 东都会盟(三) 第八十四章 东都会盟(四) 第八十五章 东都会盟(五) 第八十六章 决战上党(一) 第八十七章 决战上党(二) 第八十八章 决战上党(三) 第八十九章 决战上党(四) 第九十章 决战上党(五) 第九十一章 决战上党(六) 第九十二章 决战上党(七) 第九十三章 决战上党(八) 第九十四章 决战上党(九) 第九十五章 决战上党(十) 第九十六章 决战上党(十一) 第九十七章 决战上党(十二) 第九十八章 决战上党(十三) 第九十九章 决战上党(十四) 第一百章 决战上党(十五) 第一百零一章 决战上党(十六) 第一百零二章 决战上党(十七) 第一百零三章 决战上党(十八) 第一百零四章 决战上党(十九) 第一百零五章 决战上党(二十) 第一百零六章 决战上党(二十一) 第一百零七章 南北战策(一) 第一百零八章 南北战策(二) 第一百零九章 南北战策(三) 第一百一十章 南北战策(四) 第一百一十一章 南北战策(五) 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北战策(六) 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北战策(七) 第一百一十四章 南北战策(八) 第一百一十五章 南北战策(九) 第一百一十六章 南北战策(十) 第一百一十七章 南北战策(十一) 第一百一十八章 南北战策(十二) 第一百一十九章 南北战策(十三) 第一百二十章 南北战策(十四) 第一百二十一章 南北战策(十五) 第一百二十二章 南北战策(十六) 第一百二十三章 河南(一) 第一百二十四章 河南(二) 第一百二十五章 河南(三) 第一百二十六章 河南(四) 第一百二十七章 河南(五) 第一百二十八章 河南(六) 第一百二十九章 河南(七) 第一百三十章 河南(八)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枢之要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中枢之要(二) 第一百三十三章 中枢之要(三)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中枢之要(四)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中枢之要(五)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中枢之要(六)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中枢之要(七) 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枢之要(八) 第一百三十九章 国器(一) 第一百四十章 国器(二) 第一百四十一章 国器(三) 第一百四十二章 国器(四) 完本感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五十六章 两河轮战(二)
《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
更新时间:2024-01-20 08:00:53
字数:7386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大唐新秩序 !

    一顿胡吃海塞,几个河东军官满意的拍了拍肚皮。李都头打了个饱嗝,然后歉意的看向李小喜,略微尴尬的道了声:“李将军,贵军饭菜十分可口,某等吃得很是舒爽,却让李将军见笑了。”

    李小喜面上强颜欢笑,哈哈道:“说哪里话,客套了,客套了。”心中却如滴血一般疼痛,娘的,这一帮河东的军官是多少日子没吃过饭了,老子的三只鸡、两只羊腿啊,这一顿就没了?老子从河北运些活物过来容易么?

    正在肉痛之际,李都头抹了抹嘴,又干咳了一声,向李小喜腆着脸道:“将军,不知贵军此行可有什么难处?且请尽管道来,某等能够相助的,一定竭尽全力!”

    李小喜“啊”了一声,想了想,道:“一切都还安好,贵部已经给予了很大便利,暂时没有什么难处......”

    李都头脸上变色,忙道:“将军无需客套,有甚难处一定要说出来,卢龙河东如今都是一家人,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有用得着某等之处,切切不可客套!”

    李小喜莫名其妙的看着李都头,又看了看几个吃饱喝足的河东军官,不明所以的说,这个真没有......李都头连忙充满渴望的继续坚持,说这个真的可以有......

    河东军官中有人终于忍不住,向李小喜说,将军,反正某等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帮贵部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也是两家亲密无间的友情之体现,李将军莫要再推脱了,再推脱就寒了弟兄们的心呐!

    于是李小喜终于恍然,指着李都头等河东军官道:“哦......”

    河东军官们则轻松的长处出了一口气。

    李小喜默默盘算一番,他此行雇佣了五百民夫,每人月支一贯,这就是一千五百贯,再加上一日两餐口粮,按照河北的粮价,三个月大约要消耗一千贯,总计约需开支两千五百贯。这还是正常情况下的支出,如果民夫有伤亡,抚恤的支出也不小,他为此预留了一千贯。

    这些支出都要李小喜的保安军自掏腰包,军事参谋总署划拨的一万八千贯作战费用里,实际上能落到保安军人头上的恐怕也就一万五千贯不到——当然,这里面没有包含立功后的奖赏。

    如果现在将民夫遣散回去,每人支付一贯的遣散费,剩下的粮食和开支不知道能不能雇佣这些河东军呢?如果能雇佣河东军的话,恐怕效果比民夫还要好,不仅能起到民夫的作用,关键时刻还可成为战场上的臂助,要知道,河东军可是经常与宣武军硬撼,他们的战斗力绝对不可忽视。哪怕给他们保安军的待遇,一天吃三餐也是非常划算的。

    李小喜试探道:“现在倒是有一件事,不知贵部可否帮衬?”

    李都头等河东军官立刻把脖子凑了过来:“将军但讲无妨!”

    “眼下即将进入战场,某欲将民夫发还河北,只是担忧无人运送辎重......”李小喜小心翼翼的解释,毕竟让人家河东军去干民夫的活计,说出来确实不太尊重。

    就见河东军官们眼珠子一阵乱转,相互对视了片刻,也不知如何用眼神交流了一会儿,李都头咬着牙问:“却不知民夫们怎么吃食?”

    李小喜一看有门儿,连忙道:“是这样,民夫一日两餐,管饱......”

    李都头等河东军官齐声惊呼:“一日两餐!?将军是说,民夫......一日两餐?”

    李小喜生怕对方不满,赶紧补充:“唔,这是民夫的饭食,其实某的部下是一日三餐......当然,如果贵部愿意的话,也可比照某部用饭......”

    话音未落,又引起河东军官们的齐声惊呼:“一日三餐?”惊呼完毕,河东军官们头点得跟小鸡啄米一般,李都头带头应道:“将军,某等干了!”

    李都头干脆利落且充满喜悦的回复,立刻将李小喜剩下的话给堵了回去,李小喜没说出来的话是——每月一贯钱饷,不知可否?

    因此,李小喜有些不敢置信,狐疑道:“除了饭食,不知贵部还有其他要求没有?”

    李都头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没有了,再没有了,只要一日能够三餐,某等已是知足。”他生怕李将军因为条件太高而放弃使用自己的打算,又加了一句:“从今天起,但凡有事,李将军尽管吩咐就是。某等一定尽好职责,必然将这份差事办得妥妥帖帖!”

    李小喜心中大乐,拍着李都头的肩膀,连声夸赞河东军就是爽快。继而又问:“不知贵部可出多少兵力?”

    李都头很干脆的道:“五百!将军缺多少人咱就补多少人!河东、河北都是一家子,这东阳关留个百来人看家足矣!”

    李小喜又问,你们帮我运送辎重,到了战场上就得听我的吩咐了,却不知怎么向你们将军李嗣源交代?

    李都头笑着说,这是小事,东阳关不失,咱就没有罪责,至于听从贵部的调遣——咱们都是打宣武军的不是?

    李都头等河东军官嘻嘻哈哈一番解释,李小喜立刻就明白了。河东搞的还是分地盘的那一套,东阳关周边属于李都头的地盘,换句话说,李都头是李嗣源这个大军头手下的小军头,保有相当的独立性。

    李都头的军务是镇守东阳关,只要东阳关还在李都头手上,李嗣源就不能拿李都头怎么样。除非李嗣源重新发布命令,要求李都头所部并入潞州大营,那李都头当然可以带领部下到潞州就食,至于所要耗费的军甲物资以及粮食,就要由李嗣源来负担了。

    嬉笑之间,李小喜的大帐内一片兴高采烈,李小喜是因为节省了大笔开支而高兴,河东军官们则因为能够一日三餐而雀跃不已。

    一名河东军官间见李将军心情不错,趁机追问,是否这一日三餐也能和幽州旅相同?他的问题主要还是惦记着吃肉。对此,李小喜很爽快的一挥手,说这是当然,幽州旅吃肉,自然不能让河东的弟兄们吃喝汤。

    于是又是一阵欢呼,李都头得了刚才那名河东军官的启发,继续追问李小喜,说如果遇上宣武军,万一,只是万一,因为李都头相信李将军所部必然战力高强,万一李将军所部兵少,支应不过来,自己可以带弟兄们上前抵挡,到时候是否能有拔赏?斩下的宣武军首级是否可以换取更多的赏赐?

    李小喜更是高兴,平白得了五百生力军,如果只拿来当民夫,岂不是浪费?于是他很敞亮的表示,斩首一级赏钱一贯!

    李都头扭捏着说,能不能不换赏钱,咱换粮食成不?

    李小喜又开动心中的小算盘计算了一番运粮到河东的价格,于是答应道:“可以,斩首两级赏粮一石。”这样一来,每级斩首的缴获,他大概都可以节省两百钱。

    李都头等几个河东军官立刻被李小喜的大方砸晕了,李小喜以为他又赚了,实际上却亏大发了。按照河东军的惯例,斩首一级的赏赐不是铜钱,也不是布帛,而是加餐——斩首一级加餐一顿。这里面的差别,何止十倍!

    在东阳关休整了一天,将民夫们遣返河北后,李小喜宣布拔营起寨,继续向西,这一次,推车的换成了镇守东阳关的河东军。

    出了东阳关以后,山势渐渐平缓,涉过浊漳河便进入了上党盆地。河东地处群山之中,盆地即是平原,也是河东的粮食产地和人口密集地。河东有两处平原盆地与宣武控制区接壤,一处是沁水流域的上党盆地,另一处是汾水流域的晋州盆地。上党盆地在东,晋州盆地在西,中间隔着太岳山脉,都可向北延伸至晋中平原,是通往晋阳的必经之路,也是宣武军主攻的方向。

    天复二年,宣武军云集二十万大军攻打河东,主攻方向就在西边的晋州盆地。

    军事参谋总署规划的河东轮战主战场则在东部的上党盆地。

    上党盆地南北横跨泽潞二州,北边的潞州仍在河东军掌控之下,李嗣源主力就坐镇于潞州城内(后世的长治)。南边的泽州已经于天复元年之前落入宣武之手,天子迁都洛阳时,为了拱卫洛阳北部安全,梁王从缁青战场上抽调了贺德伦、侯言所部,如今驻守在泽州之高平、泽州城(后世的晋城)之间。

    上党扼守晋阳的右咽喉,形势十分险要,是从河东南下的重要道路,同样也是宣武北上的必经之所。两军隔着盆地中横亘的丹朱岭相互对峙,形成胶着之势。

    李小喜所部幽州旅的进军方向就是潞州的上党地区,按照卢龙与河东之间的约定,卢龙军上党行营的驻地就在潞州之南的石后堡。

    上党即潞州城和周边地区,当年秦赵长平之战就发生在这里,长平,就在上党西南。

    李小喜在李嗣源派来的向导指引下,过潞州城,然后抵达石后堡。接手石后堡之后,便开始依照军事参谋总署的命令整修战备,等待后续大军的到来。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