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唐新秩序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 群众演员李某 第二章 健卒营 第三章 贝州(上) 第四章 贝州(中) 第五章 贝州(下) 第六章 魏州(一) 第八章 魏州(三) 第十章 魏州(五) 第十一章 北回归线(一) 第十二章 北回归线(二) 第十三章 北回归线(三) 第十四章 北回归线(四) 第十五章 北回归线(五) 第十六章 北回归线(六) 第十七章 北回归线(七) 第十八章 整军(一) 第十九章 整军(二) 第二十一章 整军(四) 第二十二章 榆关风云(一) 第二十三章 榆关风云(二) 第二十四章 榆关风云(三) 第二十五章 榆关风云(四) 第二十六章 榆关风云(五) 第二十七章 榆关风云(六) 第二十八章 榆关风云(七) 第三十章 榆关风云(九) 第三十一章 榆关风云(十) 第三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一) 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二) 第三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三) 第三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四) 第三十八章 白狼山水间(五) 第三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六) 第四十章 白狼山水间(七) 第四十一章 白狼山水间(八) 第四十三章 白狼山水间(十) 第四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十一) 第四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十二) 第四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十三) 第四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十四) 第四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十六) 第五十章 己未之冬(一) 第五十二章 己未之冬(三) 第五十三章 己未之冬(四) 第五十四章 己未之冬(五) 第五十五章 己未之冬(六) 第五十六章 己未之冬(七) 第五十八章 己未之冬(九) 第五十九章 己未之冬(十) 第六十章 己未之冬(十一) 第六十一章 己未之冬(十二) 第六十二章 己未之冬(十三) 第六十三章 己未之冬(十四) 第六十五章 己未之冬(十六) 第六十六章 己未之冬(十七) 第六十七章 己未之冬(十八) 第六十八章 仁恕之道(一) 第六十九章 仁恕之道(二) 第七十章 仁恕之道(三) 第七十一章 仁恕之道(四) 第七十二章 仁恕之道(五) 第七十三章 仁恕之道(六) 第七十五章 仁恕之道(八) 第七十六章 仁恕之道(九) 第七十八章 仁恕之道(十一) 第一章 辽西双城(一) 第二章 辽西双城(二) 第三章 辽西双城(三) 第四章 辽西双城(四) 第五章 辽西双城(五) 第七章 辽西双城(七) 第八章 辽西双城(八) 第十章 辽西双城(十) 第十二章 辽西双城(十二) 第十三章 辽西双城(十三) 第十四章 辽西双城(十四) 第十五章 辽西双城(十五) 第十六章 辽西双城(十六) 第十七章 辽西双城(十七) 第二十一章 辽西双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辽西双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辽西双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插曲(一) 第二十五章 插曲(二) 第二十八章 插曲(五) 第二十九章 营州经略(一) 第三十章 营州经略(二) 第三十一章 营州经略(三) 第三十二章 营州经略(四) 第三十三章 营州经略(五) 第三十五章 营州经略(七) 第三十六章 营州经略(八) 第三十七章 营州经略(九) 第三十八章 营州经略(十) 第三十九章 蓟州(一) 第四十章 蓟州(二) 第四十一章 蓟州(三) 第四十二章 蓟州(四) 第四十三章 君之野望(一) 第四十四章 君之野望(二) 第四十五章 君之野望(三) 第四十六章 君之野望(四) 第四十七章 君之野望(五) 第四十八章 君之野望(六) 第四十九章 君之野望(七) 第五十章 君之野望(八) 第五十一章 君之野望(九) 第五十二章 君之野望(十) 第五十三章 君之野望(十一) 第五十四章 君之野望(十二) 第五十五章 君之野望(十三) 第五十六章 燕郡问题(一) 第五十七章 燕郡问题(二) 第五十八章 燕郡问题(三) 第五十九章 燕郡问题(四) 第六十章 燕郡问题(五) 第六十一章 燕郡问题(六) 第六十二章 燕郡问题(七) 第六十三章 燕郡问题(八) 第六十四章 燕郡问题(九) 第六十五章 燕郡问题(十) 第六十六章 燕郡问题(十一) 第六十七章 燕郡问题(十二) 第六十八章 燕郡问题(十三) 第六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一) 第七十章 怀远新思维(二) 第七十一章 怀远新思维(三) 第七十二章 怀远新思维(四) 第七十三章 怀远新思维(五) 第七十四章 怀远新思维(六) 第七十五章 怀远新思维(七) 第七十六章 怀远新思维(八) 第七十七章 怀远新思维(九) 第七十八章 怀远新思维(十) 第七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十一) 第八十章 怀远新思维(十二) 第一章 西京变(一) 第二章 西京变(二) 第三章 西京变(三) 第一章 西京变(四) 第五章 西京变(五) 第六章 西京变(六) 第七章 西京变(七) 第八章 西京变(八) 第九章 西京变(九) 第十章 西京变(十) 第十一章 西京变(十一) 第十二章 西京变(十二) 第十三章 西京变(十三) 第十四章 西京变(十四) 第十五章 西京变(十五) 第十六章 西京变(十六) 第十七章 西京变(十七) 第十八章 西京变(十八) 第十九章 西京变(十九) 第二十章 西京变(二十) 第二十一章 西京变(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诸侯之定(一) 第二十三章 诸侯之定(二) 第二十四章 诸侯之定(三) 第二十五章 诸侯之定(四) 第二十六章 诸侯之定(五) 第二十七章 诸侯之定(六) 第二十八章 诸侯之定(七) 第二十九章 诸侯之定(八) 第三十章 诸侯之定(九) 第三十一章 诸侯之定(十) 第三十二章 诸侯之定(十一) 第三十三章 诸侯之定(十二) 第三十四章 诸侯之定(十三) 第三十五章 春夏(一) 第三十六章 春夏(二) 第三十七章 春夏(三) 第三十八章 春夏(四) 第三十九章 春夏(五) 第四十章 春夏(六) 第四十一章 春夏(七) 第四十二章 春夏(八) 第四十三章 春夏(九) 第四十四章 春夏(十) 第四十五章 春夏(十一) 第四十六章 春夏(十二) 第四十七章 饶乐山巅(一) 第四十八章 饶乐山巅(二) 第四十九章 饶乐山巅(三) 第五十章 饶乐山巅(四) 第五十一章 饶乐山巅(五) 第五十二章 饶乐山巅(六) 第五十三章 饶乐山巅(七) 第五十四章 饶乐山巅(八) 第五十五章 饶乐山巅(九) 第五十六章 饶乐山巅(十) 第五十七章 饶乐山巅(十一) 第五十八章 饶乐山巅(十二) 第五十九章 饶乐山巅(十三) 第六十章 饶乐山巅(十四) 第六十一章 饶乐山巅(十五) 第六十二章 饶乐山巅(十六) 第六十三章 饶乐山巅(十七) 第六十四章 饶乐山巅(十八) 第六十五章 饶乐山巅(十九) 第六十六章 饶乐山巅(二十) 第六十七章 饶乐山巅(二十一) 第六十八章 钉子(一) 第六十九章 钉子(二) 第七十章 钉子(三) 第七十一章 钉子(四) 第七十二章 钉子(五) 第七十三章 钉子(六) 第七十四章 钉子(七) 第七十五章 钉子(八) 第七十六章 钉子(九) 第七十七章 钉子(十) 第七十八章 钉子(十一) 第七十九章 钉子(十二) 第八十章 钉子(十三) 第八十一章 钉子(十四) 第八十二章 钉子(十五) 第八十三章 钉子(十六) 第八十四章 钉子(十七) 第八十五章 钉子(十八) 第一章 幽州留后(一) 第二章 幽州留后(二) 第三章 幽州留后(三) 第四章 幽州留后(四) 第五章 幽州留侯(五) 第六章 幽州留后(六) 第七章 幽州留后(七) 第八章 幽州留后(八) 第九章 幽州留后(九) 第十章 幽州留后(十) 第十一节 幽州留后(十一) 第十二节 幽州留后(十二) 第十三节 幽州留后(十三) 第十四节 幽州留后(十四) 第十五节 幽州留后(十五) 第十六章 幽州留后(十六) 第十七章 幽州留后(十七) 第十八章 幽州留后(十八) 第十九章 幽州留后(十九) 第二十章 幽州留后(二十) 第二十一章 幽州留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幽州留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幽州留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幽州留后(二十四) 第二十五章 幽州留后(二十五) 第二十六章 幽州留后(二十六) 第二十七章 幽州留后(二十七) 第二十八章 幽州留后(二十八) 第二十九章 幽州留后(二十九) 第三十章 幽州留后(三十) 第三十一章 幽州留后(三十一) 第三十二章 卢龙节度(一) 第三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 第三十四章 卢龙节度(三) 第三十五章 卢龙节度(四) 第三十六章 卢龙节度(五) 第三十七章 卢龙节度(六) 第三十八章 卢龙节度(七) 第三十九章 卢龙节度(八) 第四十章 卢龙节度(九) 第四十一章 卢龙节度(十) 第四十二章 卢龙节度(十一) 第四十三章 卢龙节度(十二) 第四十四章 卢龙节度(十三) 第四十五章 卢龙节度(十四) 第四十六章 卢龙节度(十五) 第四十七章 卢龙节度(十六) 第四十八章 卢龙节度(十七) 第四十九章 卢龙节度(十八) 第五十章 卢龙节度(十九) 第五十一章 卢龙节度(二十) 第五十二章 卢龙节度(二十一) 第五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十二) 第五十四章 卢龙节度(二十三) 第五十五章 卢龙节度(二十四) 第五十六章 卢龙节度(二十五) 第五十七章 卢龙节度(二十六) 第五十八章 河北新军阀(一) 第五十九章 河北新军阀(二) 第六十章 河北新军阀(三) 第六十一章 河北新军阀(四) 第六十二章 河北新军阀(五) 第六十三章 河北新军阀(六) 第六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一) 第六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二) 第六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三) 第六十七章 非常规战争(四) 第六十八章 非常规战争(五) 第六十九章 非常规战争(六) 第七十章 非常规战争(七) 第七十一章 非常规战争(八) 第七十二章 非常规战争(九) 第七十三章 非常规战争(十) 第七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十一) 第七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十二) 第七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十三) 第七十七章 大王庄——将军庙(一) 第七十八章 大王庄——将军庙(二) 第七十九章 大王庄——将军庙(三) 第八十章 大王庄——将军庙(四) 第八十一章 大王庄——将军庙(五) 第八十二章 大王庄——将军庙(六) 第一章 魏州血夜(一) 第二章 魏州血夜(二) 第三章 魏博血夜(三) 第四章 魏州血夜(四) 第五章 魏州血夜(五) 第六章 魏州血夜(六) 第七章 中官之死(一) 第八章 中官之死(二) 第九章 中官之死(三) 第十章 中官之死(四) 第十一章 蒋袁合流(一) 第十二章 蒋袁合流(二) 第十三章 蒋袁合流(三) 第十四章 蒋袁合流(四) 第十五章 蒋袁合流(五) 第十六章 大河之东(一) 第十七章 大河之东(二) 第十八章 大河之东(三) 第十九章 大河之东(四) 第二十章 大河之东(五) 第二十一章 大河之东(六) 第二十二章 大河之东(七) 第二十三章 大河之东(八) 第二十四章 大河之东(九) 第二十五章 大河之东(十) 第二十六章 大河之东(十一) 第二十七章 大河之东(十二) 第二十八章 大河之东(十三) 第二十九章 双极(一) 第三十章 双极(二) 第三十一章 双极(三) 第三十二章 双极(四) 第三十三章 双极(五) 第三十四章 双极(六) 第三十五章 双极(七) 第三十六章 双极(八) 第三十七章 双极(九) 第三十八章 双极(十) 第三十九章 双极(十一) 第四十章 双极(十二) 第四十一章 双极(十三) 第四十二章 双极(十四) 第四十三章 双极(十五) 第四十四章 双极(十六) 第四十五章 双极(十七) 第四十六章 双极(十八) 第四十七章 范阳之春(一) 第四十八章 范阳之春(二) 第四十九章 范阳之春(三) 第五十章 范阳之春(四) 第五十一章 范阳之春(五) 第五十二章 范阳之春(六) 第五十三章 范阳之春(七) 第五十四章 范阳之春(八) 第五十五章 两河轮战(一) 第五十六章 两河轮战(二) 第五十七章 两河轮战(三) 第五十八章 两河轮战(四) 第五十九章 两河轮战(五) 第六十章 两河轮战(六) 第六十一章 两河轮战(七) 第六十二章 两河轮战(八) 第六十三章 两河轮战(九) 第六十四章 两河轮战(十) 第六十五章 两河轮战(十一) 第六十六章 两河轮战(十二) 第六十七章 两河轮战(十三) 第六十八章 两河轮战(十四) 第六十九章 转折(一) 第七十章 转折(二) 第七十一章 转折(三) 第七十二章 转折(四) 第七十三章 转折(五) 第七十四章 转折(六) 第七十五章 转折(七) 第七十六章 转折(八) 第七十七章 转折(九) 第七十八章 转折(十) 第七十九章 转折(十一) 第八十章 转折(十二) 第八十一章 东都会盟(一) 第八十二章 东都会盟(二) 第八十三章 东都会盟(三) 第八十四章 东都会盟(四) 第八十五章 东都会盟(五) 第八十六章 决战上党(一) 第八十七章 决战上党(二) 第八十八章 决战上党(三) 第八十九章 决战上党(四) 第九十章 决战上党(五) 第九十一章 决战上党(六) 第九十二章 决战上党(七) 第九十三章 决战上党(八) 第九十四章 决战上党(九) 第九十五章 决战上党(十) 第九十六章 决战上党(十一) 第九十七章 决战上党(十二) 第九十八章 决战上党(十三) 第九十九章 决战上党(十四) 第一百章 决战上党(十五) 第一百零一章 决战上党(十六) 第一百零二章 决战上党(十七) 第一百零三章 决战上党(十八) 第一百零四章 决战上党(十九) 第一百零五章 决战上党(二十) 第一百零六章 决战上党(二十一) 第一百零七章 南北战策(一) 第一百零八章 南北战策(二) 第一百零九章 南北战策(三) 第一百一十章 南北战策(四) 第一百一十一章 南北战策(五) 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北战策(六) 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北战策(七) 第一百一十四章 南北战策(八) 第一百一十五章 南北战策(九) 第一百一十六章 南北战策(十) 第一百一十七章 南北战策(十一) 第一百一十八章 南北战策(十二) 第一百一十九章 南北战策(十三) 第一百二十章 南北战策(十四) 第一百二十一章 南北战策(十五) 第一百二十二章 南北战策(十六) 第一百二十三章 河南(一) 第一百二十四章 河南(二) 第一百二十五章 河南(三) 第一百二十六章 河南(四) 第一百二十七章 河南(五) 第一百二十八章 河南(六) 第一百二十九章 河南(七) 第一百三十章 河南(八)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枢之要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中枢之要(二) 第一百三十三章 中枢之要(三)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中枢之要(四)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中枢之要(五)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中枢之要(六)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中枢之要(七) 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枢之要(八) 第一百三十九章 国器(一) 第一百四十章 国器(二) 第一百四十一章 国器(三) 第一百四十二章 国器(四) 完本感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五十八章 燕郡问题(三)
《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
更新时间:2024-01-20 07:55:08
字数:7252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大唐新秩序 !

    燕郡荣哥部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当初李诚中连续作战,率军奔袭柳城,成功夺回这座被契丹品部占据数年之久的关外重镇时,已经是强弩之末。仗着活捉了品部俟斤唯一血脉的兀里,再挟大胜之威,李诚中在大长老完失明的帮助下,才成功说服荣哥投降。

    但是荣哥降虽然降了,手中却还掌握着品部最后一支军力,如何处理这支军队,一直悬而未决。燕郡在荣哥的手中,名义上虽然臣服于李诚中,却始终在事实上处于独立的地位,过去的四个月中,李诚中也一直腾不出手来处理燕郡问题,这始终是扎在他心头的一根刺,让他寝食难安。

    荣哥投降是因为摸不清李诚中的实力,家人又在柳城,是一件不得已的事情。等弄明白营州军的底细后,营州军已经度过了虚弱期,成长为一颗足以压垮他的大树。但是,仅仅如此就真能让荣哥彻底死了对抗的心思么?

    让李诚中最担心的问题在于两点:一是燕郡距柳城不到百里,骑兵奔袭的话,一夜可至;二是荣哥的儿子战死在了白狼山外,虽说是两军相争,谈不上私人恩怨,但毕竟是一桩大仇。有了这两点担心,就算荣哥不起什么心思,李诚中也容不得他继续在燕郡坐拥重兵了。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就是这个道理。

    如今时机虽未完全成熟,营州南部还没有彻底底定,但李诚中已经等不及了。预备军方案的抛出是堂堂正正的阳谋,荣哥如果老老实实的听话,一切都好说,李诚中不吝给他高官厚赏,但如果他起了别样心思......

    李诚中继续发布命令:“弟兄们在小凌河很是辛苦,也该回来休整休整了,命令:步卒一营、二营、三营各抽调乙都,连同骑兵营两都、护军都两队、斥候都两队、后勤都四队返回柳城,三个步卒营各自抽调丁都开赴小凌河换防。要求,换防之时各军严格保密,开展夜间行军拉练。如有泄密者,以军法论处!”

    众人神色一凛,知道这位李将军马上会有大的动作。

    “命令:步卒一营指挥使钟韶检校小凌河前敌指挥部都指挥使,统辖步卒一营甲都、丁都、步卒二营甲都、丁都、步卒三营甲都、丁都六百人,开展五股河流域作战计划,指挥部进驻三河屯,唔,现在应当叫锦城......授予钟韶随时出击的权力,他可酌情对五股河用兵。命令:张兴重秘密返回柳城,组建北方指挥部,检校北方指挥部都指挥使,统带步卒一营、二营、三营各营的乙都、丙都、戊都及骑兵营、中营后勤都,进驻柳城东北和龙山北麓,开展新军演练,要求,人人备马。”

    北方指挥部所辖部队合计一千六百人,其中超过半数为具有作战经验的老兵,可以说,营州军主力都被抽调到了北方指挥部。李诚中留在柳城的仅有中营护军都、斥候都和警备都共计四百人,张兴重、姜苗和周砍刀都很担心柳城的安危。对此,李诚中安慰众人:“荣哥长老不一定会起异心,就算起了异心,这四百人也足够应付到大军来援了,老张也不用太担心,老周还在我身边,真要出了意外,有老周在这里顶着,我是很放心的。”

    一句话说得周砍刀内心热烘烘的。

    营州军起家的老底子里,张兴重、姜苗和周砍刀是最早的军官,可谓李诚中的三大臂力。在事后的论功行赏中,张兴重得到了虞候司都虞候的职位,掌握了总部三司中最重要的军令权限,并在接下来的战事中,先后出任小凌河前敌指挥部和北方指挥部都指挥使,成为了李诚中手下独挡一面的第一重将。姜苗出任的军职为教化司都教化使,掌握了军队思想教育、军法惩处、考功升迁等重责,虽然不再领兵,但姜苗本人对领军作战不擅长且也不感兴趣,因此,这一任命也算中了姜苗心意。

    唯独周砍刀的职位不太符合他本人的心思。占据营州后,周砍刀也顺应潮流给自己改了名字,毕竟原来的名字对于一个高级军官来说有些过于粗鄙。改名周坎后,他原以为自己能够成为李诚中手下另一领军的重将,却不想被扔到了作训司参军使的位置上,这让他有些意外,又有些不甘。作训司虽然是总部三司之一,看上去也地位崇高,与姜苗和张兴重并肩而立,但却没有了领兵的权力。

    对此,周砍刀曾经进行过深刻的反思,他把自己被任命掌管练兵一事认作“失宠”,把自己“失宠”的原因归结于当年从魏州北撤起就暴露出来的谈吐无忌,他认为正是自己书念得少,才“粗鄙不堪”,才让李诚中对自己“另眼相待”。所以,这几个月周砍刀着实苦下了一番功夫,跟随冯道努力念书。

    可听到李诚中今天这一句话,周砍刀才猛然意识到,自己在李诚中心里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能把柳城和李诚中本人的安危交给他来负责,这是多大的一种信任!

    只听李诚中又道:“老周这些时日练兵辛苦得很,为咱们营州军打造出一支正规化的强军,这份苦劳我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可在总部虽然舒服了些,却也莫忘了自己当年起家的本事。下一步我打算越过医巫闾山,开辟辽东战场,不知道老周你还能不能提得动刀?还愿不愿意替某出征?”

    周砍刀顿时热血上涌,“叭”的一声挺胸立正,激动道:“将军只管放心就是,某,某就算肝脑涂地,哪怕马革裹尸,也要替将军、替咱们营州军打出一个大大的天下!”

    李诚中一笑:“什么肝脑涂地、马革裹尸?听说老周最近在向可道老弟请教学问、刻苦读书,果然是有了几分文气,呵呵,成效显著嘛,都会拽词了。咱老李不要你肝脑涂地,更不容许你马革裹尸,这些丧气话一句都不许提。咱们营州军的发展越来越好,地盘越来越大,这是弟兄们拼死挣来的,我绝不允许将来享受富贵的时候,咱们这些人里少了谁。姜苗、老张,还有老周,你和可道老弟,一个都不许少!谁要是敢先于我老李离开,哪怕埋到土里,我老李也要跳着脚把你挖出来,好生罚你几碗烈酒,把你灌活过来不可!”

    几人听罢都是哈哈大笑,周砍刀浑身上下暖洋洋的,咧着嘴不知该说什么才好。张兴重心思机敏,早就知道周砍刀肚子里那点想法,此刻上来捶了捶他的肩膀,两人相视而笑。

    笑罢,话题重又回来,李诚中就北方指挥部的任务和训练做了几点提示和说明。和龙山北麓离柳城七十里,骑马行军三个时辰便可赶到,紧急情况下甚至用不了两个时辰,只不过两个时辰的话,赶到的军队也没什么战力了。

    张兴重已经完全明白了李诚中的意思,道:“某会将行军拉练作为演练重点。”

    李诚中又道:“白狼山第一期学员已经毕业返回柳城,作训司继续开始第二期学员培训。虞候司和教化司要尽快将第一期学员的分配事宜处理好。”

    姜苗考虑问题比较周到,他提出几个幽州豪门子弟的去处问题,这些人包括王思礼、李承晚、赵横、赵原平、崔和。

    王思礼和李承晚分别是王思同和李承约的庶弟,是李承约拜托李诚中看顾的家人,同时也代表了王敬柔和李君操两位卢龙高层与营州军结好的意思,这两人本身弓马娴熟,在白狼山军校表现优异,又与李诚中交好,按照姜苗的意思,是想分入总部三司任职,既安全又稳妥,将来起点也高,等到军务熟悉后更能放出去领兵。

    而对赵横、赵原平、崔和这三个赵大将军派来的人,姜苗的意思是分入后勤都,或者再降一等,进入即将成立的预备营任职。

    对此,李诚中的态度则是:要做到公正,与其他军校学员一律同等对待。既不眷顾,也不敌视,该怎样就怎样。

    姜苗有些担心,赵横的志愿是到虞候司任职,赵原平想要到基层部队带兵,崔和则想去后勤都办事。崔和想去后勤都倒还罢了,虞候司和基层部队领兵都不是什么闲散职位,赵横和赵原平若是身怀异心,恐怕会对部队的忠诚有影响。

    李诚中摇头道:“我早就说过,有序的体制建立之后,个人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就算他们想蹦跶,也蹦跶不出什么花样来。如果身怀异心,难道他的上下同僚都是瞎子?难道你们教化司是吃白饭的?”

    对于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营州军,李诚中还是比较放心的,别的不说,参谋本部的创立将军权从个人手中分散到了多个环节,营州军和这个时代其他军队的重要区别在于,一个军官的忠诚与否已经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带兵主官一声令下就能令手下军队造反的事情已经不属于营州军考虑的范畴之列。同时,与后世不同的是,没有了电台等先进的远距离通讯方式,总部三司中的参谋人员想要充当间谍的角色,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

    得了李诚中的原则性授意,姜苗立刻就将这几人的去处做了一个安排。(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