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唐新秩序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 群众演员李某 第二章 健卒营 第三章 贝州(上) 第四章 贝州(中) 第五章 贝州(下) 第六章 魏州(一) 第八章 魏州(三) 第十章 魏州(五) 第十一章 北回归线(一) 第十二章 北回归线(二) 第十三章 北回归线(三) 第十四章 北回归线(四) 第十五章 北回归线(五) 第十六章 北回归线(六) 第十七章 北回归线(七) 第十八章 整军(一) 第十九章 整军(二) 第二十一章 整军(四) 第二十二章 榆关风云(一) 第二十三章 榆关风云(二) 第二十四章 榆关风云(三) 第二十五章 榆关风云(四) 第二十六章 榆关风云(五) 第二十七章 榆关风云(六) 第二十八章 榆关风云(七) 第三十章 榆关风云(九) 第三十一章 榆关风云(十) 第三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一) 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二) 第三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三) 第三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四) 第三十八章 白狼山水间(五) 第三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六) 第四十章 白狼山水间(七) 第四十一章 白狼山水间(八) 第四十三章 白狼山水间(十) 第四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十一) 第四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十二) 第四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十三) 第四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十四) 第四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十六) 第五十章 己未之冬(一) 第五十二章 己未之冬(三) 第五十三章 己未之冬(四) 第五十四章 己未之冬(五) 第五十五章 己未之冬(六) 第五十六章 己未之冬(七) 第五十八章 己未之冬(九) 第五十九章 己未之冬(十) 第六十章 己未之冬(十一) 第六十一章 己未之冬(十二) 第六十二章 己未之冬(十三) 第六十三章 己未之冬(十四) 第六十五章 己未之冬(十六) 第六十六章 己未之冬(十七) 第六十七章 己未之冬(十八) 第六十八章 仁恕之道(一) 第六十九章 仁恕之道(二) 第七十章 仁恕之道(三) 第七十一章 仁恕之道(四) 第七十二章 仁恕之道(五) 第七十三章 仁恕之道(六) 第七十五章 仁恕之道(八) 第七十六章 仁恕之道(九) 第七十八章 仁恕之道(十一) 第一章 辽西双城(一) 第二章 辽西双城(二) 第三章 辽西双城(三) 第四章 辽西双城(四) 第五章 辽西双城(五) 第七章 辽西双城(七) 第八章 辽西双城(八) 第十章 辽西双城(十) 第十二章 辽西双城(十二) 第十三章 辽西双城(十三) 第十四章 辽西双城(十四) 第十五章 辽西双城(十五) 第十六章 辽西双城(十六) 第十七章 辽西双城(十七) 第二十一章 辽西双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辽西双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辽西双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插曲(一) 第二十五章 插曲(二) 第二十八章 插曲(五) 第二十九章 营州经略(一) 第三十章 营州经略(二) 第三十一章 营州经略(三) 第三十二章 营州经略(四) 第三十三章 营州经略(五) 第三十五章 营州经略(七) 第三十六章 营州经略(八) 第三十七章 营州经略(九) 第三十八章 营州经略(十) 第三十九章 蓟州(一) 第四十章 蓟州(二) 第四十一章 蓟州(三) 第四十二章 蓟州(四) 第四十三章 君之野望(一) 第四十四章 君之野望(二) 第四十五章 君之野望(三) 第四十六章 君之野望(四) 第四十七章 君之野望(五) 第四十八章 君之野望(六) 第四十九章 君之野望(七) 第五十章 君之野望(八) 第五十一章 君之野望(九) 第五十二章 君之野望(十) 第五十三章 君之野望(十一) 第五十四章 君之野望(十二) 第五十五章 君之野望(十三) 第五十六章 燕郡问题(一) 第五十七章 燕郡问题(二) 第五十八章 燕郡问题(三) 第五十九章 燕郡问题(四) 第六十章 燕郡问题(五) 第六十一章 燕郡问题(六) 第六十二章 燕郡问题(七) 第六十三章 燕郡问题(八) 第六十四章 燕郡问题(九) 第六十五章 燕郡问题(十) 第六十六章 燕郡问题(十一) 第六十七章 燕郡问题(十二) 第六十八章 燕郡问题(十三) 第六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一) 第七十章 怀远新思维(二) 第七十一章 怀远新思维(三) 第七十二章 怀远新思维(四) 第七十三章 怀远新思维(五) 第七十四章 怀远新思维(六) 第七十五章 怀远新思维(七) 第七十六章 怀远新思维(八) 第七十七章 怀远新思维(九) 第七十八章 怀远新思维(十) 第七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十一) 第八十章 怀远新思维(十二) 第一章 西京变(一) 第二章 西京变(二) 第三章 西京变(三) 第一章 西京变(四) 第五章 西京变(五) 第六章 西京变(六) 第七章 西京变(七) 第八章 西京变(八) 第九章 西京变(九) 第十章 西京变(十) 第十一章 西京变(十一) 第十二章 西京变(十二) 第十三章 西京变(十三) 第十四章 西京变(十四) 第十五章 西京变(十五) 第十六章 西京变(十六) 第十七章 西京变(十七) 第十八章 西京变(十八) 第十九章 西京变(十九) 第二十章 西京变(二十) 第二十一章 西京变(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诸侯之定(一) 第二十三章 诸侯之定(二) 第二十四章 诸侯之定(三) 第二十五章 诸侯之定(四) 第二十六章 诸侯之定(五) 第二十七章 诸侯之定(六) 第二十八章 诸侯之定(七) 第二十九章 诸侯之定(八) 第三十章 诸侯之定(九) 第三十一章 诸侯之定(十) 第三十二章 诸侯之定(十一) 第三十三章 诸侯之定(十二) 第三十四章 诸侯之定(十三) 第三十五章 春夏(一) 第三十六章 春夏(二) 第三十七章 春夏(三) 第三十八章 春夏(四) 第三十九章 春夏(五) 第四十章 春夏(六) 第四十一章 春夏(七) 第四十二章 春夏(八) 第四十三章 春夏(九) 第四十四章 春夏(十) 第四十五章 春夏(十一) 第四十六章 春夏(十二) 第四十七章 饶乐山巅(一) 第四十八章 饶乐山巅(二) 第四十九章 饶乐山巅(三) 第五十章 饶乐山巅(四) 第五十一章 饶乐山巅(五) 第五十二章 饶乐山巅(六) 第五十三章 饶乐山巅(七) 第五十四章 饶乐山巅(八) 第五十五章 饶乐山巅(九) 第五十六章 饶乐山巅(十) 第五十七章 饶乐山巅(十一) 第五十八章 饶乐山巅(十二) 第五十九章 饶乐山巅(十三) 第六十章 饶乐山巅(十四) 第六十一章 饶乐山巅(十五) 第六十二章 饶乐山巅(十六) 第六十三章 饶乐山巅(十七) 第六十四章 饶乐山巅(十八) 第六十五章 饶乐山巅(十九) 第六十六章 饶乐山巅(二十) 第六十七章 饶乐山巅(二十一) 第六十八章 钉子(一) 第六十九章 钉子(二) 第七十章 钉子(三) 第七十一章 钉子(四) 第七十二章 钉子(五) 第七十三章 钉子(六) 第七十四章 钉子(七) 第七十五章 钉子(八) 第七十六章 钉子(九) 第七十七章 钉子(十) 第七十八章 钉子(十一) 第七十九章 钉子(十二) 第八十章 钉子(十三) 第八十一章 钉子(十四) 第八十二章 钉子(十五) 第八十三章 钉子(十六) 第八十四章 钉子(十七) 第八十五章 钉子(十八) 第一章 幽州留后(一) 第二章 幽州留后(二) 第三章 幽州留后(三) 第四章 幽州留后(四) 第五章 幽州留侯(五) 第六章 幽州留后(六) 第七章 幽州留后(七) 第八章 幽州留后(八) 第九章 幽州留后(九) 第十章 幽州留后(十) 第十一节 幽州留后(十一) 第十二节 幽州留后(十二) 第十三节 幽州留后(十三) 第十四节 幽州留后(十四) 第十五节 幽州留后(十五) 第十六章 幽州留后(十六) 第十七章 幽州留后(十七) 第十八章 幽州留后(十八) 第十九章 幽州留后(十九) 第二十章 幽州留后(二十) 第二十一章 幽州留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幽州留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幽州留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幽州留后(二十四) 第二十五章 幽州留后(二十五) 第二十六章 幽州留后(二十六) 第二十七章 幽州留后(二十七) 第二十八章 幽州留后(二十八) 第二十九章 幽州留后(二十九) 第三十章 幽州留后(三十) 第三十一章 幽州留后(三十一) 第三十二章 卢龙节度(一) 第三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 第三十四章 卢龙节度(三) 第三十五章 卢龙节度(四) 第三十六章 卢龙节度(五) 第三十七章 卢龙节度(六) 第三十八章 卢龙节度(七) 第三十九章 卢龙节度(八) 第四十章 卢龙节度(九) 第四十一章 卢龙节度(十) 第四十二章 卢龙节度(十一) 第四十三章 卢龙节度(十二) 第四十四章 卢龙节度(十三) 第四十五章 卢龙节度(十四) 第四十六章 卢龙节度(十五) 第四十七章 卢龙节度(十六) 第四十八章 卢龙节度(十七) 第四十九章 卢龙节度(十八) 第五十章 卢龙节度(十九) 第五十一章 卢龙节度(二十) 第五十二章 卢龙节度(二十一) 第五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十二) 第五十四章 卢龙节度(二十三) 第五十五章 卢龙节度(二十四) 第五十六章 卢龙节度(二十五) 第五十七章 卢龙节度(二十六) 第五十八章 河北新军阀(一) 第五十九章 河北新军阀(二) 第六十章 河北新军阀(三) 第六十一章 河北新军阀(四) 第六十二章 河北新军阀(五) 第六十三章 河北新军阀(六) 第六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一) 第六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二) 第六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三) 第六十七章 非常规战争(四) 第六十八章 非常规战争(五) 第六十九章 非常规战争(六) 第七十章 非常规战争(七) 第七十一章 非常规战争(八) 第七十二章 非常规战争(九) 第七十三章 非常规战争(十) 第七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十一) 第七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十二) 第七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十三) 第七十七章 大王庄——将军庙(一) 第七十八章 大王庄——将军庙(二) 第七十九章 大王庄——将军庙(三) 第八十章 大王庄——将军庙(四) 第八十一章 大王庄——将军庙(五) 第八十二章 大王庄——将军庙(六) 第一章 魏州血夜(一) 第二章 魏州血夜(二) 第三章 魏博血夜(三) 第四章 魏州血夜(四) 第五章 魏州血夜(五) 第六章 魏州血夜(六) 第七章 中官之死(一) 第八章 中官之死(二) 第九章 中官之死(三) 第十章 中官之死(四) 第十一章 蒋袁合流(一) 第十二章 蒋袁合流(二) 第十三章 蒋袁合流(三) 第十四章 蒋袁合流(四) 第十五章 蒋袁合流(五) 第十六章 大河之东(一) 第十七章 大河之东(二) 第十八章 大河之东(三) 第十九章 大河之东(四) 第二十章 大河之东(五) 第二十一章 大河之东(六) 第二十二章 大河之东(七) 第二十三章 大河之东(八) 第二十四章 大河之东(九) 第二十五章 大河之东(十) 第二十六章 大河之东(十一) 第二十七章 大河之东(十二) 第二十八章 大河之东(十三) 第二十九章 双极(一) 第三十章 双极(二) 第三十一章 双极(三) 第三十二章 双极(四) 第三十三章 双极(五) 第三十四章 双极(六) 第三十五章 双极(七) 第三十六章 双极(八) 第三十七章 双极(九) 第三十八章 双极(十) 第三十九章 双极(十一) 第四十章 双极(十二) 第四十一章 双极(十三) 第四十二章 双极(十四) 第四十三章 双极(十五) 第四十四章 双极(十六) 第四十五章 双极(十七) 第四十六章 双极(十八) 第四十七章 范阳之春(一) 第四十八章 范阳之春(二) 第四十九章 范阳之春(三) 第五十章 范阳之春(四) 第五十一章 范阳之春(五) 第五十二章 范阳之春(六) 第五十三章 范阳之春(七) 第五十四章 范阳之春(八) 第五十五章 两河轮战(一) 第五十六章 两河轮战(二) 第五十七章 两河轮战(三) 第五十八章 两河轮战(四) 第五十九章 两河轮战(五) 第六十章 两河轮战(六) 第六十一章 两河轮战(七) 第六十二章 两河轮战(八) 第六十三章 两河轮战(九) 第六十四章 两河轮战(十) 第六十五章 两河轮战(十一) 第六十六章 两河轮战(十二) 第六十七章 两河轮战(十三) 第六十八章 两河轮战(十四) 第六十九章 转折(一) 第七十章 转折(二) 第七十一章 转折(三) 第七十二章 转折(四) 第七十三章 转折(五) 第七十四章 转折(六) 第七十五章 转折(七) 第七十六章 转折(八) 第七十七章 转折(九) 第七十八章 转折(十) 第七十九章 转折(十一) 第八十章 转折(十二) 第八十一章 东都会盟(一) 第八十二章 东都会盟(二) 第八十三章 东都会盟(三) 第八十四章 东都会盟(四) 第八十五章 东都会盟(五) 第八十六章 决战上党(一) 第八十七章 决战上党(二) 第八十八章 决战上党(三) 第八十九章 决战上党(四) 第九十章 决战上党(五) 第九十一章 决战上党(六) 第九十二章 决战上党(七) 第九十三章 决战上党(八) 第九十四章 决战上党(九) 第九十五章 决战上党(十) 第九十六章 决战上党(十一) 第九十七章 决战上党(十二) 第九十八章 决战上党(十三) 第九十九章 决战上党(十四) 第一百章 决战上党(十五) 第一百零一章 决战上党(十六) 第一百零二章 决战上党(十七) 第一百零三章 决战上党(十八) 第一百零四章 决战上党(十九) 第一百零五章 决战上党(二十) 第一百零六章 决战上党(二十一) 第一百零七章 南北战策(一) 第一百零八章 南北战策(二) 第一百零九章 南北战策(三) 第一百一十章 南北战策(四) 第一百一十一章 南北战策(五) 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北战策(六) 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北战策(七) 第一百一十四章 南北战策(八) 第一百一十五章 南北战策(九) 第一百一十六章 南北战策(十) 第一百一十七章 南北战策(十一) 第一百一十八章 南北战策(十二) 第一百一十九章 南北战策(十三) 第一百二十章 南北战策(十四) 第一百二十一章 南北战策(十五) 第一百二十二章 南北战策(十六) 第一百二十三章 河南(一) 第一百二十四章 河南(二) 第一百二十五章 河南(三) 第一百二十六章 河南(四) 第一百二十七章 河南(五) 第一百二十八章 河南(六) 第一百二十九章 河南(七) 第一百三十章 河南(八)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枢之要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中枢之要(二) 第一百三十三章 中枢之要(三)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中枢之要(四)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中枢之要(五)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中枢之要(六)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中枢之要(七) 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枢之要(八) 第一百三十九章 国器(一) 第一百四十章 国器(二) 第一百四十一章 国器(三) 第一百四十二章 国器(四) 完本感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十七章 西京变(十七)
《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
更新时间:2024-01-20 07:56:05
字数:7664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大唐新秩序 !

    “......综上所述,渤海国内现在处于事实上的两党之争,争论的诱因为是否继续向长安朝贡,按照目前发展的形势判定,最开始的口头争论已经形成了武力争斗,争斗的焦点转为是否背唐自立。根据总部的分析,两党之争的实质是渤海国新兴权贵与旧有势力之间对权力的争夺。

    刚才已经说过,大相朱承明为首的新党正在向渤海国的军权伸手,其中坚势力为朱氏、金氏、崔氏,而旧党则竭力自保,旧党当以大氏王族为代表,包括大、高、乌、杨、李五氏——在过去的两百年间,无论渤海朝堂怎样变动,这五氏一直牢牢掌握着两军十卫。

    有证据显示,五氏已经出现了分裂,其分裂集中体现在大氏和高氏,据情报显示,分裂的主导因素为大相朱承明,因为他的缘故,王太子大諲譔和高氏族长高尧仁已经从本方阵营脱离出来,加入了新党之中......”

    向军官们作战情分析的是怀约虞侯联席本部八虞侯之一的韩延徽,因为推崇李诚中的“大唐主义”政策,他本人对李诚中形成了个人崇拜,说话行事充满了典型的李诚中风格——这也是营州军大部分军官以及长史府部分文官中正在兴起的风潮。韩延徽的侃侃而谈吸引了所有人的全神贯注,当他讲到这里时,终于被人打断,举手示意打断他的是原营州军斥侯都都头、新调任怀约联军骑兵一营指挥的解里。

    “王太子?高氏族长?情报是否正确?以他们的身份,还会背叛自己的姓氏么?”解里一脸疑惑,问出了这个屋子里大部分军官们心中都存在的疑问。

    “情报无误,大相朱承明向王太子大諲譔许诺,助他早日登上王位,仿本朝高祖旧事,让国王大玮瑎禅位。至于高尧仁,朱承明许诺让他以西京鸭渌府封国。”韩延徽解释道。

    “连我都不信,他们能信?”解里不敢置信。

    “咱们信不信并不重要,遗憾的是,上述两人都信了。”韩延徽一脸抱歉且爱莫能助的神色,引得作战室内众军官发出一阵笑声。

    李诚中示意韩延徽继续,韩延徽点头续道:“上京兵力为两军两卫,即左右神策两军及左右骁卫,这也是王族大氏所掌之兵。据称,大相朱承明已经掌握左右神策两军及左骁卫,按照渤海国军卫编制,一军卫满编为五千人,朱承明手中有一万五千兵力,这是怀约联军及营州军未来面对的主要作战对象。同时上京还有右骁卫五千人正逐渐落入朱承明之手,原统兵将领为王弟、鸿胪寺卿大封裔,大封裔同样被软禁于府中。”

    怀约联军骑兵二营指挥为原营州军骑兵营虞侯薛继盛,他同样举手打断问:“乌、杨、李、高四氏所掌军队呢?”

    韩延徽道:“乌氏军队在南京,防备南方新罗内乱之乱兵,无力北顾,杨氏军队在沫江建立防御契丹迭剌部的防线,李氏军队则在东方坐镇黑水靺鞨、铁利等部族属地,都没有精力顾及上京。至于高氏......”

    说到这里,韩延徽扫了一遍全场所有军官,声音忽然提高三分,充满自豪道:“本月初一,营州军总部虞侯司统战处从事、渤海国通商总办高明博率义士七十二人,经一夜血战,已经攻克西京,是夜,生擒高氏族长高尧仁、宗老高尧智以下数十文武,控制西京全城,高氏所辖之左右领军卫大部已经反正,在正州的余部三千人则已经绕过西京,北投上京。”

    因为在座的联席本部虞侯有安端全、浦敌臣和乞活买三名契丹人,所以韩延徽没有暴露高明博调查统计局的身份,更没有提张小华等十名行动人员,只笼统以‘义士七十二人’称呼。

    安端全等人听得就是一怔,乞活买忍不住当场就问道:“七十二人?攻克西京?韩虞侯,你没有开玩笑吧?”

    韩延徽笑道:“军议之上,韩某安敢胡言乱语?据西京传回消息,当夜,高明博与文籍院少监裴颋相约,裴颋将西京文武政要召集到高尧仁府上饮酒,高明博集义士七十二人忽然杀出,于途中击破三批设障阻拦的渤海军士,出其不意攻入高尧仁的大将军府,将府中赴宴的文武全数擒获。其后,在裴颋和高氏另两位宗老高尧义、高尧礼的帮助下,控制了全城军队,并将右领军卫也招至西京,打出了‘清君侧’的旗号。”

    乞活买听完后长吸了口气,心里暗暗佩服起了这个叫高明博的统战处从事,忽然想起此人似乎正是与自己和安端全等签订《怀远条约》的那个副使,不由看了看正中央首位就座的李诚中,暗自感叹,手下有这样的能人,难怪李诚中崛起如此之速了。

    韩延徽继续道:“目前,营州都督府已接到裴颋、高尧义、高尧仁等渤海重臣联名发来的正式求援文书,言称渤海郡王大玮瑎及鸿胪寺卿大封裔以下满朝文武俱为朱承明所挟,祈求我营州都督府发兵。李都督将此文转发怀约虞侯联席本部处置,昨日,虞侯本部召开虞侯联席会议,八位虞侯一致认为,渤海国大相朱承明已经开始其分裂行为,妄图将渤海国从我大唐分裂出去,形成事实上的独立,违反了营州所定之《防止大唐分裂法》,怀约联军应当立刻出兵,平息叛乱,恢复渤海正统。以上,为战情分析。”

    听他说完,安端全、浦敌臣二人都不由一咧嘴,“一致认为”?安端全记得昨天召开虞侯联席会议时,浦敌臣小心翼翼的询问,能否晚出兵十日,以便联军可以更加充分的做好准备。这是一种试探,试探虞侯联席本部的底线,当时都虞侯钟韶在介绍完情况后毫不客气的发起了投票,结果自然不用说,六比二,以绝对多数通过了钟韶立刻出兵的战争动议——实际上是李诚中授意,现在在韩延徽的介绍中,就成了“八位虞侯一致认为”。在昨天的虞侯联席会议上,安端全第一次体验了联席本部的决策机制,同时也发现了乞活买对迭剌部和自己的怨气。

    等韩延徽讲完,钟韶抬眼望向李诚中,见他轻轻点头,于是起身道:“经虞侯联席本部同意,怀约联军将于后日辰时正式向西京出兵。下面,我宣布......”联军军官们同时起身,声势着实吓了安端全等人一跳,他们也不得不站立而起,躬身听令。

    钟韶将出征的一应事宜布置得详细透彻,斥候、后勤、指挥部及大队都分派得条理清明,叙述和交待之繁琐,令乞活买好生诧异和不解,却又略带着些佩服,至少这位都虞侯是个真正能打仗的行家里手!

    乞活买正在想着这些心事,忽然听钟韶提到了自己:“......以上为怀约联军出征之命令,希望各部严格遵从,令行禁止,违者,自有军法处置。在出征之前,各位还需多了解了解渤海军士的战力和现状,下面,有请乞活买虞侯为大伙儿讲解。”

    乞活买从没参加过这种军议,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显得有些手足无措。李诚中知道他是紧张和不适应,便起身给他打气:“乞活买虞侯是乌隗部首领,具有丰富的指挥经验,我想诸位都不会忘记,正是乞活买虞侯指挥了乌隗部奇袭我北方指挥部一战。如果不是张都虞人品爆发,忽然临时起意夜间拉练,恐怕失败的将是北方指挥部!当然,张都虞也为了他的人品爆发而付出了代价,这会儿还在医务处休养......”

    李诚中的玩笑一开,大伙儿都忍不住笑了起来,乞活买心情也放松了许多,忍不住感激地看着这位营州都督,然后被自己忽然产生的感激吓了一跳。

    李诚中继续道:“虽然这一战失败了,但乞活买虞侯展现的果决和凌厉是我们在座所有军官都必须学习的,而且,他常年率领乌隗部与渤海国作战,有着极为丰富的经验和阅历,想必能够我们带来有益的帮助。”

    乞活买虽然得了李诚中的鼓励,但这毕竟不是他原先的乌隗部,这是全新的怀约联军军议大会,几十双陌生的眼睛都在盯着他,这种紧张感并不会立刻就消除。他搓了搓手,也不知该怎么说,只是道:“渤海兵不会打仗,只会列阵,嗯......其实列阵列得也不怎么样,比不上咱们怀约联军,更比不上营州军——虽然我没见过营州军列阵的样子。怎么说呢,每次对上他们,他们的军阵摆得都比我们好,但是,不经打,一冲就垮......怀约联军成军才两个月,战力我还不清楚,但是以之前的乌隗部来看,我们三百人可以打他们一千人!一千人以下么,没打过,因为低于这个数目,他们是没有胆量和我们面对面打野战的,打的也是攻城拔寨的战斗,不好比较......”

    等乞活买说完,他看了看李诚中,见李诚中点头,才宽了宽心,重新坐了回来。就听钟韶道:“全体起立,请都督训示!”

    李诚中起身来到前面,来回走了几步,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这可是征国之战,虽然只是一个藩国,却也是国!按照冯道所述,是“千乘之国”!比起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李诚中的内心显然要更激动几分,良久,方道:“渤海,向为大唐藩属,更是大唐军州!从武皇起,大唐数十万军人便将热血洒在了这片土地上,现在,有几个跳梁小丑居然以为大唐即将衰亡,他们迫不及待的想要从大唐分裂出去,妄想和巍巍大唐分庭抗礼!这是何等的狂妄!何等的无知!何等的愚昧!何等的幼稚!现在,我们就是要过去,告诉他们,凡是我们脚步所到达的地方,都是大唐的土地,凡是我们弓箭所向,都在大唐疆域之内!”(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