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唐新秩序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 群众演员李某 第二章 健卒营 第三章 贝州(上) 第四章 贝州(中) 第五章 贝州(下) 第六章 魏州(一) 第八章 魏州(三) 第十章 魏州(五) 第十一章 北回归线(一) 第十二章 北回归线(二) 第十三章 北回归线(三) 第十四章 北回归线(四) 第十五章 北回归线(五) 第十六章 北回归线(六) 第十七章 北回归线(七) 第十八章 整军(一) 第十九章 整军(二) 第二十一章 整军(四) 第二十二章 榆关风云(一) 第二十三章 榆关风云(二) 第二十四章 榆关风云(三) 第二十五章 榆关风云(四) 第二十六章 榆关风云(五) 第二十七章 榆关风云(六) 第二十八章 榆关风云(七) 第三十章 榆关风云(九) 第三十一章 榆关风云(十) 第三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一) 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二) 第三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三) 第三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四) 第三十八章 白狼山水间(五) 第三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六) 第四十章 白狼山水间(七) 第四十一章 白狼山水间(八) 第四十三章 白狼山水间(十) 第四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十一) 第四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十二) 第四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十三) 第四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十四) 第四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十六) 第五十章 己未之冬(一) 第五十二章 己未之冬(三) 第五十三章 己未之冬(四) 第五十四章 己未之冬(五) 第五十五章 己未之冬(六) 第五十六章 己未之冬(七) 第五十八章 己未之冬(九) 第五十九章 己未之冬(十) 第六十章 己未之冬(十一) 第六十一章 己未之冬(十二) 第六十二章 己未之冬(十三) 第六十三章 己未之冬(十四) 第六十五章 己未之冬(十六) 第六十六章 己未之冬(十七) 第六十七章 己未之冬(十八) 第六十八章 仁恕之道(一) 第六十九章 仁恕之道(二) 第七十章 仁恕之道(三) 第七十一章 仁恕之道(四) 第七十二章 仁恕之道(五) 第七十三章 仁恕之道(六) 第七十五章 仁恕之道(八) 第七十六章 仁恕之道(九) 第七十八章 仁恕之道(十一) 第一章 辽西双城(一) 第二章 辽西双城(二) 第三章 辽西双城(三) 第四章 辽西双城(四) 第五章 辽西双城(五) 第七章 辽西双城(七) 第八章 辽西双城(八) 第十章 辽西双城(十) 第十二章 辽西双城(十二) 第十三章 辽西双城(十三) 第十四章 辽西双城(十四) 第十五章 辽西双城(十五) 第十六章 辽西双城(十六) 第十七章 辽西双城(十七) 第二十一章 辽西双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辽西双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辽西双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插曲(一) 第二十五章 插曲(二) 第二十八章 插曲(五) 第二十九章 营州经略(一) 第三十章 营州经略(二) 第三十一章 营州经略(三) 第三十二章 营州经略(四) 第三十三章 营州经略(五) 第三十五章 营州经略(七) 第三十六章 营州经略(八) 第三十七章 营州经略(九) 第三十八章 营州经略(十) 第三十九章 蓟州(一) 第四十章 蓟州(二) 第四十一章 蓟州(三) 第四十二章 蓟州(四) 第四十三章 君之野望(一) 第四十四章 君之野望(二) 第四十五章 君之野望(三) 第四十六章 君之野望(四) 第四十七章 君之野望(五) 第四十八章 君之野望(六) 第四十九章 君之野望(七) 第五十章 君之野望(八) 第五十一章 君之野望(九) 第五十二章 君之野望(十) 第五十三章 君之野望(十一) 第五十四章 君之野望(十二) 第五十五章 君之野望(十三) 第五十六章 燕郡问题(一) 第五十七章 燕郡问题(二) 第五十八章 燕郡问题(三) 第五十九章 燕郡问题(四) 第六十章 燕郡问题(五) 第六十一章 燕郡问题(六) 第六十二章 燕郡问题(七) 第六十三章 燕郡问题(八) 第六十四章 燕郡问题(九) 第六十五章 燕郡问题(十) 第六十六章 燕郡问题(十一) 第六十七章 燕郡问题(十二) 第六十八章 燕郡问题(十三) 第六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一) 第七十章 怀远新思维(二) 第七十一章 怀远新思维(三) 第七十二章 怀远新思维(四) 第七十三章 怀远新思维(五) 第七十四章 怀远新思维(六) 第七十五章 怀远新思维(七) 第七十六章 怀远新思维(八) 第七十七章 怀远新思维(九) 第七十八章 怀远新思维(十) 第七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十一) 第八十章 怀远新思维(十二) 第一章 西京变(一) 第二章 西京变(二) 第三章 西京变(三) 第一章 西京变(四) 第五章 西京变(五) 第六章 西京变(六) 第七章 西京变(七) 第八章 西京变(八) 第九章 西京变(九) 第十章 西京变(十) 第十一章 西京变(十一) 第十二章 西京变(十二) 第十三章 西京变(十三) 第十四章 西京变(十四) 第十五章 西京变(十五) 第十六章 西京变(十六) 第十七章 西京变(十七) 第十八章 西京变(十八) 第十九章 西京变(十九) 第二十章 西京变(二十) 第二十一章 西京变(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诸侯之定(一) 第二十三章 诸侯之定(二) 第二十四章 诸侯之定(三) 第二十五章 诸侯之定(四) 第二十六章 诸侯之定(五) 第二十七章 诸侯之定(六) 第二十八章 诸侯之定(七) 第二十九章 诸侯之定(八) 第三十章 诸侯之定(九) 第三十一章 诸侯之定(十) 第三十二章 诸侯之定(十一) 第三十三章 诸侯之定(十二) 第三十四章 诸侯之定(十三) 第三十五章 春夏(一) 第三十六章 春夏(二) 第三十七章 春夏(三) 第三十八章 春夏(四) 第三十九章 春夏(五) 第四十章 春夏(六) 第四十一章 春夏(七) 第四十二章 春夏(八) 第四十三章 春夏(九) 第四十四章 春夏(十) 第四十五章 春夏(十一) 第四十六章 春夏(十二) 第四十七章 饶乐山巅(一) 第四十八章 饶乐山巅(二) 第四十九章 饶乐山巅(三) 第五十章 饶乐山巅(四) 第五十一章 饶乐山巅(五) 第五十二章 饶乐山巅(六) 第五十三章 饶乐山巅(七) 第五十四章 饶乐山巅(八) 第五十五章 饶乐山巅(九) 第五十六章 饶乐山巅(十) 第五十七章 饶乐山巅(十一) 第五十八章 饶乐山巅(十二) 第五十九章 饶乐山巅(十三) 第六十章 饶乐山巅(十四) 第六十一章 饶乐山巅(十五) 第六十二章 饶乐山巅(十六) 第六十三章 饶乐山巅(十七) 第六十四章 饶乐山巅(十八) 第六十五章 饶乐山巅(十九) 第六十六章 饶乐山巅(二十) 第六十七章 饶乐山巅(二十一) 第六十八章 钉子(一) 第六十九章 钉子(二) 第七十章 钉子(三) 第七十一章 钉子(四) 第七十二章 钉子(五) 第七十三章 钉子(六) 第七十四章 钉子(七) 第七十五章 钉子(八) 第七十六章 钉子(九) 第七十七章 钉子(十) 第七十八章 钉子(十一) 第七十九章 钉子(十二) 第八十章 钉子(十三) 第八十一章 钉子(十四) 第八十二章 钉子(十五) 第八十三章 钉子(十六) 第八十四章 钉子(十七) 第八十五章 钉子(十八) 第一章 幽州留后(一) 第二章 幽州留后(二) 第三章 幽州留后(三) 第四章 幽州留后(四) 第五章 幽州留侯(五) 第六章 幽州留后(六) 第七章 幽州留后(七) 第八章 幽州留后(八) 第九章 幽州留后(九) 第十章 幽州留后(十) 第十一节 幽州留后(十一) 第十二节 幽州留后(十二) 第十三节 幽州留后(十三) 第十四节 幽州留后(十四) 第十五节 幽州留后(十五) 第十六章 幽州留后(十六) 第十七章 幽州留后(十七) 第十八章 幽州留后(十八) 第十九章 幽州留后(十九) 第二十章 幽州留后(二十) 第二十一章 幽州留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幽州留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幽州留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幽州留后(二十四) 第二十五章 幽州留后(二十五) 第二十六章 幽州留后(二十六) 第二十七章 幽州留后(二十七) 第二十八章 幽州留后(二十八) 第二十九章 幽州留后(二十九) 第三十章 幽州留后(三十) 第三十一章 幽州留后(三十一) 第三十二章 卢龙节度(一) 第三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 第三十四章 卢龙节度(三) 第三十五章 卢龙节度(四) 第三十六章 卢龙节度(五) 第三十七章 卢龙节度(六) 第三十八章 卢龙节度(七) 第三十九章 卢龙节度(八) 第四十章 卢龙节度(九) 第四十一章 卢龙节度(十) 第四十二章 卢龙节度(十一) 第四十三章 卢龙节度(十二) 第四十四章 卢龙节度(十三) 第四十五章 卢龙节度(十四) 第四十六章 卢龙节度(十五) 第四十七章 卢龙节度(十六) 第四十八章 卢龙节度(十七) 第四十九章 卢龙节度(十八) 第五十章 卢龙节度(十九) 第五十一章 卢龙节度(二十) 第五十二章 卢龙节度(二十一) 第五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十二) 第五十四章 卢龙节度(二十三) 第五十五章 卢龙节度(二十四) 第五十六章 卢龙节度(二十五) 第五十七章 卢龙节度(二十六) 第五十八章 河北新军阀(一) 第五十九章 河北新军阀(二) 第六十章 河北新军阀(三) 第六十一章 河北新军阀(四) 第六十二章 河北新军阀(五) 第六十三章 河北新军阀(六) 第六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一) 第六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二) 第六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三) 第六十七章 非常规战争(四) 第六十八章 非常规战争(五) 第六十九章 非常规战争(六) 第七十章 非常规战争(七) 第七十一章 非常规战争(八) 第七十二章 非常规战争(九) 第七十三章 非常规战争(十) 第七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十一) 第七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十二) 第七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十三) 第七十七章 大王庄——将军庙(一) 第七十八章 大王庄——将军庙(二) 第七十九章 大王庄——将军庙(三) 第八十章 大王庄——将军庙(四) 第八十一章 大王庄——将军庙(五) 第八十二章 大王庄——将军庙(六) 第一章 魏州血夜(一) 第二章 魏州血夜(二) 第三章 魏博血夜(三) 第四章 魏州血夜(四) 第五章 魏州血夜(五) 第六章 魏州血夜(六) 第七章 中官之死(一) 第八章 中官之死(二) 第九章 中官之死(三) 第十章 中官之死(四) 第十一章 蒋袁合流(一) 第十二章 蒋袁合流(二) 第十三章 蒋袁合流(三) 第十四章 蒋袁合流(四) 第十五章 蒋袁合流(五) 第十六章 大河之东(一) 第十七章 大河之东(二) 第十八章 大河之东(三) 第十九章 大河之东(四) 第二十章 大河之东(五) 第二十一章 大河之东(六) 第二十二章 大河之东(七) 第二十三章 大河之东(八) 第二十四章 大河之东(九) 第二十五章 大河之东(十) 第二十六章 大河之东(十一) 第二十七章 大河之东(十二) 第二十八章 大河之东(十三) 第二十九章 双极(一) 第三十章 双极(二) 第三十一章 双极(三) 第三十二章 双极(四) 第三十三章 双极(五) 第三十四章 双极(六) 第三十五章 双极(七) 第三十六章 双极(八) 第三十七章 双极(九) 第三十八章 双极(十) 第三十九章 双极(十一) 第四十章 双极(十二) 第四十一章 双极(十三) 第四十二章 双极(十四) 第四十三章 双极(十五) 第四十四章 双极(十六) 第四十五章 双极(十七) 第四十六章 双极(十八) 第四十七章 范阳之春(一) 第四十八章 范阳之春(二) 第四十九章 范阳之春(三) 第五十章 范阳之春(四) 第五十一章 范阳之春(五) 第五十二章 范阳之春(六) 第五十三章 范阳之春(七) 第五十四章 范阳之春(八) 第五十五章 两河轮战(一) 第五十六章 两河轮战(二) 第五十七章 两河轮战(三) 第五十八章 两河轮战(四) 第五十九章 两河轮战(五) 第六十章 两河轮战(六) 第六十一章 两河轮战(七) 第六十二章 两河轮战(八) 第六十三章 两河轮战(九) 第六十四章 两河轮战(十) 第六十五章 两河轮战(十一) 第六十六章 两河轮战(十二) 第六十七章 两河轮战(十三) 第六十八章 两河轮战(十四) 第六十九章 转折(一) 第七十章 转折(二) 第七十一章 转折(三) 第七十二章 转折(四) 第七十三章 转折(五) 第七十四章 转折(六) 第七十五章 转折(七) 第七十六章 转折(八) 第七十七章 转折(九) 第七十八章 转折(十) 第七十九章 转折(十一) 第八十章 转折(十二) 第八十一章 东都会盟(一) 第八十二章 东都会盟(二) 第八十三章 东都会盟(三) 第八十四章 东都会盟(四) 第八十五章 东都会盟(五) 第八十六章 决战上党(一) 第八十七章 决战上党(二) 第八十八章 决战上党(三) 第八十九章 决战上党(四) 第九十章 决战上党(五) 第九十一章 决战上党(六) 第九十二章 决战上党(七) 第九十三章 决战上党(八) 第九十四章 决战上党(九) 第九十五章 决战上党(十) 第九十六章 决战上党(十一) 第九十七章 决战上党(十二) 第九十八章 决战上党(十三) 第九十九章 决战上党(十四) 第一百章 决战上党(十五) 第一百零一章 决战上党(十六) 第一百零二章 决战上党(十七) 第一百零三章 决战上党(十八) 第一百零四章 决战上党(十九) 第一百零五章 决战上党(二十) 第一百零六章 决战上党(二十一) 第一百零七章 南北战策(一) 第一百零八章 南北战策(二) 第一百零九章 南北战策(三) 第一百一十章 南北战策(四) 第一百一十一章 南北战策(五) 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北战策(六) 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北战策(七) 第一百一十四章 南北战策(八) 第一百一十五章 南北战策(九) 第一百一十六章 南北战策(十) 第一百一十七章 南北战策(十一) 第一百一十八章 南北战策(十二) 第一百一十九章 南北战策(十三) 第一百二十章 南北战策(十四) 第一百二十一章 南北战策(十五) 第一百二十二章 南北战策(十六) 第一百二十三章 河南(一) 第一百二十四章 河南(二) 第一百二十五章 河南(三) 第一百二十六章 河南(四) 第一百二十七章 河南(五) 第一百二十八章 河南(六) 第一百二十九章 河南(七) 第一百三十章 河南(八)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枢之要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中枢之要(二) 第一百三十三章 中枢之要(三)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中枢之要(四)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中枢之要(五)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中枢之要(六)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中枢之要(七) 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枢之要(八) 第一百三十九章 国器(一) 第一百四十章 国器(二) 第一百四十一章 国器(三) 第一百四十二章 国器(四) 完本感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二十八章 幽州留后(二十八)
《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
更新时间:2024-01-20 07:58:19
字数:8024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大唐新秩序 !

    好不容易将冯道送出中南海,天色已经近晚,可都督府前厅公事房还聚集着大批官员。李诚中只好让公事房主事安排晚餐,让这些官员们在等候时不至于饿肚子。

    高明博是第二个被召见的官员,李诚中必须立刻掌握目前关内的各处情报,包括蓟州、幽州、沧州,甚至还有义武军、成德军、魏博军、宣武军等周边军镇的动向。

    调查统计局是直属营州都督府的谍报机构,与虞侯司、教化司、作训司并立,属于军方系统,在级别上比前三者低半格。但其控制的部门和人员相当庞大,远超三司,在经费上也独立运作,有自己的财计部门。按照李诚中的安排,在虞侯司后勤处军资库天复元年的度支上,调查统计局单独占用五万贯经费,这笔钱由军资库直接整体划拨给调查统计局,不得干涉其费用开支,只由教化司军法处审查科进行事后审查和监督。

    东征渤海之后,高明博凭借“七十二义士夺西京”的军功力压竞争对手刘巴,荣升调查统计局都虞候,为调查统计局最高长官,局内尊称“局座”——该称谓自然与李诚中有着紧密的关联。高明博上任之后雄心勃勃,按照他之前向李诚中陈述过的方略,大力整合、积极扩充,其谍报辐射范围已经布满草原,并在卢龙下辖各州都建立了情报站。入冬之后,高明博甚至开始在卢龙周边各军镇布局,分别向义武、成德、魏博、河东、宣武等镇派出了先期筹备小组。

    如此有层次、有计划的谍报网络是这个时代从所未见的,而那些经过李诚中点拨后的情报人员训练方式也更是首创,在这种相对成熟的情报系统的渗透下,各方基本上都没有作出什么有效应对,或者说连反应都没有,所以调查统计局的战果非常丰富。

    只不过令人苦恼的联络问题依然是这个时代情报工作面临的巨大阻碍,调查统计局各情报站搜集的讯息有时候是相当精确的,但往往在传送到总部进行分析之后,却已经时过境迁,失去了利用价值,这一点经常令调查统计局的情报分析人员扼腕不止。

    比如这次大安山兵变中,调查统计局打入霸都骑的密谍对义儿军、霸都骑和蓟州军越来越密切的联络产生了警惕,并且于事发当夜最终获得了三方联合兵谏的可靠消息,当夜便寻机将这一重要情报传送向柳城。可是当调查统计局情报分析部门接获这一情报的时候,刘守光已经兵进幽州了,高明博对此完全无法作出任何反应。

    李诚中为此曾经彻夜难眠,睡梦中都在苦思初中物理课本上关于电报的有关知识,但是很可惜,这个穿越青年对此的记忆是一片模糊,而且没有度娘可以查找。他也曾经向高明博发出建议,让他尝试建立所谓“信鸽”系统,但高明博本人对这项建议一直相当疑惑,而且整个调查统计局的人都没有听说过会有哪只鸟能够传送消息。

    不过总体而言,虽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调查统计局的工作仍然是卓有成效的,在很多不需要紧急作出反应的情报搜集上取得了很大成功。比如饶乐山情报站的工作就相当可观,阿保机等主要将领的行踪、契丹主力各部的来源和构成都详细发回柳城,令营州方面受益匪浅。尤其是当初曷鲁兵进大牙口的情报回输,兵力和时间都相当准确,为此,在调查统计局内部记功档案上,善能和慧源已经各获一枚铁叶勋章。

    这两个月内,高明博将情报搜集重点放在了关内,幽州方面的一举一动都在严密监控之中,有关情报如雪片一般汇聚柳城。同时,对于周边军镇动向的刺探力度也在加大,派驻各镇的第二批密谍已经于七日前出发了。

    “......综上所述,调查统计局认为,刘守光在如何对待咱们的态度上仍旧处于左右摇摆当中,节度府内也一直没有形成对营州问题的处理意见。当然,对方仍然作出了一些军力上的布置,我们认为,这些布置应当是针对咱们而来的。已经可以证实的是,义儿军已经向潞县和回城派出驻军......”

    李诚中立刻起身,转到身后墙壁上悬挂的巨大幽燕形势图上查找位置,迅速找到了这两个地点,然后等待高明博继续解说。

    潞县位于幽州以东四十里,于汉代设县,唐武德年间曾是玄州治所,废玄州后归属幽州。此地濒于潞水之畔,由此可乘船向南,直入渤海。天宝之后,整个幽州一直处于卢龙的实际掌控之中,潞县一百多年不曾发生过大的战事,所以城墙早就凋零残破得不成样子了。李诚中曾经数次途径潞县,大概判断出此地很可能是后世的通州。

    回城在幽州东南三十五里外,为东汉末年公孙瓒所筑,是一个屯兵的军事要塞,但基于同样的原因,此城的城墙年久失修,此时在卢龙军中只是用于囤积粮饷的仓城。

    幽州、潞县和回城三处两两相互间的距离等若,成等边三角形。其中潞县在北,回城在南,正卡在前往幽州的必经之途上。义儿军忽然向这两处早已不堪守卫的小城派出军士,其目的不言而喻。

    高明博续道:“因为义儿军的都队并没有固定编制,所以不好判断其调动兵力。至十日前止,潞县一共出现了两面将旗、九面都头旗,推测兵力为九百至一千五百人之间,密谍三组正在搜集其他消息,希望能够进一步精确这一数目,比如通过粮食物资的运输和消耗来进行分析。但恐怕很难,因为潞县是连接幽州至平州官道的要隘,商旅繁杂,很大一部分军粮可以在行商中筹集。

    驻扎在回城的兵力约为四百至八百之间,这里出现了一面将旗和五面营旗。密谍六组的报告称,同样无法从粮草的耗用来精确推断人数,因为回城正好在永济渠边上,义儿军是以船只来输送供给的。

    虽然数目暂时无法确定,但对咱们营州军而言,此类规模的兵力是无法构成威胁的,何况这两座城池的城墙和防御设施都相当残破,而且一直未见有修缮和加固的迹象。

    剩余的义儿军分作两部,一部驻于范阳,一部驻于幽州,兵力无法确定。

    幽州方面正在重组衙内军,驻地位于幽州城西的广平,如今已经有五千至七千人。密谍核实,其兵源主要来自大安山兵变中战败的各支残军,想要在短时间内形成战力的可能性不高,预测其作战方向为妫州,同时兼具向义武军、成德军方向防御之功效。

    蓟州兵主力分为两支,一部为蓟州城外之静塞军,约三千六百人;一部为檀州城外之威武军,约两千五百人,同时在边关镇远、北口、洪水、盐池等关隘有少量驻军。值得一提的是,一直到目前为止,咱们必经的重镇玉田仍然没有蓟州兵的影子,调查统计局认为,蓟州兵对咱们入关的态度非常暧昧,需要虞侯司在制定作战计划时慎重考虑。

    霸都骑已经全军向南进入沧州,宣武军和魏博军已经退出了沧州地界,但仍然控制着德州。赵霸被东平王保举为义昌军节度使的折本还没有得到政事堂批复,但传闻赵大将军已经开始忙着举族搬迁了。

    节度府的郭通判前一次来信说,刘判官赶赴魏州去了,听说宣武军要求各方联合进击河东,刘判官是赶过去陈情的,节度府希望能够尽量减免卢龙军的负担。

    我们正在加大对周边诸镇动向的刺探,但卑职无能,这项事务进展得甚为缓慢,请都督责罚。”

    李诚中一边听高明博介绍,一边盯着地图认真思索,听高明博告罪,摆手道:“不赖你,咱们发展太快了,面对的形势变化也很快,很多布局都落后,这不是你们的错。能够得到那么多消息,说明你们已经尽力,我对统计局的工作成效很满意。有什么需要的,你也尽管说。”

    高明博犹豫片刻,还是鼓起勇气道:“节度府新任命的平州兵马使名叫刘山喜,其本名为李小喜,是八年前节度使李匡威部将李正抱之子,父子二人先后事李匡威、罗绍威、王郜及刘守光,经历非常丰富......”当下,将打探而来的刘山喜大概情况禀报了一番。

    李诚中听完不禁感到好笑:“这父子二人倒也算搅动河北诸蕃的风云人物,只可惜不献计谋则罢,一展示谋略就令将主失势,李匡威被杀、罗绍威被禁、王郜去藩,还真是相当奇葩啊!”

    高明博连忙凑趣的补充了一句:“刘守光离此也不远了。”

    对这句不着痕迹的恭维话,李诚中含笑受用了:“不错,你有这信心就好。怎么,你想从此人身上入手?”

    高明博道:“都督英明,观此人经历,并无死忠之心,一切看利而行。自从就任平州兵马使以来,并未对咱们有过太过出格的举动,韩从事曾经联合平州张刺史、榆关赵虞侯一起对其略施手腕薄惩过一次,此人居然也耐着性子受了......还请都督恕罪,某擅作主张,派人和他秘密接触过,其心有动摇之念,某意或可争取。此人审时度势的眼色还是不差的,接触中发现,他对咱们营州相当畏惧。若是给他一些好处,或许就可以好好利用一番,他对节度府那边的情形非常熟悉......”

    李诚中点了点头:“什么样的好处可以让他接受?”

    “只要全其性命,再给些钱财方面的好处,他便答允将那边的情形尽数告知。”

    李诚中笑道:“小高,你的动作很快嘛,这不是接触的问题了,你们都快谈妥了吧?”

    高明博低头道:“卑职惶恐......”

    李诚中略一思忖,道:“你告诉他,他可以继续当他的平州兵马使。”

    高明博一惊:“都督,是否有些过了?不需如此的......”

    李诚中累得打了个哈欠,道:“今后的兵马使可不是现在这样喽!”(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