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唐新秩序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 群众演员李某 第二章 健卒营 第三章 贝州(上) 第四章 贝州(中) 第五章 贝州(下) 第六章 魏州(一) 第八章 魏州(三) 第十章 魏州(五) 第十一章 北回归线(一) 第十二章 北回归线(二) 第十三章 北回归线(三) 第十四章 北回归线(四) 第十五章 北回归线(五) 第十六章 北回归线(六) 第十七章 北回归线(七) 第十八章 整军(一) 第十九章 整军(二) 第二十一章 整军(四) 第二十二章 榆关风云(一) 第二十三章 榆关风云(二) 第二十四章 榆关风云(三) 第二十五章 榆关风云(四) 第二十六章 榆关风云(五) 第二十七章 榆关风云(六) 第二十八章 榆关风云(七) 第三十章 榆关风云(九) 第三十一章 榆关风云(十) 第三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一) 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二) 第三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三) 第三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四) 第三十八章 白狼山水间(五) 第三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六) 第四十章 白狼山水间(七) 第四十一章 白狼山水间(八) 第四十三章 白狼山水间(十) 第四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十一) 第四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十二) 第四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十三) 第四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十四) 第四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十六) 第五十章 己未之冬(一) 第五十二章 己未之冬(三) 第五十三章 己未之冬(四) 第五十四章 己未之冬(五) 第五十五章 己未之冬(六) 第五十六章 己未之冬(七) 第五十八章 己未之冬(九) 第五十九章 己未之冬(十) 第六十章 己未之冬(十一) 第六十一章 己未之冬(十二) 第六十二章 己未之冬(十三) 第六十三章 己未之冬(十四) 第六十五章 己未之冬(十六) 第六十六章 己未之冬(十七) 第六十七章 己未之冬(十八) 第六十八章 仁恕之道(一) 第六十九章 仁恕之道(二) 第七十章 仁恕之道(三) 第七十一章 仁恕之道(四) 第七十二章 仁恕之道(五) 第七十三章 仁恕之道(六) 第七十五章 仁恕之道(八) 第七十六章 仁恕之道(九) 第七十八章 仁恕之道(十一) 第一章 辽西双城(一) 第二章 辽西双城(二) 第三章 辽西双城(三) 第四章 辽西双城(四) 第五章 辽西双城(五) 第七章 辽西双城(七) 第八章 辽西双城(八) 第十章 辽西双城(十) 第十二章 辽西双城(十二) 第十三章 辽西双城(十三) 第十四章 辽西双城(十四) 第十五章 辽西双城(十五) 第十六章 辽西双城(十六) 第十七章 辽西双城(十七) 第二十一章 辽西双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辽西双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辽西双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插曲(一) 第二十五章 插曲(二) 第二十八章 插曲(五) 第二十九章 营州经略(一) 第三十章 营州经略(二) 第三十一章 营州经略(三) 第三十二章 营州经略(四) 第三十三章 营州经略(五) 第三十五章 营州经略(七) 第三十六章 营州经略(八) 第三十七章 营州经略(九) 第三十八章 营州经略(十) 第三十九章 蓟州(一) 第四十章 蓟州(二) 第四十一章 蓟州(三) 第四十二章 蓟州(四) 第四十三章 君之野望(一) 第四十四章 君之野望(二) 第四十五章 君之野望(三) 第四十六章 君之野望(四) 第四十七章 君之野望(五) 第四十八章 君之野望(六) 第四十九章 君之野望(七) 第五十章 君之野望(八) 第五十一章 君之野望(九) 第五十二章 君之野望(十) 第五十三章 君之野望(十一) 第五十四章 君之野望(十二) 第五十五章 君之野望(十三) 第五十六章 燕郡问题(一) 第五十七章 燕郡问题(二) 第五十八章 燕郡问题(三) 第五十九章 燕郡问题(四) 第六十章 燕郡问题(五) 第六十一章 燕郡问题(六) 第六十二章 燕郡问题(七) 第六十三章 燕郡问题(八) 第六十四章 燕郡问题(九) 第六十五章 燕郡问题(十) 第六十六章 燕郡问题(十一) 第六十七章 燕郡问题(十二) 第六十八章 燕郡问题(十三) 第六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一) 第七十章 怀远新思维(二) 第七十一章 怀远新思维(三) 第七十二章 怀远新思维(四) 第七十三章 怀远新思维(五) 第七十四章 怀远新思维(六) 第七十五章 怀远新思维(七) 第七十六章 怀远新思维(八) 第七十七章 怀远新思维(九) 第七十八章 怀远新思维(十) 第七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十一) 第八十章 怀远新思维(十二) 第一章 西京变(一) 第二章 西京变(二) 第三章 西京变(三) 第一章 西京变(四) 第五章 西京变(五) 第六章 西京变(六) 第七章 西京变(七) 第八章 西京变(八) 第九章 西京变(九) 第十章 西京变(十) 第十一章 西京变(十一) 第十二章 西京变(十二) 第十三章 西京变(十三) 第十四章 西京变(十四) 第十五章 西京变(十五) 第十六章 西京变(十六) 第十七章 西京变(十七) 第十八章 西京变(十八) 第十九章 西京变(十九) 第二十章 西京变(二十) 第二十一章 西京变(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诸侯之定(一) 第二十三章 诸侯之定(二) 第二十四章 诸侯之定(三) 第二十五章 诸侯之定(四) 第二十六章 诸侯之定(五) 第二十七章 诸侯之定(六) 第二十八章 诸侯之定(七) 第二十九章 诸侯之定(八) 第三十章 诸侯之定(九) 第三十一章 诸侯之定(十) 第三十二章 诸侯之定(十一) 第三十三章 诸侯之定(十二) 第三十四章 诸侯之定(十三) 第三十五章 春夏(一) 第三十六章 春夏(二) 第三十七章 春夏(三) 第三十八章 春夏(四) 第三十九章 春夏(五) 第四十章 春夏(六) 第四十一章 春夏(七) 第四十二章 春夏(八) 第四十三章 春夏(九) 第四十四章 春夏(十) 第四十五章 春夏(十一) 第四十六章 春夏(十二) 第四十七章 饶乐山巅(一) 第四十八章 饶乐山巅(二) 第四十九章 饶乐山巅(三) 第五十章 饶乐山巅(四) 第五十一章 饶乐山巅(五) 第五十二章 饶乐山巅(六) 第五十三章 饶乐山巅(七) 第五十四章 饶乐山巅(八) 第五十五章 饶乐山巅(九) 第五十六章 饶乐山巅(十) 第五十七章 饶乐山巅(十一) 第五十八章 饶乐山巅(十二) 第五十九章 饶乐山巅(十三) 第六十章 饶乐山巅(十四) 第六十一章 饶乐山巅(十五) 第六十二章 饶乐山巅(十六) 第六十三章 饶乐山巅(十七) 第六十四章 饶乐山巅(十八) 第六十五章 饶乐山巅(十九) 第六十六章 饶乐山巅(二十) 第六十七章 饶乐山巅(二十一) 第六十八章 钉子(一) 第六十九章 钉子(二) 第七十章 钉子(三) 第七十一章 钉子(四) 第七十二章 钉子(五) 第七十三章 钉子(六) 第七十四章 钉子(七) 第七十五章 钉子(八) 第七十六章 钉子(九) 第七十七章 钉子(十) 第七十八章 钉子(十一) 第七十九章 钉子(十二) 第八十章 钉子(十三) 第八十一章 钉子(十四) 第八十二章 钉子(十五) 第八十三章 钉子(十六) 第八十四章 钉子(十七) 第八十五章 钉子(十八) 第一章 幽州留后(一) 第二章 幽州留后(二) 第三章 幽州留后(三) 第四章 幽州留后(四) 第五章 幽州留侯(五) 第六章 幽州留后(六) 第七章 幽州留后(七) 第八章 幽州留后(八) 第九章 幽州留后(九) 第十章 幽州留后(十) 第十一节 幽州留后(十一) 第十二节 幽州留后(十二) 第十三节 幽州留后(十三) 第十四节 幽州留后(十四) 第十五节 幽州留后(十五) 第十六章 幽州留后(十六) 第十七章 幽州留后(十七) 第十八章 幽州留后(十八) 第十九章 幽州留后(十九) 第二十章 幽州留后(二十) 第二十一章 幽州留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幽州留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幽州留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幽州留后(二十四) 第二十五章 幽州留后(二十五) 第二十六章 幽州留后(二十六) 第二十七章 幽州留后(二十七) 第二十八章 幽州留后(二十八) 第二十九章 幽州留后(二十九) 第三十章 幽州留后(三十) 第三十一章 幽州留后(三十一) 第三十二章 卢龙节度(一) 第三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 第三十四章 卢龙节度(三) 第三十五章 卢龙节度(四) 第三十六章 卢龙节度(五) 第三十七章 卢龙节度(六) 第三十八章 卢龙节度(七) 第三十九章 卢龙节度(八) 第四十章 卢龙节度(九) 第四十一章 卢龙节度(十) 第四十二章 卢龙节度(十一) 第四十三章 卢龙节度(十二) 第四十四章 卢龙节度(十三) 第四十五章 卢龙节度(十四) 第四十六章 卢龙节度(十五) 第四十七章 卢龙节度(十六) 第四十八章 卢龙节度(十七) 第四十九章 卢龙节度(十八) 第五十章 卢龙节度(十九) 第五十一章 卢龙节度(二十) 第五十二章 卢龙节度(二十一) 第五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十二) 第五十四章 卢龙节度(二十三) 第五十五章 卢龙节度(二十四) 第五十六章 卢龙节度(二十五) 第五十七章 卢龙节度(二十六) 第五十八章 河北新军阀(一) 第五十九章 河北新军阀(二) 第六十章 河北新军阀(三) 第六十一章 河北新军阀(四) 第六十二章 河北新军阀(五) 第六十三章 河北新军阀(六) 第六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一) 第六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二) 第六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三) 第六十七章 非常规战争(四) 第六十八章 非常规战争(五) 第六十九章 非常规战争(六) 第七十章 非常规战争(七) 第七十一章 非常规战争(八) 第七十二章 非常规战争(九) 第七十三章 非常规战争(十) 第七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十一) 第七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十二) 第七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十三) 第七十七章 大王庄——将军庙(一) 第七十八章 大王庄——将军庙(二) 第七十九章 大王庄——将军庙(三) 第八十章 大王庄——将军庙(四) 第八十一章 大王庄——将军庙(五) 第八十二章 大王庄——将军庙(六) 第一章 魏州血夜(一) 第二章 魏州血夜(二) 第三章 魏博血夜(三) 第四章 魏州血夜(四) 第五章 魏州血夜(五) 第六章 魏州血夜(六) 第七章 中官之死(一) 第八章 中官之死(二) 第九章 中官之死(三) 第十章 中官之死(四) 第十一章 蒋袁合流(一) 第十二章 蒋袁合流(二) 第十三章 蒋袁合流(三) 第十四章 蒋袁合流(四) 第十五章 蒋袁合流(五) 第十六章 大河之东(一) 第十七章 大河之东(二) 第十八章 大河之东(三) 第十九章 大河之东(四) 第二十章 大河之东(五) 第二十一章 大河之东(六) 第二十二章 大河之东(七) 第二十三章 大河之东(八) 第二十四章 大河之东(九) 第二十五章 大河之东(十) 第二十六章 大河之东(十一) 第二十七章 大河之东(十二) 第二十八章 大河之东(十三) 第二十九章 双极(一) 第三十章 双极(二) 第三十一章 双极(三) 第三十二章 双极(四) 第三十三章 双极(五) 第三十四章 双极(六) 第三十五章 双极(七) 第三十六章 双极(八) 第三十七章 双极(九) 第三十八章 双极(十) 第三十九章 双极(十一) 第四十章 双极(十二) 第四十一章 双极(十三) 第四十二章 双极(十四) 第四十三章 双极(十五) 第四十四章 双极(十六) 第四十五章 双极(十七) 第四十六章 双极(十八) 第四十七章 范阳之春(一) 第四十八章 范阳之春(二) 第四十九章 范阳之春(三) 第五十章 范阳之春(四) 第五十一章 范阳之春(五) 第五十二章 范阳之春(六) 第五十三章 范阳之春(七) 第五十四章 范阳之春(八) 第五十五章 两河轮战(一) 第五十六章 两河轮战(二) 第五十七章 两河轮战(三) 第五十八章 两河轮战(四) 第五十九章 两河轮战(五) 第六十章 两河轮战(六) 第六十一章 两河轮战(七) 第六十二章 两河轮战(八) 第六十三章 两河轮战(九) 第六十四章 两河轮战(十) 第六十五章 两河轮战(十一) 第六十六章 两河轮战(十二) 第六十七章 两河轮战(十三) 第六十八章 两河轮战(十四) 第六十九章 转折(一) 第七十章 转折(二) 第七十一章 转折(三) 第七十二章 转折(四) 第七十三章 转折(五) 第七十四章 转折(六) 第七十五章 转折(七) 第七十六章 转折(八) 第七十七章 转折(九) 第七十八章 转折(十) 第七十九章 转折(十一) 第八十章 转折(十二) 第八十一章 东都会盟(一) 第八十二章 东都会盟(二) 第八十三章 东都会盟(三) 第八十四章 东都会盟(四) 第八十五章 东都会盟(五) 第八十六章 决战上党(一) 第八十七章 决战上党(二) 第八十八章 决战上党(三) 第八十九章 决战上党(四) 第九十章 决战上党(五) 第九十一章 决战上党(六) 第九十二章 决战上党(七) 第九十三章 决战上党(八) 第九十四章 决战上党(九) 第九十五章 决战上党(十) 第九十六章 决战上党(十一) 第九十七章 决战上党(十二) 第九十八章 决战上党(十三) 第九十九章 决战上党(十四) 第一百章 决战上党(十五) 第一百零一章 决战上党(十六) 第一百零二章 决战上党(十七) 第一百零三章 决战上党(十八) 第一百零四章 决战上党(十九) 第一百零五章 决战上党(二十) 第一百零六章 决战上党(二十一) 第一百零七章 南北战策(一) 第一百零八章 南北战策(二) 第一百零九章 南北战策(三) 第一百一十章 南北战策(四) 第一百一十一章 南北战策(五) 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北战策(六) 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北战策(七) 第一百一十四章 南北战策(八) 第一百一十五章 南北战策(九) 第一百一十六章 南北战策(十) 第一百一十七章 南北战策(十一) 第一百一十八章 南北战策(十二) 第一百一十九章 南北战策(十三) 第一百二十章 南北战策(十四) 第一百二十一章 南北战策(十五) 第一百二十二章 南北战策(十六) 第一百二十三章 河南(一) 第一百二十四章 河南(二) 第一百二十五章 河南(三) 第一百二十六章 河南(四) 第一百二十七章 河南(五) 第一百二十八章 河南(六) 第一百二十九章 河南(七) 第一百三十章 河南(八)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枢之要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中枢之要(二) 第一百三十三章 中枢之要(三)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中枢之要(四)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中枢之要(五)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中枢之要(六)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中枢之要(七) 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枢之要(八) 第一百三十九章 国器(一) 第一百四十章 国器(二) 第一百四十一章 国器(三) 第一百四十二章 国器(四) 完本感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三十三章 双极(五)
《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
更新时间:2024-01-20 08:00:22
字数:8016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大唐新秩序 !

    大计已定,梁王心情好转,便又转回后帐去找杨氏了。最近梁王迷上了静难军节度使杨崇本的正妻杨氏娘子,一直携杨氏于军中陪宿。

    杨崇本原为岐王李茂贞假子,本名李继徽,去年宣武征伐凤翔时向梁王请降,被封为静难军节度使。作为降将,杨崇本将妻儿留质于河中,这才被梁王信任,放出去统兵汾宁,监视李茂贞。

    梁王回师缁青的时候,路过河中,见到了姿容艳丽的杨氏,便立刻将杨氏纳入军中,一直到现在还没玩够。现在缁青战事正在紧要关头,却仍旧不管不顾,一旦得到空暇,便入帐淫乐。

    梁王沉迷美色是之前很少有过的事,故而李振劝谏梁王当以国事为重。但梁王不以为意,反而对李振说:“美貌娘子天下皆有,孤本来也不放在心上,但这杨氏却别有一番风味,实在让人食不厌味!”

    李振劝他说,这是臣下之妻,这么做对杨崇本是一种羞辱。梁王却说,羞辱杨崇本小儿又算得什么,不过一败军之降将而已,若不听话,翻手灭了便是。继而又笑问李振,说成熟妇人玩起来才有意思,尤其是降将之妻,可令人大振雄威,便如战阵之上大获全胜,其中美妙不可言说。梁王还问李振,要不要也尝一尝个中滋味,你我君臣赤膊上阵,一同厮杀,方显上下同心。

    这话吓得李振不敢再说,面对梁王的一再邀请,只能敬谢不敏,向敬翔诉苦去了。

    过了几天,从临朐传回来的军报终于让梁王没了继续和杨氏捉对厮杀的兴致——张归厚败了。

    淮南大将王茂章在临朐击溃了张归厚所部,张归厚后撤十五里方才立住阵脚。

    临朐离青州不过五十里,如果王茂章趁胜进逼,就会令青州城下的宣武军腹背受敌,故而这一败让缁青局势立刻恶化了起来。

    梁王再次咆哮大怒,一边骂张归厚不堪重用,一边喝问杨师厚、李晖所部行踪。

    “杨师厚和李晖究竟去哪儿了?放任淮南兵夺取密州,孤就不追究了,让他们截断淮南兵后路,他反而跑去打庐州,好吧,孤也不追究了。可是现在,现在谁知到他到底去哪儿了?庐州有没有拿下来?谁知道?还有博昌那边,三郎是怎么打的?小小博昌,两月不下,竟然还让李诚中破了棣州!”

    梁王的怒火令众将低头不敢言语,大伙儿只好拿眼睛看向李振,希望李振出面安抚暴怒的梁王。

    李振硬着头皮上前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梁王横臂一扫帅案,将案子上的文书划拉得满地都是,指着李振道:“又是军令不受,又来这一套,你们眼里到底还有没有孤了?”

    李振道:“王爷是主上,主上当顾眼天下,岂可纠缠于一隅之得失?况杨师厚、李晖此番南下,路途遥远不便,军报有所耽搁也实属必然,或许不久之后便有捷报也未可知。某知杨师厚、李晖为王爷简拔于飘萍,便如这满帐将士一般,必不会负了王爷之托,王爷也不可疑臣下之心啊。”

    梁王喘着的粗气渐渐平复,斜眼扫视满帐文武,心中立刻警觉过来,暗自感激李振的提醒,安抚众将道:“也罢,孤岂是疑人之主,孤不过是为王茂章之猖獗气晕了头......淮南小儿,不过区区数千人而已,乱不了大局。此番孤便亲往临朐看看,这王茂章究竟长了几个脑袋、有几条手臂!”

    梁王出征前,又派人前往博昌安抚朱友宁,让朱友宁无须担忧,有机会攻占博昌就果断出兵,若无机会,就守好博昌防线,不让卢龙军支援青州便好。

    留氏叔琮、侯言坐镇青州大营继续围困王师范,梁王点起五万大军向临朐进发。

    大军行至临朐,会和张归厚所部,梁王也没有怪责张归厚兵败的罪过,反而好言安慰了张归厚,让他继续领兵随行。

    再次来到临朐城下,却见城外已经竖立起纵横数道栅寨,与临朐城相互呼应。

    休整两日,梁王命张归厚所部攻打城下栅寨,宣武军在如雷的鼓声中向栅寨涌去。张归厚之前兵败时没有被梁王追究罪责,心头非常感激,此战便奋力向前,所部洺州兵受主将激励,誓死不退。栅寨前战况激烈,半天工夫便倒下了数百具尸体。

    防守栅寨的是王师诲,所部缁青兵虽然半步不退,却也伤亡惨重。按照约定,王师诲竖起信旗向临朐城上求援,坐镇临朐的淮南大将王茂章却在城头上自顾饮酒,没有一丝一毫发兵救援的意思。

    到了第二天晌午,张归厚的洺州兵继续猛攻栅寨,王师诲眼见情势危急,再次竖起信旗求援,王茂章仍旧在城头观望。

    到了下午时分,日头西移,晃得攻打栅寨的张归厚所部洺州兵视线不便时,张归厚才放缓了攻势,准备稍稍退却,重新修整。王师诲顶过了这波攻击,于是松了口气,命令放下信旗。

    便在此时,临朐城头上反而升起了信旗,伴随着三通鼓响,城门打开,一将跃马挺枪,领军冲了出来,直指张归厚正在退却的洺州兵。

    立于城外高丘之上的梁王大惊,命令一部上前阻挡,但宣武军候命的部队在城下结阵站立了良久,军心早就懈怠了,被淮南兵一冲而过。

    张归厚正在整顿部队后撤,被城中冲出来的淮南兵刚好打在了中腹之上,顿时慌乱起来。栅寨内的王师诲也适时带兵出击,直取张归厚队尾。

    张归厚率上百名牙兵截击淮南兵,却被当先的淮南骑将连续挑落数人,张归厚亲自上前厮杀,不过几个回合便被打落头盔,拨马落荒而逃。洺州兵顿时彻底溃散。

    见那淮南骑将如此勇猛,梁王当即点了厅子都指挥使王晏球上前阻敌。王晏球兴奋得哇哇大叫,点起数百兵卒风一般卷向淮南兵。

    王晏球是梁王帐下有数的猛将,虽无朱友宁、葛从周、张存敬等人的统军之才,但战阵厮杀却排在前三,其骁勇仅次于王彦章,随朱全忠十年征战以来,阵斩了无数敌将。

    王晏球率数百厅子都马队杀入淮南兵大队之中,如入无人之境,将淮南兵的追击之势延缓了下来,张归厚这才有空暇收拢洺州败兵。

    王晏球的目标是淮南骑将,但淮南骑将却不和他对垒,只是集结淮南兵为阵,向临朐城后退。王晏球冲击淮南军阵稍急,王师诲便率平卢军自后骚扰王晏球,王晏球回顾王师诲,淮南骑将又冲出来突袭王晏球的身后,直杀得王晏球郁闷无比。

    元从亲军指挥使王彦章看不下去了,他向梁王请战,梁王却没答允。平卢军和淮南军都已经退回到栅寨和临朐城边,此刻再出战的话已经来不及了,只能坐视敌军回营。

    王晏球回来后气得怪叫连连,梁王安抚了一阵自己这位心腹爱将,然后看着重新回到临朐城头的淮南骑将端坐饮酒,于是问此人是谁。得知正是淮南王茂章后,梁王感叹道:“正使孤得此人,则天下不足平矣!”

    王茂章的战场表现固然是一抹亮色,但在数倍宣武军面前能全身而退,其中不乏梁王起了爱才之心。其后几天,宣武军没有再强行攻打栅寨,而是不停派出猛将在临朐城下挑战。王茂章也知道上一次得胜有些侥幸,这种事情可一而不可二,于是紧闭城门不出。

    梁王以箭书射入城中,想要劝降王茂章,却被王茂章婉言谢绝。梁王也不着急,竟在临朐城下安心驻扎了下来。

    到了七月底的时候,守城的王茂章感到事情有些不对劲了。按理说他奉命支援平卢,现在将梁王牵扯在临朐城下,应当算是很好的完成了杨行密交代的任务,可宣武军的表现却令他万分不解。梁王难道不着急么?为何宣武军看上去竟然有恃无恐呢?

    王茂章想不明白,但他知道现在的缁青战场已经打成了一种胶着的均势,宣武大将葛从周被刘鄩纠缠在兖州不能进也不能退,氏叔琮率宣武主力正在青州围困王师范,朱友宁的建武军则被卢龙和平卢联军牵制在博昌一线,而自己这边,梁王短期内也拿自己没有办法。

    缁青战场对谁有利,王茂章看不明白,于是他从其他方面来考虑。对梁王威胁最大的无疑是河东的晋王,晋王没有出兵,据说是因为要平灭吐谷浑人的叛乱。可王茂章不认为吐谷浑人会给晋王增添多大的麻烦,一旦晋王缓过劲来,驻防陕州的康怀英和镇守河中的朱友恭能当得住强悍的河东铁骑么?

    莫非梁王想要靠围城的法子让自己屈服?如果真是这么想的,那王茂章只能冷笑应对。临朐城中有平卢军储备的大量粮草,坐守三个月不成问题,而且自己吃一石粮,城外的宣武军就得吃五石粮,在这一方面,宣武军绝对找不到便宜可占。或许宣武军可以趁秋收在即打下很多粮食来弥补军用,但无论如何也得八月以后了。

    至于鄂州方面的山南、江南诸节镇联军,王茂章压根儿没放在眼里,有李神福在鄂州,杜洪等人是无论如何翻不了天的。

    问题究竟在哪儿呢?王茂章一个念头一个念头的予以排除,忽然间心中似有所悟,感觉自己好像遗漏了什么。他登上临朐城头,眺望宣武连营,一个大营一个大营的看过去,去数那些将旗......梁王、王彦章、王晏球、张归厚、贺德伦、王呰......一个个看下去,忽然间,王茂章猛拍了一下额头——杨师厚和李晖!

    王茂章陡然间惊出一身冷汗,继而强自镇定下来,也许杨师厚和李晖之所以没有出现在临朐,只不过因为他们被安排到了别的战场上,或许是兖州,或许是青州,亦或博昌......可不管怎么安慰自己,王茂章都忍不住浑身冷汗不停的往外冒。

    到了深夜时分,临朐城头用坠篮吊上来一个信使,信使来自江都!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