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唐新秩序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 群众演员李某 第二章 健卒营 第三章 贝州(上) 第四章 贝州(中) 第五章 贝州(下) 第六章 魏州(一) 第八章 魏州(三) 第十章 魏州(五) 第十一章 北回归线(一) 第十二章 北回归线(二) 第十三章 北回归线(三) 第十四章 北回归线(四) 第十五章 北回归线(五) 第十六章 北回归线(六) 第十七章 北回归线(七) 第十八章 整军(一) 第十九章 整军(二) 第二十一章 整军(四) 第二十二章 榆关风云(一) 第二十三章 榆关风云(二) 第二十四章 榆关风云(三) 第二十五章 榆关风云(四) 第二十六章 榆关风云(五) 第二十七章 榆关风云(六) 第二十八章 榆关风云(七) 第三十章 榆关风云(九) 第三十一章 榆关风云(十) 第三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一) 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二) 第三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三) 第三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四) 第三十八章 白狼山水间(五) 第三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六) 第四十章 白狼山水间(七) 第四十一章 白狼山水间(八) 第四十三章 白狼山水间(十) 第四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十一) 第四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十二) 第四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十三) 第四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十四) 第四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十六) 第五十章 己未之冬(一) 第五十二章 己未之冬(三) 第五十三章 己未之冬(四) 第五十四章 己未之冬(五) 第五十五章 己未之冬(六) 第五十六章 己未之冬(七) 第五十八章 己未之冬(九) 第五十九章 己未之冬(十) 第六十章 己未之冬(十一) 第六十一章 己未之冬(十二) 第六十二章 己未之冬(十三) 第六十三章 己未之冬(十四) 第六十五章 己未之冬(十六) 第六十六章 己未之冬(十七) 第六十七章 己未之冬(十八) 第六十八章 仁恕之道(一) 第六十九章 仁恕之道(二) 第七十章 仁恕之道(三) 第七十一章 仁恕之道(四) 第七十二章 仁恕之道(五) 第七十三章 仁恕之道(六) 第七十五章 仁恕之道(八) 第七十六章 仁恕之道(九) 第七十八章 仁恕之道(十一) 第一章 辽西双城(一) 第二章 辽西双城(二) 第三章 辽西双城(三) 第四章 辽西双城(四) 第五章 辽西双城(五) 第七章 辽西双城(七) 第八章 辽西双城(八) 第十章 辽西双城(十) 第十二章 辽西双城(十二) 第十三章 辽西双城(十三) 第十四章 辽西双城(十四) 第十五章 辽西双城(十五) 第十六章 辽西双城(十六) 第十七章 辽西双城(十七) 第二十一章 辽西双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辽西双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辽西双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插曲(一) 第二十五章 插曲(二) 第二十八章 插曲(五) 第二十九章 营州经略(一) 第三十章 营州经略(二) 第三十一章 营州经略(三) 第三十二章 营州经略(四) 第三十三章 营州经略(五) 第三十五章 营州经略(七) 第三十六章 营州经略(八) 第三十七章 营州经略(九) 第三十八章 营州经略(十) 第三十九章 蓟州(一) 第四十章 蓟州(二) 第四十一章 蓟州(三) 第四十二章 蓟州(四) 第四十三章 君之野望(一) 第四十四章 君之野望(二) 第四十五章 君之野望(三) 第四十六章 君之野望(四) 第四十七章 君之野望(五) 第四十八章 君之野望(六) 第四十九章 君之野望(七) 第五十章 君之野望(八) 第五十一章 君之野望(九) 第五十二章 君之野望(十) 第五十三章 君之野望(十一) 第五十四章 君之野望(十二) 第五十五章 君之野望(十三) 第五十六章 燕郡问题(一) 第五十七章 燕郡问题(二) 第五十八章 燕郡问题(三) 第五十九章 燕郡问题(四) 第六十章 燕郡问题(五) 第六十一章 燕郡问题(六) 第六十二章 燕郡问题(七) 第六十三章 燕郡问题(八) 第六十四章 燕郡问题(九) 第六十五章 燕郡问题(十) 第六十六章 燕郡问题(十一) 第六十七章 燕郡问题(十二) 第六十八章 燕郡问题(十三) 第六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一) 第七十章 怀远新思维(二) 第七十一章 怀远新思维(三) 第七十二章 怀远新思维(四) 第七十三章 怀远新思维(五) 第七十四章 怀远新思维(六) 第七十五章 怀远新思维(七) 第七十六章 怀远新思维(八) 第七十七章 怀远新思维(九) 第七十八章 怀远新思维(十) 第七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十一) 第八十章 怀远新思维(十二) 第一章 西京变(一) 第二章 西京变(二) 第三章 西京变(三) 第一章 西京变(四) 第五章 西京变(五) 第六章 西京变(六) 第七章 西京变(七) 第八章 西京变(八) 第九章 西京变(九) 第十章 西京变(十) 第十一章 西京变(十一) 第十二章 西京变(十二) 第十三章 西京变(十三) 第十四章 西京变(十四) 第十五章 西京变(十五) 第十六章 西京变(十六) 第十七章 西京变(十七) 第十八章 西京变(十八) 第十九章 西京变(十九) 第二十章 西京变(二十) 第二十一章 西京变(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诸侯之定(一) 第二十三章 诸侯之定(二) 第二十四章 诸侯之定(三) 第二十五章 诸侯之定(四) 第二十六章 诸侯之定(五) 第二十七章 诸侯之定(六) 第二十八章 诸侯之定(七) 第二十九章 诸侯之定(八) 第三十章 诸侯之定(九) 第三十一章 诸侯之定(十) 第三十二章 诸侯之定(十一) 第三十三章 诸侯之定(十二) 第三十四章 诸侯之定(十三) 第三十五章 春夏(一) 第三十六章 春夏(二) 第三十七章 春夏(三) 第三十八章 春夏(四) 第三十九章 春夏(五) 第四十章 春夏(六) 第四十一章 春夏(七) 第四十二章 春夏(八) 第四十三章 春夏(九) 第四十四章 春夏(十) 第四十五章 春夏(十一) 第四十六章 春夏(十二) 第四十七章 饶乐山巅(一) 第四十八章 饶乐山巅(二) 第四十九章 饶乐山巅(三) 第五十章 饶乐山巅(四) 第五十一章 饶乐山巅(五) 第五十二章 饶乐山巅(六) 第五十三章 饶乐山巅(七) 第五十四章 饶乐山巅(八) 第五十五章 饶乐山巅(九) 第五十六章 饶乐山巅(十) 第五十七章 饶乐山巅(十一) 第五十八章 饶乐山巅(十二) 第五十九章 饶乐山巅(十三) 第六十章 饶乐山巅(十四) 第六十一章 饶乐山巅(十五) 第六十二章 饶乐山巅(十六) 第六十三章 饶乐山巅(十七) 第六十四章 饶乐山巅(十八) 第六十五章 饶乐山巅(十九) 第六十六章 饶乐山巅(二十) 第六十七章 饶乐山巅(二十一) 第六十八章 钉子(一) 第六十九章 钉子(二) 第七十章 钉子(三) 第七十一章 钉子(四) 第七十二章 钉子(五) 第七十三章 钉子(六) 第七十四章 钉子(七) 第七十五章 钉子(八) 第七十六章 钉子(九) 第七十七章 钉子(十) 第七十八章 钉子(十一) 第七十九章 钉子(十二) 第八十章 钉子(十三) 第八十一章 钉子(十四) 第八十二章 钉子(十五) 第八十三章 钉子(十六) 第八十四章 钉子(十七) 第八十五章 钉子(十八) 第一章 幽州留后(一) 第二章 幽州留后(二) 第三章 幽州留后(三) 第四章 幽州留后(四) 第五章 幽州留侯(五) 第六章 幽州留后(六) 第七章 幽州留后(七) 第八章 幽州留后(八) 第九章 幽州留后(九) 第十章 幽州留后(十) 第十一节 幽州留后(十一) 第十二节 幽州留后(十二) 第十三节 幽州留后(十三) 第十四节 幽州留后(十四) 第十五节 幽州留后(十五) 第十六章 幽州留后(十六) 第十七章 幽州留后(十七) 第十八章 幽州留后(十八) 第十九章 幽州留后(十九) 第二十章 幽州留后(二十) 第二十一章 幽州留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幽州留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幽州留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幽州留后(二十四) 第二十五章 幽州留后(二十五) 第二十六章 幽州留后(二十六) 第二十七章 幽州留后(二十七) 第二十八章 幽州留后(二十八) 第二十九章 幽州留后(二十九) 第三十章 幽州留后(三十) 第三十一章 幽州留后(三十一) 第三十二章 卢龙节度(一) 第三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 第三十四章 卢龙节度(三) 第三十五章 卢龙节度(四) 第三十六章 卢龙节度(五) 第三十七章 卢龙节度(六) 第三十八章 卢龙节度(七) 第三十九章 卢龙节度(八) 第四十章 卢龙节度(九) 第四十一章 卢龙节度(十) 第四十二章 卢龙节度(十一) 第四十三章 卢龙节度(十二) 第四十四章 卢龙节度(十三) 第四十五章 卢龙节度(十四) 第四十六章 卢龙节度(十五) 第四十七章 卢龙节度(十六) 第四十八章 卢龙节度(十七) 第四十九章 卢龙节度(十八) 第五十章 卢龙节度(十九) 第五十一章 卢龙节度(二十) 第五十二章 卢龙节度(二十一) 第五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十二) 第五十四章 卢龙节度(二十三) 第五十五章 卢龙节度(二十四) 第五十六章 卢龙节度(二十五) 第五十七章 卢龙节度(二十六) 第五十八章 河北新军阀(一) 第五十九章 河北新军阀(二) 第六十章 河北新军阀(三) 第六十一章 河北新军阀(四) 第六十二章 河北新军阀(五) 第六十三章 河北新军阀(六) 第六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一) 第六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二) 第六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三) 第六十七章 非常规战争(四) 第六十八章 非常规战争(五) 第六十九章 非常规战争(六) 第七十章 非常规战争(七) 第七十一章 非常规战争(八) 第七十二章 非常规战争(九) 第七十三章 非常规战争(十) 第七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十一) 第七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十二) 第七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十三) 第七十七章 大王庄——将军庙(一) 第七十八章 大王庄——将军庙(二) 第七十九章 大王庄——将军庙(三) 第八十章 大王庄——将军庙(四) 第八十一章 大王庄——将军庙(五) 第八十二章 大王庄——将军庙(六) 第一章 魏州血夜(一) 第二章 魏州血夜(二) 第三章 魏博血夜(三) 第四章 魏州血夜(四) 第五章 魏州血夜(五) 第六章 魏州血夜(六) 第七章 中官之死(一) 第八章 中官之死(二) 第九章 中官之死(三) 第十章 中官之死(四) 第十一章 蒋袁合流(一) 第十二章 蒋袁合流(二) 第十三章 蒋袁合流(三) 第十四章 蒋袁合流(四) 第十五章 蒋袁合流(五) 第十六章 大河之东(一) 第十七章 大河之东(二) 第十八章 大河之东(三) 第十九章 大河之东(四) 第二十章 大河之东(五) 第二十一章 大河之东(六) 第二十二章 大河之东(七) 第二十三章 大河之东(八) 第二十四章 大河之东(九) 第二十五章 大河之东(十) 第二十六章 大河之东(十一) 第二十七章 大河之东(十二) 第二十八章 大河之东(十三) 第二十九章 双极(一) 第三十章 双极(二) 第三十一章 双极(三) 第三十二章 双极(四) 第三十三章 双极(五) 第三十四章 双极(六) 第三十五章 双极(七) 第三十六章 双极(八) 第三十七章 双极(九) 第三十八章 双极(十) 第三十九章 双极(十一) 第四十章 双极(十二) 第四十一章 双极(十三) 第四十二章 双极(十四) 第四十三章 双极(十五) 第四十四章 双极(十六) 第四十五章 双极(十七) 第四十六章 双极(十八) 第四十七章 范阳之春(一) 第四十八章 范阳之春(二) 第四十九章 范阳之春(三) 第五十章 范阳之春(四) 第五十一章 范阳之春(五) 第五十二章 范阳之春(六) 第五十三章 范阳之春(七) 第五十四章 范阳之春(八) 第五十五章 两河轮战(一) 第五十六章 两河轮战(二) 第五十七章 两河轮战(三) 第五十八章 两河轮战(四) 第五十九章 两河轮战(五) 第六十章 两河轮战(六) 第六十一章 两河轮战(七) 第六十二章 两河轮战(八) 第六十三章 两河轮战(九) 第六十四章 两河轮战(十) 第六十五章 两河轮战(十一) 第六十六章 两河轮战(十二) 第六十七章 两河轮战(十三) 第六十八章 两河轮战(十四) 第六十九章 转折(一) 第七十章 转折(二) 第七十一章 转折(三) 第七十二章 转折(四) 第七十三章 转折(五) 第七十四章 转折(六) 第七十五章 转折(七) 第七十六章 转折(八) 第七十七章 转折(九) 第七十八章 转折(十) 第七十九章 转折(十一) 第八十章 转折(十二) 第八十一章 东都会盟(一) 第八十二章 东都会盟(二) 第八十三章 东都会盟(三) 第八十四章 东都会盟(四) 第八十五章 东都会盟(五) 第八十六章 决战上党(一) 第八十七章 决战上党(二) 第八十八章 决战上党(三) 第八十九章 决战上党(四) 第九十章 决战上党(五) 第九十一章 决战上党(六) 第九十二章 决战上党(七) 第九十三章 决战上党(八) 第九十四章 决战上党(九) 第九十五章 决战上党(十) 第九十六章 决战上党(十一) 第九十七章 决战上党(十二) 第九十八章 决战上党(十三) 第九十九章 决战上党(十四) 第一百章 决战上党(十五) 第一百零一章 决战上党(十六) 第一百零二章 决战上党(十七) 第一百零三章 决战上党(十八) 第一百零四章 决战上党(十九) 第一百零五章 决战上党(二十) 第一百零六章 决战上党(二十一) 第一百零七章 南北战策(一) 第一百零八章 南北战策(二) 第一百零九章 南北战策(三) 第一百一十章 南北战策(四) 第一百一十一章 南北战策(五) 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北战策(六) 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北战策(七) 第一百一十四章 南北战策(八) 第一百一十五章 南北战策(九) 第一百一十六章 南北战策(十) 第一百一十七章 南北战策(十一) 第一百一十八章 南北战策(十二) 第一百一十九章 南北战策(十三) 第一百二十章 南北战策(十四) 第一百二十一章 南北战策(十五) 第一百二十二章 南北战策(十六) 第一百二十三章 河南(一) 第一百二十四章 河南(二) 第一百二十五章 河南(三) 第一百二十六章 河南(四) 第一百二十七章 河南(五) 第一百二十八章 河南(六) 第一百二十九章 河南(七) 第一百三十章 河南(八)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枢之要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中枢之要(二) 第一百三十三章 中枢之要(三)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中枢之要(四)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中枢之要(五)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中枢之要(六)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中枢之要(七) 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枢之要(八) 第一百三十九章 国器(一) 第一百四十章 国器(二) 第一百四十一章 国器(三) 第一百四十二章 国器(四) 完本感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六十四章 两河轮战(十)
《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
更新时间:2024-01-20 08:01:04
字数:7224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大唐新秩序 !

    骑兵二营走到半途之中时,对面开过来大队步卒,一看旗号,却是魏州军右厢弓箭营。骑兵二营的赵指挥似乎与这支弓箭营的教化和参军相熟,双方几名军官凑到一起,开心的谈论了几句,随后,赵指挥下令全营停步,向对方敬礼。

    魏州军右厢弓箭营在骑兵二营的军礼注视下,挺着胸膛交错而过,直到他们的背影消失在官道的斜坡下,赵指挥才下令继续前行。

    任遂安牵着战马向前行进,一个声音从前方传了过来,任遂安一听就知道是自己营中的教化官。教化官大声道:“刚才过去的是魏州军右厢弓箭营,他们在青州城头荣立大功,以极为有效的箭阵阻挡了宣武军对青州的攻击,半个月内射杀宣武军八百五十余人,射杀宣节校尉以上军官七十六人,十三次瓦解了宣武军对城墙的攻打!他们的战功已经报至总署教化司,燕王殿下已经签署军令,魏州军右厢弓箭营全营官兵衔升一级!他们这次是要返回幽州,教化司姜总管要亲自为他们举办晋衔仪典!弟兄们,咱们上阵之前也好生想想,想要立功的,便振作起来,把宣武那帮兔崽子干趴下去!”

    骑兵二营的行进队列中立刻爆发出一阵艳羡的议论声,衔升一级意味着每个人的薪饷都会上升一大截,尤其是对普通士卒而言,这可是很高的奖赏,相当于他们的薪饷直接翻了一番!同时,对于普通士卒中的正兵来说,衔升一级就代表着他们从军卒成为了军官,享受培戎校尉的待遇,等到完成白狼山军校的培训后,就可以成为伙长了。

    在卢龙军中,普通的士卒也分三等,刚从新兵训练营中出来的新兵被称为列兵,从军半年后升为辅兵,再过一年之后才能升为正兵。列兵、辅兵和正兵都属于战兵,并不是外系藩镇中分类方法,在卢龙军中只是用于区分士兵的薪饷待遇。

    如今的任遂安是列兵,还有半个月才能升格成为辅兵,等到成为辅兵之后,月饷才能达到一贯,而等他成为正兵之后,除了月饷继续上涨之外,才算具备了成为军官的资格。

    任遂安来自幽州军将世家,他不在乎军饷,他在乎的是成为军官,因此,对于刚刚过去的魏州军弓箭营,他的内心里充满了羡慕。

    半道上的这个小小插曲,令骑兵二营的士气不知不觉间上涨了几分,对于将来即将参逢的战事,所有军官和士兵们都隐隐约约间有了不少的期待。行至夜间,骑兵二营终于赶到了博昌大营,因为正是天黑时分,所以任遂安并没有看清楚大营的情况,骑兵二营的弟兄们被被引导军官带入各自的营舍之内,就此安歇。

    因为已经是夏季,简陋的木屋之中感觉有些闷热,再加上不停飞来飞去的蚊蝇,扰得人不好入眠。木屋之中很快就传来不时响起的巴掌声,噼噼啪啪的吵得人睡不好觉,任遂安也很快加入其中,他已经连续在自己的脸颊和胳膊上打了好几掌,却仍然没有防住,被蚊虫咬了几个包。

    不过这种情况很快便有了好转,各处木屋都迅速发放了艾草,弟兄们将艾草绑成绳索,搁在石头上点燃,味道虽然有些刺鼻,效果却很好,之后的一个晚上,很少再被蚊虫滋扰了。

    等到第二天醒过来的时候,引导军官带领着一队队骑兵二营的弟兄们,开始熟悉这座军营。通过引导军官的介绍,任遂安才知道,这就是他们今后三个月内驻扎的地方。这是一个标准的骑兵军营,军营不大,建有可容纳五百人的营舍,同时还有一排排马厩,设施虽然简单,却非常齐全。

    这样的骑兵军营是去年底在此驻扎的怀约联军骑兵所建,任遂安所在的骑兵营已经是这座军营的第三批住客。这样的军营在西北方向三里外还有一座,两座骑兵军营和大大小小十多座步卒军营如众星拱月一般围护在博昌城周围,构成齐整的博昌行营。

    一边慢慢熟悉着这座营寨,赵州军骑兵二营开始了入调博昌行营的军旅生涯。一切仍然照旧,早起的晨跑和队列训练,下午的骑战训练,隔三差五的野外拉练,每个人还要负责照料自己的战马。任遂安和弟兄们都觉得,其实在这里和在白狼山外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唯一有所区别的是,晚间的识字课程里,增加了军情通报,由队正讲述当天接到的前方战事经过,这些军报由上党行营编制,既有详细的作战描述,也有行营虞侯们的分析和推敲,指出敌我双方的优缺点,告知士卒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军情通报时长时短,战事激烈时会延长半个多时辰,没什么大事的时候或许只有片刻工夫,甚至一两句话便结束。这也是最能引发军士们浓厚兴趣的时刻,每次听完之后,各伙士兵们都会回到营帐中小声的讨论很久。

    任遂安和弟兄们听得都很认真,按照军官们的说法,这些都是兄弟部队用鲜血留下来的宝贵经验,半年后能不能活着回到河北,其实很大程度上与听得认不认真有关。

    随着时间的推移,任遂安在军营中已经入住了半个多月,他已经对前方的形势有了一个粗略的判断。缁青战局目前正处于胶着之中,卢龙军和平卢军联手在齐州、淄州和青州三处坚城挡住了宣武的攻势,其中尤以青州城的攻防战最为激烈。此外,宣武军葛从周坐镇兖州,已经将刘鄩在城内围困了一年之久,究竟葛从周何时破城,或者说刘鄩能够坚持到什么时候,始终是整个战局中比较关键的环节。

    与宣武军依靠兵力在坚城重镇下取得优势不同,三州之地的广大乡村和野外是卢龙军的地盘,通过骑兵的快速移动,卢龙军在坚城之外的缁青乡野中已经取得了很大程度的控制权,甚至极大的威胁到了宣武军的补给,经常在宣武军疏忽的时候,扑上去狠狠咬一口。

    现在决定缁青战局走势的因素有三点,其一是兖州的攻防,其二是青州的形势,其三就是卢龙军骑兵的战绩。兖州若是失守,葛从周便可消除后顾之忧,将极大的增加当面对青州的压力;守卫青州的平卢军主力若是战败,则整个缁青都会形成溃散的局面;而卢龙军骑兵若是能够将宣武军的辎重运输打垮,则宣武军将不战而败。

    按照博昌行营给军士们的描述,当面的宣武军主要是葛从周部和杨师厚部,葛从周全权负责正面战场,杨师厚负责侧翼配合及压制淮南。只要卢龙军和平卢军联手牵制住了这两个人,就可以为河东方向的战略进攻做出极大的贡献。

    因此,行营要求所有轮战官兵,都必须勇于出战、敢于作战、积极应战,为燕王殿下誓死效忠!

    这些鼓动的话在教化官们声嘶力竭的吆喝中,成功的激起了每一名官兵的热血,任遂安在队列中高举右臂,随同弟兄们欢呼着“首战用我!用我必胜!”这一口号时的心情,从来没有如此热切过。

    最初的适应期结束后,骑兵二营开始了巡弋的任务,每个队都分配了事务,围着博昌周围地区开始巡弋。任遂安所在的甲都右队是第一批参加巡弋的骑兵,头一次的巡弋比较简单,就是围着博昌行营周边十里的大圈跑上一趟,然后回营休整。等到将附近的地形踩踏熟悉之后,甲都右队和左队合兵一处,开始向更远的地方巡弋,这次的巡弋范围增加到二十里,甲都百骑在野外露宿一夜。

    第二个月的时候,甲都逐渐将巡弋范围扩大到了三十里外的高苑、千乘一线,需要在外露宿三天。这也是博昌行营划定的安全范围的最远距离,超过这里,就会有遇到宣武军的危险。

    当然,任遂安和伙里的弟兄们是不怕这份危险的,相反,他们很渴望的期待着这份“危险”。按照行营军情通报的描述,宣武军缺乏战马,骑兵很少,能够深入到博昌行营周围的骑兵斥候往往以四骑为编组,这样的斥候战力,在动辄数十骑、上百骑的卢龙军面前,完全不堪一击,与白捞战功没有什么区别。按照行营军情通报中的建议,遇到宣武军斥候骑兵的时候,弟兄们所要做的,就是想办法追上去。

    通报中还下达了严格的作战要求,即追上去后不许单对单厮杀,必须以三倍兵力将其包围,发挥人数众多的优势将其歼灭。因为按照一年来的作战经验,宣武军因为缺马,选拔出来的骑兵个人素质都相当出色,骑术和武勇绝不逊色于卢龙骑兵,一旦单对单厮杀,很容易出现战损,这是行营方面严令避免的。

    可惜头两个月里,任遂安和弟兄们一直没有机会越过高苑、千乘之外,只能胸口憋着闷气,遥望远方而深深叹息。

    卢龙军的作战操典是必须严格遵守的,没有军令的情况下擅自行动,带兵军官轻者降一级职衔,重者连降三级都有可能。卢龙军的军纪条令每一名官兵都知道得非常清楚,而且实行起来极为严格,基本上没有缓解的余地和说情的可能,所以大伙儿只能在军令范围内行事,不敢越雷池半步。

    直到第三个月,任遂安所在的甲都接收到行营发来的一项军务,他们才终于跃过了高苑,结束了“画地为牢”的生活。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