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唐新秩序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 群众演员李某 第二章 健卒营 第三章 贝州(上) 第四章 贝州(中) 第五章 贝州(下) 第六章 魏州(一) 第八章 魏州(三) 第十章 魏州(五) 第十一章 北回归线(一) 第十二章 北回归线(二) 第十三章 北回归线(三) 第十四章 北回归线(四) 第十五章 北回归线(五) 第十六章 北回归线(六) 第十七章 北回归线(七) 第十八章 整军(一) 第十九章 整军(二) 第二十一章 整军(四) 第二十二章 榆关风云(一) 第二十三章 榆关风云(二) 第二十四章 榆关风云(三) 第二十五章 榆关风云(四) 第二十六章 榆关风云(五) 第二十七章 榆关风云(六) 第二十八章 榆关风云(七) 第三十章 榆关风云(九) 第三十一章 榆关风云(十) 第三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一) 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二) 第三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三) 第三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四) 第三十八章 白狼山水间(五) 第三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六) 第四十章 白狼山水间(七) 第四十一章 白狼山水间(八) 第四十三章 白狼山水间(十) 第四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十一) 第四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十二) 第四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十三) 第四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十四) 第四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十六) 第五十章 己未之冬(一) 第五十二章 己未之冬(三) 第五十三章 己未之冬(四) 第五十四章 己未之冬(五) 第五十五章 己未之冬(六) 第五十六章 己未之冬(七) 第五十八章 己未之冬(九) 第五十九章 己未之冬(十) 第六十章 己未之冬(十一) 第六十一章 己未之冬(十二) 第六十二章 己未之冬(十三) 第六十三章 己未之冬(十四) 第六十五章 己未之冬(十六) 第六十六章 己未之冬(十七) 第六十七章 己未之冬(十八) 第六十八章 仁恕之道(一) 第六十九章 仁恕之道(二) 第七十章 仁恕之道(三) 第七十一章 仁恕之道(四) 第七十二章 仁恕之道(五) 第七十三章 仁恕之道(六) 第七十五章 仁恕之道(八) 第七十六章 仁恕之道(九) 第七十八章 仁恕之道(十一) 第一章 辽西双城(一) 第二章 辽西双城(二) 第三章 辽西双城(三) 第四章 辽西双城(四) 第五章 辽西双城(五) 第七章 辽西双城(七) 第八章 辽西双城(八) 第十章 辽西双城(十) 第十二章 辽西双城(十二) 第十三章 辽西双城(十三) 第十四章 辽西双城(十四) 第十五章 辽西双城(十五) 第十六章 辽西双城(十六) 第十七章 辽西双城(十七) 第二十一章 辽西双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辽西双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辽西双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插曲(一) 第二十五章 插曲(二) 第二十八章 插曲(五) 第二十九章 营州经略(一) 第三十章 营州经略(二) 第三十一章 营州经略(三) 第三十二章 营州经略(四) 第三十三章 营州经略(五) 第三十五章 营州经略(七) 第三十六章 营州经略(八) 第三十七章 营州经略(九) 第三十八章 营州经略(十) 第三十九章 蓟州(一) 第四十章 蓟州(二) 第四十一章 蓟州(三) 第四十二章 蓟州(四) 第四十三章 君之野望(一) 第四十四章 君之野望(二) 第四十五章 君之野望(三) 第四十六章 君之野望(四) 第四十七章 君之野望(五) 第四十八章 君之野望(六) 第四十九章 君之野望(七) 第五十章 君之野望(八) 第五十一章 君之野望(九) 第五十二章 君之野望(十) 第五十三章 君之野望(十一) 第五十四章 君之野望(十二) 第五十五章 君之野望(十三) 第五十六章 燕郡问题(一) 第五十七章 燕郡问题(二) 第五十八章 燕郡问题(三) 第五十九章 燕郡问题(四) 第六十章 燕郡问题(五) 第六十一章 燕郡问题(六) 第六十二章 燕郡问题(七) 第六十三章 燕郡问题(八) 第六十四章 燕郡问题(九) 第六十五章 燕郡问题(十) 第六十六章 燕郡问题(十一) 第六十七章 燕郡问题(十二) 第六十八章 燕郡问题(十三) 第六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一) 第七十章 怀远新思维(二) 第七十一章 怀远新思维(三) 第七十二章 怀远新思维(四) 第七十三章 怀远新思维(五) 第七十四章 怀远新思维(六) 第七十五章 怀远新思维(七) 第七十六章 怀远新思维(八) 第七十七章 怀远新思维(九) 第七十八章 怀远新思维(十) 第七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十一) 第八十章 怀远新思维(十二) 第一章 西京变(一) 第二章 西京变(二) 第三章 西京变(三) 第一章 西京变(四) 第五章 西京变(五) 第六章 西京变(六) 第七章 西京变(七) 第八章 西京变(八) 第九章 西京变(九) 第十章 西京变(十) 第十一章 西京变(十一) 第十二章 西京变(十二) 第十三章 西京变(十三) 第十四章 西京变(十四) 第十五章 西京变(十五) 第十六章 西京变(十六) 第十七章 西京变(十七) 第十八章 西京变(十八) 第十九章 西京变(十九) 第二十章 西京变(二十) 第二十一章 西京变(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诸侯之定(一) 第二十三章 诸侯之定(二) 第二十四章 诸侯之定(三) 第二十五章 诸侯之定(四) 第二十六章 诸侯之定(五) 第二十七章 诸侯之定(六) 第二十八章 诸侯之定(七) 第二十九章 诸侯之定(八) 第三十章 诸侯之定(九) 第三十一章 诸侯之定(十) 第三十二章 诸侯之定(十一) 第三十三章 诸侯之定(十二) 第三十四章 诸侯之定(十三) 第三十五章 春夏(一) 第三十六章 春夏(二) 第三十七章 春夏(三) 第三十八章 春夏(四) 第三十九章 春夏(五) 第四十章 春夏(六) 第四十一章 春夏(七) 第四十二章 春夏(八) 第四十三章 春夏(九) 第四十四章 春夏(十) 第四十五章 春夏(十一) 第四十六章 春夏(十二) 第四十七章 饶乐山巅(一) 第四十八章 饶乐山巅(二) 第四十九章 饶乐山巅(三) 第五十章 饶乐山巅(四) 第五十一章 饶乐山巅(五) 第五十二章 饶乐山巅(六) 第五十三章 饶乐山巅(七) 第五十四章 饶乐山巅(八) 第五十五章 饶乐山巅(九) 第五十六章 饶乐山巅(十) 第五十七章 饶乐山巅(十一) 第五十八章 饶乐山巅(十二) 第五十九章 饶乐山巅(十三) 第六十章 饶乐山巅(十四) 第六十一章 饶乐山巅(十五) 第六十二章 饶乐山巅(十六) 第六十三章 饶乐山巅(十七) 第六十四章 饶乐山巅(十八) 第六十五章 饶乐山巅(十九) 第六十六章 饶乐山巅(二十) 第六十七章 饶乐山巅(二十一) 第六十八章 钉子(一) 第六十九章 钉子(二) 第七十章 钉子(三) 第七十一章 钉子(四) 第七十二章 钉子(五) 第七十三章 钉子(六) 第七十四章 钉子(七) 第七十五章 钉子(八) 第七十六章 钉子(九) 第七十七章 钉子(十) 第七十八章 钉子(十一) 第七十九章 钉子(十二) 第八十章 钉子(十三) 第八十一章 钉子(十四) 第八十二章 钉子(十五) 第八十三章 钉子(十六) 第八十四章 钉子(十七) 第八十五章 钉子(十八) 第一章 幽州留后(一) 第二章 幽州留后(二) 第三章 幽州留后(三) 第四章 幽州留后(四) 第五章 幽州留侯(五) 第六章 幽州留后(六) 第七章 幽州留后(七) 第八章 幽州留后(八) 第九章 幽州留后(九) 第十章 幽州留后(十) 第十一节 幽州留后(十一) 第十二节 幽州留后(十二) 第十三节 幽州留后(十三) 第十四节 幽州留后(十四) 第十五节 幽州留后(十五) 第十六章 幽州留后(十六) 第十七章 幽州留后(十七) 第十八章 幽州留后(十八) 第十九章 幽州留后(十九) 第二十章 幽州留后(二十) 第二十一章 幽州留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幽州留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幽州留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幽州留后(二十四) 第二十五章 幽州留后(二十五) 第二十六章 幽州留后(二十六) 第二十七章 幽州留后(二十七) 第二十八章 幽州留后(二十八) 第二十九章 幽州留后(二十九) 第三十章 幽州留后(三十) 第三十一章 幽州留后(三十一) 第三十二章 卢龙节度(一) 第三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 第三十四章 卢龙节度(三) 第三十五章 卢龙节度(四) 第三十六章 卢龙节度(五) 第三十七章 卢龙节度(六) 第三十八章 卢龙节度(七) 第三十九章 卢龙节度(八) 第四十章 卢龙节度(九) 第四十一章 卢龙节度(十) 第四十二章 卢龙节度(十一) 第四十三章 卢龙节度(十二) 第四十四章 卢龙节度(十三) 第四十五章 卢龙节度(十四) 第四十六章 卢龙节度(十五) 第四十七章 卢龙节度(十六) 第四十八章 卢龙节度(十七) 第四十九章 卢龙节度(十八) 第五十章 卢龙节度(十九) 第五十一章 卢龙节度(二十) 第五十二章 卢龙节度(二十一) 第五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十二) 第五十四章 卢龙节度(二十三) 第五十五章 卢龙节度(二十四) 第五十六章 卢龙节度(二十五) 第五十七章 卢龙节度(二十六) 第五十八章 河北新军阀(一) 第五十九章 河北新军阀(二) 第六十章 河北新军阀(三) 第六十一章 河北新军阀(四) 第六十二章 河北新军阀(五) 第六十三章 河北新军阀(六) 第六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一) 第六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二) 第六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三) 第六十七章 非常规战争(四) 第六十八章 非常规战争(五) 第六十九章 非常规战争(六) 第七十章 非常规战争(七) 第七十一章 非常规战争(八) 第七十二章 非常规战争(九) 第七十三章 非常规战争(十) 第七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十一) 第七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十二) 第七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十三) 第七十七章 大王庄——将军庙(一) 第七十八章 大王庄——将军庙(二) 第七十九章 大王庄——将军庙(三) 第八十章 大王庄——将军庙(四) 第八十一章 大王庄——将军庙(五) 第八十二章 大王庄——将军庙(六) 第一章 魏州血夜(一) 第二章 魏州血夜(二) 第三章 魏博血夜(三) 第四章 魏州血夜(四) 第五章 魏州血夜(五) 第六章 魏州血夜(六) 第七章 中官之死(一) 第八章 中官之死(二) 第九章 中官之死(三) 第十章 中官之死(四) 第十一章 蒋袁合流(一) 第十二章 蒋袁合流(二) 第十三章 蒋袁合流(三) 第十四章 蒋袁合流(四) 第十五章 蒋袁合流(五) 第十六章 大河之东(一) 第十七章 大河之东(二) 第十八章 大河之东(三) 第十九章 大河之东(四) 第二十章 大河之东(五) 第二十一章 大河之东(六) 第二十二章 大河之东(七) 第二十三章 大河之东(八) 第二十四章 大河之东(九) 第二十五章 大河之东(十) 第二十六章 大河之东(十一) 第二十七章 大河之东(十二) 第二十八章 大河之东(十三) 第二十九章 双极(一) 第三十章 双极(二) 第三十一章 双极(三) 第三十二章 双极(四) 第三十三章 双极(五) 第三十四章 双极(六) 第三十五章 双极(七) 第三十六章 双极(八) 第三十七章 双极(九) 第三十八章 双极(十) 第三十九章 双极(十一) 第四十章 双极(十二) 第四十一章 双极(十三) 第四十二章 双极(十四) 第四十三章 双极(十五) 第四十四章 双极(十六) 第四十五章 双极(十七) 第四十六章 双极(十八) 第四十七章 范阳之春(一) 第四十八章 范阳之春(二) 第四十九章 范阳之春(三) 第五十章 范阳之春(四) 第五十一章 范阳之春(五) 第五十二章 范阳之春(六) 第五十三章 范阳之春(七) 第五十四章 范阳之春(八) 第五十五章 两河轮战(一) 第五十六章 两河轮战(二) 第五十七章 两河轮战(三) 第五十八章 两河轮战(四) 第五十九章 两河轮战(五) 第六十章 两河轮战(六) 第六十一章 两河轮战(七) 第六十二章 两河轮战(八) 第六十三章 两河轮战(九) 第六十四章 两河轮战(十) 第六十五章 两河轮战(十一) 第六十六章 两河轮战(十二) 第六十七章 两河轮战(十三) 第六十八章 两河轮战(十四) 第六十九章 转折(一) 第七十章 转折(二) 第七十一章 转折(三) 第七十二章 转折(四) 第七十三章 转折(五) 第七十四章 转折(六) 第七十五章 转折(七) 第七十六章 转折(八) 第七十七章 转折(九) 第七十八章 转折(十) 第七十九章 转折(十一) 第八十章 转折(十二) 第八十一章 东都会盟(一) 第八十二章 东都会盟(二) 第八十三章 东都会盟(三) 第八十四章 东都会盟(四) 第八十五章 东都会盟(五) 第八十六章 决战上党(一) 第八十七章 决战上党(二) 第八十八章 决战上党(三) 第八十九章 决战上党(四) 第九十章 决战上党(五) 第九十一章 决战上党(六) 第九十二章 决战上党(七) 第九十三章 决战上党(八) 第九十四章 决战上党(九) 第九十五章 决战上党(十) 第九十六章 决战上党(十一) 第九十七章 决战上党(十二) 第九十八章 决战上党(十三) 第九十九章 决战上党(十四) 第一百章 决战上党(十五) 第一百零一章 决战上党(十六) 第一百零二章 决战上党(十七) 第一百零三章 决战上党(十八) 第一百零四章 决战上党(十九) 第一百零五章 决战上党(二十) 第一百零六章 决战上党(二十一) 第一百零七章 南北战策(一) 第一百零八章 南北战策(二) 第一百零九章 南北战策(三) 第一百一十章 南北战策(四) 第一百一十一章 南北战策(五) 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北战策(六) 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北战策(七) 第一百一十四章 南北战策(八) 第一百一十五章 南北战策(九) 第一百一十六章 南北战策(十) 第一百一十七章 南北战策(十一) 第一百一十八章 南北战策(十二) 第一百一十九章 南北战策(十三) 第一百二十章 南北战策(十四) 第一百二十一章 南北战策(十五) 第一百二十二章 南北战策(十六) 第一百二十三章 河南(一) 第一百二十四章 河南(二) 第一百二十五章 河南(三) 第一百二十六章 河南(四) 第一百二十七章 河南(五) 第一百二十八章 河南(六) 第一百二十九章 河南(七) 第一百三十章 河南(八)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枢之要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中枢之要(二) 第一百三十三章 中枢之要(三)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中枢之要(四)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中枢之要(五)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中枢之要(六)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中枢之要(七) 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枢之要(八) 第一百三十九章 国器(一) 第一百四十章 国器(二) 第一百四十一章 国器(三) 第一百四十二章 国器(四) 完本感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四十章 卢龙节度(九)
《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
更新时间:2024-01-20 07:58:36
字数:7230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大唐新秩序 !

    听完李小喜的介绍,诸将又是一阵艳羡,有人问:“不知营州军那边给的钱饷是多少?”

    李小喜听后摇头,连连道:“没法比,没法比!不愿说,不愿说!说出来各位只好一头撞死了!”

    诸将好奇心大盛,连忙缠着李小喜仔细询问,李小喜沮丧道:“原先某还以自己这‘平州兵马使’的头衔而自得,自从到了平州后才发现,这头衔就是个屁——不,连屁都不是!”

    “哎呀你就快说吧!吞吞吐吐作甚!惹得弟兄们心焦,真是不当人子!”心急者满腹怨气,开始骂娘了。

    “好吧,咱关起帐篷说悄悄话,诸位可别传出去。营州都督府给军将们开的钱饷共有两种,一为职饷,二为阶饷。职饷就是担任实际军职的饷钱,从战兵、伍长、伙长、队副、队正、都头、副指挥、指挥、副指挥使、指挥使、副都指挥使直到都指挥使,共分为十二级,每升一级月饷增加一贯。阶饷就是被授予的军阶所应当获得的饷钱,从陪戎校尉、仁勇校尉、御侮校尉、宣节校尉、翊麾校尉、致果校尉、振威校尉、昭武校尉,共分八级,每升一级月饷增加两贯。就拿山允大哥来说,你的兵马使相当于都指挥使,如果某没记错的话,你的阶级是昭武校尉,两项相加,一个月能拿二十八贯!而且概不赊欠!”

    听完后,被举为例子的刘山允当即就倒吸了一口冷气。按照义儿军的体制,他月饷是十二贯,但这只是义儿军中的体例,自从被调出义儿军转任儒州后,实际上刘山允不曾拿到一文的钱饷,他如今一直为四百来号部下的温饱而操劳奔波,不仅他本人,手下弟兄们也已经两个月没有关饷了。

    在座的大都和刘山允具有相同的经历,所以帐内一片吸气声,气氛顿时为之一凝。

    李小喜冷笑道:“别怪某笑话尔等少见多怪,在营州军当兵,一个最普通的军卒每月都能够实打实拿到一贯,干上一年半载之后,至少混个三贯,立功还另有赏赐。某听说有个契丹人荣获了什么勋章,当场奖励一百贯!满满一车钱,诸位,满满一车啊!”

    帐中众将已经无语了,个个张着大嘴遥想“一车钱”是什么样子,只剩李小喜一个人继续表演。

    “诸位,这还是少的!不知诸位听说过没有,营州李都督搞了个东事会,把最早追随他起家的几十个老弟兄纳入了会中,这帮人才是真正发了大财的!他们那帮子人拿了多少钱某不知道,但就刚才某说的那个契丹人,听说正旦前刚刚被吸纳进去,诸位,某得了消息,知道他一年能拿多少么?”

    李小喜充满诱惑的嗓音回荡在大帐之内,立刻有人催促:“快些说啊!”

    李小喜伸出一个巴掌,在众将面前正反晃了两晃。

    有人接口道:“五十贯?”

    李小喜冲他鄙视的翻了个白眼。

    又有人颤着嗓子问:“莫非......是五百贯?”

    李小喜冷笑,终于抛出了答案:“一千五百贯!”

    大帐之内冰冷了短暂的片刻之后,忽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喧哗。

    “不可能吧!没有道理!”

    “营州哪里来那么多钱?”

    “一个契丹人?一个契丹人拿一千五百贯!天爷!祖宗!”

    更有人哀叹:“瞧瞧人家李都督怎么对待老弟兄的?瞧瞧咱们大帅怎么对待咱们这帮人的......”

    “诸位......诸位......诸位!”李小喜连连拍了好几次桌案,才将喧闹声压了下去,见众人又将目光聚集在他身上,便再次开口道:“诸位,这个东事会诸位暂时莫要奢望了,那不是咱们能碰的。但某发现了营州给出的另一条挣钱路子。某有小道消息,营州正在出台治策,准备让部分军卒从战阵上退下来,唔,营州方面说这叫‘军人转业’,针对的就是咱们这些各州镇军。营州的官道诸位都听说了吧?又宽又平,商贾行旅都喜好走官道,方便、快捷、省力,但这过路费却不是人人都愿意交的,所以营州准备组建一些“保安公司”——他娘的,这名字忒绕口,唔,这些什么公司的重要职责就是负责抄检那些逃费的商贾和行旅,一旦发现,比照过路费的价值罚没双倍,一半上缴长史房,剩下的一半就归自己了!”

    李小喜说完以后,见众将眼中都有疑惑,转念一想,便明白大伙儿都在疑虑什么,当即冷笑道:“不要以为这个数目小,就拿平州至柳城的官道来说,去年一年,收缴的路费便有三千余贯,而逃失的路费,至少在五千以上!若是能够做好了这件事情,这个什么劳什子的公司一年进账数千贯,绝不是笑话!诸位都是带兵的,当然要照顾自家兄弟,但诸位本人每年千贯的进账,那是跑不了的!”

    帐内不再哗然,因为每个人都在流口水,没有工夫去吵闹了。李小喜所说的千贯收入,或许头一年会有,但随着制裁措施的严密,逃费的商旅必然大量减少,之后便不会这样了。但此时此刻,谁又有工夫去算这个细账?

    实际上这才是李小喜真正的目的,在那次拜见姓高的都虞候时,对方给了他一条出路,组建幽燕保安总公司,与辽东保安总公司并立,一个负责关内幽燕各州,一个负责关外辽东地区。至于过路费罚没,只是保安公司业务的其中一项罢了。

    在李小喜的眼中,面前这些各州镇将们都是今后幽燕保安总公司下辖各州分公司的经理,而其中与他关系最密切,且实力最大的儒州兵马使刘山允,则早已在他内定人选之中,将成为幽燕保安总公司的副总裁。

    李小喜正在蓟州、平州交界处为他的幽燕保安总公司努力奋斗时,卢龙节度府通判郭炳呈正在挨家挨户拜访幽州将门世家,陪同他一起前往各府的,则是秘密潜入幽州的营州都督府长史房商贸科科长钱五常,以及调查统计局押衙于赖。

    钱五常最初是幽州某商铺的三掌柜,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前往柳城贩卖货物,然后机缘巧合参加了第一次营州公务员考试,结果从此一跃而成为营州长史房商贸科的一名公务员。在两年多的时间里,钱五常殚精竭虑,勤于公务,在营州工商事业的跃进式发展中劳苦功高,于天复元年底被提拔为商贸科科长。

    于赖则是原“荣哥集团”的重要骨干,在荣哥举事前夜反正后,被高明博相中,吸收进入虞侯司行人处,虞侯司行人处改制为调查统计局后,于赖在谍报方面发挥出特长,逐渐被提拔为调查统计局押衙。

    两人这次潜入幽州的主要目的,是向各大将门世家推销“商贸股份公司”的概念。钱五常就不用说了,他是营州大力发展“商贸股份公司”的实践者,而于赖,则是持股多家作坊和商铺的大股东,同时也是“营州社会发展福利基金”的理事,属于“商贸股份公司”的受益者。由这两个人来幽州推销“商贸股份公司”概念,事半功倍。

    趁着义儿军“东征”的机会,郭炳呈带着钱五常和于赖四处拜访,首先去的便是高府。

    高府就是已故幽燕第一名将、白马银枪高思继的府邸,如今做主的是高刘氏,也就是高行珪、高行周的老娘。高氏兄弟为刘守光所败,此刻还在妫州舔伤口,高刘氏则携同高府家眷,继续待在幽州。

    虽然高家在幽州城内貌似安然无恙,但却早已不能自由进出幽州,实际上等于被软禁在了这座大城之内。如果不是来自营州方面存在的巨大威胁,刘知温考虑稳定军心的需要而向刘守光进言,恐怕高家早已灭门。所以高刘氏很明白,自家虽然暂时没有性命之忧,但却如坐在火薪之上,一旦营州的威胁消除,灭门就属必然。

    钱五常和于赖提出的建议有两个,一是扩大营州和高氏在生意上的合作,加强卢龙至南方江淮流域、卢龙至河东这两条商贸路线的经营。二是吸纳包括高行珪、高行周两兄弟在内的高氏子弟入军,先在白狼山军校培训后,进入未来的卢龙军内任职,李诚中答允,保证高氏子弟至少获得包括一个都指挥使、一个副都指挥使在内的十三个实职军职,最低不低于御侮校尉。

    当然,高家必须解散山后子弟兵,精壮者拣选从军,力弱者安排进入预备营或保安公司,从此高氏不可再有私兵。

    对于这样的条件,高刘氏实际上是没有过多回旋余地的,能够保证高氏一门安稳度过危险期,还能继续保住财路,这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了,何况还能有一定数额的军职。高刘氏很聪明,所以没有在大方向上讨价还价,仔细询问过营州军的军制以及商贸股份公司的运作方式后,便点头应允,只在细节上为高氏又争取了一些更多的好处。

    商谈妥当之后,高刘氏的亲笔书信便落到了郭炳呈的手中,然后由郭炳呈秘密派出亲信家人,连夜向妫州赶去。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