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唐新秩序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 群众演员李某 第二章 健卒营 第三章 贝州(上) 第四章 贝州(中) 第五章 贝州(下) 第六章 魏州(一) 第八章 魏州(三) 第十章 魏州(五) 第十一章 北回归线(一) 第十二章 北回归线(二) 第十三章 北回归线(三) 第十四章 北回归线(四) 第十五章 北回归线(五) 第十六章 北回归线(六) 第十七章 北回归线(七) 第十八章 整军(一) 第十九章 整军(二) 第二十一章 整军(四) 第二十二章 榆关风云(一) 第二十三章 榆关风云(二) 第二十四章 榆关风云(三) 第二十五章 榆关风云(四) 第二十六章 榆关风云(五) 第二十七章 榆关风云(六) 第二十八章 榆关风云(七) 第三十章 榆关风云(九) 第三十一章 榆关风云(十) 第三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一) 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二) 第三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三) 第三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四) 第三十八章 白狼山水间(五) 第三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六) 第四十章 白狼山水间(七) 第四十一章 白狼山水间(八) 第四十三章 白狼山水间(十) 第四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十一) 第四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十二) 第四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十三) 第四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十四) 第四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十六) 第五十章 己未之冬(一) 第五十二章 己未之冬(三) 第五十三章 己未之冬(四) 第五十四章 己未之冬(五) 第五十五章 己未之冬(六) 第五十六章 己未之冬(七) 第五十八章 己未之冬(九) 第五十九章 己未之冬(十) 第六十章 己未之冬(十一) 第六十一章 己未之冬(十二) 第六十二章 己未之冬(十三) 第六十三章 己未之冬(十四) 第六十五章 己未之冬(十六) 第六十六章 己未之冬(十七) 第六十七章 己未之冬(十八) 第六十八章 仁恕之道(一) 第六十九章 仁恕之道(二) 第七十章 仁恕之道(三) 第七十一章 仁恕之道(四) 第七十二章 仁恕之道(五) 第七十三章 仁恕之道(六) 第七十五章 仁恕之道(八) 第七十六章 仁恕之道(九) 第七十八章 仁恕之道(十一) 第一章 辽西双城(一) 第二章 辽西双城(二) 第三章 辽西双城(三) 第四章 辽西双城(四) 第五章 辽西双城(五) 第七章 辽西双城(七) 第八章 辽西双城(八) 第十章 辽西双城(十) 第十二章 辽西双城(十二) 第十三章 辽西双城(十三) 第十四章 辽西双城(十四) 第十五章 辽西双城(十五) 第十六章 辽西双城(十六) 第十七章 辽西双城(十七) 第二十一章 辽西双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辽西双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辽西双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插曲(一) 第二十五章 插曲(二) 第二十八章 插曲(五) 第二十九章 营州经略(一) 第三十章 营州经略(二) 第三十一章 营州经略(三) 第三十二章 营州经略(四) 第三十三章 营州经略(五) 第三十五章 营州经略(七) 第三十六章 营州经略(八) 第三十七章 营州经略(九) 第三十八章 营州经略(十) 第三十九章 蓟州(一) 第四十章 蓟州(二) 第四十一章 蓟州(三) 第四十二章 蓟州(四) 第四十三章 君之野望(一) 第四十四章 君之野望(二) 第四十五章 君之野望(三) 第四十六章 君之野望(四) 第四十七章 君之野望(五) 第四十八章 君之野望(六) 第四十九章 君之野望(七) 第五十章 君之野望(八) 第五十一章 君之野望(九) 第五十二章 君之野望(十) 第五十三章 君之野望(十一) 第五十四章 君之野望(十二) 第五十五章 君之野望(十三) 第五十六章 燕郡问题(一) 第五十七章 燕郡问题(二) 第五十八章 燕郡问题(三) 第五十九章 燕郡问题(四) 第六十章 燕郡问题(五) 第六十一章 燕郡问题(六) 第六十二章 燕郡问题(七) 第六十三章 燕郡问题(八) 第六十四章 燕郡问题(九) 第六十五章 燕郡问题(十) 第六十六章 燕郡问题(十一) 第六十七章 燕郡问题(十二) 第六十八章 燕郡问题(十三) 第六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一) 第七十章 怀远新思维(二) 第七十一章 怀远新思维(三) 第七十二章 怀远新思维(四) 第七十三章 怀远新思维(五) 第七十四章 怀远新思维(六) 第七十五章 怀远新思维(七) 第七十六章 怀远新思维(八) 第七十七章 怀远新思维(九) 第七十八章 怀远新思维(十) 第七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十一) 第八十章 怀远新思维(十二) 第一章 西京变(一) 第二章 西京变(二) 第三章 西京变(三) 第一章 西京变(四) 第五章 西京变(五) 第六章 西京变(六) 第七章 西京变(七) 第八章 西京变(八) 第九章 西京变(九) 第十章 西京变(十) 第十一章 西京变(十一) 第十二章 西京变(十二) 第十三章 西京变(十三) 第十四章 西京变(十四) 第十五章 西京变(十五) 第十六章 西京变(十六) 第十七章 西京变(十七) 第十八章 西京变(十八) 第十九章 西京变(十九) 第二十章 西京变(二十) 第二十一章 西京变(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诸侯之定(一) 第二十三章 诸侯之定(二) 第二十四章 诸侯之定(三) 第二十五章 诸侯之定(四) 第二十六章 诸侯之定(五) 第二十七章 诸侯之定(六) 第二十八章 诸侯之定(七) 第二十九章 诸侯之定(八) 第三十章 诸侯之定(九) 第三十一章 诸侯之定(十) 第三十二章 诸侯之定(十一) 第三十三章 诸侯之定(十二) 第三十四章 诸侯之定(十三) 第三十五章 春夏(一) 第三十六章 春夏(二) 第三十七章 春夏(三) 第三十八章 春夏(四) 第三十九章 春夏(五) 第四十章 春夏(六) 第四十一章 春夏(七) 第四十二章 春夏(八) 第四十三章 春夏(九) 第四十四章 春夏(十) 第四十五章 春夏(十一) 第四十六章 春夏(十二) 第四十七章 饶乐山巅(一) 第四十八章 饶乐山巅(二) 第四十九章 饶乐山巅(三) 第五十章 饶乐山巅(四) 第五十一章 饶乐山巅(五) 第五十二章 饶乐山巅(六) 第五十三章 饶乐山巅(七) 第五十四章 饶乐山巅(八) 第五十五章 饶乐山巅(九) 第五十六章 饶乐山巅(十) 第五十七章 饶乐山巅(十一) 第五十八章 饶乐山巅(十二) 第五十九章 饶乐山巅(十三) 第六十章 饶乐山巅(十四) 第六十一章 饶乐山巅(十五) 第六十二章 饶乐山巅(十六) 第六十三章 饶乐山巅(十七) 第六十四章 饶乐山巅(十八) 第六十五章 饶乐山巅(十九) 第六十六章 饶乐山巅(二十) 第六十七章 饶乐山巅(二十一) 第六十八章 钉子(一) 第六十九章 钉子(二) 第七十章 钉子(三) 第七十一章 钉子(四) 第七十二章 钉子(五) 第七十三章 钉子(六) 第七十四章 钉子(七) 第七十五章 钉子(八) 第七十六章 钉子(九) 第七十七章 钉子(十) 第七十八章 钉子(十一) 第七十九章 钉子(十二) 第八十章 钉子(十三) 第八十一章 钉子(十四) 第八十二章 钉子(十五) 第八十三章 钉子(十六) 第八十四章 钉子(十七) 第八十五章 钉子(十八) 第一章 幽州留后(一) 第二章 幽州留后(二) 第三章 幽州留后(三) 第四章 幽州留后(四) 第五章 幽州留侯(五) 第六章 幽州留后(六) 第七章 幽州留后(七) 第八章 幽州留后(八) 第九章 幽州留后(九) 第十章 幽州留后(十) 第十一节 幽州留后(十一) 第十二节 幽州留后(十二) 第十三节 幽州留后(十三) 第十四节 幽州留后(十四) 第十五节 幽州留后(十五) 第十六章 幽州留后(十六) 第十七章 幽州留后(十七) 第十八章 幽州留后(十八) 第十九章 幽州留后(十九) 第二十章 幽州留后(二十) 第二十一章 幽州留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幽州留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幽州留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幽州留后(二十四) 第二十五章 幽州留后(二十五) 第二十六章 幽州留后(二十六) 第二十七章 幽州留后(二十七) 第二十八章 幽州留后(二十八) 第二十九章 幽州留后(二十九) 第三十章 幽州留后(三十) 第三十一章 幽州留后(三十一) 第三十二章 卢龙节度(一) 第三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 第三十四章 卢龙节度(三) 第三十五章 卢龙节度(四) 第三十六章 卢龙节度(五) 第三十七章 卢龙节度(六) 第三十八章 卢龙节度(七) 第三十九章 卢龙节度(八) 第四十章 卢龙节度(九) 第四十一章 卢龙节度(十) 第四十二章 卢龙节度(十一) 第四十三章 卢龙节度(十二) 第四十四章 卢龙节度(十三) 第四十五章 卢龙节度(十四) 第四十六章 卢龙节度(十五) 第四十七章 卢龙节度(十六) 第四十八章 卢龙节度(十七) 第四十九章 卢龙节度(十八) 第五十章 卢龙节度(十九) 第五十一章 卢龙节度(二十) 第五十二章 卢龙节度(二十一) 第五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十二) 第五十四章 卢龙节度(二十三) 第五十五章 卢龙节度(二十四) 第五十六章 卢龙节度(二十五) 第五十七章 卢龙节度(二十六) 第五十八章 河北新军阀(一) 第五十九章 河北新军阀(二) 第六十章 河北新军阀(三) 第六十一章 河北新军阀(四) 第六十二章 河北新军阀(五) 第六十三章 河北新军阀(六) 第六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一) 第六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二) 第六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三) 第六十七章 非常规战争(四) 第六十八章 非常规战争(五) 第六十九章 非常规战争(六) 第七十章 非常规战争(七) 第七十一章 非常规战争(八) 第七十二章 非常规战争(九) 第七十三章 非常规战争(十) 第七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十一) 第七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十二) 第七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十三) 第七十七章 大王庄——将军庙(一) 第七十八章 大王庄——将军庙(二) 第七十九章 大王庄——将军庙(三) 第八十章 大王庄——将军庙(四) 第八十一章 大王庄——将军庙(五) 第八十二章 大王庄——将军庙(六) 第一章 魏州血夜(一) 第二章 魏州血夜(二) 第三章 魏博血夜(三) 第四章 魏州血夜(四) 第五章 魏州血夜(五) 第六章 魏州血夜(六) 第七章 中官之死(一) 第八章 中官之死(二) 第九章 中官之死(三) 第十章 中官之死(四) 第十一章 蒋袁合流(一) 第十二章 蒋袁合流(二) 第十三章 蒋袁合流(三) 第十四章 蒋袁合流(四) 第十五章 蒋袁合流(五) 第十六章 大河之东(一) 第十七章 大河之东(二) 第十八章 大河之东(三) 第十九章 大河之东(四) 第二十章 大河之东(五) 第二十一章 大河之东(六) 第二十二章 大河之东(七) 第二十三章 大河之东(八) 第二十四章 大河之东(九) 第二十五章 大河之东(十) 第二十六章 大河之东(十一) 第二十七章 大河之东(十二) 第二十八章 大河之东(十三) 第二十九章 双极(一) 第三十章 双极(二) 第三十一章 双极(三) 第三十二章 双极(四) 第三十三章 双极(五) 第三十四章 双极(六) 第三十五章 双极(七) 第三十六章 双极(八) 第三十七章 双极(九) 第三十八章 双极(十) 第三十九章 双极(十一) 第四十章 双极(十二) 第四十一章 双极(十三) 第四十二章 双极(十四) 第四十三章 双极(十五) 第四十四章 双极(十六) 第四十五章 双极(十七) 第四十六章 双极(十八) 第四十七章 范阳之春(一) 第四十八章 范阳之春(二) 第四十九章 范阳之春(三) 第五十章 范阳之春(四) 第五十一章 范阳之春(五) 第五十二章 范阳之春(六) 第五十三章 范阳之春(七) 第五十四章 范阳之春(八) 第五十五章 两河轮战(一) 第五十六章 两河轮战(二) 第五十七章 两河轮战(三) 第五十八章 两河轮战(四) 第五十九章 两河轮战(五) 第六十章 两河轮战(六) 第六十一章 两河轮战(七) 第六十二章 两河轮战(八) 第六十三章 两河轮战(九) 第六十四章 两河轮战(十) 第六十五章 两河轮战(十一) 第六十六章 两河轮战(十二) 第六十七章 两河轮战(十三) 第六十八章 两河轮战(十四) 第六十九章 转折(一) 第七十章 转折(二) 第七十一章 转折(三) 第七十二章 转折(四) 第七十三章 转折(五) 第七十四章 转折(六) 第七十五章 转折(七) 第七十六章 转折(八) 第七十七章 转折(九) 第七十八章 转折(十) 第七十九章 转折(十一) 第八十章 转折(十二) 第八十一章 东都会盟(一) 第八十二章 东都会盟(二) 第八十三章 东都会盟(三) 第八十四章 东都会盟(四) 第八十五章 东都会盟(五) 第八十六章 决战上党(一) 第八十七章 决战上党(二) 第八十八章 决战上党(三) 第八十九章 决战上党(四) 第九十章 决战上党(五) 第九十一章 决战上党(六) 第九十二章 决战上党(七) 第九十三章 决战上党(八) 第九十四章 决战上党(九) 第九十五章 决战上党(十) 第九十六章 决战上党(十一) 第九十七章 决战上党(十二) 第九十八章 决战上党(十三) 第九十九章 决战上党(十四) 第一百章 决战上党(十五) 第一百零一章 决战上党(十六) 第一百零二章 决战上党(十七) 第一百零三章 决战上党(十八) 第一百零四章 决战上党(十九) 第一百零五章 决战上党(二十) 第一百零六章 决战上党(二十一) 第一百零七章 南北战策(一) 第一百零八章 南北战策(二) 第一百零九章 南北战策(三) 第一百一十章 南北战策(四) 第一百一十一章 南北战策(五) 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北战策(六) 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北战策(七) 第一百一十四章 南北战策(八) 第一百一十五章 南北战策(九) 第一百一十六章 南北战策(十) 第一百一十七章 南北战策(十一) 第一百一十八章 南北战策(十二) 第一百一十九章 南北战策(十三) 第一百二十章 南北战策(十四) 第一百二十一章 南北战策(十五) 第一百二十二章 南北战策(十六) 第一百二十三章 河南(一) 第一百二十四章 河南(二) 第一百二十五章 河南(三) 第一百二十六章 河南(四) 第一百二十七章 河南(五) 第一百二十八章 河南(六) 第一百二十九章 河南(七) 第一百三十章 河南(八)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枢之要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中枢之要(二) 第一百三十三章 中枢之要(三)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中枢之要(四)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中枢之要(五)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中枢之要(六)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中枢之要(七) 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枢之要(八) 第一百三十九章 国器(一) 第一百四十章 国器(二) 第一百四十一章 国器(三) 第一百四十二章 国器(四) 完本感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九十五章 决战上党(十)
《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
更新时间:2024-01-20 08:01:47
字数:8438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大唐新秩序 !

    “小亚子”李从珂奉命率一千八百骑兵出营,向襄垣战场接近,探查燕军动向,并试图消灭部分燕军骑兵,夺回战场机动权。

    李从珂年岁不大,但和真正的“亚子将军”李存勖一样,已经有了多年的征战经历。这次他带领的一千八百骑兵,几乎是李嗣源麾下藩汉马步军骑兵的全部,有这支骑兵大军在手,李从珂不惧怕任何敌人。

    当年与宣武军作战的时候,李从珂就敢于带领数十骑向十倍于己的宣武军发动冲击,还曾经在隰县南郊以百骑撼动朱友宁大阵,最终追着上万宣武军撵出去十五里之遥。有此战绩在手,李从珂自信心很满。

    不过李从珂也没有盲目自大,他知道河北也是盛产骑兵的地方,河北骑兵并不弱于河东骑兵。李嗣源曾经和他谈及河北骑兵的战力,对当年那支霸都骑相当推崇。

    乾宁四年(897年),卢龙老帅刘仁恭“背叛”了李克用,李克用大怒之下挥军东进,讨伐河北。这次讨伐属于李克用的“因怒兴师”,最终失败并不意外,不过直接导致河东军惨败的还是安塞一战。霸都骑与河东骑兵在安塞展开骑兵对决,河东骑兵不敌霸都骑,引发了河东军全军总崩溃。

    后来霸都骑在青草坡中伏,几乎被宣武大将张存敬一网打尽的消息传到河东时,李嗣源还为之叹息良久,连道数声“可惜”,当时李从珂就在李嗣源的身边。

    因此,李从珂虽然有信心夺取骑兵野战的胜利,内心中却充满警惕,一路走来小心谨慎。

    接近襄垣城五里时,李从珂没有继续南下,而是向西绕道,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他不愿深入对手的“控制区”内。李从珂的目标很明确,就是直奔燕军骑兵主力——辽东保安军驻扎的石砀山。石砀山离襄垣城有十三里地,如果两边打起来,就算襄垣城想要出兵增援,也会给李从珂留出至少两个时辰以上的时间。

    往前走了没有几里地,李从珂便发现了燕军骑兵小队。对方并不像宣武骑兵那样惊慌逃跑,也不像草原骑兵那样大呼小叫,而是默默的向远处避开,拉到一定距离后,转身跟随在李从珂大对骑兵右侧二里外。整个过程中,燕军骑兵都表现得十分沉着,那股子不慌不忙的味道,让人印象深刻。

    从始至终,这队只有十名骑兵的燕军小队一直保持着严整的行动次序,无论是直行还是转身,不管是缓行还是疾奔,亦或是上下坡道,每一个骑兵在队列中的位置都没有变化过。李从珂注意到,这队骑兵在跃上一个小坡的时候,第二名骑兵的战马不知什么原因稍稍停顿了片刻,没有跟上,马上的骑兵催促了几次,胯下的战马才开始爬坡,这一状况导致他和第一名骑兵的距离拉开了十多个身位。

    关键在于,第三名骑兵立刻勒束战马,并不超越第二名骑兵,他身后的第四名、第五名......包括最后一名骑兵全部停在了原地,一直等到第二名骑兵重新启动了战马,整个队列才继续前行。

    这个细节反复萦绕在李从珂的心头,成为挥之不去的阴影。

    有这样一支敌军小队在身边监视,李从珂当然会感到很不舒服,其实他也派了几支骑兵小队前往驱逐,但对方很谨慎,始终保持在二里之外。到了这个距离上,李从珂就只能无奈的召回了前往驱逐的骑兵。这种骑兵游弋方式李从珂非常熟悉,正是来自于关外游牧骑兵,李从珂甚至能够知道接下来对方还会采取哪些方式来回避追逐,同时保持监视的距离不变。

    因此,李从珂催促部下开始加速,不再理睬这支燕军骑兵小队,他想赶在对方回报之前抵达石砀山,不给敌军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准备——这也是唯一的应对之道。

    李从珂骑兵大队一提速,远处的燕军骑兵小队就吹动了号角,号角声传向四野,在丘陵和野地中回荡。李从珂心头不由紧了紧,但没有太过慌乱,用号角来传递警讯是常识,但简单的号角声无法传递详细军情,就算敌军知道有警情需要戒备,也不知道危险程度和敌袭的规模。

    当然,也有一些运用骑兵战法比较熟练的将领,会在自己部下中定出几个等次,用不同的方式吹出不同的长短号声,用以代表受威胁程度的不同。但就算是这样,所传递的消息也十分有限,李从珂对此不太担心......

    可是,李从珂脸色变了,燕军骑兵的号角似乎有些不一样。号角声有长有短,有快有慢,起初李从珂还以为对方气息紊乱,吹出了这种完全不着调的号声。可是连续几次都是如此,让李从珂由讥笑而默然,由默然而醒悟,乃至叹服。

    原来号角还可以如此使用,通过长短和快慢的变化来进行组合,就可以传递更多、更详尽的消息!李从珂不知道燕军骑兵的号角声到底传递回去了哪些情报,但这条思路是完全可以借用的,只要预先设定出固定的对应关系就行。

    李从珂开始犹豫了,他不知道是应该按照原来的计划快速奔袭,还是终止这条命令。想了想,他决定暂时不做改变,看一看情况再说。

    前行片刻,左前方又发现了一支燕军骑兵小队,又过了一会儿,身后也缀上了另外一支。越来越多的骑兵小队出现在四周,这样的情况终于证实了李从珂的猜测,燕军骑兵的号角声能够传递的消息远远超出自己的预计之外,石砀山的燕军骑兵应当是做好准备了。

    李从珂当即立断,抬起右臂做了个停止前进的手势,麾下骑兵在缓缓减速中停了下来。借着这个让战马休息的空挡,李从珂认真思考起接下来的方案,最后,他决定将骑兵带向更加偏西的位置,拉到燕军骑兵控制范围之外。如果燕军愿意和他来一次堂堂正正的骑战,他丝毫不会介意,如果不的话,也不耽误他从外围寻找战机,对于敌人来说,这样的威胁其实更大。

    原地休息了片刻,李从珂指挥骑兵向西南转向,就在这时候,他听到天空中传来一声清脆的爆响,循声望去,一朵黑云陡然出现在寂朗的天空中。紧接着是第二声、第三声爆响,又是两朵黑云相伴着出现。

    这边三朵黑云刚刚显露,那边又是接连三声爆响,又有三朵黑云十分突兀的结伴出现在天空中,然后又是三朵、再三朵......

    七月的天气很炎热,但李从珂却忍不住打了一个寒颤,这种情况怎么看怎么透着一股子说不出的邪性。

    李从珂带领的骑兵之中,有很多是前几天刚刚尝到被燕军骑兵“驱逐”滋味的,顿时忍不住叫了起来:“妖云!是妖云!”

    “天雷来了!”

    “是五雷正法!”

    李从珂忍住心头的慌乱,强作镇定,让手下军官弹压住神色慌张的部下,然后加速向西南方奔行。奔行的路上,不时有爆响声和黑云在天空显现,陪伴着这支慌慌张张的骑兵大队。

    好在黑云虽然不时出现,但并没有想象中的电闪和雷火向自己打来,这让李从珂逐渐镇静下来,也让骑兵大队避免了解体的命运。如果燕军真有高人会召唤雷法的话,那么这仗也就不用打了,李从珂会立刻下令撤军。人力岂能与天威相抗?那不是开玩笑么?

    不过李从珂也暗自下定决心,等回到大营之后,立刻建议韩王殿下,让军士们搜集狗血和粪便......

    如果李从珂能化身为鹰,从高空向下俯视的话,他肯定会立刻掉头,向北转进。就在十五里之外,一支燕军的大股骑兵正在向自己行进的方向快速接近。在接近的路上,这支燕军骑兵还不断向天空发射着一支支火箭,在空中爆出的却是团团白烟。在火箭的召唤下,一队队骑兵正从四面八方赶过来汇入其中,如同滚雪团一样让这股大队骑兵逐渐膨胀起来。

    李从珂领军前行至下午,日头已经西沉,阳光晃得骑兵们睁不开眼睛。这时候李从珂作了一个判断,他认为从绕行的距离而言,已经远远脱离了燕军的活动范围,虽然那些讨厌的燕军骑兵小队仍然如苍蝇一样在四周转来转去,但实际上威胁已经消除,他估计过不了多久,当夜色降临的时候,就可以甩开这些苍蝇的打扰了。

    于是他作了一个决定,准备转向正南,当然在转向之前,还需要让大军休息,吃点东西,喝点水,同时恢复马力。

    奔行了大半天,士卒们浑身汗流浃背,纷纷从马鞍上摘下皮袋往嘴里灌水,有些热得受不了的,干脆将轻甲脱了下来,躺在地上喘气。还有一些爱惜战马的,顾不上喝水解甲,将战马的马鞍摘下来,松开马脖子上的缰绳,给心爱的战马喂水喂食。

    李从珂知道大军休息的时候也是最危险的时候,如果是在战场之上,他是绝对不允许士卒解甲的,最多只是下马吃食喝水,松松长时间颠簸而酸痛的筋骨。

    只是既然已经远离了燕军的控制区,这种危险就显得并不太大了,与抓紧时间让士卒和战马更好地恢复体力相比,一点点危险还是值得冒的。不过出于从军征战多年的经验,他仍然派出了上百名骑兵,分作四个方向撒出去一里地,警戒那些讨厌的燕军小苍蝇。

    稍作休整,李从珂便将几名带队的校尉和都头召集到身边,商议下一步的行止。作为镇守潞州多年的老河东军人,根本无需舆图,周围的地理山川都在他们的心里,张口就可以说出来。

    有人建议趁天黑之后绕至石砀山南麓,从身后突袭燕军骑兵大营,不过夜袭的话,不可能全军而去,能够夜视的士卒在军中不占多数,还需要商量好更稳妥的办法。

    也有人建议,向南多走十五里,然后向东,奔袭襄垣城南五阳山的燕军营寨,那里囤积着大量辎重,如果能将其捣毁焚烧,其意义无疑是相当重大的。

    更有人建议,干脆直插潞州城下,寻机攻占潞州。这种想法虽然更大胆,却也更无稽,李从珂对此只是一笑而过。

    李从珂边听部下的建议,心里一边琢磨,逐渐在脑海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方略,他打算在襄垣之南来回牵扯,引动燕军骑兵主力出击,然后在最利于埋伏的磨盘山于屯留交界之处设伏,一举摧毁燕军骑兵主力!

    一丝微风带着热浪从东边缓缓吹了过来,卷起片片洁白的蒲公英碎花,李从珂微微有些走神,看着这些碎花向西飘散而去,怔怔间莫名其妙的感到一阵心悸。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