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唐新秩序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 群众演员李某 第二章 健卒营 第三章 贝州(上) 第四章 贝州(中) 第五章 贝州(下) 第六章 魏州(一) 第八章 魏州(三) 第十章 魏州(五) 第十一章 北回归线(一) 第十二章 北回归线(二) 第十三章 北回归线(三) 第十四章 北回归线(四) 第十五章 北回归线(五) 第十六章 北回归线(六) 第十七章 北回归线(七) 第十八章 整军(一) 第十九章 整军(二) 第二十一章 整军(四) 第二十二章 榆关风云(一) 第二十三章 榆关风云(二) 第二十四章 榆关风云(三) 第二十五章 榆关风云(四) 第二十六章 榆关风云(五) 第二十七章 榆关风云(六) 第二十八章 榆关风云(七) 第三十章 榆关风云(九) 第三十一章 榆关风云(十) 第三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一) 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二) 第三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三) 第三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四) 第三十八章 白狼山水间(五) 第三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六) 第四十章 白狼山水间(七) 第四十一章 白狼山水间(八) 第四十三章 白狼山水间(十) 第四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十一) 第四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十二) 第四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十三) 第四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十四) 第四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十六) 第五十章 己未之冬(一) 第五十二章 己未之冬(三) 第五十三章 己未之冬(四) 第五十四章 己未之冬(五) 第五十五章 己未之冬(六) 第五十六章 己未之冬(七) 第五十八章 己未之冬(九) 第五十九章 己未之冬(十) 第六十章 己未之冬(十一) 第六十一章 己未之冬(十二) 第六十二章 己未之冬(十三) 第六十三章 己未之冬(十四) 第六十五章 己未之冬(十六) 第六十六章 己未之冬(十七) 第六十七章 己未之冬(十八) 第六十八章 仁恕之道(一) 第六十九章 仁恕之道(二) 第七十章 仁恕之道(三) 第七十一章 仁恕之道(四) 第七十二章 仁恕之道(五) 第七十三章 仁恕之道(六) 第七十五章 仁恕之道(八) 第七十六章 仁恕之道(九) 第七十八章 仁恕之道(十一) 第一章 辽西双城(一) 第二章 辽西双城(二) 第三章 辽西双城(三) 第四章 辽西双城(四) 第五章 辽西双城(五) 第七章 辽西双城(七) 第八章 辽西双城(八) 第十章 辽西双城(十) 第十二章 辽西双城(十二) 第十三章 辽西双城(十三) 第十四章 辽西双城(十四) 第十五章 辽西双城(十五) 第十六章 辽西双城(十六) 第十七章 辽西双城(十七) 第二十一章 辽西双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辽西双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辽西双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插曲(一) 第二十五章 插曲(二) 第二十八章 插曲(五) 第二十九章 营州经略(一) 第三十章 营州经略(二) 第三十一章 营州经略(三) 第三十二章 营州经略(四) 第三十三章 营州经略(五) 第三十五章 营州经略(七) 第三十六章 营州经略(八) 第三十七章 营州经略(九) 第三十八章 营州经略(十) 第三十九章 蓟州(一) 第四十章 蓟州(二) 第四十一章 蓟州(三) 第四十二章 蓟州(四) 第四十三章 君之野望(一) 第四十四章 君之野望(二) 第四十五章 君之野望(三) 第四十六章 君之野望(四) 第四十七章 君之野望(五) 第四十八章 君之野望(六) 第四十九章 君之野望(七) 第五十章 君之野望(八) 第五十一章 君之野望(九) 第五十二章 君之野望(十) 第五十三章 君之野望(十一) 第五十四章 君之野望(十二) 第五十五章 君之野望(十三) 第五十六章 燕郡问题(一) 第五十七章 燕郡问题(二) 第五十八章 燕郡问题(三) 第五十九章 燕郡问题(四) 第六十章 燕郡问题(五) 第六十一章 燕郡问题(六) 第六十二章 燕郡问题(七) 第六十三章 燕郡问题(八) 第六十四章 燕郡问题(九) 第六十五章 燕郡问题(十) 第六十六章 燕郡问题(十一) 第六十七章 燕郡问题(十二) 第六十八章 燕郡问题(十三) 第六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一) 第七十章 怀远新思维(二) 第七十一章 怀远新思维(三) 第七十二章 怀远新思维(四) 第七十三章 怀远新思维(五) 第七十四章 怀远新思维(六) 第七十五章 怀远新思维(七) 第七十六章 怀远新思维(八) 第七十七章 怀远新思维(九) 第七十八章 怀远新思维(十) 第七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十一) 第八十章 怀远新思维(十二) 第一章 西京变(一) 第二章 西京变(二) 第三章 西京变(三) 第一章 西京变(四) 第五章 西京变(五) 第六章 西京变(六) 第七章 西京变(七) 第八章 西京变(八) 第九章 西京变(九) 第十章 西京变(十) 第十一章 西京变(十一) 第十二章 西京变(十二) 第十三章 西京变(十三) 第十四章 西京变(十四) 第十五章 西京变(十五) 第十六章 西京变(十六) 第十七章 西京变(十七) 第十八章 西京变(十八) 第十九章 西京变(十九) 第二十章 西京变(二十) 第二十一章 西京变(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诸侯之定(一) 第二十三章 诸侯之定(二) 第二十四章 诸侯之定(三) 第二十五章 诸侯之定(四) 第二十六章 诸侯之定(五) 第二十七章 诸侯之定(六) 第二十八章 诸侯之定(七) 第二十九章 诸侯之定(八) 第三十章 诸侯之定(九) 第三十一章 诸侯之定(十) 第三十二章 诸侯之定(十一) 第三十三章 诸侯之定(十二) 第三十四章 诸侯之定(十三) 第三十五章 春夏(一) 第三十六章 春夏(二) 第三十七章 春夏(三) 第三十八章 春夏(四) 第三十九章 春夏(五) 第四十章 春夏(六) 第四十一章 春夏(七) 第四十二章 春夏(八) 第四十三章 春夏(九) 第四十四章 春夏(十) 第四十五章 春夏(十一) 第四十六章 春夏(十二) 第四十七章 饶乐山巅(一) 第四十八章 饶乐山巅(二) 第四十九章 饶乐山巅(三) 第五十章 饶乐山巅(四) 第五十一章 饶乐山巅(五) 第五十二章 饶乐山巅(六) 第五十三章 饶乐山巅(七) 第五十四章 饶乐山巅(八) 第五十五章 饶乐山巅(九) 第五十六章 饶乐山巅(十) 第五十七章 饶乐山巅(十一) 第五十八章 饶乐山巅(十二) 第五十九章 饶乐山巅(十三) 第六十章 饶乐山巅(十四) 第六十一章 饶乐山巅(十五) 第六十二章 饶乐山巅(十六) 第六十三章 饶乐山巅(十七) 第六十四章 饶乐山巅(十八) 第六十五章 饶乐山巅(十九) 第六十六章 饶乐山巅(二十) 第六十七章 饶乐山巅(二十一) 第六十八章 钉子(一) 第六十九章 钉子(二) 第七十章 钉子(三) 第七十一章 钉子(四) 第七十二章 钉子(五) 第七十三章 钉子(六) 第七十四章 钉子(七) 第七十五章 钉子(八) 第七十六章 钉子(九) 第七十七章 钉子(十) 第七十八章 钉子(十一) 第七十九章 钉子(十二) 第八十章 钉子(十三) 第八十一章 钉子(十四) 第八十二章 钉子(十五) 第八十三章 钉子(十六) 第八十四章 钉子(十七) 第八十五章 钉子(十八) 第一章 幽州留后(一) 第二章 幽州留后(二) 第三章 幽州留后(三) 第四章 幽州留后(四) 第五章 幽州留侯(五) 第六章 幽州留后(六) 第七章 幽州留后(七) 第八章 幽州留后(八) 第九章 幽州留后(九) 第十章 幽州留后(十) 第十一节 幽州留后(十一) 第十二节 幽州留后(十二) 第十三节 幽州留后(十三) 第十四节 幽州留后(十四) 第十五节 幽州留后(十五) 第十六章 幽州留后(十六) 第十七章 幽州留后(十七) 第十八章 幽州留后(十八) 第十九章 幽州留后(十九) 第二十章 幽州留后(二十) 第二十一章 幽州留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幽州留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幽州留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幽州留后(二十四) 第二十五章 幽州留后(二十五) 第二十六章 幽州留后(二十六) 第二十七章 幽州留后(二十七) 第二十八章 幽州留后(二十八) 第二十九章 幽州留后(二十九) 第三十章 幽州留后(三十) 第三十一章 幽州留后(三十一) 第三十二章 卢龙节度(一) 第三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 第三十四章 卢龙节度(三) 第三十五章 卢龙节度(四) 第三十六章 卢龙节度(五) 第三十七章 卢龙节度(六) 第三十八章 卢龙节度(七) 第三十九章 卢龙节度(八) 第四十章 卢龙节度(九) 第四十一章 卢龙节度(十) 第四十二章 卢龙节度(十一) 第四十三章 卢龙节度(十二) 第四十四章 卢龙节度(十三) 第四十五章 卢龙节度(十四) 第四十六章 卢龙节度(十五) 第四十七章 卢龙节度(十六) 第四十八章 卢龙节度(十七) 第四十九章 卢龙节度(十八) 第五十章 卢龙节度(十九) 第五十一章 卢龙节度(二十) 第五十二章 卢龙节度(二十一) 第五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十二) 第五十四章 卢龙节度(二十三) 第五十五章 卢龙节度(二十四) 第五十六章 卢龙节度(二十五) 第五十七章 卢龙节度(二十六) 第五十八章 河北新军阀(一) 第五十九章 河北新军阀(二) 第六十章 河北新军阀(三) 第六十一章 河北新军阀(四) 第六十二章 河北新军阀(五) 第六十三章 河北新军阀(六) 第六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一) 第六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二) 第六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三) 第六十七章 非常规战争(四) 第六十八章 非常规战争(五) 第六十九章 非常规战争(六) 第七十章 非常规战争(七) 第七十一章 非常规战争(八) 第七十二章 非常规战争(九) 第七十三章 非常规战争(十) 第七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十一) 第七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十二) 第七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十三) 第七十七章 大王庄——将军庙(一) 第七十八章 大王庄——将军庙(二) 第七十九章 大王庄——将军庙(三) 第八十章 大王庄——将军庙(四) 第八十一章 大王庄——将军庙(五) 第八十二章 大王庄——将军庙(六) 第一章 魏州血夜(一) 第二章 魏州血夜(二) 第三章 魏博血夜(三) 第四章 魏州血夜(四) 第五章 魏州血夜(五) 第六章 魏州血夜(六) 第七章 中官之死(一) 第八章 中官之死(二) 第九章 中官之死(三) 第十章 中官之死(四) 第十一章 蒋袁合流(一) 第十二章 蒋袁合流(二) 第十三章 蒋袁合流(三) 第十四章 蒋袁合流(四) 第十五章 蒋袁合流(五) 第十六章 大河之东(一) 第十七章 大河之东(二) 第十八章 大河之东(三) 第十九章 大河之东(四) 第二十章 大河之东(五) 第二十一章 大河之东(六) 第二十二章 大河之东(七) 第二十三章 大河之东(八) 第二十四章 大河之东(九) 第二十五章 大河之东(十) 第二十六章 大河之东(十一) 第二十七章 大河之东(十二) 第二十八章 大河之东(十三) 第二十九章 双极(一) 第三十章 双极(二) 第三十一章 双极(三) 第三十二章 双极(四) 第三十三章 双极(五) 第三十四章 双极(六) 第三十五章 双极(七) 第三十六章 双极(八) 第三十七章 双极(九) 第三十八章 双极(十) 第三十九章 双极(十一) 第四十章 双极(十二) 第四十一章 双极(十三) 第四十二章 双极(十四) 第四十三章 双极(十五) 第四十四章 双极(十六) 第四十五章 双极(十七) 第四十六章 双极(十八) 第四十七章 范阳之春(一) 第四十八章 范阳之春(二) 第四十九章 范阳之春(三) 第五十章 范阳之春(四) 第五十一章 范阳之春(五) 第五十二章 范阳之春(六) 第五十三章 范阳之春(七) 第五十四章 范阳之春(八) 第五十五章 两河轮战(一) 第五十六章 两河轮战(二) 第五十七章 两河轮战(三) 第五十八章 两河轮战(四) 第五十九章 两河轮战(五) 第六十章 两河轮战(六) 第六十一章 两河轮战(七) 第六十二章 两河轮战(八) 第六十三章 两河轮战(九) 第六十四章 两河轮战(十) 第六十五章 两河轮战(十一) 第六十六章 两河轮战(十二) 第六十七章 两河轮战(十三) 第六十八章 两河轮战(十四) 第六十九章 转折(一) 第七十章 转折(二) 第七十一章 转折(三) 第七十二章 转折(四) 第七十三章 转折(五) 第七十四章 转折(六) 第七十五章 转折(七) 第七十六章 转折(八) 第七十七章 转折(九) 第七十八章 转折(十) 第七十九章 转折(十一) 第八十章 转折(十二) 第八十一章 东都会盟(一) 第八十二章 东都会盟(二) 第八十三章 东都会盟(三) 第八十四章 东都会盟(四) 第八十五章 东都会盟(五) 第八十六章 决战上党(一) 第八十七章 决战上党(二) 第八十八章 决战上党(三) 第八十九章 决战上党(四) 第九十章 决战上党(五) 第九十一章 决战上党(六) 第九十二章 决战上党(七) 第九十三章 决战上党(八) 第九十四章 决战上党(九) 第九十五章 决战上党(十) 第九十六章 决战上党(十一) 第九十七章 决战上党(十二) 第九十八章 决战上党(十三) 第九十九章 决战上党(十四) 第一百章 决战上党(十五) 第一百零一章 决战上党(十六) 第一百零二章 决战上党(十七) 第一百零三章 决战上党(十八) 第一百零四章 决战上党(十九) 第一百零五章 决战上党(二十) 第一百零六章 决战上党(二十一) 第一百零七章 南北战策(一) 第一百零八章 南北战策(二) 第一百零九章 南北战策(三) 第一百一十章 南北战策(四) 第一百一十一章 南北战策(五) 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北战策(六) 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北战策(七) 第一百一十四章 南北战策(八) 第一百一十五章 南北战策(九) 第一百一十六章 南北战策(十) 第一百一十七章 南北战策(十一) 第一百一十八章 南北战策(十二) 第一百一十九章 南北战策(十三) 第一百二十章 南北战策(十四) 第一百二十一章 南北战策(十五) 第一百二十二章 南北战策(十六) 第一百二十三章 河南(一) 第一百二十四章 河南(二) 第一百二十五章 河南(三) 第一百二十六章 河南(四) 第一百二十七章 河南(五) 第一百二十八章 河南(六) 第一百二十九章 河南(七) 第一百三十章 河南(八)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枢之要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中枢之要(二) 第一百三十三章 中枢之要(三)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中枢之要(四)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中枢之要(五)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中枢之要(六)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中枢之要(七) 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枢之要(八) 第一百三十九章 国器(一) 第一百四十章 国器(二) 第一百四十一章 国器(三) 第一百四十二章 国器(四) 完本感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七十二章 仁恕之道(五)
《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
更新时间:2024-01-20 07:53:50
字数:8532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大唐新秩序 !

    在袭击品部过冬营地的时候,前营士兵俘获了六十九个契丹人,其中老弱妇孺占了一半,剩下的三十六人则为青壮。在草原上,青壮的意思就是士兵,所有成年男子,包括未成年但已拿得动兵刃的男子,都是士兵。如何处理这些俘虏,是一件颇为挠头的事情。

    对于那些老弱妇孺来说,只要将她们纳入冯道的管辖之下,按规矩劳作即可,这倒是没有什么疑虑。草原上的部落之间经常相互征伐,战败者成为获胜方的奴隶,为获胜方畜牧牛羊、甚至生儿育女,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这些契丹女人和孩子完全不用担心,她们有着天然的劳动自觉性和服从性。

    而对于那些契丹士兵的处理方式,大体意见相同。冯道的观点代表着中原文人的主流观点,即行王道、施仁政,将这些士兵予以教化。张兴重和周砍刀的意见则近乎武人,杀掉其中的桀骜之徒,其余则强迫从军。这二种意见其实都等同于将这些契丹人完全归入军中效力,因为所谓的“桀骜之徒”,早已在战斗中被前营士兵格杀,能够活着成为俘虏的,几乎都是自愿放下兵刃者,也就是常说的“识时务”者。

    李诚中对于这些契丹降兵也很垂涎,但他还考虑到一个问题,即契丹人和汉人百姓能否相融的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被解救出来的三百多汉人对契丹人的积怨,李诚中亲自看望了这些百姓,和他们亲切的谈话,询问他们的诉求,倾听他们的愿望。令他惊讶的是,这些百姓对李诚中和前营士兵的感激直接掩盖了他们对契丹人的仇恨,对于能够从契丹人的营地中解脱出来已经感到十分庆幸了,丝毫没有奢望过应该如何报复契丹人。当李诚中隐约透露出想招揽契丹人为己所用的意图之时,百姓们完全没有二话可言,用他们的原话来说:“将军是某等的救命恩人,将军想要怎生做,某等怎敢轻言。能逃脱出来已经是万幸了,哪里还敢奢望其余......”

    面对这个时代百姓对上位者的盲从,或者说对于自身命运的麻木,李诚中惊讶之余,不知是应该感到庆幸还是悲哀。

    好吧,李诚中不是那种指天发誓要解救天下百姓的傻缺,他目前的想法仅仅限**速增强自己的力量,打败契丹品部对白狼山的封锁,更远一些,是恢复关外的土地,重新将营州纳入卢龙军的管辖之内——说白了,就是纳入他的治下,让他能够真正有一块安身立命的地盘。因此,他很快抛开了这些负面情绪,开始着手处理契丹降人的事宜。

    方法很简单,为了让契丹人真正为自己效力,他打算重新做一次之前对教官解里所做的事情——劳教,或者说是“劳动改造”。这个办法已经有过前车之鉴,证明是切实可行的,所以李诚中很快就让契丹降人投入到了劳动之中。就像之前所说,愿意放下兵刃投降的基本上都不是桀骜之徒,对于以劳动换取工分、以工分换取食物的要求显得十分顺从,于是,契丹士兵们用拿惯了刀枪的双手接过了劳动的工具。

    在教官解里的改造过程中,白狼山军寨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和规律,因此,以李诚中牵头、冯道为副,成员包括姜苗、胖子王二、三名村老所组成的“白狼山战俘改造委员会”经过多次碰头磋商,将某些证明是极为有效的成功经验运用到改造这批契丹战俘中,逐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除了劳动换取工分外,这些经验还包括:

    让契丹战俘适当参与需要多人协调完成的集体劳作——以培养他们的融入感;

    通过一些小技巧让契丹战俘认识到懂汉话和识汉字的重要性——以引诱和劝导他们自觉自愿参加文化课程;

    帮助契丹战俘结识一些汉人百姓——以让他们能够认识到过去的劫掠行为对他人造成的巨大伤害;

    让教官解里现身说法——以让他们能够看到未来生活的希望;

    ......

    李诚中前世是个球迷,在部队中参加得最多的体育赛事就是篮球和足球。自从抢劫了契丹品部的冬季营地后,他自家也着实是饱吃了一阵子羊肉和牛肉,浑身精力无处发泄,除了训练士兵以外,不免有点小富即安的心思,便趁着空暇时搞起了球类活动。

    以白狼山军寨的校场大小而论,李诚中最初想搞个篮球玩玩,但事实证明,目前的技术条件达不到这个程度。他找来几个女红比较好的百姓,指点她们将鱼肠、羊肠等物吹满气后系紧,将这些灌满空气的肠管塞入事先用牛皮缝制的空球内,空隙处塞满羊毛,最后把外皮缝上,一个篮球便做了出来。但篮球的弹跳效果不好,达不到李诚中的要求,于是李诚中退而求其次,将球体稍微收缩,做成足球大小的样子,勉强能够满足踢球的需要。

    自己玩肯定没啥意思,于是李诚中将周小郎率领的亲卫队拉了进来。

    “宣节也喜好蹴鞠?”周小郎见李诚中在掂球卖弄脚法,不由见猎心喜,接过李诚中踢来的皮球,一个鹞子翻身,稳稳将球停在脖颈之上。

    周小郎这一手却比李诚中漂亮太多,李诚中有些赧然,随之大度的夸奖了周小郎几句。周小郎却说他的蹴鞠不算好,周砍刀的技艺要比他强很多,边说边比划着让手下亲卫分成两拨,要陪自家宣节玩一玩。

    既然很多人都会点蹴鞠的基本功,那就好办多了,只要把规则讲清楚就可以直接开踢。李诚中小学历史课上就知道这个时代的蹴鞠和后世的足球有着巨大的区别,便让张老匠去赶制球门,趁着空暇的机会详细讲述了后世足球的踢法和规则。后世足球的踢法比蹴鞠要简单得多,亲卫们一听就明白了,等球门做好之后,李诚中带领一队、周小郎带领一队,便开始在校场内飞奔。

    场面上一度十分混乱,基本上球滚到哪里,十个人便跑到哪里,最糟糕的时候人群甚至挤做一团,球都踢不出来。李诚中叫了暂停,回过头来严厉批评了本队的五名球员,现场分配了各人的站守区域,将后卫、中场、前锋区分出来,并以军法相威胁,要求各司其责,不得随意跑动。

    等到重新开场,周小郎就傻眼了,他的队员跟在皮球后面不停奔跑,经常连球都摸不到,不到半个时辰,便被李诚中的球队连灌十四球。当周小郎的队员一个个累得倒地不起时,李诚中的队员还在活蹦乱跳,不停倒脚,牢牢控制着皮球的来去。

    作为整个白狼山军寨的一把手,李诚中组织的“新式蹴鞠”自然引起了整个军寨的关注。现代足球的冲击力、爆发力令所有前营士兵都热血不止,于是“新式蹴鞠”开始风靡白狼山。一个个足球被摆上了仓库的格板上,标价达到了五个工分,却仍然供不应求。

    场地是有限的,喜爱“新式蹴鞠”的热情是无限的,前营士兵自发以伙为球队,在校场内相约踢球,导致场上凌乱不堪。数支球队共用一片球场,数个门将同守一个球门的事情频频发生,于是各伙开始了私下的自发串联和协调,对于踢球的时间进行沟通。当沟通不成的时候,便相约以比赛来争夺球场的使用权。有些伙长在相约比赛时爆发口角争执,为了泄愤,提出附加关扑的条件,关扑的彩头则是工分。还有一些脾气爆裂的伙长在比分不利的情况下以极为野蛮的冲撞式方法踢球,便会引发两伙之间的冲突。当这种冲突越演越烈的时候,一场足球赛往往会演变成一场后世橄榄球赛,整个场内人仰马翻、乌烟瘴气。

    于是李诚中不得不详细制定了足球比赛的规则,规则基本照搬后世,只不过对于冲撞和身体接触方面要求比较宽松。这套规则的颁布,是李诚中亲自集合全营士兵进行的,他在检阅台上逐条宣布,士兵们则在校场上竖着耳朵逐条倾听,认真的程度甚至超过《前营士兵通行条令》颁布之时。士兵们对《足球比赛规则》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逐渐超过《前营士兵通行条令》,这是让李诚中始料不及的事情。

    为了规范白狼山足球比赛的秩序,李诚中苦心琢磨之下,制定了联赛制度。鉴于前营士兵几乎人人参与的现状,李诚中将联赛设定为三个等级,即甲级、乙级、丙级。前营目前共有四十个伙,这是吸纳新解救百姓中的青壮后的成果。刨除亲卫队外,他将剩下的三十九个伙打乱抽签,举办了三轮淘汰赛,初步确定了三个等级的球队。赛制将进行一年,每五天举办一轮,每个等级的前三名球队升级,后三名球队降级。李诚中还规定了对每一级联赛每一个名次队伍的年终奖励,比如甲级联赛第一的队伍,年终将奖励全队三万钱!

    《足球比赛规则》中还规定,每场比赛分上下半场,共半个时辰,上场球员五人、场下替补五人。这种五人制足球是适应白狼山军制而定,与每伙人数相当。同时可以增加比赛场所,因为他将校场分割成了四片稍小的空地,可以同时容纳四场比赛。

    李诚中还放弃了亲自上场比赛的乐趣,他将亲卫队培训成了裁判,用以执法,他自己则作为总裁判,维持比赛秩序。

    除了上述举措之外,李诚中开办了战术培训班,各伙伙长——各队队长可以自愿听讲。他在培训班上讲解了足球比赛的各种战术,比如长传冲吊、地面渗透等,讲解每一个队员场上的职责任务,比如门将、后卫、中场、前锋等,讲解球员间的配合和跑位,比如撞墙、回传、直塞、扯动等......战术培训班场场爆满,李诚中连续抽出十个夜晚的时间来讲解,各伙伙长听课的积极性和热情十分高涨,课堂上的提问和互动也极为热烈。

    李诚中的战术培训班结束后,联赛也进行得如火如荼,而到了比赛日的晚上,前营士兵们也自动延后歇息的时间,在伙长的召集下开会探讨当天比赛的得失,研究下一场比赛的战术安排。夜间的校场内也点燃了无数火把,在四个球场上训练的队伍屡见不鲜,甚至到了排队的程度。

    白狼山军寨足球比赛掀起的风暴让李诚中很满意。他最初的用意只是休闲和消遣,再加上一点锻炼身体的意思。可后续的发展让他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似乎可以通过这项运动来增进每一伙士兵的团体协作和配合能力,锻炼伙长——队长、伍长——副队长的指挥才干。另外,一支球队成绩的好坏,对于球员集体荣誉感的养成似乎还有着巨大的推动力,这些因素都是李诚中下定决心大力推广足球联赛的重要原因。

    长久以来,士兵的战阵纪律一直是他训练的重点内容,如果各伙能够通过足球联赛的形式培养成一个个能够具备战场灵活性的小队,如果各伙的伙长、伍长能够在足球比赛中培养出战场指挥嗅觉,那......李诚中对于前营的未来有了更多的期待。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