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唐新秩序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 群众演员李某 第二章 健卒营 第三章 贝州(上) 第四章 贝州(中) 第五章 贝州(下) 第六章 魏州(一) 第八章 魏州(三) 第十章 魏州(五) 第十一章 北回归线(一) 第十二章 北回归线(二) 第十三章 北回归线(三) 第十四章 北回归线(四) 第十五章 北回归线(五) 第十六章 北回归线(六) 第十七章 北回归线(七) 第十八章 整军(一) 第十九章 整军(二) 第二十一章 整军(四) 第二十二章 榆关风云(一) 第二十三章 榆关风云(二) 第二十四章 榆关风云(三) 第二十五章 榆关风云(四) 第二十六章 榆关风云(五) 第二十七章 榆关风云(六) 第二十八章 榆关风云(七) 第三十章 榆关风云(九) 第三十一章 榆关风云(十) 第三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一) 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二) 第三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三) 第三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四) 第三十八章 白狼山水间(五) 第三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六) 第四十章 白狼山水间(七) 第四十一章 白狼山水间(八) 第四十三章 白狼山水间(十) 第四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十一) 第四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十二) 第四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十三) 第四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十四) 第四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十六) 第五十章 己未之冬(一) 第五十二章 己未之冬(三) 第五十三章 己未之冬(四) 第五十四章 己未之冬(五) 第五十五章 己未之冬(六) 第五十六章 己未之冬(七) 第五十八章 己未之冬(九) 第五十九章 己未之冬(十) 第六十章 己未之冬(十一) 第六十一章 己未之冬(十二) 第六十二章 己未之冬(十三) 第六十三章 己未之冬(十四) 第六十五章 己未之冬(十六) 第六十六章 己未之冬(十七) 第六十七章 己未之冬(十八) 第六十八章 仁恕之道(一) 第六十九章 仁恕之道(二) 第七十章 仁恕之道(三) 第七十一章 仁恕之道(四) 第七十二章 仁恕之道(五) 第七十三章 仁恕之道(六) 第七十五章 仁恕之道(八) 第七十六章 仁恕之道(九) 第七十八章 仁恕之道(十一) 第一章 辽西双城(一) 第二章 辽西双城(二) 第三章 辽西双城(三) 第四章 辽西双城(四) 第五章 辽西双城(五) 第七章 辽西双城(七) 第八章 辽西双城(八) 第十章 辽西双城(十) 第十二章 辽西双城(十二) 第十三章 辽西双城(十三) 第十四章 辽西双城(十四) 第十五章 辽西双城(十五) 第十六章 辽西双城(十六) 第十七章 辽西双城(十七) 第二十一章 辽西双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辽西双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辽西双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插曲(一) 第二十五章 插曲(二) 第二十八章 插曲(五) 第二十九章 营州经略(一) 第三十章 营州经略(二) 第三十一章 营州经略(三) 第三十二章 营州经略(四) 第三十三章 营州经略(五) 第三十五章 营州经略(七) 第三十六章 营州经略(八) 第三十七章 营州经略(九) 第三十八章 营州经略(十) 第三十九章 蓟州(一) 第四十章 蓟州(二) 第四十一章 蓟州(三) 第四十二章 蓟州(四) 第四十三章 君之野望(一) 第四十四章 君之野望(二) 第四十五章 君之野望(三) 第四十六章 君之野望(四) 第四十七章 君之野望(五) 第四十八章 君之野望(六) 第四十九章 君之野望(七) 第五十章 君之野望(八) 第五十一章 君之野望(九) 第五十二章 君之野望(十) 第五十三章 君之野望(十一) 第五十四章 君之野望(十二) 第五十五章 君之野望(十三) 第五十六章 燕郡问题(一) 第五十七章 燕郡问题(二) 第五十八章 燕郡问题(三) 第五十九章 燕郡问题(四) 第六十章 燕郡问题(五) 第六十一章 燕郡问题(六) 第六十二章 燕郡问题(七) 第六十三章 燕郡问题(八) 第六十四章 燕郡问题(九) 第六十五章 燕郡问题(十) 第六十六章 燕郡问题(十一) 第六十七章 燕郡问题(十二) 第六十八章 燕郡问题(十三) 第六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一) 第七十章 怀远新思维(二) 第七十一章 怀远新思维(三) 第七十二章 怀远新思维(四) 第七十三章 怀远新思维(五) 第七十四章 怀远新思维(六) 第七十五章 怀远新思维(七) 第七十六章 怀远新思维(八) 第七十七章 怀远新思维(九) 第七十八章 怀远新思维(十) 第七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十一) 第八十章 怀远新思维(十二) 第一章 西京变(一) 第二章 西京变(二) 第三章 西京变(三) 第一章 西京变(四) 第五章 西京变(五) 第六章 西京变(六) 第七章 西京变(七) 第八章 西京变(八) 第九章 西京变(九) 第十章 西京变(十) 第十一章 西京变(十一) 第十二章 西京变(十二) 第十三章 西京变(十三) 第十四章 西京变(十四) 第十五章 西京变(十五) 第十六章 西京变(十六) 第十七章 西京变(十七) 第十八章 西京变(十八) 第十九章 西京变(十九) 第二十章 西京变(二十) 第二十一章 西京变(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诸侯之定(一) 第二十三章 诸侯之定(二) 第二十四章 诸侯之定(三) 第二十五章 诸侯之定(四) 第二十六章 诸侯之定(五) 第二十七章 诸侯之定(六) 第二十八章 诸侯之定(七) 第二十九章 诸侯之定(八) 第三十章 诸侯之定(九) 第三十一章 诸侯之定(十) 第三十二章 诸侯之定(十一) 第三十三章 诸侯之定(十二) 第三十四章 诸侯之定(十三) 第三十五章 春夏(一) 第三十六章 春夏(二) 第三十七章 春夏(三) 第三十八章 春夏(四) 第三十九章 春夏(五) 第四十章 春夏(六) 第四十一章 春夏(七) 第四十二章 春夏(八) 第四十三章 春夏(九) 第四十四章 春夏(十) 第四十五章 春夏(十一) 第四十六章 春夏(十二) 第四十七章 饶乐山巅(一) 第四十八章 饶乐山巅(二) 第四十九章 饶乐山巅(三) 第五十章 饶乐山巅(四) 第五十一章 饶乐山巅(五) 第五十二章 饶乐山巅(六) 第五十三章 饶乐山巅(七) 第五十四章 饶乐山巅(八) 第五十五章 饶乐山巅(九) 第五十六章 饶乐山巅(十) 第五十七章 饶乐山巅(十一) 第五十八章 饶乐山巅(十二) 第五十九章 饶乐山巅(十三) 第六十章 饶乐山巅(十四) 第六十一章 饶乐山巅(十五) 第六十二章 饶乐山巅(十六) 第六十三章 饶乐山巅(十七) 第六十四章 饶乐山巅(十八) 第六十五章 饶乐山巅(十九) 第六十六章 饶乐山巅(二十) 第六十七章 饶乐山巅(二十一) 第六十八章 钉子(一) 第六十九章 钉子(二) 第七十章 钉子(三) 第七十一章 钉子(四) 第七十二章 钉子(五) 第七十三章 钉子(六) 第七十四章 钉子(七) 第七十五章 钉子(八) 第七十六章 钉子(九) 第七十七章 钉子(十) 第七十八章 钉子(十一) 第七十九章 钉子(十二) 第八十章 钉子(十三) 第八十一章 钉子(十四) 第八十二章 钉子(十五) 第八十三章 钉子(十六) 第八十四章 钉子(十七) 第八十五章 钉子(十八) 第一章 幽州留后(一) 第二章 幽州留后(二) 第三章 幽州留后(三) 第四章 幽州留后(四) 第五章 幽州留侯(五) 第六章 幽州留后(六) 第七章 幽州留后(七) 第八章 幽州留后(八) 第九章 幽州留后(九) 第十章 幽州留后(十) 第十一节 幽州留后(十一) 第十二节 幽州留后(十二) 第十三节 幽州留后(十三) 第十四节 幽州留后(十四) 第十五节 幽州留后(十五) 第十六章 幽州留后(十六) 第十七章 幽州留后(十七) 第十八章 幽州留后(十八) 第十九章 幽州留后(十九) 第二十章 幽州留后(二十) 第二十一章 幽州留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幽州留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幽州留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幽州留后(二十四) 第二十五章 幽州留后(二十五) 第二十六章 幽州留后(二十六) 第二十七章 幽州留后(二十七) 第二十八章 幽州留后(二十八) 第二十九章 幽州留后(二十九) 第三十章 幽州留后(三十) 第三十一章 幽州留后(三十一) 第三十二章 卢龙节度(一) 第三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 第三十四章 卢龙节度(三) 第三十五章 卢龙节度(四) 第三十六章 卢龙节度(五) 第三十七章 卢龙节度(六) 第三十八章 卢龙节度(七) 第三十九章 卢龙节度(八) 第四十章 卢龙节度(九) 第四十一章 卢龙节度(十) 第四十二章 卢龙节度(十一) 第四十三章 卢龙节度(十二) 第四十四章 卢龙节度(十三) 第四十五章 卢龙节度(十四) 第四十六章 卢龙节度(十五) 第四十七章 卢龙节度(十六) 第四十八章 卢龙节度(十七) 第四十九章 卢龙节度(十八) 第五十章 卢龙节度(十九) 第五十一章 卢龙节度(二十) 第五十二章 卢龙节度(二十一) 第五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十二) 第五十四章 卢龙节度(二十三) 第五十五章 卢龙节度(二十四) 第五十六章 卢龙节度(二十五) 第五十七章 卢龙节度(二十六) 第五十八章 河北新军阀(一) 第五十九章 河北新军阀(二) 第六十章 河北新军阀(三) 第六十一章 河北新军阀(四) 第六十二章 河北新军阀(五) 第六十三章 河北新军阀(六) 第六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一) 第六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二) 第六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三) 第六十七章 非常规战争(四) 第六十八章 非常规战争(五) 第六十九章 非常规战争(六) 第七十章 非常规战争(七) 第七十一章 非常规战争(八) 第七十二章 非常规战争(九) 第七十三章 非常规战争(十) 第七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十一) 第七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十二) 第七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十三) 第七十七章 大王庄——将军庙(一) 第七十八章 大王庄——将军庙(二) 第七十九章 大王庄——将军庙(三) 第八十章 大王庄——将军庙(四) 第八十一章 大王庄——将军庙(五) 第八十二章 大王庄——将军庙(六) 第一章 魏州血夜(一) 第二章 魏州血夜(二) 第三章 魏博血夜(三) 第四章 魏州血夜(四) 第五章 魏州血夜(五) 第六章 魏州血夜(六) 第七章 中官之死(一) 第八章 中官之死(二) 第九章 中官之死(三) 第十章 中官之死(四) 第十一章 蒋袁合流(一) 第十二章 蒋袁合流(二) 第十三章 蒋袁合流(三) 第十四章 蒋袁合流(四) 第十五章 蒋袁合流(五) 第十六章 大河之东(一) 第十七章 大河之东(二) 第十八章 大河之东(三) 第十九章 大河之东(四) 第二十章 大河之东(五) 第二十一章 大河之东(六) 第二十二章 大河之东(七) 第二十三章 大河之东(八) 第二十四章 大河之东(九) 第二十五章 大河之东(十) 第二十六章 大河之东(十一) 第二十七章 大河之东(十二) 第二十八章 大河之东(十三) 第二十九章 双极(一) 第三十章 双极(二) 第三十一章 双极(三) 第三十二章 双极(四) 第三十三章 双极(五) 第三十四章 双极(六) 第三十五章 双极(七) 第三十六章 双极(八) 第三十七章 双极(九) 第三十八章 双极(十) 第三十九章 双极(十一) 第四十章 双极(十二) 第四十一章 双极(十三) 第四十二章 双极(十四) 第四十三章 双极(十五) 第四十四章 双极(十六) 第四十五章 双极(十七) 第四十六章 双极(十八) 第四十七章 范阳之春(一) 第四十八章 范阳之春(二) 第四十九章 范阳之春(三) 第五十章 范阳之春(四) 第五十一章 范阳之春(五) 第五十二章 范阳之春(六) 第五十三章 范阳之春(七) 第五十四章 范阳之春(八) 第五十五章 两河轮战(一) 第五十六章 两河轮战(二) 第五十七章 两河轮战(三) 第五十八章 两河轮战(四) 第五十九章 两河轮战(五) 第六十章 两河轮战(六) 第六十一章 两河轮战(七) 第六十二章 两河轮战(八) 第六十三章 两河轮战(九) 第六十四章 两河轮战(十) 第六十五章 两河轮战(十一) 第六十六章 两河轮战(十二) 第六十七章 两河轮战(十三) 第六十八章 两河轮战(十四) 第六十九章 转折(一) 第七十章 转折(二) 第七十一章 转折(三) 第七十二章 转折(四) 第七十三章 转折(五) 第七十四章 转折(六) 第七十五章 转折(七) 第七十六章 转折(八) 第七十七章 转折(九) 第七十八章 转折(十) 第七十九章 转折(十一) 第八十章 转折(十二) 第八十一章 东都会盟(一) 第八十二章 东都会盟(二) 第八十三章 东都会盟(三) 第八十四章 东都会盟(四) 第八十五章 东都会盟(五) 第八十六章 决战上党(一) 第八十七章 决战上党(二) 第八十八章 决战上党(三) 第八十九章 决战上党(四) 第九十章 决战上党(五) 第九十一章 决战上党(六) 第九十二章 决战上党(七) 第九十三章 决战上党(八) 第九十四章 决战上党(九) 第九十五章 决战上党(十) 第九十六章 决战上党(十一) 第九十七章 决战上党(十二) 第九十八章 决战上党(十三) 第九十九章 决战上党(十四) 第一百章 决战上党(十五) 第一百零一章 决战上党(十六) 第一百零二章 决战上党(十七) 第一百零三章 决战上党(十八) 第一百零四章 决战上党(十九) 第一百零五章 决战上党(二十) 第一百零六章 决战上党(二十一) 第一百零七章 南北战策(一) 第一百零八章 南北战策(二) 第一百零九章 南北战策(三) 第一百一十章 南北战策(四) 第一百一十一章 南北战策(五) 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北战策(六) 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北战策(七) 第一百一十四章 南北战策(八) 第一百一十五章 南北战策(九) 第一百一十六章 南北战策(十) 第一百一十七章 南北战策(十一) 第一百一十八章 南北战策(十二) 第一百一十九章 南北战策(十三) 第一百二十章 南北战策(十四) 第一百二十一章 南北战策(十五) 第一百二十二章 南北战策(十六) 第一百二十三章 河南(一) 第一百二十四章 河南(二) 第一百二十五章 河南(三) 第一百二十六章 河南(四) 第一百二十七章 河南(五) 第一百二十八章 河南(六) 第一百二十九章 河南(七) 第一百三十章 河南(八)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枢之要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中枢之要(二) 第一百三十三章 中枢之要(三)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中枢之要(四)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中枢之要(五)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中枢之要(六)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中枢之要(七) 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枢之要(八) 第一百三十九章 国器(一) 第一百四十章 国器(二) 第一百四十一章 国器(三) 第一百四十二章 国器(四) 完本感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二十二章 大河之东(七)
《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
更新时间:2024-01-20 08:00:04
字数:7318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大唐新秩序 !

    投石机又向城头投掷了半个时辰的石弹,这一轮石弹洗礼才算过去,刘重霸立刻命令士卒再次登城防守,预备着卢龙军近身攻城。

    可是,卢龙军没有攻城,此刻已是午时,卢龙军退了。

    工程营将包括投石机和云梯在内的大型攻城器械沿土路拉到了远处的一片空场之中,空场离厌次城墙约一里地,中间布置了几队怀约联军骑兵,剩下的大队军卒撤回了营寨。此刻,营中早已准备好了热气腾腾的饭菜,数十支炊烟升起,肉香味甚至随风飘到了厌次城头。

    “他们早晨就吃过战饭了吧?”宣武军一名小校喃喃道。

    “中午还吃吗?那晚上岂不得吃第三餐?一天三餐啊......还真是有粮食。”另一名军官苦笑。

    “似乎有肉。”小校使劲吸了吸鼻子,闻着那股子肉香味艳羡不已。

    “哼,也不怕撑死!”军官恶狠狠道,随即从怀中取出一块干饼咬了一口,然后又放回怀中。

    一名押衙忍不住向刘重霸建议:“兵马使,要不咱们也开一餐午饭?”

    刘重霸不言语,咬着嘴唇在心里权衡。

    另一名将头也道:“兵马使,若不开餐,军心不稳啊。”

    刘重霸的军队和其他宣武军一样,也是一日两餐,中午是不怎么吃的,士卒们习惯了这种吃饭,到了午时也不会感到饥饿。但现在正是两军交战之时,如果两边都不吃,大家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可卢龙军现在开餐了,而且隐隐约约还似乎飘过来肉汤的香味,这就不一样了,立马引起城上防守的宣武军士卒们的偷偷议论。一开始大伙儿的议论声还小,到了后来动静渐渐就大了起来。

    刘重霸在城楼上遥望卢龙军营寨,沉着脸道:“今日开了三餐,明日呢?天天三餐,咱们城里粮食够么?”

    幕僚书记飞快掐着指头算了一番,道:“若是天天三餐,城中粮食只够一月半之用。”

    刘重霸阴着脸良久不语,半晌方道:“今日加一顿午餐,明日再说明日吧。”

    这道军令传下去后,厌次城头立刻响起一片欢呼声。

    与此同时,崔和正带着一众后勤司的军官在空场上忙碌着。

    “崔都虞,上午的统计战果已经出来了。一共向城头投掷了十二轮石弹,计一百八十枚,其中有二十三枚砸伤了城头,三十二枚砸在城墙上,七十八枚砸进了城内,其余四十七枚落在城外没有起到效果。”工程营指挥李辉杨向崔和禀告。

    李辉杨是张老匠的亲传弟子,本名李木头,当年属于被冯道半骗半诱拉进白狼山的那拨工匠之一。随着李诚中权势的逐渐提高,李木头等张老匠的弟子们也逐渐得到重用,在后勤处兵器装备科里得了官职。

    后勤处升格为后勤司以后,兵器装备科也随之升格,一部分拆分为装备处,主管全军后勤装备的采购,另一部分改为兵器研发处,专门研制兵甲器械的改进。张老匠成为了兵器研发处的都虞候,李木头则调任后勤司工程营的指挥。

    当了一营主官的李木头对自己的名字很不满,于是找了个机会求到李诚中那里,李诚中憋了半天劲,以自己可怜的文学底蕴,好不容易给李木头取了个李辉杨的名字,李木头这才高高兴兴的走马上任。

    听着李辉杨的禀报,崔和边走边啃着手上的面饼,将面饼咽了下去,然后问:“某看了,效果还可以,其中两轮达成了大帅所说的‘跨射’,比预想的战果要好,辛苦弟兄们了。大帅说了,战后工程营弟兄们都有嘉奖!”

    李辉杨顿时脸上喜得开了花,嘿嘿笑个不停。

    崔和又问:“损失怎么样?”

    李辉杨道:“问题不大,关键是油脂,如果有大帅说的那种白色润滑油就好了......或者冬天也可以,羊油冷下来,直接就可以用......另外就是牛筋的损耗比较大,备用的牛筋已经消耗了三成,还要崔都虞帮忙安排增添一些。”

    崔和点点头,看到一架投石机下面的木轮缺了一个,问:“木轮如何?”

    李辉杨道:“之前还好,今日上午用下来一看,木轮的承受力还有问题,使用的太过密集和频繁以后,容易断裂。”

    崔和问:“有什么解决办法?”

    李辉杨道:“弟兄们想了个办法,准备立刻做一批木轮,增加轴的厚度,加大木轮的横面,预计明日就能更换好。其实投石机还罢了,云梯的木轮尤其需要更换,云梯是要上人的,木轮的承受力恐怕不够。”

    崔和赞许道:“能解决就好,有什么需要尽管寻某,某来替你想办法。”随即又肃然道:“关键是要保证这些器械堪用,攻城时出了大岔子,大帅责罚某,某就责罚你!”

    如今的崔和已经与当年的纨绔子弟截然不同,经过白狼山军校的训练,经过在后勤司里的历练,崔和发挥出了他的天分,将卢龙军的后勤事宜打理得井井有条,一步步登上了后勤司调拨处都虞候的高位军职。

    调拨处掌管后勤司辎重军甲的调拨,说白了,那支军队拨付什么、拨付多少、什么时候拨付,完全由崔和的调拨处来安排,这种权力相当大,在后勤司里仅次于总管赵弘德,就算放到整个卢龙军中,也不比一军都指挥使来得差,是各军主官热烈追捧和拍马的对象。

    正因为有了崔和的升迁,加上赵原平的存在,原来在幽州堪称豪门的赵氏才没有衰落,右武卫大将军赵元德才能继续优哉游哉的过他的舒心日子。就连原霸都骑军镇遏使赵霸都有起复的迹象,军事参谋总署准备充分发挥赵霸的军事才能,在即将成立的数支新军中给他一个合适的主官之职,据说赵霸的起复里有崔和和赵原平二人的因素在内。

    上位久了,崔和已经隐然有了一股不怒而威的架势,工程营指挥李辉杨对崔和的要求立刻凛然遵从。

    崔和视察完了工程营,然后回到自己的帐内,继续处理后勤事宜。卢龙军作战极其重视后勤,所以崔和手上有忙不完的事务。处理完几件事务,有经历递过来一份书信,却是正在沧州军中效力的三级士官罗源安的私信。

    罗源安是当年崔和在白狼山军校的学官,崔和的人生历程受罗源安影响甚深,可以说是罗源安一手促成了崔和的转变。罗源安的字很难看,但信里透露着一股浓浓的关怀,虽说从官职上来讲,崔和的成就已经远远超过了罗源安,但罗源安却仍旧相当霸道的叮嘱崔和要在战阵之上如何如何保重自己的安全,看得崔和温暖不已。

    崔和很快给罗源安回了一封信,然后从自家的包裹中取一柄镶嵌了渤海东珠的短剑,命人连信带剑一起送到位于厌次西城外的沧州军大营去。短剑是右武卫大将军赵元德送给崔和防身的,但崔和拿到短剑的时候,第一个想法就是送给罗源安。作为这次棣州行营的后勤主官,崔和不用担忧自己的安全,倒是很担心罗源安,因为罗源安不是军官,每次作战都会前出到两军厮杀的一线,所以崔和很不放心。

    处理完这些事情,下午对厌次的攻击又开始了。

    刘重霸所部的宣武军再次挨了一个下午的石弹,被打得头都抬不起来。等到卢龙军修葺投石机的时候,他就赶忙命部下上城,等卢龙军的投石机再次开火以后,他又连忙命令部下下城。一会儿冲到城头上防守,一会儿又奔下城墙躲避,反反复复在城上城下间来回。这种举动看上去很傻,但刘重霸又不敢不做,万一卢龙军忽然登城怎么办?

    折腾了一天,城下的怀约联军各营军卒们看得津津有味,城上的刘重霸所部宣武军则郁闷无比。到太阳落山的时候,怀约联军后撤回营,刘重霸则重重舒了口气,终于有工夫下城喝上一口热汤了。

    一夜无事,第二天的时候,卢龙军继续将大队人马拉到城下。

    这次攻城的主力不是投石机了,换了箭楼车。高高的箭楼车足有三丈,比厌次城头还要高,卢龙军工程营推着三辆箭楼车来到昨天摆放投石机的那条平整的土路上,看得城中宣武军守卒头皮发麻。

    所谓箭楼车,其实就是箭楼,只不过这个箭楼要简单一些,底座还安装了大木轮,可以推动着前进。

    巨大的箭楼车推动起来相当缓慢,但一个时辰之后也安放到位。等箭楼车一字排开后,数名工程营的士兵登上车顶,然后操控起车顶上的攻城弩。所谓攻城弩,实际上就是加了型号的床弩,安放在箭楼顶部,由两名工程营士兵同时用脚踏张。弩箭粗大厚实,以硬木为底,外裹铁箍,相当于一支细一些的短矛。

    这种床弩比厌次城头刘重霸守军所布置的守城弩还要大,射得还要远,当工程营士卒开始操作床弩的时候,刘重霸就已经预感到不妙了。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