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唐新秩序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 群众演员李某 第二章 健卒营 第三章 贝州(上) 第四章 贝州(中) 第五章 贝州(下) 第六章 魏州(一) 第八章 魏州(三) 第十章 魏州(五) 第十一章 北回归线(一) 第十二章 北回归线(二) 第十三章 北回归线(三) 第十四章 北回归线(四) 第十五章 北回归线(五) 第十六章 北回归线(六) 第十七章 北回归线(七) 第十八章 整军(一) 第十九章 整军(二) 第二十一章 整军(四) 第二十二章 榆关风云(一) 第二十三章 榆关风云(二) 第二十四章 榆关风云(三) 第二十五章 榆关风云(四) 第二十六章 榆关风云(五) 第二十七章 榆关风云(六) 第二十八章 榆关风云(七) 第三十章 榆关风云(九) 第三十一章 榆关风云(十) 第三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一) 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二) 第三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三) 第三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四) 第三十八章 白狼山水间(五) 第三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六) 第四十章 白狼山水间(七) 第四十一章 白狼山水间(八) 第四十三章 白狼山水间(十) 第四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十一) 第四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十二) 第四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十三) 第四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十四) 第四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十六) 第五十章 己未之冬(一) 第五十二章 己未之冬(三) 第五十三章 己未之冬(四) 第五十四章 己未之冬(五) 第五十五章 己未之冬(六) 第五十六章 己未之冬(七) 第五十八章 己未之冬(九) 第五十九章 己未之冬(十) 第六十章 己未之冬(十一) 第六十一章 己未之冬(十二) 第六十二章 己未之冬(十三) 第六十三章 己未之冬(十四) 第六十五章 己未之冬(十六) 第六十六章 己未之冬(十七) 第六十七章 己未之冬(十八) 第六十八章 仁恕之道(一) 第六十九章 仁恕之道(二) 第七十章 仁恕之道(三) 第七十一章 仁恕之道(四) 第七十二章 仁恕之道(五) 第七十三章 仁恕之道(六) 第七十五章 仁恕之道(八) 第七十六章 仁恕之道(九) 第七十八章 仁恕之道(十一) 第一章 辽西双城(一) 第二章 辽西双城(二) 第三章 辽西双城(三) 第四章 辽西双城(四) 第五章 辽西双城(五) 第七章 辽西双城(七) 第八章 辽西双城(八) 第十章 辽西双城(十) 第十二章 辽西双城(十二) 第十三章 辽西双城(十三) 第十四章 辽西双城(十四) 第十五章 辽西双城(十五) 第十六章 辽西双城(十六) 第十七章 辽西双城(十七) 第二十一章 辽西双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辽西双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辽西双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插曲(一) 第二十五章 插曲(二) 第二十八章 插曲(五) 第二十九章 营州经略(一) 第三十章 营州经略(二) 第三十一章 营州经略(三) 第三十二章 营州经略(四) 第三十三章 营州经略(五) 第三十五章 营州经略(七) 第三十六章 营州经略(八) 第三十七章 营州经略(九) 第三十八章 营州经略(十) 第三十九章 蓟州(一) 第四十章 蓟州(二) 第四十一章 蓟州(三) 第四十二章 蓟州(四) 第四十三章 君之野望(一) 第四十四章 君之野望(二) 第四十五章 君之野望(三) 第四十六章 君之野望(四) 第四十七章 君之野望(五) 第四十八章 君之野望(六) 第四十九章 君之野望(七) 第五十章 君之野望(八) 第五十一章 君之野望(九) 第五十二章 君之野望(十) 第五十三章 君之野望(十一) 第五十四章 君之野望(十二) 第五十五章 君之野望(十三) 第五十六章 燕郡问题(一) 第五十七章 燕郡问题(二) 第五十八章 燕郡问题(三) 第五十九章 燕郡问题(四) 第六十章 燕郡问题(五) 第六十一章 燕郡问题(六) 第六十二章 燕郡问题(七) 第六十三章 燕郡问题(八) 第六十四章 燕郡问题(九) 第六十五章 燕郡问题(十) 第六十六章 燕郡问题(十一) 第六十七章 燕郡问题(十二) 第六十八章 燕郡问题(十三) 第六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一) 第七十章 怀远新思维(二) 第七十一章 怀远新思维(三) 第七十二章 怀远新思维(四) 第七十三章 怀远新思维(五) 第七十四章 怀远新思维(六) 第七十五章 怀远新思维(七) 第七十六章 怀远新思维(八) 第七十七章 怀远新思维(九) 第七十八章 怀远新思维(十) 第七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十一) 第八十章 怀远新思维(十二) 第一章 西京变(一) 第二章 西京变(二) 第三章 西京变(三) 第一章 西京变(四) 第五章 西京变(五) 第六章 西京变(六) 第七章 西京变(七) 第八章 西京变(八) 第九章 西京变(九) 第十章 西京变(十) 第十一章 西京变(十一) 第十二章 西京变(十二) 第十三章 西京变(十三) 第十四章 西京变(十四) 第十五章 西京变(十五) 第十六章 西京变(十六) 第十七章 西京变(十七) 第十八章 西京变(十八) 第十九章 西京变(十九) 第二十章 西京变(二十) 第二十一章 西京变(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诸侯之定(一) 第二十三章 诸侯之定(二) 第二十四章 诸侯之定(三) 第二十五章 诸侯之定(四) 第二十六章 诸侯之定(五) 第二十七章 诸侯之定(六) 第二十八章 诸侯之定(七) 第二十九章 诸侯之定(八) 第三十章 诸侯之定(九) 第三十一章 诸侯之定(十) 第三十二章 诸侯之定(十一) 第三十三章 诸侯之定(十二) 第三十四章 诸侯之定(十三) 第三十五章 春夏(一) 第三十六章 春夏(二) 第三十七章 春夏(三) 第三十八章 春夏(四) 第三十九章 春夏(五) 第四十章 春夏(六) 第四十一章 春夏(七) 第四十二章 春夏(八) 第四十三章 春夏(九) 第四十四章 春夏(十) 第四十五章 春夏(十一) 第四十六章 春夏(十二) 第四十七章 饶乐山巅(一) 第四十八章 饶乐山巅(二) 第四十九章 饶乐山巅(三) 第五十章 饶乐山巅(四) 第五十一章 饶乐山巅(五) 第五十二章 饶乐山巅(六) 第五十三章 饶乐山巅(七) 第五十四章 饶乐山巅(八) 第五十五章 饶乐山巅(九) 第五十六章 饶乐山巅(十) 第五十七章 饶乐山巅(十一) 第五十八章 饶乐山巅(十二) 第五十九章 饶乐山巅(十三) 第六十章 饶乐山巅(十四) 第六十一章 饶乐山巅(十五) 第六十二章 饶乐山巅(十六) 第六十三章 饶乐山巅(十七) 第六十四章 饶乐山巅(十八) 第六十五章 饶乐山巅(十九) 第六十六章 饶乐山巅(二十) 第六十七章 饶乐山巅(二十一) 第六十八章 钉子(一) 第六十九章 钉子(二) 第七十章 钉子(三) 第七十一章 钉子(四) 第七十二章 钉子(五) 第七十三章 钉子(六) 第七十四章 钉子(七) 第七十五章 钉子(八) 第七十六章 钉子(九) 第七十七章 钉子(十) 第七十八章 钉子(十一) 第七十九章 钉子(十二) 第八十章 钉子(十三) 第八十一章 钉子(十四) 第八十二章 钉子(十五) 第八十三章 钉子(十六) 第八十四章 钉子(十七) 第八十五章 钉子(十八) 第一章 幽州留后(一) 第二章 幽州留后(二) 第三章 幽州留后(三) 第四章 幽州留后(四) 第五章 幽州留侯(五) 第六章 幽州留后(六) 第七章 幽州留后(七) 第八章 幽州留后(八) 第九章 幽州留后(九) 第十章 幽州留后(十) 第十一节 幽州留后(十一) 第十二节 幽州留后(十二) 第十三节 幽州留后(十三) 第十四节 幽州留后(十四) 第十五节 幽州留后(十五) 第十六章 幽州留后(十六) 第十七章 幽州留后(十七) 第十八章 幽州留后(十八) 第十九章 幽州留后(十九) 第二十章 幽州留后(二十) 第二十一章 幽州留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幽州留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幽州留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幽州留后(二十四) 第二十五章 幽州留后(二十五) 第二十六章 幽州留后(二十六) 第二十七章 幽州留后(二十七) 第二十八章 幽州留后(二十八) 第二十九章 幽州留后(二十九) 第三十章 幽州留后(三十) 第三十一章 幽州留后(三十一) 第三十二章 卢龙节度(一) 第三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 第三十四章 卢龙节度(三) 第三十五章 卢龙节度(四) 第三十六章 卢龙节度(五) 第三十七章 卢龙节度(六) 第三十八章 卢龙节度(七) 第三十九章 卢龙节度(八) 第四十章 卢龙节度(九) 第四十一章 卢龙节度(十) 第四十二章 卢龙节度(十一) 第四十三章 卢龙节度(十二) 第四十四章 卢龙节度(十三) 第四十五章 卢龙节度(十四) 第四十六章 卢龙节度(十五) 第四十七章 卢龙节度(十六) 第四十八章 卢龙节度(十七) 第四十九章 卢龙节度(十八) 第五十章 卢龙节度(十九) 第五十一章 卢龙节度(二十) 第五十二章 卢龙节度(二十一) 第五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十二) 第五十四章 卢龙节度(二十三) 第五十五章 卢龙节度(二十四) 第五十六章 卢龙节度(二十五) 第五十七章 卢龙节度(二十六) 第五十八章 河北新军阀(一) 第五十九章 河北新军阀(二) 第六十章 河北新军阀(三) 第六十一章 河北新军阀(四) 第六十二章 河北新军阀(五) 第六十三章 河北新军阀(六) 第六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一) 第六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二) 第六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三) 第六十七章 非常规战争(四) 第六十八章 非常规战争(五) 第六十九章 非常规战争(六) 第七十章 非常规战争(七) 第七十一章 非常规战争(八) 第七十二章 非常规战争(九) 第七十三章 非常规战争(十) 第七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十一) 第七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十二) 第七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十三) 第七十七章 大王庄——将军庙(一) 第七十八章 大王庄——将军庙(二) 第七十九章 大王庄——将军庙(三) 第八十章 大王庄——将军庙(四) 第八十一章 大王庄——将军庙(五) 第八十二章 大王庄——将军庙(六) 第一章 魏州血夜(一) 第二章 魏州血夜(二) 第三章 魏博血夜(三) 第四章 魏州血夜(四) 第五章 魏州血夜(五) 第六章 魏州血夜(六) 第七章 中官之死(一) 第八章 中官之死(二) 第九章 中官之死(三) 第十章 中官之死(四) 第十一章 蒋袁合流(一) 第十二章 蒋袁合流(二) 第十三章 蒋袁合流(三) 第十四章 蒋袁合流(四) 第十五章 蒋袁合流(五) 第十六章 大河之东(一) 第十七章 大河之东(二) 第十八章 大河之东(三) 第十九章 大河之东(四) 第二十章 大河之东(五) 第二十一章 大河之东(六) 第二十二章 大河之东(七) 第二十三章 大河之东(八) 第二十四章 大河之东(九) 第二十五章 大河之东(十) 第二十六章 大河之东(十一) 第二十七章 大河之东(十二) 第二十八章 大河之东(十三) 第二十九章 双极(一) 第三十章 双极(二) 第三十一章 双极(三) 第三十二章 双极(四) 第三十三章 双极(五) 第三十四章 双极(六) 第三十五章 双极(七) 第三十六章 双极(八) 第三十七章 双极(九) 第三十八章 双极(十) 第三十九章 双极(十一) 第四十章 双极(十二) 第四十一章 双极(十三) 第四十二章 双极(十四) 第四十三章 双极(十五) 第四十四章 双极(十六) 第四十五章 双极(十七) 第四十六章 双极(十八) 第四十七章 范阳之春(一) 第四十八章 范阳之春(二) 第四十九章 范阳之春(三) 第五十章 范阳之春(四) 第五十一章 范阳之春(五) 第五十二章 范阳之春(六) 第五十三章 范阳之春(七) 第五十四章 范阳之春(八) 第五十五章 两河轮战(一) 第五十六章 两河轮战(二) 第五十七章 两河轮战(三) 第五十八章 两河轮战(四) 第五十九章 两河轮战(五) 第六十章 两河轮战(六) 第六十一章 两河轮战(七) 第六十二章 两河轮战(八) 第六十三章 两河轮战(九) 第六十四章 两河轮战(十) 第六十五章 两河轮战(十一) 第六十六章 两河轮战(十二) 第六十七章 两河轮战(十三) 第六十八章 两河轮战(十四) 第六十九章 转折(一) 第七十章 转折(二) 第七十一章 转折(三) 第七十二章 转折(四) 第七十三章 转折(五) 第七十四章 转折(六) 第七十五章 转折(七) 第七十六章 转折(八) 第七十七章 转折(九) 第七十八章 转折(十) 第七十九章 转折(十一) 第八十章 转折(十二) 第八十一章 东都会盟(一) 第八十二章 东都会盟(二) 第八十三章 东都会盟(三) 第八十四章 东都会盟(四) 第八十五章 东都会盟(五) 第八十六章 决战上党(一) 第八十七章 决战上党(二) 第八十八章 决战上党(三) 第八十九章 决战上党(四) 第九十章 决战上党(五) 第九十一章 决战上党(六) 第九十二章 决战上党(七) 第九十三章 决战上党(八) 第九十四章 决战上党(九) 第九十五章 决战上党(十) 第九十六章 决战上党(十一) 第九十七章 决战上党(十二) 第九十八章 决战上党(十三) 第九十九章 决战上党(十四) 第一百章 决战上党(十五) 第一百零一章 决战上党(十六) 第一百零二章 决战上党(十七) 第一百零三章 决战上党(十八) 第一百零四章 决战上党(十九) 第一百零五章 决战上党(二十) 第一百零六章 决战上党(二十一) 第一百零七章 南北战策(一) 第一百零八章 南北战策(二) 第一百零九章 南北战策(三) 第一百一十章 南北战策(四) 第一百一十一章 南北战策(五) 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北战策(六) 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北战策(七) 第一百一十四章 南北战策(八) 第一百一十五章 南北战策(九) 第一百一十六章 南北战策(十) 第一百一十七章 南北战策(十一) 第一百一十八章 南北战策(十二) 第一百一十九章 南北战策(十三) 第一百二十章 南北战策(十四) 第一百二十一章 南北战策(十五) 第一百二十二章 南北战策(十六) 第一百二十三章 河南(一) 第一百二十四章 河南(二) 第一百二十五章 河南(三) 第一百二十六章 河南(四) 第一百二十七章 河南(五) 第一百二十八章 河南(六) 第一百二十九章 河南(七) 第一百三十章 河南(八)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枢之要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中枢之要(二) 第一百三十三章 中枢之要(三)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中枢之要(四)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中枢之要(五)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中枢之要(六)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中枢之要(七) 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枢之要(八) 第一百三十九章 国器(一) 第一百四十章 国器(二) 第一百四十一章 国器(三) 第一百四十二章 国器(四) 完本感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三十八章 白狼山水间(五)
《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
更新时间:2024-01-20 07:53:08
字数:7100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大唐新秩序 !

    正如刘金厚所言,这一里多的山路确实不太好走。两旁的悬崖峭壁下,一条曲折的山路蜿蜒而上,其间趟过一条乱世嶙峋的溪流,攀过两段险峻的山坡,直走到天光大亮,李诚中才看到堵在两山拗口间的那面石墙。

    这面石墙不算高,也就一丈出头,长约五十步,正卡在两山之间,将进山的唯一通道严严实实的挡住。石墙一侧的位置已经残破,之上撑着一些木架木栏,依稀能够分辨出当年作为寨门和寨楼的模样。李诚中看了看两边的山壁,几乎垂直向上,高达十余丈,山顶似乎还有一些残存的木屋。他暗自点了点头,也不知当年是谁修建的这座军寨,就这个地势,只要放上一队兵,就能死死卡住进山的通道,外面来上再多的敌人也丝毫不惧。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之处。

    心有余悸的看着两边的山崖,李诚中停下了脚步,抬手示意队伍戒备。两都士兵立刻在军官的呼喝下抽出家伙,刀枪冲外,弓弦上箭。

    李诚中仔细打量了一番两边山顶,没有发现什么动静,又转过头来盯着眼前的石墙观看,同时侧耳倾听,却没有看到一个人影,听到一声动静。他将刘金厚从队伍中唤了出来,问道:“你说的军寨就是这里吧?”

    刘金厚点点头,眼神中有些急切。李诚中道:“你带人进去看看吧,我感觉里面似乎没人。小心些,有情况立刻回禀。”

    刘金厚应了声“是”,回头冲队伍中喊了一嗓子,他手下的那伙士兵立刻从队伍中出来,跟在刘金厚身后,鱼贯从石墙那处破损的寨门口进去。过了片刻,刘金厚的身影出现在石墙处,大声道:“都头,里面没人,一切安全。”

    李诚中一招手,两都士兵列队通过石墙,进到寨子里。

    这是一座简陋的军寨,除了石墙之外,没有什么看得上眼的屋舍,有的只是沿山壁凿出来的大大小小的窑洞。除了简陋之外,这座寨子还透着一股子残破的味道,那种被岁月浸透了的残破。李诚中在一处凹进去的山壁边发现了一些木栏遗迹,从这些满是苔藓的木条摆设上看,此处原来应该是个马厩,规模不大,恐怕也就能存养十数匹马的样子。在另外一处角落里发现了几座石头搭建的灶垒。

    山壁上的窑洞、破损的马厩、几座石灶、一面寨墙,以及围在当中可容纳几百人操练的小校场,构成了这座军寨的全貌。军寨的后面是一道更加低矮的石墙,石墙外一条山道越来越高,通向山后。

    冯道来到李诚中身边,低声道:“李御侮,灶中的木炭还未燃尽,寨子里当是有人,刚离开没多久。”

    李诚中点了点头,那些木炭他也看到了,有几根还透着火红。姜苗也过来禀告了对山壁上那些窑洞的搜查结果,有很多窑洞都有人住过,而且似乎所住之人刚走。他刚要找刘金厚过来细问,就见刘金厚对着寨子后面那条山道大声喊了起来:“柱子!是某,是某啊!”边喊,刘金厚边跑了过去,就见山道旁的树后面慢慢探出一个皮肤黝黑的汉子,那汉子精瘦精瘦的,张大了嘴,瞪着跑过去的刘金厚,半天都没说上话。

    等李诚中赶过去,刘金厚也拉着那汉子过来了。

    “都头!这是某家堂弟......堂弟,这位是某家都头!”刘金厚在这里相互介绍,那汉子却没听明白,疑惑的问:“都头?”刘金厚挠了挠头,解释道:“就是某家上官!”那汉子这回听懂了,赶忙躬身施礼:“这位上官好!”

    李诚中来到这个时代已经半年多了,这个时代没有电视、电脑、电影等等可供人消遣的娱乐,也没有后世玲琅满目各种可以让人大快朵颐的美食,他对此感到非常遗憾,也经常抱怨一两句。但有一点是他很满意的,那就是在礼节中没有跪拜。他深受后世电视剧影响,以为古时候下级见了上级必定是要磕头的,尤其是清代那些磕头磕到地砖响,口中自称奴才的嘴脸,他常常感到厌恶,并以之为耻。

    在唐末,虽然乱世当中人命如草、生活艰难,但下级见了上级不用下跪磕头,不必口中时刻自称“小人”、“奴才”,在这里,就算是一个种地的老农,见到刺史这样的大员,他也只需微微躬身,而刺史也会点头还礼,他能站着说话,自称“某”或者“我”,刺史也会和他一样如此自称,而不是口口声声“本大人”、“本官”。

    李诚中笑着虚搀了一下那汉子,然后开始问话。那汉子实在是朴实得过头了,似乎对当官的很是敬畏,在李诚中面前说不出什么话来,李诚中只好暂时后退,让刘金厚与那汉子攀谈,那汉子才说话利索了一些。

    汉子叫刘金柱,是刘金厚的堂弟,随同乡躲在白狼山中已近两月,这次李诚中带队进山,早被山口警示的百姓发觉,于是众人连夜撤出了军寨,躲到了后山里面。刘金柱因为腿脚利落,被安排在通往后山的山路上偷瞧,一俟这拨军兵有什么举动,便可早早报知后山。他因为看到了刘金厚也在军中,惊讶之余忘了躲藏身形,才被刘金厚发觉。

    躲在白狼山中的百姓数量大大超过李诚中的预料,据刘金柱所说,足足有七、八百人,除了刘金厚本村乡邻外,还有其他村户的百姓。百姓们平时居住在军寨里的窑洞中,以挖掘野菜和山中捕猎为生,只是因为逃难到此的人比较多,这个月里,野菜已经基本挖完,山中也越来越难以捕兽,大伙儿的生活越发艰难了。按照刘金厚所说,这个叫刘金柱的汉子原本是相当壮硕的,之所以如此精瘦,完全是饿出来的原因。

    在刘金厚和刘金柱的召唤下,躲入后山的百姓渐渐回到了军寨里,这些人大多数都是老弱妇孺,像刘金存这样的青壮,只有不到二百人。李诚中很惊讶的看到这些老百姓回来的时候,每家每户都拖着一扇木板,等老百姓将木板重新安置在窑洞上时,才恍然醒悟过来,他们逃离军寨的时候,居然连门都卸走了。李诚中命赵大将车上的粮食取出,就着火灶开始熬粥,百姓们见状都纷纷围拢到了火灶边,一个个伸着脖子往里挤,在军兵的维持下才勉强稳住,只是眼睛都盯着火灶上的大铁锅,不住的咽口水。

    逃难到此的百姓主要来自白狼山下的三个村子,以刘、郭、程三姓为主。由于卢龙军逐渐退出关外,这片土地早已没有了正经的官员管理,所以村子里做主的是村中耆老,李诚中便将三姓中说话最有分量的三位耆老请到了面前。三位耆老从外观上也看不出有多大岁数,总之看上去很老就是了,虽是在山中已有两个月吃不饱,但三位老人家却似乎都很矍铄,精神头也都还好。

    李诚中连说带比划,将此行的意图告知了三位耆老,他说完后,长舒了口气,动情的道:“三位老人家,放心吧,跟我们回榆关,进了关城,就是咱们汉人的天下。契丹人再狠,也抢不到关里,到时候大伙儿又可以过太平日子了!”

    这番声情并茂的话语没有取得意想中的效果,本来在李诚中想象中,等他说完这些,老头们会感动得热泪盈眶,然后拉着他李诚中的手,大声的说出各种感激的言语,然后等耆老们宣布完回榆关的消息,整座寨子里的百姓们都会群情欢呼,大伙儿肯定会为能够活着离开白狼山而欢欣鼓舞......可惜,这一切想象中的场景都没发生,三个耆老听完以后,只是相互瞪视着,你看我,我看你......

    李诚中以为他们没听明白,有些泄气的用更白的话解释了一番,然后,他看到三位耆老皱着眉,居然一个个面带难色。他有些不明白了。此刻粥已熬好,刘金厚带人端了几碗过来,递给三位耆老。看着三位耆老一言不发的顺着木碗边边吹气边喝粥,他无奈的一把拽过刘金厚,问:“怎么回事?三位老人家怎么不说话?”

    刘金厚愣了愣,道:“都头莫急,某去问问。”李诚中点了点头,有些气恼的离开了三位耆老。他冒着风险带兵过来解救百姓,一番好心好意,换来的却是冷漠以对,忽然间有种被挫伤的失落感,郁闷得一脚踢向一块碎石,将那石头踢得老远。

    远远的瞅着三个老头将粥喝完,围在一块儿说了半天,然后跟着刘金厚到李诚中面前,其中一个皮肤黄黑的老头上前躬身,迟疑了一会儿,方道:“这位将爷,听金厚那后生说,将爷似乎有些生气。其实不是老头子们不识好歹,将爷带兵来救咱们,咱们大伙儿都心里感激,只是大伙儿还是想留在这里,毕竟是生长了几十年的地界儿,实在是舍不得离开......”

    这回轮到李诚中瞪眼了,他十分不解的张着嘴,好半晌才道:“你们不想走?......可是......契丹人来了怎么办?你们还能逃到哪里去?契丹人可是有刀的,到时候将你们掳了去,高兴的就让你们做牛做马,不高兴了哪里还有命在?老人家,你们可要想清楚!”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