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唐新秩序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 群众演员李某 第二章 健卒营 第三章 贝州(上) 第四章 贝州(中) 第五章 贝州(下) 第六章 魏州(一) 第八章 魏州(三) 第十章 魏州(五) 第十一章 北回归线(一) 第十二章 北回归线(二) 第十三章 北回归线(三) 第十四章 北回归线(四) 第十五章 北回归线(五) 第十六章 北回归线(六) 第十七章 北回归线(七) 第十八章 整军(一) 第十九章 整军(二) 第二十一章 整军(四) 第二十二章 榆关风云(一) 第二十三章 榆关风云(二) 第二十四章 榆关风云(三) 第二十五章 榆关风云(四) 第二十六章 榆关风云(五) 第二十七章 榆关风云(六) 第二十八章 榆关风云(七) 第三十章 榆关风云(九) 第三十一章 榆关风云(十) 第三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一) 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二) 第三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三) 第三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四) 第三十八章 白狼山水间(五) 第三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六) 第四十章 白狼山水间(七) 第四十一章 白狼山水间(八) 第四十三章 白狼山水间(十) 第四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十一) 第四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十二) 第四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十三) 第四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十四) 第四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十六) 第五十章 己未之冬(一) 第五十二章 己未之冬(三) 第五十三章 己未之冬(四) 第五十四章 己未之冬(五) 第五十五章 己未之冬(六) 第五十六章 己未之冬(七) 第五十八章 己未之冬(九) 第五十九章 己未之冬(十) 第六十章 己未之冬(十一) 第六十一章 己未之冬(十二) 第六十二章 己未之冬(十三) 第六十三章 己未之冬(十四) 第六十五章 己未之冬(十六) 第六十六章 己未之冬(十七) 第六十七章 己未之冬(十八) 第六十八章 仁恕之道(一) 第六十九章 仁恕之道(二) 第七十章 仁恕之道(三) 第七十一章 仁恕之道(四) 第七十二章 仁恕之道(五) 第七十三章 仁恕之道(六) 第七十五章 仁恕之道(八) 第七十六章 仁恕之道(九) 第七十八章 仁恕之道(十一) 第一章 辽西双城(一) 第二章 辽西双城(二) 第三章 辽西双城(三) 第四章 辽西双城(四) 第五章 辽西双城(五) 第七章 辽西双城(七) 第八章 辽西双城(八) 第十章 辽西双城(十) 第十二章 辽西双城(十二) 第十三章 辽西双城(十三) 第十四章 辽西双城(十四) 第十五章 辽西双城(十五) 第十六章 辽西双城(十六) 第十七章 辽西双城(十七) 第二十一章 辽西双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辽西双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辽西双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插曲(一) 第二十五章 插曲(二) 第二十八章 插曲(五) 第二十九章 营州经略(一) 第三十章 营州经略(二) 第三十一章 营州经略(三) 第三十二章 营州经略(四) 第三十三章 营州经略(五) 第三十五章 营州经略(七) 第三十六章 营州经略(八) 第三十七章 营州经略(九) 第三十八章 营州经略(十) 第三十九章 蓟州(一) 第四十章 蓟州(二) 第四十一章 蓟州(三) 第四十二章 蓟州(四) 第四十三章 君之野望(一) 第四十四章 君之野望(二) 第四十五章 君之野望(三) 第四十六章 君之野望(四) 第四十七章 君之野望(五) 第四十八章 君之野望(六) 第四十九章 君之野望(七) 第五十章 君之野望(八) 第五十一章 君之野望(九) 第五十二章 君之野望(十) 第五十三章 君之野望(十一) 第五十四章 君之野望(十二) 第五十五章 君之野望(十三) 第五十六章 燕郡问题(一) 第五十七章 燕郡问题(二) 第五十八章 燕郡问题(三) 第五十九章 燕郡问题(四) 第六十章 燕郡问题(五) 第六十一章 燕郡问题(六) 第六十二章 燕郡问题(七) 第六十三章 燕郡问题(八) 第六十四章 燕郡问题(九) 第六十五章 燕郡问题(十) 第六十六章 燕郡问题(十一) 第六十七章 燕郡问题(十二) 第六十八章 燕郡问题(十三) 第六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一) 第七十章 怀远新思维(二) 第七十一章 怀远新思维(三) 第七十二章 怀远新思维(四) 第七十三章 怀远新思维(五) 第七十四章 怀远新思维(六) 第七十五章 怀远新思维(七) 第七十六章 怀远新思维(八) 第七十七章 怀远新思维(九) 第七十八章 怀远新思维(十) 第七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十一) 第八十章 怀远新思维(十二) 第一章 西京变(一) 第二章 西京变(二) 第三章 西京变(三) 第一章 西京变(四) 第五章 西京变(五) 第六章 西京变(六) 第七章 西京变(七) 第八章 西京变(八) 第九章 西京变(九) 第十章 西京变(十) 第十一章 西京变(十一) 第十二章 西京变(十二) 第十三章 西京变(十三) 第十四章 西京变(十四) 第十五章 西京变(十五) 第十六章 西京变(十六) 第十七章 西京变(十七) 第十八章 西京变(十八) 第十九章 西京变(十九) 第二十章 西京变(二十) 第二十一章 西京变(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诸侯之定(一) 第二十三章 诸侯之定(二) 第二十四章 诸侯之定(三) 第二十五章 诸侯之定(四) 第二十六章 诸侯之定(五) 第二十七章 诸侯之定(六) 第二十八章 诸侯之定(七) 第二十九章 诸侯之定(八) 第三十章 诸侯之定(九) 第三十一章 诸侯之定(十) 第三十二章 诸侯之定(十一) 第三十三章 诸侯之定(十二) 第三十四章 诸侯之定(十三) 第三十五章 春夏(一) 第三十六章 春夏(二) 第三十七章 春夏(三) 第三十八章 春夏(四) 第三十九章 春夏(五) 第四十章 春夏(六) 第四十一章 春夏(七) 第四十二章 春夏(八) 第四十三章 春夏(九) 第四十四章 春夏(十) 第四十五章 春夏(十一) 第四十六章 春夏(十二) 第四十七章 饶乐山巅(一) 第四十八章 饶乐山巅(二) 第四十九章 饶乐山巅(三) 第五十章 饶乐山巅(四) 第五十一章 饶乐山巅(五) 第五十二章 饶乐山巅(六) 第五十三章 饶乐山巅(七) 第五十四章 饶乐山巅(八) 第五十五章 饶乐山巅(九) 第五十六章 饶乐山巅(十) 第五十七章 饶乐山巅(十一) 第五十八章 饶乐山巅(十二) 第五十九章 饶乐山巅(十三) 第六十章 饶乐山巅(十四) 第六十一章 饶乐山巅(十五) 第六十二章 饶乐山巅(十六) 第六十三章 饶乐山巅(十七) 第六十四章 饶乐山巅(十八) 第六十五章 饶乐山巅(十九) 第六十六章 饶乐山巅(二十) 第六十七章 饶乐山巅(二十一) 第六十八章 钉子(一) 第六十九章 钉子(二) 第七十章 钉子(三) 第七十一章 钉子(四) 第七十二章 钉子(五) 第七十三章 钉子(六) 第七十四章 钉子(七) 第七十五章 钉子(八) 第七十六章 钉子(九) 第七十七章 钉子(十) 第七十八章 钉子(十一) 第七十九章 钉子(十二) 第八十章 钉子(十三) 第八十一章 钉子(十四) 第八十二章 钉子(十五) 第八十三章 钉子(十六) 第八十四章 钉子(十七) 第八十五章 钉子(十八) 第一章 幽州留后(一) 第二章 幽州留后(二) 第三章 幽州留后(三) 第四章 幽州留后(四) 第五章 幽州留侯(五) 第六章 幽州留后(六) 第七章 幽州留后(七) 第八章 幽州留后(八) 第九章 幽州留后(九) 第十章 幽州留后(十) 第十一节 幽州留后(十一) 第十二节 幽州留后(十二) 第十三节 幽州留后(十三) 第十四节 幽州留后(十四) 第十五节 幽州留后(十五) 第十六章 幽州留后(十六) 第十七章 幽州留后(十七) 第十八章 幽州留后(十八) 第十九章 幽州留后(十九) 第二十章 幽州留后(二十) 第二十一章 幽州留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幽州留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幽州留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幽州留后(二十四) 第二十五章 幽州留后(二十五) 第二十六章 幽州留后(二十六) 第二十七章 幽州留后(二十七) 第二十八章 幽州留后(二十八) 第二十九章 幽州留后(二十九) 第三十章 幽州留后(三十) 第三十一章 幽州留后(三十一) 第三十二章 卢龙节度(一) 第三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 第三十四章 卢龙节度(三) 第三十五章 卢龙节度(四) 第三十六章 卢龙节度(五) 第三十七章 卢龙节度(六) 第三十八章 卢龙节度(七) 第三十九章 卢龙节度(八) 第四十章 卢龙节度(九) 第四十一章 卢龙节度(十) 第四十二章 卢龙节度(十一) 第四十三章 卢龙节度(十二) 第四十四章 卢龙节度(十三) 第四十五章 卢龙节度(十四) 第四十六章 卢龙节度(十五) 第四十七章 卢龙节度(十六) 第四十八章 卢龙节度(十七) 第四十九章 卢龙节度(十八) 第五十章 卢龙节度(十九) 第五十一章 卢龙节度(二十) 第五十二章 卢龙节度(二十一) 第五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十二) 第五十四章 卢龙节度(二十三) 第五十五章 卢龙节度(二十四) 第五十六章 卢龙节度(二十五) 第五十七章 卢龙节度(二十六) 第五十八章 河北新军阀(一) 第五十九章 河北新军阀(二) 第六十章 河北新军阀(三) 第六十一章 河北新军阀(四) 第六十二章 河北新军阀(五) 第六十三章 河北新军阀(六) 第六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一) 第六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二) 第六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三) 第六十七章 非常规战争(四) 第六十八章 非常规战争(五) 第六十九章 非常规战争(六) 第七十章 非常规战争(七) 第七十一章 非常规战争(八) 第七十二章 非常规战争(九) 第七十三章 非常规战争(十) 第七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十一) 第七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十二) 第七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十三) 第七十七章 大王庄——将军庙(一) 第七十八章 大王庄——将军庙(二) 第七十九章 大王庄——将军庙(三) 第八十章 大王庄——将军庙(四) 第八十一章 大王庄——将军庙(五) 第八十二章 大王庄——将军庙(六) 第一章 魏州血夜(一) 第二章 魏州血夜(二) 第三章 魏博血夜(三) 第四章 魏州血夜(四) 第五章 魏州血夜(五) 第六章 魏州血夜(六) 第七章 中官之死(一) 第八章 中官之死(二) 第九章 中官之死(三) 第十章 中官之死(四) 第十一章 蒋袁合流(一) 第十二章 蒋袁合流(二) 第十三章 蒋袁合流(三) 第十四章 蒋袁合流(四) 第十五章 蒋袁合流(五) 第十六章 大河之东(一) 第十七章 大河之东(二) 第十八章 大河之东(三) 第十九章 大河之东(四) 第二十章 大河之东(五) 第二十一章 大河之东(六) 第二十二章 大河之东(七) 第二十三章 大河之东(八) 第二十四章 大河之东(九) 第二十五章 大河之东(十) 第二十六章 大河之东(十一) 第二十七章 大河之东(十二) 第二十八章 大河之东(十三) 第二十九章 双极(一) 第三十章 双极(二) 第三十一章 双极(三) 第三十二章 双极(四) 第三十三章 双极(五) 第三十四章 双极(六) 第三十五章 双极(七) 第三十六章 双极(八) 第三十七章 双极(九) 第三十八章 双极(十) 第三十九章 双极(十一) 第四十章 双极(十二) 第四十一章 双极(十三) 第四十二章 双极(十四) 第四十三章 双极(十五) 第四十四章 双极(十六) 第四十五章 双极(十七) 第四十六章 双极(十八) 第四十七章 范阳之春(一) 第四十八章 范阳之春(二) 第四十九章 范阳之春(三) 第五十章 范阳之春(四) 第五十一章 范阳之春(五) 第五十二章 范阳之春(六) 第五十三章 范阳之春(七) 第五十四章 范阳之春(八) 第五十五章 两河轮战(一) 第五十六章 两河轮战(二) 第五十七章 两河轮战(三) 第五十八章 两河轮战(四) 第五十九章 两河轮战(五) 第六十章 两河轮战(六) 第六十一章 两河轮战(七) 第六十二章 两河轮战(八) 第六十三章 两河轮战(九) 第六十四章 两河轮战(十) 第六十五章 两河轮战(十一) 第六十六章 两河轮战(十二) 第六十七章 两河轮战(十三) 第六十八章 两河轮战(十四) 第六十九章 转折(一) 第七十章 转折(二) 第七十一章 转折(三) 第七十二章 转折(四) 第七十三章 转折(五) 第七十四章 转折(六) 第七十五章 转折(七) 第七十六章 转折(八) 第七十七章 转折(九) 第七十八章 转折(十) 第七十九章 转折(十一) 第八十章 转折(十二) 第八十一章 东都会盟(一) 第八十二章 东都会盟(二) 第八十三章 东都会盟(三) 第八十四章 东都会盟(四) 第八十五章 东都会盟(五) 第八十六章 决战上党(一) 第八十七章 决战上党(二) 第八十八章 决战上党(三) 第八十九章 决战上党(四) 第九十章 决战上党(五) 第九十一章 决战上党(六) 第九十二章 决战上党(七) 第九十三章 决战上党(八) 第九十四章 决战上党(九) 第九十五章 决战上党(十) 第九十六章 决战上党(十一) 第九十七章 决战上党(十二) 第九十八章 决战上党(十三) 第九十九章 决战上党(十四) 第一百章 决战上党(十五) 第一百零一章 决战上党(十六) 第一百零二章 决战上党(十七) 第一百零三章 决战上党(十八) 第一百零四章 决战上党(十九) 第一百零五章 决战上党(二十) 第一百零六章 决战上党(二十一) 第一百零七章 南北战策(一) 第一百零八章 南北战策(二) 第一百零九章 南北战策(三) 第一百一十章 南北战策(四) 第一百一十一章 南北战策(五) 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北战策(六) 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北战策(七) 第一百一十四章 南北战策(八) 第一百一十五章 南北战策(九) 第一百一十六章 南北战策(十) 第一百一十七章 南北战策(十一) 第一百一十八章 南北战策(十二) 第一百一十九章 南北战策(十三) 第一百二十章 南北战策(十四) 第一百二十一章 南北战策(十五) 第一百二十二章 南北战策(十六) 第一百二十三章 河南(一) 第一百二十四章 河南(二) 第一百二十五章 河南(三) 第一百二十六章 河南(四) 第一百二十七章 河南(五) 第一百二十八章 河南(六) 第一百二十九章 河南(七) 第一百三十章 河南(八)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枢之要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中枢之要(二) 第一百三十三章 中枢之要(三)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中枢之要(四)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中枢之要(五)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中枢之要(六)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中枢之要(七) 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枢之要(八) 第一百三十九章 国器(一) 第一百四十章 国器(二) 第一百四十一章 国器(三) 第一百四十二章 国器(四) 完本感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五十八章 饶乐山巅(十二)
《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
更新时间:2024-01-20 07:57:04
字数:7246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大唐新秩序 !

    李诚中从柳城派到大牙口的观察员小组共有四人,李承晚、崔和、罗源安和秦老根。观察员小组的任务是摸清大牙口和野狼坡两处契丹人、库莫奚人和西契丹阿大何部的敌我实力对比,分析当前战情,完成战事评估报告,同时了解库莫奚人和西契丹阿大何部兵甲战具、后勤辎重方面的详细情况,提交物资调拨计划。

    这是一份琐碎而繁复的工作,但却没有风险,因为观察员小组并不承担作战任务,但这同时也是一份可以不冒风险就能积功的机会,只要完成了这项任务,就能稳稳获得一份功勋,所以很多人都愿意成为观察员。许多基层军官都纷纷走托各种门路,向负责此事的教化司一把手姜苗说情,希望能够成行。

    李承晚从白狼山军校第一期毕业后,进入营州军前骑兵营担任队副,在鹿鸣洼一战中因功升队正,后来骑兵营随李诚中东征渤海,在西京城下向世人展现了后世蒙古骑兵的骑射战术,李承晚的骑队将平常演练的成果发挥出了七八成,队列的转向和骑射的技艺都表现极为突出,在战后评议中列为第一。回到柳城后,在营州都督府大扩军中,李承晚荣升左厢骑兵营丙都都头,并且在教化司考功处的功绩簿上,这位优秀的骑兵基层军官名字后面加上了“后备”两字考语,成为未来营州军营一级高层军官的后备人选。

    这次抽调军官前往大牙口担任观察员,考功处从事萧哲元向上司姜苗推荐了数名人选,其中就有李承晚的名字。对于李承晚的履历,姜苗十分了解,他知道此人是盐池守捉使、定远将军李承约的庶弟,也是李诚中从幽州带回来的军官,在不违反规则的情况下顺道关照了一下李承晚,让他担任军事观察员。累积此功后,不出意外的话,李承晚将成为下一批白狼山军校高级培训班的学员,从而踏上营一级指挥的道路。

    罗源安由老上司钟韶举荐,秦老根则由他本人的老伙长孟徐兴关说,成为了副军事观察员。在钟韶和孟徐兴的眼中,这两个老兵是十分可惜的,他们因为本人文化科目的不合格而没能进入带兵军官的行列,这是营州军独有的现象,很无奈,也很遗憾。他们希望在某些方面能够尽量补偿这两位老兵,让他们能够士官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拿到更高的军饷。目前,罗源安是四级士官,秩翊麾校尉,秦老根为五级士官,秩宣节校尉,等这项功劳到手,两人在预计不远的将来,会有再升一步的机会。

    崔和的加入则是虞候司后勤处从事赵弘德力挺的结果。

    已经越来越有迹象表明,这次营州都督府大扩军中,成立军一级单位,并分设左右厢、老营等作战部队只是第一步,在营州都督李诚中的规划中,接下来的第二步将对都督府总部机构进行调整。之所以目前还没有开展这一步工作,除了需要进一步深思熟虑外,具备文化素养的军官不多也是阻挠进一步改革的障碍,等白狼山军校的培训功能日趋完善,更多的文职军官加入军官体系之后,这项改革的启动就是不出预料之外的事情了。

    李诚中透露出来的改革方案中,要加强和细化目前已有的虞候司、教化司、作训司和调查统计局,同时极有可能将后勤处从虞候司中剥离出来,设立与三司并立的大后勤机构。目前的后勤处在李诚中的要求下,职能已经越来广,功能也越来越细化,机构也越来越大,兵甲装备、粮饷供应、军服生产、医疗保障等等,都被提升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高度,当然,这也是营州都督府所辖军队的特色。除了以上各职能外,后勤处还直接掌管着全军的后勤部队,等当前一期新兵训练完成后,将管辖一支千人十都的后勤营!

    因此,赵弘德需要培养和选拔大量的后勤军官,以适应未来的需要,而崔和,就是他看重的重点人选之一,所以他也力挺崔和,让崔和成为观察员小组中的后勤观察员,争取能捞到这份军功。

    经过几天的详细考察之后,四人坐到一处,商议最后需要提交的战情评估报告和物资调拨报告。

    “这些天探明了的契丹军寨共有五处,大牙口三处,野狼坡两处。相对而言,这五处军寨比库莫奚人和阿大何部位置更加有利,封锁住大牙口和野狼坡的契丹军寨虽然处于外线,但因为山势走向的原因,相互之间仅仅不到二十里,骑兵一个时辰就能赶到,如果要确保战斗力的话,则为两个时辰。而在山内,库莫奚人和阿大何部虽然处于犄角之势,但相互间却有近三十里,也就是说,防守一方的内线调动反而要比进攻方的外线调动慢半个时辰左右,这是很遗憾的事情,但却是事实。”李承晚慢慢整理着这两天的观察结果,一边向其余三人陈述。

    罗源安摇头道:“当时就不应当放弃口外的,库莫奚和阿大何部如果能够在口外挡住契丹人,就不会造成现在的恶劣局面。”

    李承晚解释道:“来的时候我曾向公主了解过战情,阿大何部的逐不鲁王和库莫奚的吐勒斯王曾经于冬天联合在口外与合马步军交过手,战败了,吐勒斯王身负重伤而回,最终没能救治过来。他们不是不想守,而是根本守不住。”

    罗源安、秦老根和崔和等人叹息几声,等待李承晚继续陈述。

    “已经探明的合马步军战兵共有两千三百人,大牙口为一千二百,野狼坡为一千一百,在山后那座很可能为辎重营地的军寨里,还有数目不明的辅兵,这个数字与公主和呼也失必里所提供的数字差相仿佛,应当为目前可以初步判定的准确数。

    库莫奚一方在大牙口内被困的族民共计一万三千余,其中能战者为一千七百,剩余大部分为老弱妇孺。阿大何部部众为两万一千余,能战者有两千人,但是这个数字仅为对方提供,他们拒绝咱们前往点验,所以还无法确定。

    虽然库莫奚和阿大何部能战者相加要比合马步军多,但战力羸弱,远不是合马步军的对手。某曾经仔细了解过,以库莫奚为例,合马步军一次出动四帐兵,也就是三十二人,则库莫奚必须以八帐兵、甚至十二帐兵才能勉励维持。双方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军士士气、个人武勇以及装备上,士气不提——两部的士气都很低微,武勇方面,合马步军大都为有经验的战士,以精壮为主,其中不乏挞马勇士,而库莫奚人的精兵则在历次作战中消耗甚多,能够称为‘挞马’的勇士,已经不到六十,准确的说是五十七人。装备方面更加不堪,这一点由崔押衙在物资调拨报告中详述。

    出现这样的状况,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随着契丹人的节节胜利,一方愈战愈强,一方越打越弱,这是军事常识,这一点不需要咱们在报告中一一分析。经过推测,某预计阿大何部、库莫奚人至多再能抵挡一至两次契丹人的战役级别攻击,便将彻底失去抵抗的能力。

    以上为战情分析,诸位有什么意见没有?”

    罗源安、秦老根和崔和都摇头,表示无意见,于是李承晚继续道:“如此,某便将报告行文,发虞候司了。接下来,请崔押衙陈述。”

    崔和点头,清了清嗓子道:“这些天对库莫奚的物资情况进行了点验,很不乐观。兵甲方面,横刀两百三十柄,可开的射弓三百八十九张、箭矢一万七千余,木枪三百另九杆,也就是说,只能满足一半战士的需求,另外一半战士手中所持的弓箭和木枪为这两个月临时所制,绝大部分没有铁刃,对着甲的敌军杀伤力较低。此外,甲胄七十六具,为挞马和少数头目装备,战马倒是不少,但马鞍和马掌很不齐全,非常影响骑兵战力。

    粮秣方面,库莫奚现在很困难,如果继续被困在此处,恐怕坚持不到两个月,举族将只能依靠打猎为生,诸位都知道,靠打猎来维持一万多人的生计,几乎是不可能的。

    经过评估,以坚持三个月,并且满足两次战役级作战任务为底线,某拟在调拨报告中提出,申请横刀三百柄、木枪三百杆、射弓一百张、箭矢一万支,另皮甲百具、马鞍五十、布帛一百匹、粮食二百石、盐百斤、生铁一千斤,以上总价为九千两百贯。当然,也可以选用上一批裁汰的装备,那些裁汰的装备某清楚,拿过来就可以用,而且比库莫奚人自己使用的还要好。

    此为支持库莫奚人的物资,阿大何部没有让某过去点验,他们自行送过来一份清单,这份清单胃口太大,某意不允。什么时候同意咱们过去点验,咱们就什么时候为他们调拨物资,这是姜都教亲口叮嘱的。”

    秦老根忽然插话道:“阿大何部对咱们过来似乎很抵触。”

    罗源安道:“还不是对接受李都督指挥心下不满。对这种人,就不能给好脸色,让他们再吃吃苦头,他们才会明白事理。”

    李承晚沉吟片刻,道:“两份报告明日就劳烦崔押衙送回柳城,某再和阿大何部谈谈,毕竟都是站在一起的,咱们还是大局为重。”(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