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唐新秩序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 群众演员李某 第二章 健卒营 第三章 贝州(上) 第四章 贝州(中) 第五章 贝州(下) 第六章 魏州(一) 第八章 魏州(三) 第十章 魏州(五) 第十一章 北回归线(一) 第十二章 北回归线(二) 第十三章 北回归线(三) 第十四章 北回归线(四) 第十五章 北回归线(五) 第十六章 北回归线(六) 第十七章 北回归线(七) 第十八章 整军(一) 第十九章 整军(二) 第二十一章 整军(四) 第二十二章 榆关风云(一) 第二十三章 榆关风云(二) 第二十四章 榆关风云(三) 第二十五章 榆关风云(四) 第二十六章 榆关风云(五) 第二十七章 榆关风云(六) 第二十八章 榆关风云(七) 第三十章 榆关风云(九) 第三十一章 榆关风云(十) 第三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一) 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二) 第三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三) 第三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四) 第三十八章 白狼山水间(五) 第三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六) 第四十章 白狼山水间(七) 第四十一章 白狼山水间(八) 第四十三章 白狼山水间(十) 第四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十一) 第四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十二) 第四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十三) 第四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十四) 第四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十六) 第五十章 己未之冬(一) 第五十二章 己未之冬(三) 第五十三章 己未之冬(四) 第五十四章 己未之冬(五) 第五十五章 己未之冬(六) 第五十六章 己未之冬(七) 第五十八章 己未之冬(九) 第五十九章 己未之冬(十) 第六十章 己未之冬(十一) 第六十一章 己未之冬(十二) 第六十二章 己未之冬(十三) 第六十三章 己未之冬(十四) 第六十五章 己未之冬(十六) 第六十六章 己未之冬(十七) 第六十七章 己未之冬(十八) 第六十八章 仁恕之道(一) 第六十九章 仁恕之道(二) 第七十章 仁恕之道(三) 第七十一章 仁恕之道(四) 第七十二章 仁恕之道(五) 第七十三章 仁恕之道(六) 第七十五章 仁恕之道(八) 第七十六章 仁恕之道(九) 第七十八章 仁恕之道(十一) 第一章 辽西双城(一) 第二章 辽西双城(二) 第三章 辽西双城(三) 第四章 辽西双城(四) 第五章 辽西双城(五) 第七章 辽西双城(七) 第八章 辽西双城(八) 第十章 辽西双城(十) 第十二章 辽西双城(十二) 第十三章 辽西双城(十三) 第十四章 辽西双城(十四) 第十五章 辽西双城(十五) 第十六章 辽西双城(十六) 第十七章 辽西双城(十七) 第二十一章 辽西双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辽西双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辽西双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插曲(一) 第二十五章 插曲(二) 第二十八章 插曲(五) 第二十九章 营州经略(一) 第三十章 营州经略(二) 第三十一章 营州经略(三) 第三十二章 营州经略(四) 第三十三章 营州经略(五) 第三十五章 营州经略(七) 第三十六章 营州经略(八) 第三十七章 营州经略(九) 第三十八章 营州经略(十) 第三十九章 蓟州(一) 第四十章 蓟州(二) 第四十一章 蓟州(三) 第四十二章 蓟州(四) 第四十三章 君之野望(一) 第四十四章 君之野望(二) 第四十五章 君之野望(三) 第四十六章 君之野望(四) 第四十七章 君之野望(五) 第四十八章 君之野望(六) 第四十九章 君之野望(七) 第五十章 君之野望(八) 第五十一章 君之野望(九) 第五十二章 君之野望(十) 第五十三章 君之野望(十一) 第五十四章 君之野望(十二) 第五十五章 君之野望(十三) 第五十六章 燕郡问题(一) 第五十七章 燕郡问题(二) 第五十八章 燕郡问题(三) 第五十九章 燕郡问题(四) 第六十章 燕郡问题(五) 第六十一章 燕郡问题(六) 第六十二章 燕郡问题(七) 第六十三章 燕郡问题(八) 第六十四章 燕郡问题(九) 第六十五章 燕郡问题(十) 第六十六章 燕郡问题(十一) 第六十七章 燕郡问题(十二) 第六十八章 燕郡问题(十三) 第六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一) 第七十章 怀远新思维(二) 第七十一章 怀远新思维(三) 第七十二章 怀远新思维(四) 第七十三章 怀远新思维(五) 第七十四章 怀远新思维(六) 第七十五章 怀远新思维(七) 第七十六章 怀远新思维(八) 第七十七章 怀远新思维(九) 第七十八章 怀远新思维(十) 第七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十一) 第八十章 怀远新思维(十二) 第一章 西京变(一) 第二章 西京变(二) 第三章 西京变(三) 第一章 西京变(四) 第五章 西京变(五) 第六章 西京变(六) 第七章 西京变(七) 第八章 西京变(八) 第九章 西京变(九) 第十章 西京变(十) 第十一章 西京变(十一) 第十二章 西京变(十二) 第十三章 西京变(十三) 第十四章 西京变(十四) 第十五章 西京变(十五) 第十六章 西京变(十六) 第十七章 西京变(十七) 第十八章 西京变(十八) 第十九章 西京变(十九) 第二十章 西京变(二十) 第二十一章 西京变(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诸侯之定(一) 第二十三章 诸侯之定(二) 第二十四章 诸侯之定(三) 第二十五章 诸侯之定(四) 第二十六章 诸侯之定(五) 第二十七章 诸侯之定(六) 第二十八章 诸侯之定(七) 第二十九章 诸侯之定(八) 第三十章 诸侯之定(九) 第三十一章 诸侯之定(十) 第三十二章 诸侯之定(十一) 第三十三章 诸侯之定(十二) 第三十四章 诸侯之定(十三) 第三十五章 春夏(一) 第三十六章 春夏(二) 第三十七章 春夏(三) 第三十八章 春夏(四) 第三十九章 春夏(五) 第四十章 春夏(六) 第四十一章 春夏(七) 第四十二章 春夏(八) 第四十三章 春夏(九) 第四十四章 春夏(十) 第四十五章 春夏(十一) 第四十六章 春夏(十二) 第四十七章 饶乐山巅(一) 第四十八章 饶乐山巅(二) 第四十九章 饶乐山巅(三) 第五十章 饶乐山巅(四) 第五十一章 饶乐山巅(五) 第五十二章 饶乐山巅(六) 第五十三章 饶乐山巅(七) 第五十四章 饶乐山巅(八) 第五十五章 饶乐山巅(九) 第五十六章 饶乐山巅(十) 第五十七章 饶乐山巅(十一) 第五十八章 饶乐山巅(十二) 第五十九章 饶乐山巅(十三) 第六十章 饶乐山巅(十四) 第六十一章 饶乐山巅(十五) 第六十二章 饶乐山巅(十六) 第六十三章 饶乐山巅(十七) 第六十四章 饶乐山巅(十八) 第六十五章 饶乐山巅(十九) 第六十六章 饶乐山巅(二十) 第六十七章 饶乐山巅(二十一) 第六十八章 钉子(一) 第六十九章 钉子(二) 第七十章 钉子(三) 第七十一章 钉子(四) 第七十二章 钉子(五) 第七十三章 钉子(六) 第七十四章 钉子(七) 第七十五章 钉子(八) 第七十六章 钉子(九) 第七十七章 钉子(十) 第七十八章 钉子(十一) 第七十九章 钉子(十二) 第八十章 钉子(十三) 第八十一章 钉子(十四) 第八十二章 钉子(十五) 第八十三章 钉子(十六) 第八十四章 钉子(十七) 第八十五章 钉子(十八) 第一章 幽州留后(一) 第二章 幽州留后(二) 第三章 幽州留后(三) 第四章 幽州留后(四) 第五章 幽州留侯(五) 第六章 幽州留后(六) 第七章 幽州留后(七) 第八章 幽州留后(八) 第九章 幽州留后(九) 第十章 幽州留后(十) 第十一节 幽州留后(十一) 第十二节 幽州留后(十二) 第十三节 幽州留后(十三) 第十四节 幽州留后(十四) 第十五节 幽州留后(十五) 第十六章 幽州留后(十六) 第十七章 幽州留后(十七) 第十八章 幽州留后(十八) 第十九章 幽州留后(十九) 第二十章 幽州留后(二十) 第二十一章 幽州留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幽州留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幽州留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幽州留后(二十四) 第二十五章 幽州留后(二十五) 第二十六章 幽州留后(二十六) 第二十七章 幽州留后(二十七) 第二十八章 幽州留后(二十八) 第二十九章 幽州留后(二十九) 第三十章 幽州留后(三十) 第三十一章 幽州留后(三十一) 第三十二章 卢龙节度(一) 第三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 第三十四章 卢龙节度(三) 第三十五章 卢龙节度(四) 第三十六章 卢龙节度(五) 第三十七章 卢龙节度(六) 第三十八章 卢龙节度(七) 第三十九章 卢龙节度(八) 第四十章 卢龙节度(九) 第四十一章 卢龙节度(十) 第四十二章 卢龙节度(十一) 第四十三章 卢龙节度(十二) 第四十四章 卢龙节度(十三) 第四十五章 卢龙节度(十四) 第四十六章 卢龙节度(十五) 第四十七章 卢龙节度(十六) 第四十八章 卢龙节度(十七) 第四十九章 卢龙节度(十八) 第五十章 卢龙节度(十九) 第五十一章 卢龙节度(二十) 第五十二章 卢龙节度(二十一) 第五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十二) 第五十四章 卢龙节度(二十三) 第五十五章 卢龙节度(二十四) 第五十六章 卢龙节度(二十五) 第五十七章 卢龙节度(二十六) 第五十八章 河北新军阀(一) 第五十九章 河北新军阀(二) 第六十章 河北新军阀(三) 第六十一章 河北新军阀(四) 第六十二章 河北新军阀(五) 第六十三章 河北新军阀(六) 第六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一) 第六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二) 第六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三) 第六十七章 非常规战争(四) 第六十八章 非常规战争(五) 第六十九章 非常规战争(六) 第七十章 非常规战争(七) 第七十一章 非常规战争(八) 第七十二章 非常规战争(九) 第七十三章 非常规战争(十) 第七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十一) 第七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十二) 第七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十三) 第七十七章 大王庄——将军庙(一) 第七十八章 大王庄——将军庙(二) 第七十九章 大王庄——将军庙(三) 第八十章 大王庄——将军庙(四) 第八十一章 大王庄——将军庙(五) 第八十二章 大王庄——将军庙(六) 第一章 魏州血夜(一) 第二章 魏州血夜(二) 第三章 魏博血夜(三) 第四章 魏州血夜(四) 第五章 魏州血夜(五) 第六章 魏州血夜(六) 第七章 中官之死(一) 第八章 中官之死(二) 第九章 中官之死(三) 第十章 中官之死(四) 第十一章 蒋袁合流(一) 第十二章 蒋袁合流(二) 第十三章 蒋袁合流(三) 第十四章 蒋袁合流(四) 第十五章 蒋袁合流(五) 第十六章 大河之东(一) 第十七章 大河之东(二) 第十八章 大河之东(三) 第十九章 大河之东(四) 第二十章 大河之东(五) 第二十一章 大河之东(六) 第二十二章 大河之东(七) 第二十三章 大河之东(八) 第二十四章 大河之东(九) 第二十五章 大河之东(十) 第二十六章 大河之东(十一) 第二十七章 大河之东(十二) 第二十八章 大河之东(十三) 第二十九章 双极(一) 第三十章 双极(二) 第三十一章 双极(三) 第三十二章 双极(四) 第三十三章 双极(五) 第三十四章 双极(六) 第三十五章 双极(七) 第三十六章 双极(八) 第三十七章 双极(九) 第三十八章 双极(十) 第三十九章 双极(十一) 第四十章 双极(十二) 第四十一章 双极(十三) 第四十二章 双极(十四) 第四十三章 双极(十五) 第四十四章 双极(十六) 第四十五章 双极(十七) 第四十六章 双极(十八) 第四十七章 范阳之春(一) 第四十八章 范阳之春(二) 第四十九章 范阳之春(三) 第五十章 范阳之春(四) 第五十一章 范阳之春(五) 第五十二章 范阳之春(六) 第五十三章 范阳之春(七) 第五十四章 范阳之春(八) 第五十五章 两河轮战(一) 第五十六章 两河轮战(二) 第五十七章 两河轮战(三) 第五十八章 两河轮战(四) 第五十九章 两河轮战(五) 第六十章 两河轮战(六) 第六十一章 两河轮战(七) 第六十二章 两河轮战(八) 第六十三章 两河轮战(九) 第六十四章 两河轮战(十) 第六十五章 两河轮战(十一) 第六十六章 两河轮战(十二) 第六十七章 两河轮战(十三) 第六十八章 两河轮战(十四) 第六十九章 转折(一) 第七十章 转折(二) 第七十一章 转折(三) 第七十二章 转折(四) 第七十三章 转折(五) 第七十四章 转折(六) 第七十五章 转折(七) 第七十六章 转折(八) 第七十七章 转折(九) 第七十八章 转折(十) 第七十九章 转折(十一) 第八十章 转折(十二) 第八十一章 东都会盟(一) 第八十二章 东都会盟(二) 第八十三章 东都会盟(三) 第八十四章 东都会盟(四) 第八十五章 东都会盟(五) 第八十六章 决战上党(一) 第八十七章 决战上党(二) 第八十八章 决战上党(三) 第八十九章 决战上党(四) 第九十章 决战上党(五) 第九十一章 决战上党(六) 第九十二章 决战上党(七) 第九十三章 决战上党(八) 第九十四章 决战上党(九) 第九十五章 决战上党(十) 第九十六章 决战上党(十一) 第九十七章 决战上党(十二) 第九十八章 决战上党(十三) 第九十九章 决战上党(十四) 第一百章 决战上党(十五) 第一百零一章 决战上党(十六) 第一百零二章 决战上党(十七) 第一百零三章 决战上党(十八) 第一百零四章 决战上党(十九) 第一百零五章 决战上党(二十) 第一百零六章 决战上党(二十一) 第一百零七章 南北战策(一) 第一百零八章 南北战策(二) 第一百零九章 南北战策(三) 第一百一十章 南北战策(四) 第一百一十一章 南北战策(五) 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北战策(六) 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北战策(七) 第一百一十四章 南北战策(八) 第一百一十五章 南北战策(九) 第一百一十六章 南北战策(十) 第一百一十七章 南北战策(十一) 第一百一十八章 南北战策(十二) 第一百一十九章 南北战策(十三) 第一百二十章 南北战策(十四) 第一百二十一章 南北战策(十五) 第一百二十二章 南北战策(十六) 第一百二十三章 河南(一) 第一百二十四章 河南(二) 第一百二十五章 河南(三) 第一百二十六章 河南(四) 第一百二十七章 河南(五) 第一百二十八章 河南(六) 第一百二十九章 河南(七) 第一百三十章 河南(八)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枢之要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中枢之要(二) 第一百三十三章 中枢之要(三)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中枢之要(四)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中枢之要(五)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中枢之要(六)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中枢之要(七) 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枢之要(八) 第一百三十九章 国器(一) 第一百四十章 国器(二) 第一百四十一章 国器(三) 第一百四十二章 国器(四) 完本感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五十章 君之野望(八)
《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
更新时间:2024-01-20 07:54:56
字数:7426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大唐新秩序 !

    六月天正是酷暑难耐的时节,虽然地处关外,柳城依然躲避不开那无处不在的阵阵热浪。

    原营州都督府,现在的柳城军府,此处是李诚中的办公所在,府衙前悬着的横匾上写着三个烫金大字——中南海。对于李诚中充满恶趣味的取名方式,冯道等诸多营州军高层已经见怪不怪,至于为何要将这座府衙生拉硬扯为“海”,众人打破头皮也想不明白,但既然李诚中顽固的坚持,大伙儿便都随他,谁让人家是营州的主人呢?

    此刻的中南海岗哨增倍,警备都都头周小郎亲自布设关防,并往来巡视。大堂之上,营州高层云集,一片紧张肃穆。

    柳城军使兼燕郡守捉使、游击将军李诚中高坐帅案之后,他的身侧是营州长史冯道。自帅案之下两侧排列落座数十人,左侧为营州军诸将,右侧为长史府众官。

    营州军诸将为:

    虞候司都虞候、翊麾校尉张兴重;虞侯司后勤处从事、中营后勤都头、御侮校尉赵弘德;虞侯司作战处押衙、仁勇校尉秦月山;虞侯司军令处押衙、仁勇副尉冯思友;虞侯司行人处押衙、培戎副尉高明博;

    教化司都教化使、翊麾校尉姜苗;教化司军法处押衙、仁勇校尉梁德安;教化司考功处押衙、仁勇副尉萧哲元;

    作训司参军使、翊麾校尉周坎;作训司征募处押衙、仁勇副尉田承焕;作训司训练处押衙、培戎校尉李维业;

    步卒一营指挥使、宣节校尉钟韶;教化使、宣节副尉李定难;虞侯、御侮校尉郝先恩;

    步卒二营指挥使、宣节校尉焦成桥;教化使、宣节副尉朱原宥;虞侯、御侮校尉冯术;

    步卒三营指挥使、宣节校尉孟徐兴;教化使、宣节副尉文嗣朔;虞侯、御侮校尉来兴国;

    骑兵营指挥使、宣节校尉王义簿;教化使、宣节副尉魏克明;虞侯、御侮校尉薛继盛;

    中营护军都教化、御侮副尉张会景;斥侯都教化、御侮副尉邱明。

    斥侯都都头解里正在白狼山军校讲授骑射,护军都都头刘金厚则为第一期学员队正,故此没有参加这次军议。

    长史府众官为:长史府从事刘审交、法律科科长吴中佐、办公室副主任程岱、人事科副科长程奢、度支科副科长刘子旭、宣传科副科长宗亮、催税科副科长高文允、廖淮安、商贸科科长王全、副科长钱五常。

    因堂上人员太多,在酷暑之下十分难耐,李诚中特意令将门窗敞开透气,方才好过一些。

    这次会议的内容是关于营州南部的解决之道,在会议一开始,便被李诚中定了基调,即“提出小凌河流域的一揽子总体解决方案”。

    程奢正在介绍着小凌河流域的民生民情,他手中所持的,便是编号“天字甲三”的绝密卷宗。

    “......小凌河流域田土丰美,大多集中在主河道沿岸山谷凹地之间,约有可耕土地三十万亩之上,在小凌河支流桃花水、三泉溪、蚊溪、虎石河、张漕河等处,约有可耕土地二十万亩,更重要的是,在松岭、虎抱岭之外,山脚下的可耕田地超过二十万亩。总计达到七十万亩。当然,这些土地并非都是未垦之地,其中约有半数已被当地百姓耕作......”

    “......经过详尽的统算,小凌河流域共有七十八处大大小小的村寨,丁口总数六万三千余,其中男丁三万六千余,青壮一万九千。需要说明的是,此处青壮所指含义,为李将军所定年十八至三十五,四体健全,可征募从军之人。当然,将来也不可能全部征募入军,毕竟他们还要担负起家庭劳作的责任。

    目前营州军的征募比例为二十比一,李将军曾经言道,这个比例对于营州军的常备状态而言显得有些高了。事实也证明了李将军所说的话,目前柳城的各项营生已经达到了极度缺乏劳力的现象,按照李将军的话来说,这对柳城乃至营州的可持续发展是很不利的。因此,长史府和营州军总部虞侯司共同商讨后认为,营州军的常备征募比例应该降到三十比一,战时征募比例为十五比一。

    按照这个比例,在将小凌河流域纳入治下之后,我营州军可控百姓丁口将突破十万,常备军可征募至三千三百之数,战时可扩军至六千六百人......”

    程奢说到兴奋处,满头大汗,他以衣襟擦了擦汗,然后继续道:“目前,长史府已经开始委托各路行商向营州调集流民。以小凌河流域的耕地来看,还可再行容纳三万至五万人。因此,解决小凌河流域问题是营州当前最根本的问题,同时也是下一步解决五股河流域问题的基础。在此,可以透露给大家一点的是,依据小凌河流域百姓所言,五股河流域虽然人丁和耕地都略少,但也不会少太多。”

    李诚中运用这种画大饼的技巧已经炉火纯青,在他的授意下,程奢这番带有典型李诚中风格的话,立刻引起了大堂上诸文武的热议。

    李诚中这厮拍了拍桌子,将大堂上的热议声压了下来,道:“我刚才看了看大伙儿的神色,似乎都很激动。王大郎,需要提醒你一点,现在正在议事,你那副贪婪的嘴脸赶紧给老子收起来。还有王全,你的口水都快流下来了,整个一奸商的模样......”堂下一片笑声。

    李诚中继续道:“不过说实话,我听完以后忽然觉得自己很饿,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

    堂下又是一片笑声,王大郎等人凑趣,高声道:“将军,赶紧开饭,某等肚子都要饿扁了!”

    李诚中又道:“看来大伙儿和我老李的意见是一致的,拿下小凌河流域已经势在必行。好吧,高明博,你把手头整理好的情况跟大伙儿说说。”

    高明博是第一次在营州军高层会议上出席并且发言,按理来说,以他的级别是根本不够资格的,但谁让营州军扩军太速,百废待兴呢?所以占据虞侯司行人处押衙这一职位的高明博便十分幸运的得到了这个机会。他清了清因为紧张而略显干燥的嗓子,开始接着介绍小凌河流域的情况,他的介绍侧重点在于军事。

    “按照李将军的指示,在张都虞的带领下,虞侯司行人处与长史府人事科进行了密切的配合,对小凌河流域各处堡寨作了详细的察访......”高明博的发言开头部分让李诚中不禁一阵莞尔,看来无论是穿越前还是穿越后,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官话和套话的形制似乎都没有什么变化。

    “根据统计结果,小凌河流域七十八处大小村寨共属于三个势力,即羊山寨势力、张家堡势力和辛四堡势力。事实上,这三处势力已经成为小凌河流域的独立王国,他们从控制下的村寨中获取粮食辎重,又以这些补给养兵。这三处势力中,羊山寨与张家堡是死敌,辛四堡则相对中立一些,但辛四堡势力最为雄厚,他们奉行的似乎是一种不偏不倚、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策略。

    羊山寨寨主是郑天王,据说羊山寨的创立者郑天王的父亲郑则,传言曾为营州都督府旧将。郑天王手下有亡命死士上百,具体数目仍在察探。这些死士极为骁勇,能征善战,是羊山寨得以成为小凌河三方势力之一的根本。除了死士之外,羊山寨还直接控制着氐里洼和矛石铺两个村寨,每逢与张家堡发生争斗,这两个村寨都是羊山寨征募青壮的主要来源。另外,按照当地村民所言,当发生大规模作战时,羊山寨还会从下辖个村寨征兵,据说两年前的老虎滩之战,羊山寨动员的总兵力达到上千人。

    张家堡是以张姓大族子弟为主的村落,张氏是小凌河流域大族,族中子弟数千,因此,虽然张氏没有如羊山寨那样豢养着精锐死士,但极为抱团,和羊山寨发生争斗时,往往全族人丁不分男女老幼一起上阵,同进同退,很是勇烈。

    辛四堡只是一个小石堡,严格来说,这个小石堡只是一处议事之所。辛四堡不能算一个很齐心的势力,也没有主导的掌控者,他是由小凌河下游三十二家村落联合而成,平时不与外人相争,发生危险时,三十二家村落便在小石堡共同商议,一致对外。

    在这三处势力中,以我们所知,羊山寨最不得民心,名声极坏,经过虞侯司与长史府商议,报请李将军和冯长史同意,虞侯司拟定将羊山寨计入作战对象之列,予以重点打击。这既是赢得民心之举,也能起到杀鸡骇猴的作用。对于张家堡和辛四堡,虞侯司已按照其之后的反应和表现不同分别拟定了有针对性的作战计划。”

    高明博介绍完毕后退下落座,李诚中扫视全场,高声道:“都听明白了?此次营州军第一批新军已经训练完毕,并且在各都各队中磨合适应了一段时期,也到了拿出来试试效果的时候了。这次作战事关机密,事涉文武等方方面面,诸位在领取任务之后各自按照命令办事,有泄密者、延误者、渎职者,无论文武大小,一律军法严惩!下面,由虞侯司张都虞宣布小凌河作战计划!”(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