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唐新秩序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 群众演员李某 第二章 健卒营 第三章 贝州(上) 第四章 贝州(中) 第五章 贝州(下) 第六章 魏州(一) 第八章 魏州(三) 第十章 魏州(五) 第十一章 北回归线(一) 第十二章 北回归线(二) 第十三章 北回归线(三) 第十四章 北回归线(四) 第十五章 北回归线(五) 第十六章 北回归线(六) 第十七章 北回归线(七) 第十八章 整军(一) 第十九章 整军(二) 第二十一章 整军(四) 第二十二章 榆关风云(一) 第二十三章 榆关风云(二) 第二十四章 榆关风云(三) 第二十五章 榆关风云(四) 第二十六章 榆关风云(五) 第二十七章 榆关风云(六) 第二十八章 榆关风云(七) 第三十章 榆关风云(九) 第三十一章 榆关风云(十) 第三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一) 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二) 第三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三) 第三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四) 第三十八章 白狼山水间(五) 第三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六) 第四十章 白狼山水间(七) 第四十一章 白狼山水间(八) 第四十三章 白狼山水间(十) 第四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十一) 第四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十二) 第四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十三) 第四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十四) 第四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十六) 第五十章 己未之冬(一) 第五十二章 己未之冬(三) 第五十三章 己未之冬(四) 第五十四章 己未之冬(五) 第五十五章 己未之冬(六) 第五十六章 己未之冬(七) 第五十八章 己未之冬(九) 第五十九章 己未之冬(十) 第六十章 己未之冬(十一) 第六十一章 己未之冬(十二) 第六十二章 己未之冬(十三) 第六十三章 己未之冬(十四) 第六十五章 己未之冬(十六) 第六十六章 己未之冬(十七) 第六十七章 己未之冬(十八) 第六十八章 仁恕之道(一) 第六十九章 仁恕之道(二) 第七十章 仁恕之道(三) 第七十一章 仁恕之道(四) 第七十二章 仁恕之道(五) 第七十三章 仁恕之道(六) 第七十五章 仁恕之道(八) 第七十六章 仁恕之道(九) 第七十八章 仁恕之道(十一) 第一章 辽西双城(一) 第二章 辽西双城(二) 第三章 辽西双城(三) 第四章 辽西双城(四) 第五章 辽西双城(五) 第七章 辽西双城(七) 第八章 辽西双城(八) 第十章 辽西双城(十) 第十二章 辽西双城(十二) 第十三章 辽西双城(十三) 第十四章 辽西双城(十四) 第十五章 辽西双城(十五) 第十六章 辽西双城(十六) 第十七章 辽西双城(十七) 第二十一章 辽西双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辽西双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辽西双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插曲(一) 第二十五章 插曲(二) 第二十八章 插曲(五) 第二十九章 营州经略(一) 第三十章 营州经略(二) 第三十一章 营州经略(三) 第三十二章 营州经略(四) 第三十三章 营州经略(五) 第三十五章 营州经略(七) 第三十六章 营州经略(八) 第三十七章 营州经略(九) 第三十八章 营州经略(十) 第三十九章 蓟州(一) 第四十章 蓟州(二) 第四十一章 蓟州(三) 第四十二章 蓟州(四) 第四十三章 君之野望(一) 第四十四章 君之野望(二) 第四十五章 君之野望(三) 第四十六章 君之野望(四) 第四十七章 君之野望(五) 第四十八章 君之野望(六) 第四十九章 君之野望(七) 第五十章 君之野望(八) 第五十一章 君之野望(九) 第五十二章 君之野望(十) 第五十三章 君之野望(十一) 第五十四章 君之野望(十二) 第五十五章 君之野望(十三) 第五十六章 燕郡问题(一) 第五十七章 燕郡问题(二) 第五十八章 燕郡问题(三) 第五十九章 燕郡问题(四) 第六十章 燕郡问题(五) 第六十一章 燕郡问题(六) 第六十二章 燕郡问题(七) 第六十三章 燕郡问题(八) 第六十四章 燕郡问题(九) 第六十五章 燕郡问题(十) 第六十六章 燕郡问题(十一) 第六十七章 燕郡问题(十二) 第六十八章 燕郡问题(十三) 第六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一) 第七十章 怀远新思维(二) 第七十一章 怀远新思维(三) 第七十二章 怀远新思维(四) 第七十三章 怀远新思维(五) 第七十四章 怀远新思维(六) 第七十五章 怀远新思维(七) 第七十六章 怀远新思维(八) 第七十七章 怀远新思维(九) 第七十八章 怀远新思维(十) 第七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十一) 第八十章 怀远新思维(十二) 第一章 西京变(一) 第二章 西京变(二) 第三章 西京变(三) 第一章 西京变(四) 第五章 西京变(五) 第六章 西京变(六) 第七章 西京变(七) 第八章 西京变(八) 第九章 西京变(九) 第十章 西京变(十) 第十一章 西京变(十一) 第十二章 西京变(十二) 第十三章 西京变(十三) 第十四章 西京变(十四) 第十五章 西京变(十五) 第十六章 西京变(十六) 第十七章 西京变(十七) 第十八章 西京变(十八) 第十九章 西京变(十九) 第二十章 西京变(二十) 第二十一章 西京变(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诸侯之定(一) 第二十三章 诸侯之定(二) 第二十四章 诸侯之定(三) 第二十五章 诸侯之定(四) 第二十六章 诸侯之定(五) 第二十七章 诸侯之定(六) 第二十八章 诸侯之定(七) 第二十九章 诸侯之定(八) 第三十章 诸侯之定(九) 第三十一章 诸侯之定(十) 第三十二章 诸侯之定(十一) 第三十三章 诸侯之定(十二) 第三十四章 诸侯之定(十三) 第三十五章 春夏(一) 第三十六章 春夏(二) 第三十七章 春夏(三) 第三十八章 春夏(四) 第三十九章 春夏(五) 第四十章 春夏(六) 第四十一章 春夏(七) 第四十二章 春夏(八) 第四十三章 春夏(九) 第四十四章 春夏(十) 第四十五章 春夏(十一) 第四十六章 春夏(十二) 第四十七章 饶乐山巅(一) 第四十八章 饶乐山巅(二) 第四十九章 饶乐山巅(三) 第五十章 饶乐山巅(四) 第五十一章 饶乐山巅(五) 第五十二章 饶乐山巅(六) 第五十三章 饶乐山巅(七) 第五十四章 饶乐山巅(八) 第五十五章 饶乐山巅(九) 第五十六章 饶乐山巅(十) 第五十七章 饶乐山巅(十一) 第五十八章 饶乐山巅(十二) 第五十九章 饶乐山巅(十三) 第六十章 饶乐山巅(十四) 第六十一章 饶乐山巅(十五) 第六十二章 饶乐山巅(十六) 第六十三章 饶乐山巅(十七) 第六十四章 饶乐山巅(十八) 第六十五章 饶乐山巅(十九) 第六十六章 饶乐山巅(二十) 第六十七章 饶乐山巅(二十一) 第六十八章 钉子(一) 第六十九章 钉子(二) 第七十章 钉子(三) 第七十一章 钉子(四) 第七十二章 钉子(五) 第七十三章 钉子(六) 第七十四章 钉子(七) 第七十五章 钉子(八) 第七十六章 钉子(九) 第七十七章 钉子(十) 第七十八章 钉子(十一) 第七十九章 钉子(十二) 第八十章 钉子(十三) 第八十一章 钉子(十四) 第八十二章 钉子(十五) 第八十三章 钉子(十六) 第八十四章 钉子(十七) 第八十五章 钉子(十八) 第一章 幽州留后(一) 第二章 幽州留后(二) 第三章 幽州留后(三) 第四章 幽州留后(四) 第五章 幽州留侯(五) 第六章 幽州留后(六) 第七章 幽州留后(七) 第八章 幽州留后(八) 第九章 幽州留后(九) 第十章 幽州留后(十) 第十一节 幽州留后(十一) 第十二节 幽州留后(十二) 第十三节 幽州留后(十三) 第十四节 幽州留后(十四) 第十五节 幽州留后(十五) 第十六章 幽州留后(十六) 第十七章 幽州留后(十七) 第十八章 幽州留后(十八) 第十九章 幽州留后(十九) 第二十章 幽州留后(二十) 第二十一章 幽州留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幽州留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幽州留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幽州留后(二十四) 第二十五章 幽州留后(二十五) 第二十六章 幽州留后(二十六) 第二十七章 幽州留后(二十七) 第二十八章 幽州留后(二十八) 第二十九章 幽州留后(二十九) 第三十章 幽州留后(三十) 第三十一章 幽州留后(三十一) 第三十二章 卢龙节度(一) 第三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 第三十四章 卢龙节度(三) 第三十五章 卢龙节度(四) 第三十六章 卢龙节度(五) 第三十七章 卢龙节度(六) 第三十八章 卢龙节度(七) 第三十九章 卢龙节度(八) 第四十章 卢龙节度(九) 第四十一章 卢龙节度(十) 第四十二章 卢龙节度(十一) 第四十三章 卢龙节度(十二) 第四十四章 卢龙节度(十三) 第四十五章 卢龙节度(十四) 第四十六章 卢龙节度(十五) 第四十七章 卢龙节度(十六) 第四十八章 卢龙节度(十七) 第四十九章 卢龙节度(十八) 第五十章 卢龙节度(十九) 第五十一章 卢龙节度(二十) 第五十二章 卢龙节度(二十一) 第五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十二) 第五十四章 卢龙节度(二十三) 第五十五章 卢龙节度(二十四) 第五十六章 卢龙节度(二十五) 第五十七章 卢龙节度(二十六) 第五十八章 河北新军阀(一) 第五十九章 河北新军阀(二) 第六十章 河北新军阀(三) 第六十一章 河北新军阀(四) 第六十二章 河北新军阀(五) 第六十三章 河北新军阀(六) 第六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一) 第六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二) 第六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三) 第六十七章 非常规战争(四) 第六十八章 非常规战争(五) 第六十九章 非常规战争(六) 第七十章 非常规战争(七) 第七十一章 非常规战争(八) 第七十二章 非常规战争(九) 第七十三章 非常规战争(十) 第七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十一) 第七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十二) 第七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十三) 第七十七章 大王庄——将军庙(一) 第七十八章 大王庄——将军庙(二) 第七十九章 大王庄——将军庙(三) 第八十章 大王庄——将军庙(四) 第八十一章 大王庄——将军庙(五) 第八十二章 大王庄——将军庙(六) 第一章 魏州血夜(一) 第二章 魏州血夜(二) 第三章 魏博血夜(三) 第四章 魏州血夜(四) 第五章 魏州血夜(五) 第六章 魏州血夜(六) 第七章 中官之死(一) 第八章 中官之死(二) 第九章 中官之死(三) 第十章 中官之死(四) 第十一章 蒋袁合流(一) 第十二章 蒋袁合流(二) 第十三章 蒋袁合流(三) 第十四章 蒋袁合流(四) 第十五章 蒋袁合流(五) 第十六章 大河之东(一) 第十七章 大河之东(二) 第十八章 大河之东(三) 第十九章 大河之东(四) 第二十章 大河之东(五) 第二十一章 大河之东(六) 第二十二章 大河之东(七) 第二十三章 大河之东(八) 第二十四章 大河之东(九) 第二十五章 大河之东(十) 第二十六章 大河之东(十一) 第二十七章 大河之东(十二) 第二十八章 大河之东(十三) 第二十九章 双极(一) 第三十章 双极(二) 第三十一章 双极(三) 第三十二章 双极(四) 第三十三章 双极(五) 第三十四章 双极(六) 第三十五章 双极(七) 第三十六章 双极(八) 第三十七章 双极(九) 第三十八章 双极(十) 第三十九章 双极(十一) 第四十章 双极(十二) 第四十一章 双极(十三) 第四十二章 双极(十四) 第四十三章 双极(十五) 第四十四章 双极(十六) 第四十五章 双极(十七) 第四十六章 双极(十八) 第四十七章 范阳之春(一) 第四十八章 范阳之春(二) 第四十九章 范阳之春(三) 第五十章 范阳之春(四) 第五十一章 范阳之春(五) 第五十二章 范阳之春(六) 第五十三章 范阳之春(七) 第五十四章 范阳之春(八) 第五十五章 两河轮战(一) 第五十六章 两河轮战(二) 第五十七章 两河轮战(三) 第五十八章 两河轮战(四) 第五十九章 两河轮战(五) 第六十章 两河轮战(六) 第六十一章 两河轮战(七) 第六十二章 两河轮战(八) 第六十三章 两河轮战(九) 第六十四章 两河轮战(十) 第六十五章 两河轮战(十一) 第六十六章 两河轮战(十二) 第六十七章 两河轮战(十三) 第六十八章 两河轮战(十四) 第六十九章 转折(一) 第七十章 转折(二) 第七十一章 转折(三) 第七十二章 转折(四) 第七十三章 转折(五) 第七十四章 转折(六) 第七十五章 转折(七) 第七十六章 转折(八) 第七十七章 转折(九) 第七十八章 转折(十) 第七十九章 转折(十一) 第八十章 转折(十二) 第八十一章 东都会盟(一) 第八十二章 东都会盟(二) 第八十三章 东都会盟(三) 第八十四章 东都会盟(四) 第八十五章 东都会盟(五) 第八十六章 决战上党(一) 第八十七章 决战上党(二) 第八十八章 决战上党(三) 第八十九章 决战上党(四) 第九十章 决战上党(五) 第九十一章 决战上党(六) 第九十二章 决战上党(七) 第九十三章 决战上党(八) 第九十四章 决战上党(九) 第九十五章 决战上党(十) 第九十六章 决战上党(十一) 第九十七章 决战上党(十二) 第九十八章 决战上党(十三) 第九十九章 决战上党(十四) 第一百章 决战上党(十五) 第一百零一章 决战上党(十六) 第一百零二章 决战上党(十七) 第一百零三章 决战上党(十八) 第一百零四章 决战上党(十九) 第一百零五章 决战上党(二十) 第一百零六章 决战上党(二十一) 第一百零七章 南北战策(一) 第一百零八章 南北战策(二) 第一百零九章 南北战策(三) 第一百一十章 南北战策(四) 第一百一十一章 南北战策(五) 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北战策(六) 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北战策(七) 第一百一十四章 南北战策(八) 第一百一十五章 南北战策(九) 第一百一十六章 南北战策(十) 第一百一十七章 南北战策(十一) 第一百一十八章 南北战策(十二) 第一百一十九章 南北战策(十三) 第一百二十章 南北战策(十四) 第一百二十一章 南北战策(十五) 第一百二十二章 南北战策(十六) 第一百二十三章 河南(一) 第一百二十四章 河南(二) 第一百二十五章 河南(三) 第一百二十六章 河南(四) 第一百二十七章 河南(五) 第一百二十八章 河南(六) 第一百二十九章 河南(七) 第一百三十章 河南(八)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枢之要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中枢之要(二) 第一百三十三章 中枢之要(三)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中枢之要(四)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中枢之要(五)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中枢之要(六)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中枢之要(七) 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枢之要(八) 第一百三十九章 国器(一) 第一百四十章 国器(二) 第一百四十一章 国器(三) 第一百四十二章 国器(四) 完本感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五十四章 范阳之春(八)
《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
更新时间:2024-01-20 08:00:50
字数:9514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大唐新秩序 !

    严格来讲,范阳大营并不是一座军营,他应该是范阳——大安山防线堡寨群的统称。从大安山开始,堡寨群绵延南下,以范阳军城为骨干支撑,然后向东,过胡良水,至固安而至,遮护住了幽州的西线和南线。

    数十座大大小小的堡寨星罗棋布在这条防线之上,建立于各处地形地势的要点,扼守住了从这两个方向进出幽州的所有大小通道。最大的堡寨当属范阳军城,可驻军千人,最小的则仅仅起到烽火台的作用,只能容纳一伙警戒士兵。因此,范阳大营并没有足够容纳上万人军队的校阅场。

    自天复二年幽州易主后,范阳大营所处的地段便成为了卢龙军的腹地,两年多的和平岁月让这片土地重新焕发了生机。随着官府管理的重新顺畅,各处逃难百姓的逐渐回归,荒废了的耕地被再次催熟,农户们洒下春天的汗水,期待着秋日的收获。

    田垄间到处是整齐的麦苗,在春日的暖暖阳光中透着轻盈的绿意,在那些重新开垦的土地上,则燃烧着去年堆积的麦秆和干草,青烟袅袅,向如洗的蓝天飘散。

    这样一派祥和的田园风光中,一队队士兵正小心翼翼的行走在田埂之上,穿过耕地,向北方大安山而行。军事参谋总署发布严令,严禁士兵践踏田地,别说麦苗,哪怕是在田土上踩踏也不允许。

    范阳军校的百名学员在十多名教官的带领下,同样穿行在田埂之间。他们半夜里就被集合的号角声唤醒,然后打着火把从军校而出,汇入同样向大安山进发的无数条火龙之中,一直走到天光大放,才远远看到了大安山的身影。

    又行半个时辰,终于走出了田地村庄的人烟,进入到大安山南麓的草场。这里,便是范阳大营的野外校军场,范阳驻军骑兵部队的养马地和训练场,同时也是卢龙军的一处合成演练场。

    通过三道岗哨,在临时督导官的指引下,军校学员上到一片高坡地段。高坡的南沿,也就是毗邻草场的一段,被人力挖成了一面三丈高的峭壁,站在高坡上,可一览草场无遗。坡上已经搭建了十多处四面透风的宽敞帷帐,中间的几座帷帐架设了奚车改装的行动桌案,桌案上已经摆设了巨大的沙盘,李存勖经过的时候,一眼瞟了过去,沙盘隐隐就是如今所处的大安山地貌。

    李存勖跟着学员队列进入东头的一处帷帐,在教官的命令下盘膝而坐。高坡的位置非常好,再加上人为的开凿,视野极佳。李存勖眺望着坡下的草场,只见东侧已经聚集了数十个小军阵,这些小军阵又依次组成两个更大规模的军阵。

    一队队士兵陆续从西面八方开到,在忙碌的引导兵指引下进入指定位置,后续又赶来更多的士兵加入,将两座军阵中的空白处不断填满,继而扩大......因为相隔较远,各都队军官的整队口令声仍旧不断传来,虽然听不清楚,但已在军校接受了快两个月培训的李存勖仅仅依靠口令声最后一个字的调门高低,就能明白这些口令是什么。

    所谓人过一万,漫山遍野,参加这次合成演练的两支新军——定州军和妫州军共计一万三千人,等到人员齐毕后,大安山南麓的东侧草场已经站得满满当当,旌旗林立、战马如云。从高坡上遥望,似乎有无穷无尽之感,饶是李存勖久经杀伐,见惯了大场面,也觉得这一万多人排出来的阵容丝毫不必自家河东军数万人要差。

    等到午时初刻(上午11点),恍若油锅中溅水一般,一片雷鸣般的欢呼声乍然响起,在大安山前滚动轰鸣,坡上坡下万人齐声呐喊,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山麓西侧。

    三百余骑清一色的赤红战马向高坡上奔驰而来,战马上的骑士身着淦金色明光甲,外披大红斗麾,头顶凤翅盔,盔上插着两支长长的雁翎,在日光的照映下灿灿夺目。骑队中一员全身戎装、明黄锦袍的大将,胯下雪白的大宛马,腰上悬着金鞘长剑,剑鞘上纹龙嵌玉——不是燕王李诚中又是谁?

    教官高喝:“全体起立——敬礼!”

    李存勖连忙和众人刷的一声站起,举臂横胸,目视奔驰而来的骑队。

    骑队风一般卷上高坡,李诚中甩蹬下马,姿势潇洒。早有军士抢上前去接过马缰,李诚中又将马鞭向身后一抛,在几员大将的簇拥下,向正中的帷帐行去,一路向军士们点头致意。

    待李诚中等人进入帷帐后,整片旷野立时安静下来,肃穆得让人心悸。

    有军官自帷帐中急步而出,手持薄铁皮卷成的铁筒——李存勖在军校中已经见识过,卢龙军唤此物为“喇叭”,可以将说话的声音传得更远。那军官持喇叭站到高坡南沿,向下面肃然高呼:“校阅开始,各军仪卫——”

    军官的命令被人向下传去:“校阅开始——”

    “——各军仪卫!”

    数十面大鼓在山坡两侧齐声敲起,密集而狂暴,继而逐渐归一,化为熟悉的节奏。在鼓声中,号角和箫管奏出明亮轻快的曲调,让人精神一振。

    山坡下的庞大军阵中分出一队一队的军士,迈着整齐的步伐通过高坡,至高坡下,齐步改为正步,军士们向高坡上致意,口中齐呼“卢龙万胜!燕王万胜!大唐万胜!”千百人如一,好像被某种奇异的力量控制一般,威武雄壮,不可言表。

    李诚中出了帷帐,就站在高坡的南沿之上,身旁身后五步之内空无一人,他就这么孤零零的向下俯视着......忽然,他的右臂缓缓抬起,手掌并拢,缓慢却又坚定地伸向前方,斜指天空,似乎在向校阅的军士们发出召唤,又似乎......

    李存勖看着李诚中那一刹那定格的身姿,热血猛然游遍全身,然后窜上头顶,脸色涨得通红,激荡之情充满胸腔。对方斜上前指的手臂,似乎在向苍天致意,他的身姿在日光的辉映下,譬如神祗!

    这是一个令人激荡的日子,上万名卢龙军官兵看到了李诚中立于高坡上卓然不群的英姿。这个手势随后成为了李诚中的独有象征,每一个军士睡梦中都能无数遍看到,它是那么振奋人心,以至于让人久久不能呼吸。在以后的征战岁月中,这个姿势召唤着无数军士义无反顾的投向战场,对敌人发起凶猛的冲击,为了他们心目中敬仰爱戴的领袖,抛头颅洒热血,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

    多少年后,身居左枢密使的李存勖依然记得这一幕,他向枢密院群僚动情的讲道:“从那一刻,某便明白,某的将来,已经不属于自己......”

    多少年后,安西大都护郭崇韬率大军越过葱岭的时候,向部下的军将们说起了这一刻:“从那时候起,某便相信,大唐万胜并非虚言,因为......神佑大唐......”

    每个人心中都有每个人的记忆,李诚中下意识里的举动,给新八期范阳军校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了校阅大军的这一幕,学员们受到的震撼还有傍晚在范阳军校授课堂上,李诚中给他们讲授的第一课。这堂课的名目是——天下!

    李诚中将背板上的幕布拉下来的时候,展现在大伙儿眼前的是一副浅墨线条勾勒而成的舆图。

    “相信你们都看得出来,这不是河北道舆图,也不是河东道舆图,更不是关内或者其他地方的舆图。确切的将,这是天下舆图——当然,这也不是我们常说的天下。那么,我们所知的天下和真正的天下相比,究竟如何呢?”

    李诚中的话立刻吸引了堂上的上百名学员,所有人都臀部离开了凳子,弓着身形向前凑,脖子拼命往前伸,恨不得自家眼珠子能够再大一些。

    李诚中用教鞭点了点东方临海处的一个地方,在像极了缺口的海湾边上随意一圈:“这是河北道......”他的教鞭稍微向左侧挪了一丝半点,然后向李存勖道:“亚子,这是你们河东......”

    教鞭继续在舆图上画圈,李诚中继续解释:“......这是关内、陇右......阿古,这是你们契丹所在的草原......颉木里,你们突厥部落栖息地在这边......长安在这里、洛阳在长安的东边......黄河以南、大江之北,这是宣武的地盘......大江以南,这里是淮南,再向东南,这里是吴越......这里是吐蕃,也是天下间地势最高的地方,大唐之所以迟迟不能令征服吐蕃,就因为他们所处的是高地,地方太高了,咱们的人不适应......这里是西域,如今不在咱们控制之中......”

    这一圈点下来,堂下听课的学员们人人眼露困惑,李诚中当然知道他们在困惑什么,于是笑道:“怎么样?似乎我已经把天下各处都说完了,可是舆图上为何还有那么多地方?”

    眼光扫视一遍,李诚中深吸了口气,把教鞭重新指向了舆图:“这里是葱岭,越过葱岭,便是大食人建立的国家,他们自己又叫阿拉伯帝国。天宝年间,大唐帝国鼎盛之时,大将军高仙芝率军西征,三万唐军翻越葱岭——其中有近万葛逻禄人,开始了大唐向西拓地的步伐。实际上,这才是大唐真正将目光投向天下的第一次尝试......在怛罗斯城下,高大将军与大食人联军作战,据信,大食人的联军应当不下二十万,其中战兵超过九万。就在高大将军即将攻陷怛罗斯的时候,葛逻渌人逃跑了,他们将高大将军的后背暴露给大食人......此战的结果你们中有些人是清楚的,大唐失败了......”

    大部分学员都没有听说过这件旧事,深深被吸引住了,听李诚中说大唐战败,都不由得面露沮丧。就连李存勖这些知道这场战事结果的人,也情不自禁的再次为之叹息。

    “这是大唐第一次向天下迈进的尝试,虽然失败了,但并没有准备停下脚步。大将军封常青接过安西四镇的指挥权,用了一年半重整安西军,重新攻占了大勃律的菩萨劳城,正当他准备再次西进的时候,大唐内乱发生,封大将军只能回军驰援,从此以后,大唐再也没有返回葱岭......”

    “大食人建立的阿拉伯帝国在我们大唐西面,在更西的地方,有大秦,再向西,还有更多的国家......再把目光调回来,南诏向南,是安南,安南向西,这片土地非常富饶,有上百个部落和国家,这里的稻谷,一年能够两熟,而且不用耕种,将种子撒下去,自然就会有收获......再从阿拉伯向南看下去,我把这片土地成为非洲,这里有数不清的部落和帝国......越过大海,我把这片土地称为美洲,这里盛产黄金......”

    “好吧,讲了那么多,我想告诉你们的是,天下如此之大,我们却只顾眼前,藩镇间来回交战,谁都想要争权夺利。为何我们不能把眼光看向天下?为何我们不能把力量凝聚在一起?为何我们的刀永远只对着我们自己?为何我们不能将荣耀散播于外?”

    “我一直相信,我们大唐是天下一等一的帝国,我们华夏,是世上数一数二的民族,我们的土地富饶而美丽,我们的血脉天生高贵雍容,我们的刀枪,应该指向天地四方,我们的战马,应该征服世上所有的土地!”

    “这就是我的梦想,也是大唐李氏自古以来的梦想,我相信,必然也是所有大唐军民共有的梦想......我深信,我的梦想,同样会成为你们的梦想......”

    “如果有一天,我命令军队向远征,我希望在座的诸位,都能用你们的手中的刀枪,将大唐的荣耀武布于天下。我还希望,诸位能够和我一起,建立起天下间真正的鼎盛帝国!”

    这一刻,包括李存勖、李继唁、郭崇韬、钱元灌、王师悦、李嗣业、李继韬、周盛茂、颉木里等在内的所有学员,眼中都是一片狂热。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