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唐新秩序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 群众演员李某 第二章 健卒营 第三章 贝州(上) 第四章 贝州(中) 第五章 贝州(下) 第六章 魏州(一) 第八章 魏州(三) 第十章 魏州(五) 第十一章 北回归线(一) 第十二章 北回归线(二) 第十三章 北回归线(三) 第十四章 北回归线(四) 第十五章 北回归线(五) 第十六章 北回归线(六) 第十七章 北回归线(七) 第十八章 整军(一) 第十九章 整军(二) 第二十一章 整军(四) 第二十二章 榆关风云(一) 第二十三章 榆关风云(二) 第二十四章 榆关风云(三) 第二十五章 榆关风云(四) 第二十六章 榆关风云(五) 第二十七章 榆关风云(六) 第二十八章 榆关风云(七) 第三十章 榆关风云(九) 第三十一章 榆关风云(十) 第三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一) 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二) 第三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三) 第三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四) 第三十八章 白狼山水间(五) 第三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六) 第四十章 白狼山水间(七) 第四十一章 白狼山水间(八) 第四十三章 白狼山水间(十) 第四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十一) 第四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十二) 第四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十三) 第四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十四) 第四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十六) 第五十章 己未之冬(一) 第五十二章 己未之冬(三) 第五十三章 己未之冬(四) 第五十四章 己未之冬(五) 第五十五章 己未之冬(六) 第五十六章 己未之冬(七) 第五十八章 己未之冬(九) 第五十九章 己未之冬(十) 第六十章 己未之冬(十一) 第六十一章 己未之冬(十二) 第六十二章 己未之冬(十三) 第六十三章 己未之冬(十四) 第六十五章 己未之冬(十六) 第六十六章 己未之冬(十七) 第六十七章 己未之冬(十八) 第六十八章 仁恕之道(一) 第六十九章 仁恕之道(二) 第七十章 仁恕之道(三) 第七十一章 仁恕之道(四) 第七十二章 仁恕之道(五) 第七十三章 仁恕之道(六) 第七十五章 仁恕之道(八) 第七十六章 仁恕之道(九) 第七十八章 仁恕之道(十一) 第一章 辽西双城(一) 第二章 辽西双城(二) 第三章 辽西双城(三) 第四章 辽西双城(四) 第五章 辽西双城(五) 第七章 辽西双城(七) 第八章 辽西双城(八) 第十章 辽西双城(十) 第十二章 辽西双城(十二) 第十三章 辽西双城(十三) 第十四章 辽西双城(十四) 第十五章 辽西双城(十五) 第十六章 辽西双城(十六) 第十七章 辽西双城(十七) 第二十一章 辽西双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辽西双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辽西双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插曲(一) 第二十五章 插曲(二) 第二十八章 插曲(五) 第二十九章 营州经略(一) 第三十章 营州经略(二) 第三十一章 营州经略(三) 第三十二章 营州经略(四) 第三十三章 营州经略(五) 第三十五章 营州经略(七) 第三十六章 营州经略(八) 第三十七章 营州经略(九) 第三十八章 营州经略(十) 第三十九章 蓟州(一) 第四十章 蓟州(二) 第四十一章 蓟州(三) 第四十二章 蓟州(四) 第四十三章 君之野望(一) 第四十四章 君之野望(二) 第四十五章 君之野望(三) 第四十六章 君之野望(四) 第四十七章 君之野望(五) 第四十八章 君之野望(六) 第四十九章 君之野望(七) 第五十章 君之野望(八) 第五十一章 君之野望(九) 第五十二章 君之野望(十) 第五十三章 君之野望(十一) 第五十四章 君之野望(十二) 第五十五章 君之野望(十三) 第五十六章 燕郡问题(一) 第五十七章 燕郡问题(二) 第五十八章 燕郡问题(三) 第五十九章 燕郡问题(四) 第六十章 燕郡问题(五) 第六十一章 燕郡问题(六) 第六十二章 燕郡问题(七) 第六十三章 燕郡问题(八) 第六十四章 燕郡问题(九) 第六十五章 燕郡问题(十) 第六十六章 燕郡问题(十一) 第六十七章 燕郡问题(十二) 第六十八章 燕郡问题(十三) 第六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一) 第七十章 怀远新思维(二) 第七十一章 怀远新思维(三) 第七十二章 怀远新思维(四) 第七十三章 怀远新思维(五) 第七十四章 怀远新思维(六) 第七十五章 怀远新思维(七) 第七十六章 怀远新思维(八) 第七十七章 怀远新思维(九) 第七十八章 怀远新思维(十) 第七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十一) 第八十章 怀远新思维(十二) 第一章 西京变(一) 第二章 西京变(二) 第三章 西京变(三) 第一章 西京变(四) 第五章 西京变(五) 第六章 西京变(六) 第七章 西京变(七) 第八章 西京变(八) 第九章 西京变(九) 第十章 西京变(十) 第十一章 西京变(十一) 第十二章 西京变(十二) 第十三章 西京变(十三) 第十四章 西京变(十四) 第十五章 西京变(十五) 第十六章 西京变(十六) 第十七章 西京变(十七) 第十八章 西京变(十八) 第十九章 西京变(十九) 第二十章 西京变(二十) 第二十一章 西京变(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诸侯之定(一) 第二十三章 诸侯之定(二) 第二十四章 诸侯之定(三) 第二十五章 诸侯之定(四) 第二十六章 诸侯之定(五) 第二十七章 诸侯之定(六) 第二十八章 诸侯之定(七) 第二十九章 诸侯之定(八) 第三十章 诸侯之定(九) 第三十一章 诸侯之定(十) 第三十二章 诸侯之定(十一) 第三十三章 诸侯之定(十二) 第三十四章 诸侯之定(十三) 第三十五章 春夏(一) 第三十六章 春夏(二) 第三十七章 春夏(三) 第三十八章 春夏(四) 第三十九章 春夏(五) 第四十章 春夏(六) 第四十一章 春夏(七) 第四十二章 春夏(八) 第四十三章 春夏(九) 第四十四章 春夏(十) 第四十五章 春夏(十一) 第四十六章 春夏(十二) 第四十七章 饶乐山巅(一) 第四十八章 饶乐山巅(二) 第四十九章 饶乐山巅(三) 第五十章 饶乐山巅(四) 第五十一章 饶乐山巅(五) 第五十二章 饶乐山巅(六) 第五十三章 饶乐山巅(七) 第五十四章 饶乐山巅(八) 第五十五章 饶乐山巅(九) 第五十六章 饶乐山巅(十) 第五十七章 饶乐山巅(十一) 第五十八章 饶乐山巅(十二) 第五十九章 饶乐山巅(十三) 第六十章 饶乐山巅(十四) 第六十一章 饶乐山巅(十五) 第六十二章 饶乐山巅(十六) 第六十三章 饶乐山巅(十七) 第六十四章 饶乐山巅(十八) 第六十五章 饶乐山巅(十九) 第六十六章 饶乐山巅(二十) 第六十七章 饶乐山巅(二十一) 第六十八章 钉子(一) 第六十九章 钉子(二) 第七十章 钉子(三) 第七十一章 钉子(四) 第七十二章 钉子(五) 第七十三章 钉子(六) 第七十四章 钉子(七) 第七十五章 钉子(八) 第七十六章 钉子(九) 第七十七章 钉子(十) 第七十八章 钉子(十一) 第七十九章 钉子(十二) 第八十章 钉子(十三) 第八十一章 钉子(十四) 第八十二章 钉子(十五) 第八十三章 钉子(十六) 第八十四章 钉子(十七) 第八十五章 钉子(十八) 第一章 幽州留后(一) 第二章 幽州留后(二) 第三章 幽州留后(三) 第四章 幽州留后(四) 第五章 幽州留侯(五) 第六章 幽州留后(六) 第七章 幽州留后(七) 第八章 幽州留后(八) 第九章 幽州留后(九) 第十章 幽州留后(十) 第十一节 幽州留后(十一) 第十二节 幽州留后(十二) 第十三节 幽州留后(十三) 第十四节 幽州留后(十四) 第十五节 幽州留后(十五) 第十六章 幽州留后(十六) 第十七章 幽州留后(十七) 第十八章 幽州留后(十八) 第十九章 幽州留后(十九) 第二十章 幽州留后(二十) 第二十一章 幽州留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幽州留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幽州留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幽州留后(二十四) 第二十五章 幽州留后(二十五) 第二十六章 幽州留后(二十六) 第二十七章 幽州留后(二十七) 第二十八章 幽州留后(二十八) 第二十九章 幽州留后(二十九) 第三十章 幽州留后(三十) 第三十一章 幽州留后(三十一) 第三十二章 卢龙节度(一) 第三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 第三十四章 卢龙节度(三) 第三十五章 卢龙节度(四) 第三十六章 卢龙节度(五) 第三十七章 卢龙节度(六) 第三十八章 卢龙节度(七) 第三十九章 卢龙节度(八) 第四十章 卢龙节度(九) 第四十一章 卢龙节度(十) 第四十二章 卢龙节度(十一) 第四十三章 卢龙节度(十二) 第四十四章 卢龙节度(十三) 第四十五章 卢龙节度(十四) 第四十六章 卢龙节度(十五) 第四十七章 卢龙节度(十六) 第四十八章 卢龙节度(十七) 第四十九章 卢龙节度(十八) 第五十章 卢龙节度(十九) 第五十一章 卢龙节度(二十) 第五十二章 卢龙节度(二十一) 第五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十二) 第五十四章 卢龙节度(二十三) 第五十五章 卢龙节度(二十四) 第五十六章 卢龙节度(二十五) 第五十七章 卢龙节度(二十六) 第五十八章 河北新军阀(一) 第五十九章 河北新军阀(二) 第六十章 河北新军阀(三) 第六十一章 河北新军阀(四) 第六十二章 河北新军阀(五) 第六十三章 河北新军阀(六) 第六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一) 第六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二) 第六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三) 第六十七章 非常规战争(四) 第六十八章 非常规战争(五) 第六十九章 非常规战争(六) 第七十章 非常规战争(七) 第七十一章 非常规战争(八) 第七十二章 非常规战争(九) 第七十三章 非常规战争(十) 第七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十一) 第七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十二) 第七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十三) 第七十七章 大王庄——将军庙(一) 第七十八章 大王庄——将军庙(二) 第七十九章 大王庄——将军庙(三) 第八十章 大王庄——将军庙(四) 第八十一章 大王庄——将军庙(五) 第八十二章 大王庄——将军庙(六) 第一章 魏州血夜(一) 第二章 魏州血夜(二) 第三章 魏博血夜(三) 第四章 魏州血夜(四) 第五章 魏州血夜(五) 第六章 魏州血夜(六) 第七章 中官之死(一) 第八章 中官之死(二) 第九章 中官之死(三) 第十章 中官之死(四) 第十一章 蒋袁合流(一) 第十二章 蒋袁合流(二) 第十三章 蒋袁合流(三) 第十四章 蒋袁合流(四) 第十五章 蒋袁合流(五) 第十六章 大河之东(一) 第十七章 大河之东(二) 第十八章 大河之东(三) 第十九章 大河之东(四) 第二十章 大河之东(五) 第二十一章 大河之东(六) 第二十二章 大河之东(七) 第二十三章 大河之东(八) 第二十四章 大河之东(九) 第二十五章 大河之东(十) 第二十六章 大河之东(十一) 第二十七章 大河之东(十二) 第二十八章 大河之东(十三) 第二十九章 双极(一) 第三十章 双极(二) 第三十一章 双极(三) 第三十二章 双极(四) 第三十三章 双极(五) 第三十四章 双极(六) 第三十五章 双极(七) 第三十六章 双极(八) 第三十七章 双极(九) 第三十八章 双极(十) 第三十九章 双极(十一) 第四十章 双极(十二) 第四十一章 双极(十三) 第四十二章 双极(十四) 第四十三章 双极(十五) 第四十四章 双极(十六) 第四十五章 双极(十七) 第四十六章 双极(十八) 第四十七章 范阳之春(一) 第四十八章 范阳之春(二) 第四十九章 范阳之春(三) 第五十章 范阳之春(四) 第五十一章 范阳之春(五) 第五十二章 范阳之春(六) 第五十三章 范阳之春(七) 第五十四章 范阳之春(八) 第五十五章 两河轮战(一) 第五十六章 两河轮战(二) 第五十七章 两河轮战(三) 第五十八章 两河轮战(四) 第五十九章 两河轮战(五) 第六十章 两河轮战(六) 第六十一章 两河轮战(七) 第六十二章 两河轮战(八) 第六十三章 两河轮战(九) 第六十四章 两河轮战(十) 第六十五章 两河轮战(十一) 第六十六章 两河轮战(十二) 第六十七章 两河轮战(十三) 第六十八章 两河轮战(十四) 第六十九章 转折(一) 第七十章 转折(二) 第七十一章 转折(三) 第七十二章 转折(四) 第七十三章 转折(五) 第七十四章 转折(六) 第七十五章 转折(七) 第七十六章 转折(八) 第七十七章 转折(九) 第七十八章 转折(十) 第七十九章 转折(十一) 第八十章 转折(十二) 第八十一章 东都会盟(一) 第八十二章 东都会盟(二) 第八十三章 东都会盟(三) 第八十四章 东都会盟(四) 第八十五章 东都会盟(五) 第八十六章 决战上党(一) 第八十七章 决战上党(二) 第八十八章 决战上党(三) 第八十九章 决战上党(四) 第九十章 决战上党(五) 第九十一章 决战上党(六) 第九十二章 决战上党(七) 第九十三章 决战上党(八) 第九十四章 决战上党(九) 第九十五章 决战上党(十) 第九十六章 决战上党(十一) 第九十七章 决战上党(十二) 第九十八章 决战上党(十三) 第九十九章 决战上党(十四) 第一百章 决战上党(十五) 第一百零一章 决战上党(十六) 第一百零二章 决战上党(十七) 第一百零三章 决战上党(十八) 第一百零四章 决战上党(十九) 第一百零五章 决战上党(二十) 第一百零六章 决战上党(二十一) 第一百零七章 南北战策(一) 第一百零八章 南北战策(二) 第一百零九章 南北战策(三) 第一百一十章 南北战策(四) 第一百一十一章 南北战策(五) 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北战策(六) 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北战策(七) 第一百一十四章 南北战策(八) 第一百一十五章 南北战策(九) 第一百一十六章 南北战策(十) 第一百一十七章 南北战策(十一) 第一百一十八章 南北战策(十二) 第一百一十九章 南北战策(十三) 第一百二十章 南北战策(十四) 第一百二十一章 南北战策(十五) 第一百二十二章 南北战策(十六) 第一百二十三章 河南(一) 第一百二十四章 河南(二) 第一百二十五章 河南(三) 第一百二十六章 河南(四) 第一百二十七章 河南(五) 第一百二十八章 河南(六) 第一百二十九章 河南(七) 第一百三十章 河南(八)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枢之要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中枢之要(二) 第一百三十三章 中枢之要(三)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中枢之要(四)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中枢之要(五)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中枢之要(六)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中枢之要(七) 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枢之要(八) 第一百三十九章 国器(一) 第一百四十章 国器(二) 第一百四十一章 国器(三) 第一百四十二章 国器(四) 完本感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二十三章 大河之东(八)
《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
更新时间:2024-01-20 08:00:06
字数:7334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大唐新秩序 !

    果然,随着一声令下,卢龙军三台床弩同时发动,其中两支射高了,直接越过城头,坠到城内;还有一支则射得偏了一些,斜打在城垛上,砸起一片土砾后弹到了护城河里。

    刘重霸心头一紧,然后飞快下令操控守城弩的士卒还击。城头上也斜飞出几支巨大的车弩,但到了箭楼前却无力的掉落下去。

    四百步的距离,不是普通守城弩能够达到的!

    卢龙军工程营的士卒好整以暇的重新校正了高度和方位,然后再次发射。这一次准头明显要高过上一次,有一支弩箭扎到了城楼上,直接将一处飞檐扫了下来,露出了城楼的横梁;还有一支顶在一处城垛的下方,一道肉眼可见的细缝立时显现。

    这个时代的城墙并不都是青砖重石垒砌而成的,大部分以泥土堆砌,只有城门附近才以巨石搭建。像长安、洛阳这样的都城,亦或是晋阳、幽州这样的重镇,才会以巨石为修建城墙的主料。

    因此,大弩对一般的城墙具有很强的破坏作用。

    卢龙军工程营配备的床弩同样得到了李诚中的指点,不仅加大了长款,而且使用了大量的牛筋以形成高强度的扭力,力道几达十石,需要两人同时踏张才能发射,射程远超同辈,足足接近四百五十步。另外,弩箭本身也用铁箍加固,使得弩箭的硬度得到增强,对城墙的破坏作用也明显增大。

    三架箭楼居高临下对着厌次城头射了一整天,巨大的威力将宣武守军压制在垛口下不敢抬头。等到黄昏时分,厌次城墙上的垛口已经坍塌了多处,同时在城墙上插上了数十支弩箭,许多裂纹沿着弩箭的箭头扩散出去,如同蛛网一般让人看了心头发麻。

    接下来的两天,卢龙军仍旧没有派兵登城,而是继续退出投石机和箭楼连续破坏城墙。这一点令刘重霸很郁闷,让城内的宣武军守卒相当不爽。只是挨打不能还击的滋味着实不好受,让人想起来就泄气。

    经过投石机和箭楼连续几天的蹂躏,刘重霸已经对厌次城墙不太抱有信心了。刘重霸没有见过那么大的石弹,也没见过那么粗硬的弩箭,如果按照他的认知和常识,敌军的投石机和攻城弩虽然也具备一定威力,但远远没有现在这么可怕,对于城墙的破坏也没有现在这么厉害。

    而且最关键的是,如果是往常的话,刘重霸可以利用城头的守城弩破坏敌军的攻城器械,可是现在的情况是他打不着卢龙军,可卢龙军却能打得着他。这种情形对士气的打击是相当严重的。

    在这几天的对峙中,卢龙军照例以攻城器械对城墙持续进行破坏,怀约联军的大队人马则在城下观看这幕相当壮观的场景,而宣武军守卒则继续在城上城下来回奔波。

    刘重霸忍受不了了,他决定主动出击,争取破坏掉卢龙军的这些投石机和箭楼。

    刘重霸点选了五百敢死的士卒,以一员勇将率领,携带火油和易燃的木薪,准备出城作战。一般的出城作战都不会选择敌人主攻的城门,因为那个方向敌军人多,而且警觉性高,贸然攻出去基本上属于身陷死地之局,所以出城的方向往往选择侧翼。比如当年葛从周在魏州出击的时候,选择的就是从另一个城门出城,绕行到卢龙军主攻的方向施以侧击,一举击溃卢龙军攻城主力。

    宣武军同样没有走北门,北门是卢龙军主攻方向,人数也最多;他同样没有走西门,西门打着沧州军的旗号,刘重霸知道这是那支在沧州击败魏博牙军的军队,战力相当不俗;他选择的是从东门出发。

    东门是卢龙军魏州军的负责范围,魏州军是新立之军,都指挥使是沧州军上一任都教化使刘金厚,刘金厚是李诚中麾下最为得力的大将之一,从白狼山时代开始就追随李诚中,在大大小小的诸多战役中立下无数军功。

    刘金厚的指挥风格是稳重、厚实,在这几天的战事中,虽然魏州军没有怎么攻击过城墙,但每天他都踏踏实实的按照棣州行营的部署,安排了值守的军队,每天安排一个营头盯防厌次东门的异动,左右厢轮流上阵,从来没有一天有所懈怠。

    今日依然如此,刘金厚从上午天光放亮起,就安排了左厢步卒三营盯防东门。

    卢龙军扩充太速,所以急缺军官,很多人借此机会上位,达到了以前根本不敢想象的高度。如果要往前追溯的话,可以很清楚的理清这些军官的脉络。卢龙军最早来源于跟随李诚中自魏州城北撤的老酉都二十三名弟兄,这伙人中的绝大部分随同李诚中来到平州军,建立了当时的平州军甲都、乙都,后来进入白狼山时期后,甲都和乙都扩充为平州军前营,攻占柳城后再扩充为营州军,然后入关扩充为五军,今年初春继续扩充,目标是建立九军——包括怀约联军。

    当年老酉都的弟兄,凡是跟随李诚中出关的,一个都没落下,全部晋升为五品上的各级将军,实职出任包括总署四司、各军都指挥使、都教化使以上官职。

    接下来就要算到白狼山时期的平州军前营了,三、四年的各种战事下来,当年的前营如今还活着的不到百人,这些人也大多走上了高位,出类拔萃者同样登上了军一级职衔,或是在四司执掌重权,比如虞侯司作战处都虞候冯思友、教化司宣教处都虞候邱明;又或是在军中担任主官掌握兵权,比如魏州军都指挥使刘金厚、怀约联军都指挥使解里、沧州军都虞候使冯术,以及一大批各军左右厢指挥使;还有一些不适合领兵的,也给了优厚的待遇,或是军中骨干,或是军校教官,比如三级士官罗源安。

    如今的大扩军中,第三代军官也已经登上了卢龙军的舞台,他们是李诚中占据柳城之后征募的士兵,也就是营州军左厢的前身。这些人如今是各军中高级军官的主力,出任各营指挥,表现出众的甚至已经升到了厢一级主官的职位,其典型代表就是魏州军左厢指挥使熊虎。

    熊虎是李诚中入主柳城后征募的第一批士兵,接受新兵训练后进入小凌河流域剿匪,因功晋伙长。之后被抽调进入和龙山大营,在张兴重的指挥下参加了鹿鸣洼战役,再次立功转为检校队正。之后熊虎参加了白狼山军校培训,说起来与李承晚、王思礼、赵原平、崔和还是同学,学成后职衔前抹掉了“检校”二字,没多久就参加了东征渤海之战,回来后接着打到了白狼山,又随大军包围了西辽泽。

    契丹人臣服后,熊虎已经成为一名都头,是教化司考功处内定的培养人才,是当时营州军内两只手就能数得上来的“猛将”之一,深受钟韶、刘金厚两名主官的赏识。

    营州军入关后,李诚中执掌幽州,熊虎立刻被调往白狼山参加新一期高级军官培训,之后在新成立的沧州军中担任营指挥之职。要知道,沧州军基本上保留了原营州军左厢的大批主力,是全军一等一的王牌,能够在沧州军中带领一营战兵,那是绝对的精锐!

    大王庄——将军庙战役之中,熊虎营挡住了魏博牙兵的拼死进攻,力保大王庄不失,熊虎再次被钟韶和刘金厚列在战功簿的前列。今年魏州军新立,刘金厚由沧州军都教化使转任魏州军都指挥使,头一个点名要的就是熊虎,若非沧州军中李承晚、王思礼都在,钟韶还真舍不得把熊虎让出去。

    就这样,熊虎火速升官,成了魏州军左厢指挥使,可谓刘金厚手下第一悍将。

    熊虎通过刘金厚的关系,调用了一批原来自己营头下的军官,连同教化司分配的其他军官为骨架,补充了大量新兵,终于算是搭建起了左厢的模样。

    被熊虎调来的就包括他手下的都头赵五,还有那个小伙长李彦直。

    赵五是前年秋天在饶乐山决战中成长起来的,那一战,营州军左厢损折过半,赵五由新兵蛋子成为了一伙之长,伤好后赶上了西辽泽战役的尾巴,在攻打东山一战中再次立功,荣升队正。李诚中入关后,赵五参加了新一期初级培训班,担任沧州军熊虎营的都头,紧接着又参加了新四期高级培训班,转任魏州军左厢步卒三营营指挥。升迁之速,比起顶头上司熊虎也不遑多让了。

    今日值守的正是赵五,他的营头正好轮值东门。

    因为轮值东门是按营头来单独承担的,所以行的不是战时编制,而是合成编制,也就是说,赵五的三营包括两个枪兵都、一个刀盾都、一个弓箭都和一个骑兵都,各兵种俱全。

    赵五在厌次东门吊桥外二百步放了一个枪兵都和一个弓箭都,在东门外南侧的小树林里藏了一个骑兵都,其他两个都捏在手上作为预备。

    北门那个方向投石机和箭楼打得正欢,“咚咚”的城墙震动声不时传来,其间还夹杂着怀约联军的一阵阵欢呼声。这些声音传到东门,让赵五长时间向北门方向遥望,情不自禁抓耳挠腮,心里头急得恨不能立刻赶过去一看究竟。

    就在这时,有营参军使劲拽动赵五的衣襟,赵五回过头来一看,不知什么时候,东门上的守军增添了数倍。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