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唐新秩序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 群众演员李某 第二章 健卒营 第三章 贝州(上) 第四章 贝州(中) 第五章 贝州(下) 第六章 魏州(一) 第八章 魏州(三) 第十章 魏州(五) 第十一章 北回归线(一) 第十二章 北回归线(二) 第十三章 北回归线(三) 第十四章 北回归线(四) 第十五章 北回归线(五) 第十六章 北回归线(六) 第十七章 北回归线(七) 第十八章 整军(一) 第十九章 整军(二) 第二十一章 整军(四) 第二十二章 榆关风云(一) 第二十三章 榆关风云(二) 第二十四章 榆关风云(三) 第二十五章 榆关风云(四) 第二十六章 榆关风云(五) 第二十七章 榆关风云(六) 第二十八章 榆关风云(七) 第三十章 榆关风云(九) 第三十一章 榆关风云(十) 第三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一) 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二) 第三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三) 第三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四) 第三十八章 白狼山水间(五) 第三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六) 第四十章 白狼山水间(七) 第四十一章 白狼山水间(八) 第四十三章 白狼山水间(十) 第四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十一) 第四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十二) 第四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十三) 第四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十四) 第四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十六) 第五十章 己未之冬(一) 第五十二章 己未之冬(三) 第五十三章 己未之冬(四) 第五十四章 己未之冬(五) 第五十五章 己未之冬(六) 第五十六章 己未之冬(七) 第五十八章 己未之冬(九) 第五十九章 己未之冬(十) 第六十章 己未之冬(十一) 第六十一章 己未之冬(十二) 第六十二章 己未之冬(十三) 第六十三章 己未之冬(十四) 第六十五章 己未之冬(十六) 第六十六章 己未之冬(十七) 第六十七章 己未之冬(十八) 第六十八章 仁恕之道(一) 第六十九章 仁恕之道(二) 第七十章 仁恕之道(三) 第七十一章 仁恕之道(四) 第七十二章 仁恕之道(五) 第七十三章 仁恕之道(六) 第七十五章 仁恕之道(八) 第七十六章 仁恕之道(九) 第七十八章 仁恕之道(十一) 第一章 辽西双城(一) 第二章 辽西双城(二) 第三章 辽西双城(三) 第四章 辽西双城(四) 第五章 辽西双城(五) 第七章 辽西双城(七) 第八章 辽西双城(八) 第十章 辽西双城(十) 第十二章 辽西双城(十二) 第十三章 辽西双城(十三) 第十四章 辽西双城(十四) 第十五章 辽西双城(十五) 第十六章 辽西双城(十六) 第十七章 辽西双城(十七) 第二十一章 辽西双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辽西双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辽西双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插曲(一) 第二十五章 插曲(二) 第二十八章 插曲(五) 第二十九章 营州经略(一) 第三十章 营州经略(二) 第三十一章 营州经略(三) 第三十二章 营州经略(四) 第三十三章 营州经略(五) 第三十五章 营州经略(七) 第三十六章 营州经略(八) 第三十七章 营州经略(九) 第三十八章 营州经略(十) 第三十九章 蓟州(一) 第四十章 蓟州(二) 第四十一章 蓟州(三) 第四十二章 蓟州(四) 第四十三章 君之野望(一) 第四十四章 君之野望(二) 第四十五章 君之野望(三) 第四十六章 君之野望(四) 第四十七章 君之野望(五) 第四十八章 君之野望(六) 第四十九章 君之野望(七) 第五十章 君之野望(八) 第五十一章 君之野望(九) 第五十二章 君之野望(十) 第五十三章 君之野望(十一) 第五十四章 君之野望(十二) 第五十五章 君之野望(十三) 第五十六章 燕郡问题(一) 第五十七章 燕郡问题(二) 第五十八章 燕郡问题(三) 第五十九章 燕郡问题(四) 第六十章 燕郡问题(五) 第六十一章 燕郡问题(六) 第六十二章 燕郡问题(七) 第六十三章 燕郡问题(八) 第六十四章 燕郡问题(九) 第六十五章 燕郡问题(十) 第六十六章 燕郡问题(十一) 第六十七章 燕郡问题(十二) 第六十八章 燕郡问题(十三) 第六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一) 第七十章 怀远新思维(二) 第七十一章 怀远新思维(三) 第七十二章 怀远新思维(四) 第七十三章 怀远新思维(五) 第七十四章 怀远新思维(六) 第七十五章 怀远新思维(七) 第七十六章 怀远新思维(八) 第七十七章 怀远新思维(九) 第七十八章 怀远新思维(十) 第七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十一) 第八十章 怀远新思维(十二) 第一章 西京变(一) 第二章 西京变(二) 第三章 西京变(三) 第一章 西京变(四) 第五章 西京变(五) 第六章 西京变(六) 第七章 西京变(七) 第八章 西京变(八) 第九章 西京变(九) 第十章 西京变(十) 第十一章 西京变(十一) 第十二章 西京变(十二) 第十三章 西京变(十三) 第十四章 西京变(十四) 第十五章 西京变(十五) 第十六章 西京变(十六) 第十七章 西京变(十七) 第十八章 西京变(十八) 第十九章 西京变(十九) 第二十章 西京变(二十) 第二十一章 西京变(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诸侯之定(一) 第二十三章 诸侯之定(二) 第二十四章 诸侯之定(三) 第二十五章 诸侯之定(四) 第二十六章 诸侯之定(五) 第二十七章 诸侯之定(六) 第二十八章 诸侯之定(七) 第二十九章 诸侯之定(八) 第三十章 诸侯之定(九) 第三十一章 诸侯之定(十) 第三十二章 诸侯之定(十一) 第三十三章 诸侯之定(十二) 第三十四章 诸侯之定(十三) 第三十五章 春夏(一) 第三十六章 春夏(二) 第三十七章 春夏(三) 第三十八章 春夏(四) 第三十九章 春夏(五) 第四十章 春夏(六) 第四十一章 春夏(七) 第四十二章 春夏(八) 第四十三章 春夏(九) 第四十四章 春夏(十) 第四十五章 春夏(十一) 第四十六章 春夏(十二) 第四十七章 饶乐山巅(一) 第四十八章 饶乐山巅(二) 第四十九章 饶乐山巅(三) 第五十章 饶乐山巅(四) 第五十一章 饶乐山巅(五) 第五十二章 饶乐山巅(六) 第五十三章 饶乐山巅(七) 第五十四章 饶乐山巅(八) 第五十五章 饶乐山巅(九) 第五十六章 饶乐山巅(十) 第五十七章 饶乐山巅(十一) 第五十八章 饶乐山巅(十二) 第五十九章 饶乐山巅(十三) 第六十章 饶乐山巅(十四) 第六十一章 饶乐山巅(十五) 第六十二章 饶乐山巅(十六) 第六十三章 饶乐山巅(十七) 第六十四章 饶乐山巅(十八) 第六十五章 饶乐山巅(十九) 第六十六章 饶乐山巅(二十) 第六十七章 饶乐山巅(二十一) 第六十八章 钉子(一) 第六十九章 钉子(二) 第七十章 钉子(三) 第七十一章 钉子(四) 第七十二章 钉子(五) 第七十三章 钉子(六) 第七十四章 钉子(七) 第七十五章 钉子(八) 第七十六章 钉子(九) 第七十七章 钉子(十) 第七十八章 钉子(十一) 第七十九章 钉子(十二) 第八十章 钉子(十三) 第八十一章 钉子(十四) 第八十二章 钉子(十五) 第八十三章 钉子(十六) 第八十四章 钉子(十七) 第八十五章 钉子(十八) 第一章 幽州留后(一) 第二章 幽州留后(二) 第三章 幽州留后(三) 第四章 幽州留后(四) 第五章 幽州留侯(五) 第六章 幽州留后(六) 第七章 幽州留后(七) 第八章 幽州留后(八) 第九章 幽州留后(九) 第十章 幽州留后(十) 第十一节 幽州留后(十一) 第十二节 幽州留后(十二) 第十三节 幽州留后(十三) 第十四节 幽州留后(十四) 第十五节 幽州留后(十五) 第十六章 幽州留后(十六) 第十七章 幽州留后(十七) 第十八章 幽州留后(十八) 第十九章 幽州留后(十九) 第二十章 幽州留后(二十) 第二十一章 幽州留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幽州留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幽州留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幽州留后(二十四) 第二十五章 幽州留后(二十五) 第二十六章 幽州留后(二十六) 第二十七章 幽州留后(二十七) 第二十八章 幽州留后(二十八) 第二十九章 幽州留后(二十九) 第三十章 幽州留后(三十) 第三十一章 幽州留后(三十一) 第三十二章 卢龙节度(一) 第三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 第三十四章 卢龙节度(三) 第三十五章 卢龙节度(四) 第三十六章 卢龙节度(五) 第三十七章 卢龙节度(六) 第三十八章 卢龙节度(七) 第三十九章 卢龙节度(八) 第四十章 卢龙节度(九) 第四十一章 卢龙节度(十) 第四十二章 卢龙节度(十一) 第四十三章 卢龙节度(十二) 第四十四章 卢龙节度(十三) 第四十五章 卢龙节度(十四) 第四十六章 卢龙节度(十五) 第四十七章 卢龙节度(十六) 第四十八章 卢龙节度(十七) 第四十九章 卢龙节度(十八) 第五十章 卢龙节度(十九) 第五十一章 卢龙节度(二十) 第五十二章 卢龙节度(二十一) 第五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十二) 第五十四章 卢龙节度(二十三) 第五十五章 卢龙节度(二十四) 第五十六章 卢龙节度(二十五) 第五十七章 卢龙节度(二十六) 第五十八章 河北新军阀(一) 第五十九章 河北新军阀(二) 第六十章 河北新军阀(三) 第六十一章 河北新军阀(四) 第六十二章 河北新军阀(五) 第六十三章 河北新军阀(六) 第六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一) 第六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二) 第六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三) 第六十七章 非常规战争(四) 第六十八章 非常规战争(五) 第六十九章 非常规战争(六) 第七十章 非常规战争(七) 第七十一章 非常规战争(八) 第七十二章 非常规战争(九) 第七十三章 非常规战争(十) 第七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十一) 第七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十二) 第七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十三) 第七十七章 大王庄——将军庙(一) 第七十八章 大王庄——将军庙(二) 第七十九章 大王庄——将军庙(三) 第八十章 大王庄——将军庙(四) 第八十一章 大王庄——将军庙(五) 第八十二章 大王庄——将军庙(六) 第一章 魏州血夜(一) 第二章 魏州血夜(二) 第三章 魏博血夜(三) 第四章 魏州血夜(四) 第五章 魏州血夜(五) 第六章 魏州血夜(六) 第七章 中官之死(一) 第八章 中官之死(二) 第九章 中官之死(三) 第十章 中官之死(四) 第十一章 蒋袁合流(一) 第十二章 蒋袁合流(二) 第十三章 蒋袁合流(三) 第十四章 蒋袁合流(四) 第十五章 蒋袁合流(五) 第十六章 大河之东(一) 第十七章 大河之东(二) 第十八章 大河之东(三) 第十九章 大河之东(四) 第二十章 大河之东(五) 第二十一章 大河之东(六) 第二十二章 大河之东(七) 第二十三章 大河之东(八) 第二十四章 大河之东(九) 第二十五章 大河之东(十) 第二十六章 大河之东(十一) 第二十七章 大河之东(十二) 第二十八章 大河之东(十三) 第二十九章 双极(一) 第三十章 双极(二) 第三十一章 双极(三) 第三十二章 双极(四) 第三十三章 双极(五) 第三十四章 双极(六) 第三十五章 双极(七) 第三十六章 双极(八) 第三十七章 双极(九) 第三十八章 双极(十) 第三十九章 双极(十一) 第四十章 双极(十二) 第四十一章 双极(十三) 第四十二章 双极(十四) 第四十三章 双极(十五) 第四十四章 双极(十六) 第四十五章 双极(十七) 第四十六章 双极(十八) 第四十七章 范阳之春(一) 第四十八章 范阳之春(二) 第四十九章 范阳之春(三) 第五十章 范阳之春(四) 第五十一章 范阳之春(五) 第五十二章 范阳之春(六) 第五十三章 范阳之春(七) 第五十四章 范阳之春(八) 第五十五章 两河轮战(一) 第五十六章 两河轮战(二) 第五十七章 两河轮战(三) 第五十八章 两河轮战(四) 第五十九章 两河轮战(五) 第六十章 两河轮战(六) 第六十一章 两河轮战(七) 第六十二章 两河轮战(八) 第六十三章 两河轮战(九) 第六十四章 两河轮战(十) 第六十五章 两河轮战(十一) 第六十六章 两河轮战(十二) 第六十七章 两河轮战(十三) 第六十八章 两河轮战(十四) 第六十九章 转折(一) 第七十章 转折(二) 第七十一章 转折(三) 第七十二章 转折(四) 第七十三章 转折(五) 第七十四章 转折(六) 第七十五章 转折(七) 第七十六章 转折(八) 第七十七章 转折(九) 第七十八章 转折(十) 第七十九章 转折(十一) 第八十章 转折(十二) 第八十一章 东都会盟(一) 第八十二章 东都会盟(二) 第八十三章 东都会盟(三) 第八十四章 东都会盟(四) 第八十五章 东都会盟(五) 第八十六章 决战上党(一) 第八十七章 决战上党(二) 第八十八章 决战上党(三) 第八十九章 决战上党(四) 第九十章 决战上党(五) 第九十一章 决战上党(六) 第九十二章 决战上党(七) 第九十三章 决战上党(八) 第九十四章 决战上党(九) 第九十五章 决战上党(十) 第九十六章 决战上党(十一) 第九十七章 决战上党(十二) 第九十八章 决战上党(十三) 第九十九章 决战上党(十四) 第一百章 决战上党(十五) 第一百零一章 决战上党(十六) 第一百零二章 决战上党(十七) 第一百零三章 决战上党(十八) 第一百零四章 决战上党(十九) 第一百零五章 决战上党(二十) 第一百零六章 决战上党(二十一) 第一百零七章 南北战策(一) 第一百零八章 南北战策(二) 第一百零九章 南北战策(三) 第一百一十章 南北战策(四) 第一百一十一章 南北战策(五) 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北战策(六) 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北战策(七) 第一百一十四章 南北战策(八) 第一百一十五章 南北战策(九) 第一百一十六章 南北战策(十) 第一百一十七章 南北战策(十一) 第一百一十八章 南北战策(十二) 第一百一十九章 南北战策(十三) 第一百二十章 南北战策(十四) 第一百二十一章 南北战策(十五) 第一百二十二章 南北战策(十六) 第一百二十三章 河南(一) 第一百二十四章 河南(二) 第一百二十五章 河南(三) 第一百二十六章 河南(四) 第一百二十七章 河南(五) 第一百二十八章 河南(六) 第一百二十九章 河南(七) 第一百三十章 河南(八)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枢之要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中枢之要(二) 第一百三十三章 中枢之要(三)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中枢之要(四)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中枢之要(五)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中枢之要(六)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中枢之要(七) 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枢之要(八) 第一百三十九章 国器(一) 第一百四十章 国器(二) 第一百四十一章 国器(三) 第一百四十二章 国器(四) 完本感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八十一章 大王庄——将军庙(五)
《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
更新时间:2024-01-20 07:59:33
字数:7128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大唐新秩序 !

    营指挥熊虎将局势看得清清楚楚,他重重呸了一声,吐出一口浓痰,向营教化、营虞侯们道:“看来木砦不能要,看上去阻挡了魏博狗子们,但实际上也阻挡了咱们自己!”

    教化和虞侯、参军们都是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基层军官,他们纷纷点头,同意熊虎的看法。熊虎见众人同意,便道:“魏博狗子们要砍木砦就让他们砍去,咱们后撤十步,放他们进来,跟他们当面拼刺,老子不信就拼不过他们!”当即向虞侯下令。

    虞侯进入一线战地,挨个向各都都头、队正下达了熊虎的命令,铁甲枪兵们便在军官的口令下临阵后撤。第二排平枪前指,第一排后退至第二排身后,平枪列阵,第二排再退至第一排身后,如此交替而下,让出了一片空地。

    同时,参军将熊虎的作战指令飞速记录下来,然后报至厢指挥部备案。根据卢龙军的作战条令,营指挥有临阵机变的决策权,只要得到营指挥部教化、虞侯的同意,便可做出军令的变更,同时该条军令要立刻禀告上级指挥部知悉并作为战后评析的参考。营指挥也可以在没有教化和虞侯的同意下变更军令,但一旦失利或没有达成目的,战后需要视情况予以相应惩罚。

    卢龙军铁甲枪兵的后撤招来魏博军卒的一阵欢呼,他们飞快将木砦砍断砸烂,然后跃过废弃的木砦,冲向了卢龙军。皇甫峻见前方打开了缺口,心头一阵狂喜,指挥余部向大王庄发动冲击,以增援前方的魏博军卒。

    可惜皇甫嵊刚才处于后阵之中,没有看到卢龙军卒的临阵后撤方式,否则他肯定会相当震惊,仔细掂量掂量是否投入后备力量了。卢龙军的临阵后撤说起来轻松,但要实施起来是需要相当勇气的,难度也非常大。数百名士兵向后撤出十步之遥,这个举动放在后世也许不算什么,但在这个冷兵器时代,九成以上会造成军心动摇,继而导致全军溃败。

    不管出于什么考虑,就算战场上的军将们决定让出纵深,诱敌而入,通常也不会下达这样的军令,他们的习惯是将一线厮杀的军卒作为弃子,让这些弃子顶在前面争取时间,后队士兵缓缓撤退。当弃子们死光了,或者自动溃散了,后撤的过程也结束了,军队还能继续作战。如果溃散的弃子们想要逃回后撤的本阵,那么他们必须绕道,否则将会被己方的弓手射杀,甚至直接被督刀队砍头。

    原因无他,卢龙军敢于做出这样的后撤举动,是因为严格队列训练的威力,以及对纪律遵守的毫无保留,但对于这个时代的其他军队而言,却是难之又难的事情。所以这个时代中,指挥军队的将官们几乎不会在两军交战的时候发布后撤的命令,哪怕是自己要开溜了,也绝不会说出“后撤”这两个字。

    之所以说“几乎不会”,是因为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存在——两军完全混杂在一起,已经分不出敌我态势的时候,主将们会下令“鸣金”,主要目的是通知已经找不到自己人的己方士兵,告诉他们己方本阵的方向,要求他们向本阵靠拢,这才是鸣金的真正含义。在这种情况下,两军都会鸣金,然后渐渐分开。

    皇甫嵊当然不清楚前方的具体情况,所以他率余部杀了上来。

    这一下子没有了木砦阻拦,卢龙军从上到下都忽然松了口气,感觉打起来顺畅了许多。队正李彦直的视线开阔了,他觉得战斗又回到了自己熟悉的轨道,于是兴奋的指挥本队士兵开始了整齐的两排式轮刺。武技娴熟的魏博军卒们立刻被扎出了一排排血窟窿。

    皇甫峻在本阵中同样没有感到异常,他看见皇甫嵊率部突破了木砦,当即做出了“卢龙军前部溃散”的判断,于是下令第二拨士卒冲阵,以图支援皇甫峻,一鼓作气杀散大王庄的卢龙军。

    六百名魏博军卒呼啸着冲向了大王庄,喊杀声震天动地。

    李承晚指挥左厢防守大王庄,他现在就站在一户民宅的屋顶上,见魏博军这次攻击投入的兵力很多,知道对方要拼命了,于是道:“换大箭!” 之前卢龙军也发过多次箭雨,但因为魏博军阵线比较疏散,投入兵力也不多,所以一直隐忍着没使出杀手锏。此刻见数百名魏博军卒黑压压密集而来,李承晚才决定亮出这一招来。

    左厢弓箭营布置在庄子一侧的开阔地,营指挥盯着屋顶上李承晚的所在,见李承晚身边令旗兵更换了令旗,立刻发出命令:“换弓!”各都弓手立刻从脚下拾起大弓,换上大箭。

    营指挥看了令旗兵做出的手势,又命令:“目标,四号区,弦高五指——放!”一片箭雨腾空而起。

    皇甫嵊领着所部数百名魏博悍卒,正沿官道旁的田垄向前疾进,忽然听到上方传来“嗡嗡”的响声,与一般箭雨的“嗖嗖”声截然不同。他下意识喊道:“注意防箭!”

    箭雨飞到,和之前那几次同样的精准。对于卢龙军精准的箭雨覆盖,皇甫嵊是相当钦佩的,他曾经和卢龙军打过几回,知道卢龙军中那支银葫芦都擅长弓射,如今看来,对手应当是把银葫芦都重建起来了。

    密集的厚盾迎向上方,顿时和箭雨撞在了一起,撞击的结果令皇甫嵊心头一抖。皇甫嵊周边是他的亲卫,定着的是蒙着铁皮的盾牌,饶是如此,几名亲卫仍旧如同被某种巨大的力量狠狠撞击了一下,脚步立刻一趔趄。其中一名亲卫甚至被这股力道击倒,屁股墩在了田土之上,盾牌露出破绽,被随后飞来的另一支大箭钉死。

    冲击的队伍中响起一片惨呼,皇甫嵊头皮发麻,暗道这箭怎会如此力道?同时口中大呼:“冲过去!冲过去!”

    皇甫峻在后阵中也唬了一跳,魏博军防箭手段向来精妙,可仍然在这一波箭雨中损失惨重,让他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气。

    李承晚却对这一波箭雨的杀伤效果不甚满意,区区数十名魏博军卒倒地,完全没有达到预期战果。既然大箭已经暴露,他也不藏着掖着了,攻击木砦的魏博军卒已经冲过了箭雨的覆盖范围,但后阵中列阵的魏博大队却仍在大箭的打击范围之内。于是......

    “目标,六号区,弦高七指——射!”

    “目标,七号区,弦高五指——射!”

    连续两轮对魏博军本阵的急速射,令魏博军阵一片人仰马翻,大队大队的魏博军卒连连后退,阵型为之一松。

    将军庙上,刘金厚拳头一挥,叫道:“机会!”

    他的话音刚落,钟韶已经下令了:“升右方旗,右厢出击!”

    王思礼见将军庙上右方旗升起,鼓明三通,兴奋得手托银枪,高呼道:“传令——出击!”掌旗兵在都虞候的命令下,也升起了右厢的战旗。

    “一营所部,上盔、挺枪,齐步——进!”

    “二营所部,上盔、挺枪,齐步——进!”

    右厢第一波攻击便投入了两个长枪营,一左一右,向魏博军阵进发。左右两营的攻击阵列以一都为一方阵,呈品字型,正面三个都依次排开,后面紧跟着两个都,共计十都千人。

    两个营的长枪兵迈出阵列后,王思礼下令后续各营准备。琚坐于原地的各营各都依次起立,在队正、都头的指挥下披甲,然后原地整队,开赴长枪营之前的出击阵位,等待下一步命令。

    一千名长枪兵全部配备重甲,全身皮甲之外,前身镶挂铁甲,头盔一直遮护到脑后,面庞上以面甲遮蔽,直露出一对眼睛。从正面看,便仿佛密集的铁人一般,整肃而严密的漫过官道,向魏博军阵缓慢却坚定的杀去。

    不到片刻工夫,长枪营攻到魏博军阵侧翼,第一排士兵在队正的命令下,枪头整齐的平压下来,向魏博军队列中猛然击刺。

    魏博军遭受大箭的突然袭击,军阵松动,在各级军官的弹压下后撤了数十步,堪堪离开大箭打击范围,还没有完全整好队列,一排排长枪就刺到了跟前。最前面的士兵手忙脚乱,顿时倒下了近百人,军阵中爆发出沉闷的惨叫声,阵型再次松动。

    好在魏博牙兵都是世代将门,武勇和血性都不缺乏,在军官的呼喝之下还是稳住了阵脚,他们举起刀枪和对手对杀起来,没有溃散。魏博军中都是亲朋子弟,彼此间十分熟悉,配合起来相当熟稔,一时间倒也堪堪顶住了卢龙军的攻击。

    但卢龙军枪兵营队列严整,前排倒地则后排补位,始终保持着攻击的有序和条理,一千名枪兵给人的压力,便如万人上阵的气势。再加上他们身披重甲,防御力远远强过魏博军卒,厮杀起来非常占优。

    魏博军阵前沿被卢龙军不停向后挤压,双方的战损比明显吃亏,不多时,大阵便连连后退,眼看要再次松动。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