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唐新秩序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 群众演员李某 第二章 健卒营 第三章 贝州(上) 第四章 贝州(中) 第五章 贝州(下) 第六章 魏州(一) 第八章 魏州(三) 第十章 魏州(五) 第十一章 北回归线(一) 第十二章 北回归线(二) 第十三章 北回归线(三) 第十四章 北回归线(四) 第十五章 北回归线(五) 第十六章 北回归线(六) 第十七章 北回归线(七) 第十八章 整军(一) 第十九章 整军(二) 第二十一章 整军(四) 第二十二章 榆关风云(一) 第二十三章 榆关风云(二) 第二十四章 榆关风云(三) 第二十五章 榆关风云(四) 第二十六章 榆关风云(五) 第二十七章 榆关风云(六) 第二十八章 榆关风云(七) 第三十章 榆关风云(九) 第三十一章 榆关风云(十) 第三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一) 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二) 第三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三) 第三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四) 第三十八章 白狼山水间(五) 第三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六) 第四十章 白狼山水间(七) 第四十一章 白狼山水间(八) 第四十三章 白狼山水间(十) 第四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十一) 第四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十二) 第四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十三) 第四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十四) 第四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十六) 第五十章 己未之冬(一) 第五十二章 己未之冬(三) 第五十三章 己未之冬(四) 第五十四章 己未之冬(五) 第五十五章 己未之冬(六) 第五十六章 己未之冬(七) 第五十八章 己未之冬(九) 第五十九章 己未之冬(十) 第六十章 己未之冬(十一) 第六十一章 己未之冬(十二) 第六十二章 己未之冬(十三) 第六十三章 己未之冬(十四) 第六十五章 己未之冬(十六) 第六十六章 己未之冬(十七) 第六十七章 己未之冬(十八) 第六十八章 仁恕之道(一) 第六十九章 仁恕之道(二) 第七十章 仁恕之道(三) 第七十一章 仁恕之道(四) 第七十二章 仁恕之道(五) 第七十三章 仁恕之道(六) 第七十五章 仁恕之道(八) 第七十六章 仁恕之道(九) 第七十八章 仁恕之道(十一) 第一章 辽西双城(一) 第二章 辽西双城(二) 第三章 辽西双城(三) 第四章 辽西双城(四) 第五章 辽西双城(五) 第七章 辽西双城(七) 第八章 辽西双城(八) 第十章 辽西双城(十) 第十二章 辽西双城(十二) 第十三章 辽西双城(十三) 第十四章 辽西双城(十四) 第十五章 辽西双城(十五) 第十六章 辽西双城(十六) 第十七章 辽西双城(十七) 第二十一章 辽西双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辽西双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辽西双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插曲(一) 第二十五章 插曲(二) 第二十八章 插曲(五) 第二十九章 营州经略(一) 第三十章 营州经略(二) 第三十一章 营州经略(三) 第三十二章 营州经略(四) 第三十三章 营州经略(五) 第三十五章 营州经略(七) 第三十六章 营州经略(八) 第三十七章 营州经略(九) 第三十八章 营州经略(十) 第三十九章 蓟州(一) 第四十章 蓟州(二) 第四十一章 蓟州(三) 第四十二章 蓟州(四) 第四十三章 君之野望(一) 第四十四章 君之野望(二) 第四十五章 君之野望(三) 第四十六章 君之野望(四) 第四十七章 君之野望(五) 第四十八章 君之野望(六) 第四十九章 君之野望(七) 第五十章 君之野望(八) 第五十一章 君之野望(九) 第五十二章 君之野望(十) 第五十三章 君之野望(十一) 第五十四章 君之野望(十二) 第五十五章 君之野望(十三) 第五十六章 燕郡问题(一) 第五十七章 燕郡问题(二) 第五十八章 燕郡问题(三) 第五十九章 燕郡问题(四) 第六十章 燕郡问题(五) 第六十一章 燕郡问题(六) 第六十二章 燕郡问题(七) 第六十三章 燕郡问题(八) 第六十四章 燕郡问题(九) 第六十五章 燕郡问题(十) 第六十六章 燕郡问题(十一) 第六十七章 燕郡问题(十二) 第六十八章 燕郡问题(十三) 第六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一) 第七十章 怀远新思维(二) 第七十一章 怀远新思维(三) 第七十二章 怀远新思维(四) 第七十三章 怀远新思维(五) 第七十四章 怀远新思维(六) 第七十五章 怀远新思维(七) 第七十六章 怀远新思维(八) 第七十七章 怀远新思维(九) 第七十八章 怀远新思维(十) 第七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十一) 第八十章 怀远新思维(十二) 第一章 西京变(一) 第二章 西京变(二) 第三章 西京变(三) 第一章 西京变(四) 第五章 西京变(五) 第六章 西京变(六) 第七章 西京变(七) 第八章 西京变(八) 第九章 西京变(九) 第十章 西京变(十) 第十一章 西京变(十一) 第十二章 西京变(十二) 第十三章 西京变(十三) 第十四章 西京变(十四) 第十五章 西京变(十五) 第十六章 西京变(十六) 第十七章 西京变(十七) 第十八章 西京变(十八) 第十九章 西京变(十九) 第二十章 西京变(二十) 第二十一章 西京变(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诸侯之定(一) 第二十三章 诸侯之定(二) 第二十四章 诸侯之定(三) 第二十五章 诸侯之定(四) 第二十六章 诸侯之定(五) 第二十七章 诸侯之定(六) 第二十八章 诸侯之定(七) 第二十九章 诸侯之定(八) 第三十章 诸侯之定(九) 第三十一章 诸侯之定(十) 第三十二章 诸侯之定(十一) 第三十三章 诸侯之定(十二) 第三十四章 诸侯之定(十三) 第三十五章 春夏(一) 第三十六章 春夏(二) 第三十七章 春夏(三) 第三十八章 春夏(四) 第三十九章 春夏(五) 第四十章 春夏(六) 第四十一章 春夏(七) 第四十二章 春夏(八) 第四十三章 春夏(九) 第四十四章 春夏(十) 第四十五章 春夏(十一) 第四十六章 春夏(十二) 第四十七章 饶乐山巅(一) 第四十八章 饶乐山巅(二) 第四十九章 饶乐山巅(三) 第五十章 饶乐山巅(四) 第五十一章 饶乐山巅(五) 第五十二章 饶乐山巅(六) 第五十三章 饶乐山巅(七) 第五十四章 饶乐山巅(八) 第五十五章 饶乐山巅(九) 第五十六章 饶乐山巅(十) 第五十七章 饶乐山巅(十一) 第五十八章 饶乐山巅(十二) 第五十九章 饶乐山巅(十三) 第六十章 饶乐山巅(十四) 第六十一章 饶乐山巅(十五) 第六十二章 饶乐山巅(十六) 第六十三章 饶乐山巅(十七) 第六十四章 饶乐山巅(十八) 第六十五章 饶乐山巅(十九) 第六十六章 饶乐山巅(二十) 第六十七章 饶乐山巅(二十一) 第六十八章 钉子(一) 第六十九章 钉子(二) 第七十章 钉子(三) 第七十一章 钉子(四) 第七十二章 钉子(五) 第七十三章 钉子(六) 第七十四章 钉子(七) 第七十五章 钉子(八) 第七十六章 钉子(九) 第七十七章 钉子(十) 第七十八章 钉子(十一) 第七十九章 钉子(十二) 第八十章 钉子(十三) 第八十一章 钉子(十四) 第八十二章 钉子(十五) 第八十三章 钉子(十六) 第八十四章 钉子(十七) 第八十五章 钉子(十八) 第一章 幽州留后(一) 第二章 幽州留后(二) 第三章 幽州留后(三) 第四章 幽州留后(四) 第五章 幽州留侯(五) 第六章 幽州留后(六) 第七章 幽州留后(七) 第八章 幽州留后(八) 第九章 幽州留后(九) 第十章 幽州留后(十) 第十一节 幽州留后(十一) 第十二节 幽州留后(十二) 第十三节 幽州留后(十三) 第十四节 幽州留后(十四) 第十五节 幽州留后(十五) 第十六章 幽州留后(十六) 第十七章 幽州留后(十七) 第十八章 幽州留后(十八) 第十九章 幽州留后(十九) 第二十章 幽州留后(二十) 第二十一章 幽州留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幽州留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幽州留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幽州留后(二十四) 第二十五章 幽州留后(二十五) 第二十六章 幽州留后(二十六) 第二十七章 幽州留后(二十七) 第二十八章 幽州留后(二十八) 第二十九章 幽州留后(二十九) 第三十章 幽州留后(三十) 第三十一章 幽州留后(三十一) 第三十二章 卢龙节度(一) 第三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 第三十四章 卢龙节度(三) 第三十五章 卢龙节度(四) 第三十六章 卢龙节度(五) 第三十七章 卢龙节度(六) 第三十八章 卢龙节度(七) 第三十九章 卢龙节度(八) 第四十章 卢龙节度(九) 第四十一章 卢龙节度(十) 第四十二章 卢龙节度(十一) 第四十三章 卢龙节度(十二) 第四十四章 卢龙节度(十三) 第四十五章 卢龙节度(十四) 第四十六章 卢龙节度(十五) 第四十七章 卢龙节度(十六) 第四十八章 卢龙节度(十七) 第四十九章 卢龙节度(十八) 第五十章 卢龙节度(十九) 第五十一章 卢龙节度(二十) 第五十二章 卢龙节度(二十一) 第五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十二) 第五十四章 卢龙节度(二十三) 第五十五章 卢龙节度(二十四) 第五十六章 卢龙节度(二十五) 第五十七章 卢龙节度(二十六) 第五十八章 河北新军阀(一) 第五十九章 河北新军阀(二) 第六十章 河北新军阀(三) 第六十一章 河北新军阀(四) 第六十二章 河北新军阀(五) 第六十三章 河北新军阀(六) 第六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一) 第六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二) 第六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三) 第六十七章 非常规战争(四) 第六十八章 非常规战争(五) 第六十九章 非常规战争(六) 第七十章 非常规战争(七) 第七十一章 非常规战争(八) 第七十二章 非常规战争(九) 第七十三章 非常规战争(十) 第七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十一) 第七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十二) 第七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十三) 第七十七章 大王庄——将军庙(一) 第七十八章 大王庄——将军庙(二) 第七十九章 大王庄——将军庙(三) 第八十章 大王庄——将军庙(四) 第八十一章 大王庄——将军庙(五) 第八十二章 大王庄——将军庙(六) 第一章 魏州血夜(一) 第二章 魏州血夜(二) 第三章 魏博血夜(三) 第四章 魏州血夜(四) 第五章 魏州血夜(五) 第六章 魏州血夜(六) 第七章 中官之死(一) 第八章 中官之死(二) 第九章 中官之死(三) 第十章 中官之死(四) 第十一章 蒋袁合流(一) 第十二章 蒋袁合流(二) 第十三章 蒋袁合流(三) 第十四章 蒋袁合流(四) 第十五章 蒋袁合流(五) 第十六章 大河之东(一) 第十七章 大河之东(二) 第十八章 大河之东(三) 第十九章 大河之东(四) 第二十章 大河之东(五) 第二十一章 大河之东(六) 第二十二章 大河之东(七) 第二十三章 大河之东(八) 第二十四章 大河之东(九) 第二十五章 大河之东(十) 第二十六章 大河之东(十一) 第二十七章 大河之东(十二) 第二十八章 大河之东(十三) 第二十九章 双极(一) 第三十章 双极(二) 第三十一章 双极(三) 第三十二章 双极(四) 第三十三章 双极(五) 第三十四章 双极(六) 第三十五章 双极(七) 第三十六章 双极(八) 第三十七章 双极(九) 第三十八章 双极(十) 第三十九章 双极(十一) 第四十章 双极(十二) 第四十一章 双极(十三) 第四十二章 双极(十四) 第四十三章 双极(十五) 第四十四章 双极(十六) 第四十五章 双极(十七) 第四十六章 双极(十八) 第四十七章 范阳之春(一) 第四十八章 范阳之春(二) 第四十九章 范阳之春(三) 第五十章 范阳之春(四) 第五十一章 范阳之春(五) 第五十二章 范阳之春(六) 第五十三章 范阳之春(七) 第五十四章 范阳之春(八) 第五十五章 两河轮战(一) 第五十六章 两河轮战(二) 第五十七章 两河轮战(三) 第五十八章 两河轮战(四) 第五十九章 两河轮战(五) 第六十章 两河轮战(六) 第六十一章 两河轮战(七) 第六十二章 两河轮战(八) 第六十三章 两河轮战(九) 第六十四章 两河轮战(十) 第六十五章 两河轮战(十一) 第六十六章 两河轮战(十二) 第六十七章 两河轮战(十三) 第六十八章 两河轮战(十四) 第六十九章 转折(一) 第七十章 转折(二) 第七十一章 转折(三) 第七十二章 转折(四) 第七十三章 转折(五) 第七十四章 转折(六) 第七十五章 转折(七) 第七十六章 转折(八) 第七十七章 转折(九) 第七十八章 转折(十) 第七十九章 转折(十一) 第八十章 转折(十二) 第八十一章 东都会盟(一) 第八十二章 东都会盟(二) 第八十三章 东都会盟(三) 第八十四章 东都会盟(四) 第八十五章 东都会盟(五) 第八十六章 决战上党(一) 第八十七章 决战上党(二) 第八十八章 决战上党(三) 第八十九章 决战上党(四) 第九十章 决战上党(五) 第九十一章 决战上党(六) 第九十二章 决战上党(七) 第九十三章 决战上党(八) 第九十四章 决战上党(九) 第九十五章 决战上党(十) 第九十六章 决战上党(十一) 第九十七章 决战上党(十二) 第九十八章 决战上党(十三) 第九十九章 决战上党(十四) 第一百章 决战上党(十五) 第一百零一章 决战上党(十六) 第一百零二章 决战上党(十七) 第一百零三章 决战上党(十八) 第一百零四章 决战上党(十九) 第一百零五章 决战上党(二十) 第一百零六章 决战上党(二十一) 第一百零七章 南北战策(一) 第一百零八章 南北战策(二) 第一百零九章 南北战策(三) 第一百一十章 南北战策(四) 第一百一十一章 南北战策(五) 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北战策(六) 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北战策(七) 第一百一十四章 南北战策(八) 第一百一十五章 南北战策(九) 第一百一十六章 南北战策(十) 第一百一十七章 南北战策(十一) 第一百一十八章 南北战策(十二) 第一百一十九章 南北战策(十三) 第一百二十章 南北战策(十四) 第一百二十一章 南北战策(十五) 第一百二十二章 南北战策(十六) 第一百二十三章 河南(一) 第一百二十四章 河南(二) 第一百二十五章 河南(三) 第一百二十六章 河南(四) 第一百二十七章 河南(五) 第一百二十八章 河南(六) 第一百二十九章 河南(七) 第一百三十章 河南(八)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枢之要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中枢之要(二) 第一百三十三章 中枢之要(三)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中枢之要(四)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中枢之要(五)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中枢之要(六)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中枢之要(七) 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枢之要(八) 第一百三十九章 国器(一) 第一百四十章 国器(二) 第一百四十一章 国器(三) 第一百四十二章 国器(四) 完本感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十七章 辽西双城(十七)
《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
更新时间:2024-01-20 07:54:17
字数:7666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大唐新秩序 !

    虽说柳城和燕郡是平州军打下来的,但目前的平州军在整个卢龙体系中分量还是有些弱小,这么块肥肉吊在那里,谁都想吃一口。周知裕和李诚中这几天马不停蹄的拜访军中各大军头,就是想让平州军顺利且顺理成章的取得这片土地。

    目前取得的成效来看,太子少师李君操是支持平州军的,这不仅因为李君操本人就是前平州系的军头,与平州刺史张在吉来往密切,还在于双方建立了共同的利益锁链,初步达成了共享这条商路利益的协定。

    另一方表态同意的是高家,为了能够获取高家的支持,李诚中忍痛送出去五百匹战马,同时还抛出了“合伙商社”这么个诱饵,让高家分享其中的好处。当然,高家的势力在妫州及幽州北部、澶州西部,离营州太远,无力插手营州也是其中一项重要原因。

    有了好处就要让大家利益共享,这是李诚中在平州和周知裕、张在吉达成的共识,众人拾柴火焰高,要想让自己坐大,没有旁人的支持是极其困难的。想要独自享用吗?那你就得做好被撑死的准备。

    除了高家和李家外,现在还有几个势力没有对此表态,至少王敬柔和赵珽两个大军头就至今仍然含含糊糊。除了这两家外,赵元德已经对平州军露出了敌意,想要往李诚中手下塞一批军官就是一个明证,处理不好就可能影响李诚中在军队中的威信,甚至存在着架空李诚中军权的可能性。至于索要在柳城被截扣的五百匹军马,则是赵元德和赵霸的另一种试探。

    除了各大军头外,周知裕和李诚中还需要揣摩大帅刘仁恭的心思。虽说平州军是刘仁恭的嫡系,但却又与大帅直领的衙内军有所区别,与大帅的关系更在刘守光的义儿军和刘守文的义昌军之下,属于大帅嫡系中的外围。对于平州军这样的外围嫡系,任何主帅都会有着既要拉拢又要防范的心理。怎么消除大帅的顾虑,周知裕和李诚中想过很多,最后周知裕同意了李诚中的办法,这个办法很简单,去年冬天的时候,李诚中就用这个办法应对过周知裕,这个办法就是画大饼。

    画大饼的效果目前看来还不错,至少刘仁恭已经被抛出来的六千匹战马给吸引住,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于是周知裕决定抛出一张更大的饼子。

    “大帅,去年秋天的时候,末将派自成率部出关,目的是想将避入白狼山中的百姓救回榆关。可是自成给了末将一个惊喜,他做了一个五年计划。不知大帅有没有兴趣听听?”

    刘仁恭颇感兴味的看向李诚中,想要听听这个五年计划是什么东西。

    关于五年计划的事情,李诚中当时是为了能够留在白狼山自主领军而提出的一个方案,一个冬天过去后,连他自己都几乎忘了。可他忘了这件事情,周知裕却一直记在心里,此刻忽然提出来,却无意中打了李诚中一个措手不及。

    在周知裕鼓励的目光中,李诚中仔细回想了当时和冯道一起参详和起草的那份札子,理了理思路,然后开口讲了起来。经过了半年的关外征战,李诚中对契丹人的了解和对卢龙军自身情况的认识也逐渐熟悉了,所以他一边讲述的时候,一边加入了对目前局势的分析。

    李诚中首先描述了现时情况下的背景,对卢龙军自身所处的形势和关外契丹人的特点进行一一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卢龙军目前处于弱势一方。原因有二:去年南征之后大军惨败,至今未复旧观,尤其是骑兵的损失太过惨重,导致现在的卢龙军战力远远不如从前。同时,卢龙军目前腹背受敌,在两个方向上面对敌人,既有北方的契丹人,又有南方的宣武军,在南北夹击之下,可谓处境艰难。

    李诚中是镇戍平州的军官,南方战场他不好妄自插言,便单就北方战场,尤其是营州战场进行分析,由上述缘由而推断出防守、相持和进攻的三步走战略思路。按照这个战略思路,他在节堂之上现场制定了一个五年作战计划。

    头两年稳固营州,作战对象是契丹乌隗部,同时防御契丹突举部自北而来的进攻,目标是占领包括怀远军城在内的整个营州。

    第三年开始,经过两年经营后,李诚中预计所部实力将得到提升,此时的作战对象是契丹突举部和其他部族,作战目标是开拓北地战场,形成一道西起卢龙塞、以柳城和燕郡为中部支撑、东至怀远军城的战线,吸引契丹人的兵力,缓解蓟门、北口、镇远、广边军的压力。

    最后两年,联合边关各部,与契丹人主力迭剌部决战,最终目标是重置饶乐都督府和松漠都督府,让契丹人重新臣服。

    这份五年计划比李诚中去年提交周知裕的那一份更加宏大,要实现的目标也更加深远,若是真正实现,将再复大唐天宝初年的旧观,刘仁恭也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北之主,就像当年的安禄山一样!

    刘仁恭听入神了,其间还让李诚中讲解了什么是“战略”,什么是“战术”,并对他计划中的一些其他思想进行了认真询问。

    听完之后,刘仁恭有些心驰神摇,他忍不住开始思索,如果能够重置饶乐都督府和松漠都督府,那这份拓地千里的伟业,会不会让天下震惊?恐怕到了那个时候,他刘仁恭也应当和李克用、朱全忠、杨行密等人一样封王了吧?会是什么王?范阳郡王?亦或是更高一步的燕王?

    刘仁恭强行抑制着自己的狂热,转向周知裕:“好问,会不会胃口太大了?”

    周知裕躬身道:“大帅,去年自成给某的札子中,五年计划说的是用五年时间收复营州。到了现在,这才过去半年,半个营州已经在手了......”

    李诚中接口道:“大帅,非是我狂妄,如果不是宣武军北上搅局,卑职的这份五年计划说不定还可以缩短一些。”

    刘仁恭问:“那你有没有什么应对之方?”

    李诚中想了想,道:“这次应对两个方向的进攻,实在是咱们卢龙军的一次危机。以卑职看来,必须统一调度、相互协调。否则,两个方向都将顾此失彼,酿成大祸。卑职建议,划分两个战区,即北方边塞战区和南方义昌战区。北方战区协调边州各关塞,南方战区统一指挥南下大军。”

    刘仁恭将率军南下亲征,南方战区的统一指挥其实不用担心,关键的还是北方边塞各州。北方防线由东至西分别是妫州、幽州、澶州、蓟州、平州和营州,其中又有龙门、广边军、蓟门、镇远、北口、卢龙塞、柳城、燕郡等多处要地,守军分属各州、各大势力,当此主帅刘仁恭南下之际,如果没有一个统一指挥中心,整条战线都将处于散乱的局面之中,无法形成合力以应对契丹人的攻击。

    刘仁恭大悦,他今日召见李诚中,只是想见见这个给他带来过多次惊喜的军官,顺便解决掉霸都骑都指挥使赵霸的怨念,没想到一番深谈之后,竟然收获巨大。尤其是五年战略计划和分设南北战区的构想,让他从总体上对现在的局势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对于如何应对南北两个大敌的进攻有了更加实在的把握。更重要的是,李诚中这番建言,让他重新燃起了斗志。

    这一刻,刘仁恭忽然觉得自己年轻了许多,他还不老,还有更大的舞台等着他登临,还有更宏伟的志向等着实现,比如封王......

    心情大好,刘仁恭深深吸了口气,向周知裕笑道:“好问,你没有看错人,果有识人之明。”

    周知裕得了刘仁恭的夸赞,看着一旁的李诚中,分外自豪。

    李诚中剽窃完后世的军事理论之后,嗓子有些干,干咳了两声,刘仁恭笑着让亲卫上茶。一边看李诚中毫不拘谨的饮茶,一边又问:“自成,此战应对宣武军,不知还有何高见?”这其实也是他兴致到了,随意一问,没指望李诚中能说出什么来。毕竟宣武军的强大是当世第一的,又有魏博兵从旁襄助,真打起来,就要看双方的军力比拼和临阵应变了,在这里空口说白话是没有用的。

    这句话问出口之后,他就意识到在给对方出难题,随即自失一笑:“呵呵,没关系,老夫征战多年,也不是吃素的,葛从周和皇甫峻要想抢咱们卢龙军的地盘,也要问问老夫手中长枪答允不答允。”

    他没指望眼前的年轻军官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周知裕更不会指望。周知裕觉得李诚中今日的表现已经足够了,有了这番节堂应对,平州军对营州的控制已经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可李诚中听到刘仁恭的问话,立刻就想到了去年从魏州北撤的路上,遇到的那个葛家二郎。当时那个年轻军将把李诚中和酉都弟兄们误认为是汴军另一名将领贺德伦的兵卒,想要挖角,让李诚中带着兵卒和“俘虏”投靠他新组的营头,还当场许愿让李诚中做都头,秩别仁勇校尉。

    当时李诚中已经懵了,他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对方,最终还是一旁的葛从周催促之下才解了围。葛从周催促自家二郎的原因是河东军的窥视,他要赶回魏州保住胜利成果。

    关于唐末时期的军阀混战,李诚中只在小学、中学历史课本里有一丝半解的认知,但李克用和朱全忠两大军阀巨头争夺霸业,却是尽人皆晓的事情。以李诚中的现代思维来看,朱全忠对河北的进攻必定会令李克用寝食难安,当即就问:“不知道有没有河东军的消息?”

    这话一出口,就见刘仁恭和周知裕两人面面相觑,节堂上好一片沉默。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