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唐新秩序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 群众演员李某 第二章 健卒营 第三章 贝州(上) 第四章 贝州(中) 第五章 贝州(下) 第六章 魏州(一) 第八章 魏州(三) 第十章 魏州(五) 第十一章 北回归线(一) 第十二章 北回归线(二) 第十三章 北回归线(三) 第十四章 北回归线(四) 第十五章 北回归线(五) 第十六章 北回归线(六) 第十七章 北回归线(七) 第十八章 整军(一) 第十九章 整军(二) 第二十一章 整军(四) 第二十二章 榆关风云(一) 第二十三章 榆关风云(二) 第二十四章 榆关风云(三) 第二十五章 榆关风云(四) 第二十六章 榆关风云(五) 第二十七章 榆关风云(六) 第二十八章 榆关风云(七) 第三十章 榆关风云(九) 第三十一章 榆关风云(十) 第三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一) 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二) 第三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三) 第三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四) 第三十八章 白狼山水间(五) 第三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六) 第四十章 白狼山水间(七) 第四十一章 白狼山水间(八) 第四十三章 白狼山水间(十) 第四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十一) 第四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十二) 第四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十三) 第四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十四) 第四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十六) 第五十章 己未之冬(一) 第五十二章 己未之冬(三) 第五十三章 己未之冬(四) 第五十四章 己未之冬(五) 第五十五章 己未之冬(六) 第五十六章 己未之冬(七) 第五十八章 己未之冬(九) 第五十九章 己未之冬(十) 第六十章 己未之冬(十一) 第六十一章 己未之冬(十二) 第六十二章 己未之冬(十三) 第六十三章 己未之冬(十四) 第六十五章 己未之冬(十六) 第六十六章 己未之冬(十七) 第六十七章 己未之冬(十八) 第六十八章 仁恕之道(一) 第六十九章 仁恕之道(二) 第七十章 仁恕之道(三) 第七十一章 仁恕之道(四) 第七十二章 仁恕之道(五) 第七十三章 仁恕之道(六) 第七十五章 仁恕之道(八) 第七十六章 仁恕之道(九) 第七十八章 仁恕之道(十一) 第一章 辽西双城(一) 第二章 辽西双城(二) 第三章 辽西双城(三) 第四章 辽西双城(四) 第五章 辽西双城(五) 第七章 辽西双城(七) 第八章 辽西双城(八) 第十章 辽西双城(十) 第十二章 辽西双城(十二) 第十三章 辽西双城(十三) 第十四章 辽西双城(十四) 第十五章 辽西双城(十五) 第十六章 辽西双城(十六) 第十七章 辽西双城(十七) 第二十一章 辽西双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辽西双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辽西双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插曲(一) 第二十五章 插曲(二) 第二十八章 插曲(五) 第二十九章 营州经略(一) 第三十章 营州经略(二) 第三十一章 营州经略(三) 第三十二章 营州经略(四) 第三十三章 营州经略(五) 第三十五章 营州经略(七) 第三十六章 营州经略(八) 第三十七章 营州经略(九) 第三十八章 营州经略(十) 第三十九章 蓟州(一) 第四十章 蓟州(二) 第四十一章 蓟州(三) 第四十二章 蓟州(四) 第四十三章 君之野望(一) 第四十四章 君之野望(二) 第四十五章 君之野望(三) 第四十六章 君之野望(四) 第四十七章 君之野望(五) 第四十八章 君之野望(六) 第四十九章 君之野望(七) 第五十章 君之野望(八) 第五十一章 君之野望(九) 第五十二章 君之野望(十) 第五十三章 君之野望(十一) 第五十四章 君之野望(十二) 第五十五章 君之野望(十三) 第五十六章 燕郡问题(一) 第五十七章 燕郡问题(二) 第五十八章 燕郡问题(三) 第五十九章 燕郡问题(四) 第六十章 燕郡问题(五) 第六十一章 燕郡问题(六) 第六十二章 燕郡问题(七) 第六十三章 燕郡问题(八) 第六十四章 燕郡问题(九) 第六十五章 燕郡问题(十) 第六十六章 燕郡问题(十一) 第六十七章 燕郡问题(十二) 第六十八章 燕郡问题(十三) 第六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一) 第七十章 怀远新思维(二) 第七十一章 怀远新思维(三) 第七十二章 怀远新思维(四) 第七十三章 怀远新思维(五) 第七十四章 怀远新思维(六) 第七十五章 怀远新思维(七) 第七十六章 怀远新思维(八) 第七十七章 怀远新思维(九) 第七十八章 怀远新思维(十) 第七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十一) 第八十章 怀远新思维(十二) 第一章 西京变(一) 第二章 西京变(二) 第三章 西京变(三) 第一章 西京变(四) 第五章 西京变(五) 第六章 西京变(六) 第七章 西京变(七) 第八章 西京变(八) 第九章 西京变(九) 第十章 西京变(十) 第十一章 西京变(十一) 第十二章 西京变(十二) 第十三章 西京变(十三) 第十四章 西京变(十四) 第十五章 西京变(十五) 第十六章 西京变(十六) 第十七章 西京变(十七) 第十八章 西京变(十八) 第十九章 西京变(十九) 第二十章 西京变(二十) 第二十一章 西京变(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诸侯之定(一) 第二十三章 诸侯之定(二) 第二十四章 诸侯之定(三) 第二十五章 诸侯之定(四) 第二十六章 诸侯之定(五) 第二十七章 诸侯之定(六) 第二十八章 诸侯之定(七) 第二十九章 诸侯之定(八) 第三十章 诸侯之定(九) 第三十一章 诸侯之定(十) 第三十二章 诸侯之定(十一) 第三十三章 诸侯之定(十二) 第三十四章 诸侯之定(十三) 第三十五章 春夏(一) 第三十六章 春夏(二) 第三十七章 春夏(三) 第三十八章 春夏(四) 第三十九章 春夏(五) 第四十章 春夏(六) 第四十一章 春夏(七) 第四十二章 春夏(八) 第四十三章 春夏(九) 第四十四章 春夏(十) 第四十五章 春夏(十一) 第四十六章 春夏(十二) 第四十七章 饶乐山巅(一) 第四十八章 饶乐山巅(二) 第四十九章 饶乐山巅(三) 第五十章 饶乐山巅(四) 第五十一章 饶乐山巅(五) 第五十二章 饶乐山巅(六) 第五十三章 饶乐山巅(七) 第五十四章 饶乐山巅(八) 第五十五章 饶乐山巅(九) 第五十六章 饶乐山巅(十) 第五十七章 饶乐山巅(十一) 第五十八章 饶乐山巅(十二) 第五十九章 饶乐山巅(十三) 第六十章 饶乐山巅(十四) 第六十一章 饶乐山巅(十五) 第六十二章 饶乐山巅(十六) 第六十三章 饶乐山巅(十七) 第六十四章 饶乐山巅(十八) 第六十五章 饶乐山巅(十九) 第六十六章 饶乐山巅(二十) 第六十七章 饶乐山巅(二十一) 第六十八章 钉子(一) 第六十九章 钉子(二) 第七十章 钉子(三) 第七十一章 钉子(四) 第七十二章 钉子(五) 第七十三章 钉子(六) 第七十四章 钉子(七) 第七十五章 钉子(八) 第七十六章 钉子(九) 第七十七章 钉子(十) 第七十八章 钉子(十一) 第七十九章 钉子(十二) 第八十章 钉子(十三) 第八十一章 钉子(十四) 第八十二章 钉子(十五) 第八十三章 钉子(十六) 第八十四章 钉子(十七) 第八十五章 钉子(十八) 第一章 幽州留后(一) 第二章 幽州留后(二) 第三章 幽州留后(三) 第四章 幽州留后(四) 第五章 幽州留侯(五) 第六章 幽州留后(六) 第七章 幽州留后(七) 第八章 幽州留后(八) 第九章 幽州留后(九) 第十章 幽州留后(十) 第十一节 幽州留后(十一) 第十二节 幽州留后(十二) 第十三节 幽州留后(十三) 第十四节 幽州留后(十四) 第十五节 幽州留后(十五) 第十六章 幽州留后(十六) 第十七章 幽州留后(十七) 第十八章 幽州留后(十八) 第十九章 幽州留后(十九) 第二十章 幽州留后(二十) 第二十一章 幽州留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幽州留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幽州留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幽州留后(二十四) 第二十五章 幽州留后(二十五) 第二十六章 幽州留后(二十六) 第二十七章 幽州留后(二十七) 第二十八章 幽州留后(二十八) 第二十九章 幽州留后(二十九) 第三十章 幽州留后(三十) 第三十一章 幽州留后(三十一) 第三十二章 卢龙节度(一) 第三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 第三十四章 卢龙节度(三) 第三十五章 卢龙节度(四) 第三十六章 卢龙节度(五) 第三十七章 卢龙节度(六) 第三十八章 卢龙节度(七) 第三十九章 卢龙节度(八) 第四十章 卢龙节度(九) 第四十一章 卢龙节度(十) 第四十二章 卢龙节度(十一) 第四十三章 卢龙节度(十二) 第四十四章 卢龙节度(十三) 第四十五章 卢龙节度(十四) 第四十六章 卢龙节度(十五) 第四十七章 卢龙节度(十六) 第四十八章 卢龙节度(十七) 第四十九章 卢龙节度(十八) 第五十章 卢龙节度(十九) 第五十一章 卢龙节度(二十) 第五十二章 卢龙节度(二十一) 第五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十二) 第五十四章 卢龙节度(二十三) 第五十五章 卢龙节度(二十四) 第五十六章 卢龙节度(二十五) 第五十七章 卢龙节度(二十六) 第五十八章 河北新军阀(一) 第五十九章 河北新军阀(二) 第六十章 河北新军阀(三) 第六十一章 河北新军阀(四) 第六十二章 河北新军阀(五) 第六十三章 河北新军阀(六) 第六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一) 第六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二) 第六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三) 第六十七章 非常规战争(四) 第六十八章 非常规战争(五) 第六十九章 非常规战争(六) 第七十章 非常规战争(七) 第七十一章 非常规战争(八) 第七十二章 非常规战争(九) 第七十三章 非常规战争(十) 第七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十一) 第七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十二) 第七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十三) 第七十七章 大王庄——将军庙(一) 第七十八章 大王庄——将军庙(二) 第七十九章 大王庄——将军庙(三) 第八十章 大王庄——将军庙(四) 第八十一章 大王庄——将军庙(五) 第八十二章 大王庄——将军庙(六) 第一章 魏州血夜(一) 第二章 魏州血夜(二) 第三章 魏博血夜(三) 第四章 魏州血夜(四) 第五章 魏州血夜(五) 第六章 魏州血夜(六) 第七章 中官之死(一) 第八章 中官之死(二) 第九章 中官之死(三) 第十章 中官之死(四) 第十一章 蒋袁合流(一) 第十二章 蒋袁合流(二) 第十三章 蒋袁合流(三) 第十四章 蒋袁合流(四) 第十五章 蒋袁合流(五) 第十六章 大河之东(一) 第十七章 大河之东(二) 第十八章 大河之东(三) 第十九章 大河之东(四) 第二十章 大河之东(五) 第二十一章 大河之东(六) 第二十二章 大河之东(七) 第二十三章 大河之东(八) 第二十四章 大河之东(九) 第二十五章 大河之东(十) 第二十六章 大河之东(十一) 第二十七章 大河之东(十二) 第二十八章 大河之东(十三) 第二十九章 双极(一) 第三十章 双极(二) 第三十一章 双极(三) 第三十二章 双极(四) 第三十三章 双极(五) 第三十四章 双极(六) 第三十五章 双极(七) 第三十六章 双极(八) 第三十七章 双极(九) 第三十八章 双极(十) 第三十九章 双极(十一) 第四十章 双极(十二) 第四十一章 双极(十三) 第四十二章 双极(十四) 第四十三章 双极(十五) 第四十四章 双极(十六) 第四十五章 双极(十七) 第四十六章 双极(十八) 第四十七章 范阳之春(一) 第四十八章 范阳之春(二) 第四十九章 范阳之春(三) 第五十章 范阳之春(四) 第五十一章 范阳之春(五) 第五十二章 范阳之春(六) 第五十三章 范阳之春(七) 第五十四章 范阳之春(八) 第五十五章 两河轮战(一) 第五十六章 两河轮战(二) 第五十七章 两河轮战(三) 第五十八章 两河轮战(四) 第五十九章 两河轮战(五) 第六十章 两河轮战(六) 第六十一章 两河轮战(七) 第六十二章 两河轮战(八) 第六十三章 两河轮战(九) 第六十四章 两河轮战(十) 第六十五章 两河轮战(十一) 第六十六章 两河轮战(十二) 第六十七章 两河轮战(十三) 第六十八章 两河轮战(十四) 第六十九章 转折(一) 第七十章 转折(二) 第七十一章 转折(三) 第七十二章 转折(四) 第七十三章 转折(五) 第七十四章 转折(六) 第七十五章 转折(七) 第七十六章 转折(八) 第七十七章 转折(九) 第七十八章 转折(十) 第七十九章 转折(十一) 第八十章 转折(十二) 第八十一章 东都会盟(一) 第八十二章 东都会盟(二) 第八十三章 东都会盟(三) 第八十四章 东都会盟(四) 第八十五章 东都会盟(五) 第八十六章 决战上党(一) 第八十七章 决战上党(二) 第八十八章 决战上党(三) 第八十九章 决战上党(四) 第九十章 决战上党(五) 第九十一章 决战上党(六) 第九十二章 决战上党(七) 第九十三章 决战上党(八) 第九十四章 决战上党(九) 第九十五章 决战上党(十) 第九十六章 决战上党(十一) 第九十七章 决战上党(十二) 第九十八章 决战上党(十三) 第九十九章 决战上党(十四) 第一百章 决战上党(十五) 第一百零一章 决战上党(十六) 第一百零二章 决战上党(十七) 第一百零三章 决战上党(十八) 第一百零四章 决战上党(十九) 第一百零五章 决战上党(二十) 第一百零六章 决战上党(二十一) 第一百零七章 南北战策(一) 第一百零八章 南北战策(二) 第一百零九章 南北战策(三) 第一百一十章 南北战策(四) 第一百一十一章 南北战策(五) 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北战策(六) 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北战策(七) 第一百一十四章 南北战策(八) 第一百一十五章 南北战策(九) 第一百一十六章 南北战策(十) 第一百一十七章 南北战策(十一) 第一百一十八章 南北战策(十二) 第一百一十九章 南北战策(十三) 第一百二十章 南北战策(十四) 第一百二十一章 南北战策(十五) 第一百二十二章 南北战策(十六) 第一百二十三章 河南(一) 第一百二十四章 河南(二) 第一百二十五章 河南(三) 第一百二十六章 河南(四) 第一百二十七章 河南(五) 第一百二十八章 河南(六) 第一百二十九章 河南(七) 第一百三十章 河南(八)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枢之要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中枢之要(二) 第一百三十三章 中枢之要(三)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中枢之要(四)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中枢之要(五)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中枢之要(六)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中枢之要(七) 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枢之要(八) 第一百三十九章 国器(一) 第一百四十章 国器(二) 第一百四十一章 国器(三) 第一百四十二章 国器(四) 完本感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四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十二)
《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
更新时间:2024-01-20 07:53:17
字数:7874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大唐新秩序 !

    品部是构成契丹遥辇氏部落联盟八个部落中的一个小部族,在八部中实力排在末尾。要说起来,品部形成的历史只有不到两百年,品部之主——辖懒石烈这个姓氏其实出自如今八部中实力最为雄厚的迭剌部。无论是出于何种原因,是辖懒石烈氏想要脱离迭剌部耶律氏的控制单独发展也好,还是遥辇氏部落联盟成立的时候仅仅是为了单纯的拼凑出八部这个数字也罢(注1),品部最终得以成型,并一直繁衍至今。

    在小郎君兀里的父亲还在世的时候,品部逐渐在原大唐营州都督府站稳了脚跟,和契丹八部中的另一个部落乌隗部一起瓜分了营州这块肥沃土地上的千里牧场,品部在西,扩张的势力范围集中于原大唐营州都督府,乌隗部在东,向大唐原来的新城都督府方向侵蚀。

    品部通过多年的掳掠和吞并,不知不觉间已经由原来部族人口不到一千的小部落发展成为如今营州的主人,虽然仍是比不上契丹八部中的几个大部落那般枝繁叶茂,但丁口也增长到了近万、控弦之士几达两千!品部的发展态势非常好,若是就此下去,前景必将一片光明。可惜一切都毁在了兀里父亲暴病去世的那个夜晚,因为对由谁来继承品部俟斤这个位子抱有分歧,小郎君兀里在出身述律家的母亲支持下,带领一部分族人离开了营州,来到白狼水畔,有着大多数部落长老支持的哥哥图利则留在了营州。

    虽说支持哥哥图利的长老数量远远超过了兀里,留在营州的部族丁口也远远多于跟随自己南下的族群,但只要部落长老会议没有召开,图利就坐不上俟斤那个位子,也得不到契丹各部大人们的承认。兀里相信,凭借自己母亲尊贵的姓氏,在述律氏的支持下,俟斤的位子迟早是自己的。

    可是现实非常残酷,因为没有完成阿钵表兄的要求,原来说好支持自己的阿钵表兄竟然转变了态度,要去支持自己那个血脉并不纯正的哥哥!经过可丹的分析,兀里相信,这种态度上的转变绝对不会是阿钵表兄一个人的意见,很有可能是述律家、耶律家那些显赫名字的一致决定,那些名字包括述律平、述律阿钵、耶律阿保机、耶律曷鲁、耶律滑哥......一想到这些名字所代表的意味,兀里的心就越发的慌乱。既然这些大人质疑自己的能力,那就只能用一场胜利来证明自己,重新挽回他们的支持,这不仅是可丹告诉他的话,同样也是他绞尽脑汁后所能想到的唯一办法。

    直到这个时候,兀里似乎才忽然想到了争夺品部俟斤失败的后果,依照哥哥图利的性子,一旦登上俟斤的宝座,等待他兀里的命运就只有一个!想起哥哥图利那阴鸷的目光,兀里不由得发出一阵冷汗。

    所以这次兀里召集了部族中所有能够拿得动刀、骑得动马的男丁,除了由可丹亲自训练出来的二十多个勇士之外,能战的正兵收拢了四百余人,还有五百多辅兵随同前往,虽说都是辅兵,但一样能够提得动刀、杀得了人!在这样的大队人马面前,那些没有了关城依靠的卢龙军,哪里会是契丹勇士的对手,更何况那二百多个卢龙军已经被堵在了山里,想逃也逃不了!兀里相信,这次的胜仗几乎唾手可得,更何况可丹叔还说,只要将这些卢龙军消灭在这里,榆关内的兵力必将遭到削弱,甚至有再攻榆关的希望。

    来到白狼山口,兀里正要迫不及待的带人冲进去,却被可丹拉住了他即将挥起的胳膊:“小郎君且慢,让勇士们歇息片刻。”

    大队停留在了山口,契丹武士们纷纷下马,解开皮袋子灌上几口奶酒,将战马的缰绳松了松,放开嘴套,让战马就地吃些青草以存蓄体力。兀里、可丹及那些可丹亲手调教的部族勇士所乘战马较好,尤其是兀里和可丹所乘的战马,是来自草原西方的纯**,不仅高大雄峻,而且马速极快,只是喂养的时候不能这么随意,便有随从的辅兵打开专门带来的袋子,取出切碎后拌有豆皮的干草来喂给战马吃。

    趁这个空档,可丹将那胖子招到了面前,盯着那张肥硕的圆脸道:“等会儿你走到前面,好好带路,这次事情成了,我便让你恢复姓氏。若是有半点差池,别怪我将你下了油锅!”

    那胖子“噗通”一声趴到可丹脚下,抱着可丹的脚踝,满脸赔笑道:“贵人放心,小的明白,绝不会误了贵人的事......贵人说恢复小的姓氏,其实小的并没这个念想,还请贵人给小的赐名,从此后跟随在贵人身边!”

    可丹忍不住笑了,一脚将胖子踹了个狗爬,哈哈道:“你这个家伙,老子给你恢复正经出身你不乐意,非要当奴才,难道奴才当得很舒服不成?”

    胖子连滚带爬扑过来又抱住可丹的脚踝,谄笑道:“小的最大的心愿就是成为契丹人,宁愿当契丹人的奴才,也不愿做劳什子的汉人,还求贵人成全!”

    可丹脸含讥笑的摇了摇头,又问:“你不是说马队不好进山么?我看这山道还算宽敞......”

    胖子忙道:“这也就是最开始的一段才这般宽敞,里面有些地方还是比较险要的,虽说真要过马也是能过,但对战马说不定也有些损伤。贵人这马如此神骏,小的也是替贵人打算呐......”

    可丹点了点头,没再多说,将可浑叫到面前,仔细叮嘱道:“我将所有辅兵留给你,把山口给我守好了,若是放了一个卢龙军逃走,我拿你是问!”

    大队契丹正卒在可丹的指令下整理好装束,携上刀弓,随可丹和兀里进入了白狼山。那胖子则在前面十多步远的地方小心翼翼的带着路。可丹仔细考虑过后,还是命令将大部分战马留在了山口处,只有他和兀里以及那二十来个亲手调教的勇士仍旧骑马,只不过马匹做了调换,换成了寻常的草原战马。那二十几个勇士是他手上最重要的底牌,他要保证这些勇士能够将所有的体力都用在战斗中,哪怕是这些战马在山路上受了损伤也毫不在惜。

    四百多人的队伍一进山道,顿时惊起了一片飞鸟。

    钟四郎见惊鸟飞起,连忙打起了万般精神,眼睛直勾勾盯着前方山谷拐角处,契丹人进山后,不用多久,就会在拐角处现身,然后就该轮到他了。从山谷拐角处到自己藏身的小树林共有不到一百步的距离,中间要趟过一条浅浅的溪流。钟四郎的计划是当契丹人来到溪边的时候,他会和手下的弟兄显出身形来,站在溪流的这边,和溪对面的契丹人对峙。

    按照钟四郎的估计,虽然他们一共只有十个人,但在身后是一片茂密灌木树林的情况下,对面的契丹人肯定不敢贸然有所动作,如果能在这里多僵持一会儿,就能给都头多留一些时间。钟四郎的这个想法是学自都头在榆关一战时的安排,当时大伙儿踩着整齐的步伐从大门洞开的关城内走到契丹人的面前,然后一起亮出了兵刃,契丹人惊疑不定之下便迅速撤离了,为榆关能够成功的将关门赶制出来赢得了时间。钟四郎不知道自己这么学着做行不行,但在仓促之间,他也只能想到这么一个办法。

    眼见山谷拐角处传来密集的脚步声和马蹄声,一个看穿戴像是汉人的胖子最先走了出来,紧接着从拐角处闪出七八个契丹人来。这些契丹兵手持马刀,小心翼翼的冲四处张望了片刻,然后向身后挥了挥手,大队契丹兵便紧跟着出现在了钟四郎的眼前。

    钟四郎屏住呼吸,眼瞅着大队契丹兵簇拥着二十余骑向自己藏身的溪边走来。他强迫自己冷静下去,迅速开始点数。也许是因为地形的缘故,又或许是契丹人平常行军的习惯,这些契丹人的队列显得非常杂乱,除了在前面放了七八个前哨外,整个队伍只能依稀分辨出大概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几十个步卒围绕着的二十余个骑兵,第二部分则是纯粹的步卒,黑压压也认不清到底有多少。

    他有些点乱了,便小声回头问向一旁:“有多少人,谁数清了?”

    身旁有两人对他的问题作了回答,一个说好像有四百来人,另一个说大概五六百人的样子。钟四郎自己算不清楚,便在两个数字中取了一个中间数——五百。

    钟四郎率领的伙是平州军左营甲都最精锐的伙,这个伙的士兵在由平州开赴榆关的路上绝大部分时候都名列急行军比赛的第一,在榆关城下初次与契丹人相遇时因为队形齐整而被列阵第一排,在其后的榆关守卫战中更是荣立集体战功,每个人都与登上城头的契丹人面对面厮杀过,绝大部分人手上都沾了契丹人的血。

    榆关守卫战中表现最耀眼的刘金厚就出自这个伙,他因为斩首三级而晋陪戎副尉、越过伍长一级直接升任伙长。这个伙里除了刘金厚已经升职调走外,还有五人因斩首一至两级而升任伍长之职,占整个榆关守卫战立功受奖人员的三成!只不过因为李诚中带队出发得比较匆忙,还没来得及进行下一步调整,所以仍然留在了钟四郎伙里。

    在李诚中心里,这个伙的战斗力应该排在目前他手下各军之中的前三,若是不算周砍刀亲自带人厮杀这一情况,其战力甚至能到第一,这就是他派钟四郎伙完成拖延任务的主要原因。但就算这样的精锐部队,因为从军时间较短,经历战事较少,在独自面对远处逐渐接近的契丹大队之时,仍然显露出了几分紧张。

    契丹大队接近了溪流,钟四郎学着李诚中的样子握手成拳,慢慢举过头顶,只要再近一点,他就要示意起身列队了。他身后的弟兄也都强忍着怦怦直跳的心,深深的吸了口气,眼睛盯着钟四郎逐渐越过头顶的右臂......

    注1:契丹在遥辇氏部落联盟成立之前,一直以大贺氏部落联盟的形式凝聚在一起,当时也是八部共存。史料中并没有记载品部从迭剌部中分离出来的原因,笔者便作此推测,诸位看官且一笑而过,就当笔者胡言乱语。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