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唐新秩序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 群众演员李某 第二章 健卒营 第三章 贝州(上) 第四章 贝州(中) 第五章 贝州(下) 第六章 魏州(一) 第八章 魏州(三) 第十章 魏州(五) 第十一章 北回归线(一) 第十二章 北回归线(二) 第十三章 北回归线(三) 第十四章 北回归线(四) 第十五章 北回归线(五) 第十六章 北回归线(六) 第十七章 北回归线(七) 第十八章 整军(一) 第十九章 整军(二) 第二十一章 整军(四) 第二十二章 榆关风云(一) 第二十三章 榆关风云(二) 第二十四章 榆关风云(三) 第二十五章 榆关风云(四) 第二十六章 榆关风云(五) 第二十七章 榆关风云(六) 第二十八章 榆关风云(七) 第三十章 榆关风云(九) 第三十一章 榆关风云(十) 第三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一) 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二) 第三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三) 第三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四) 第三十八章 白狼山水间(五) 第三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六) 第四十章 白狼山水间(七) 第四十一章 白狼山水间(八) 第四十三章 白狼山水间(十) 第四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十一) 第四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十二) 第四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十三) 第四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十四) 第四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十六) 第五十章 己未之冬(一) 第五十二章 己未之冬(三) 第五十三章 己未之冬(四) 第五十四章 己未之冬(五) 第五十五章 己未之冬(六) 第五十六章 己未之冬(七) 第五十八章 己未之冬(九) 第五十九章 己未之冬(十) 第六十章 己未之冬(十一) 第六十一章 己未之冬(十二) 第六十二章 己未之冬(十三) 第六十三章 己未之冬(十四) 第六十五章 己未之冬(十六) 第六十六章 己未之冬(十七) 第六十七章 己未之冬(十八) 第六十八章 仁恕之道(一) 第六十九章 仁恕之道(二) 第七十章 仁恕之道(三) 第七十一章 仁恕之道(四) 第七十二章 仁恕之道(五) 第七十三章 仁恕之道(六) 第七十五章 仁恕之道(八) 第七十六章 仁恕之道(九) 第七十八章 仁恕之道(十一) 第一章 辽西双城(一) 第二章 辽西双城(二) 第三章 辽西双城(三) 第四章 辽西双城(四) 第五章 辽西双城(五) 第七章 辽西双城(七) 第八章 辽西双城(八) 第十章 辽西双城(十) 第十二章 辽西双城(十二) 第十三章 辽西双城(十三) 第十四章 辽西双城(十四) 第十五章 辽西双城(十五) 第十六章 辽西双城(十六) 第十七章 辽西双城(十七) 第二十一章 辽西双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辽西双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辽西双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插曲(一) 第二十五章 插曲(二) 第二十八章 插曲(五) 第二十九章 营州经略(一) 第三十章 营州经略(二) 第三十一章 营州经略(三) 第三十二章 营州经略(四) 第三十三章 营州经略(五) 第三十五章 营州经略(七) 第三十六章 营州经略(八) 第三十七章 营州经略(九) 第三十八章 营州经略(十) 第三十九章 蓟州(一) 第四十章 蓟州(二) 第四十一章 蓟州(三) 第四十二章 蓟州(四) 第四十三章 君之野望(一) 第四十四章 君之野望(二) 第四十五章 君之野望(三) 第四十六章 君之野望(四) 第四十七章 君之野望(五) 第四十八章 君之野望(六) 第四十九章 君之野望(七) 第五十章 君之野望(八) 第五十一章 君之野望(九) 第五十二章 君之野望(十) 第五十三章 君之野望(十一) 第五十四章 君之野望(十二) 第五十五章 君之野望(十三) 第五十六章 燕郡问题(一) 第五十七章 燕郡问题(二) 第五十八章 燕郡问题(三) 第五十九章 燕郡问题(四) 第六十章 燕郡问题(五) 第六十一章 燕郡问题(六) 第六十二章 燕郡问题(七) 第六十三章 燕郡问题(八) 第六十四章 燕郡问题(九) 第六十五章 燕郡问题(十) 第六十六章 燕郡问题(十一) 第六十七章 燕郡问题(十二) 第六十八章 燕郡问题(十三) 第六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一) 第七十章 怀远新思维(二) 第七十一章 怀远新思维(三) 第七十二章 怀远新思维(四) 第七十三章 怀远新思维(五) 第七十四章 怀远新思维(六) 第七十五章 怀远新思维(七) 第七十六章 怀远新思维(八) 第七十七章 怀远新思维(九) 第七十八章 怀远新思维(十) 第七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十一) 第八十章 怀远新思维(十二) 第一章 西京变(一) 第二章 西京变(二) 第三章 西京变(三) 第一章 西京变(四) 第五章 西京变(五) 第六章 西京变(六) 第七章 西京变(七) 第八章 西京变(八) 第九章 西京变(九) 第十章 西京变(十) 第十一章 西京变(十一) 第十二章 西京变(十二) 第十三章 西京变(十三) 第十四章 西京变(十四) 第十五章 西京变(十五) 第十六章 西京变(十六) 第十七章 西京变(十七) 第十八章 西京变(十八) 第十九章 西京变(十九) 第二十章 西京变(二十) 第二十一章 西京变(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诸侯之定(一) 第二十三章 诸侯之定(二) 第二十四章 诸侯之定(三) 第二十五章 诸侯之定(四) 第二十六章 诸侯之定(五) 第二十七章 诸侯之定(六) 第二十八章 诸侯之定(七) 第二十九章 诸侯之定(八) 第三十章 诸侯之定(九) 第三十一章 诸侯之定(十) 第三十二章 诸侯之定(十一) 第三十三章 诸侯之定(十二) 第三十四章 诸侯之定(十三) 第三十五章 春夏(一) 第三十六章 春夏(二) 第三十七章 春夏(三) 第三十八章 春夏(四) 第三十九章 春夏(五) 第四十章 春夏(六) 第四十一章 春夏(七) 第四十二章 春夏(八) 第四十三章 春夏(九) 第四十四章 春夏(十) 第四十五章 春夏(十一) 第四十六章 春夏(十二) 第四十七章 饶乐山巅(一) 第四十八章 饶乐山巅(二) 第四十九章 饶乐山巅(三) 第五十章 饶乐山巅(四) 第五十一章 饶乐山巅(五) 第五十二章 饶乐山巅(六) 第五十三章 饶乐山巅(七) 第五十四章 饶乐山巅(八) 第五十五章 饶乐山巅(九) 第五十六章 饶乐山巅(十) 第五十七章 饶乐山巅(十一) 第五十八章 饶乐山巅(十二) 第五十九章 饶乐山巅(十三) 第六十章 饶乐山巅(十四) 第六十一章 饶乐山巅(十五) 第六十二章 饶乐山巅(十六) 第六十三章 饶乐山巅(十七) 第六十四章 饶乐山巅(十八) 第六十五章 饶乐山巅(十九) 第六十六章 饶乐山巅(二十) 第六十七章 饶乐山巅(二十一) 第六十八章 钉子(一) 第六十九章 钉子(二) 第七十章 钉子(三) 第七十一章 钉子(四) 第七十二章 钉子(五) 第七十三章 钉子(六) 第七十四章 钉子(七) 第七十五章 钉子(八) 第七十六章 钉子(九) 第七十七章 钉子(十) 第七十八章 钉子(十一) 第七十九章 钉子(十二) 第八十章 钉子(十三) 第八十一章 钉子(十四) 第八十二章 钉子(十五) 第八十三章 钉子(十六) 第八十四章 钉子(十七) 第八十五章 钉子(十八) 第一章 幽州留后(一) 第二章 幽州留后(二) 第三章 幽州留后(三) 第四章 幽州留后(四) 第五章 幽州留侯(五) 第六章 幽州留后(六) 第七章 幽州留后(七) 第八章 幽州留后(八) 第九章 幽州留后(九) 第十章 幽州留后(十) 第十一节 幽州留后(十一) 第十二节 幽州留后(十二) 第十三节 幽州留后(十三) 第十四节 幽州留后(十四) 第十五节 幽州留后(十五) 第十六章 幽州留后(十六) 第十七章 幽州留后(十七) 第十八章 幽州留后(十八) 第十九章 幽州留后(十九) 第二十章 幽州留后(二十) 第二十一章 幽州留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幽州留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幽州留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幽州留后(二十四) 第二十五章 幽州留后(二十五) 第二十六章 幽州留后(二十六) 第二十七章 幽州留后(二十七) 第二十八章 幽州留后(二十八) 第二十九章 幽州留后(二十九) 第三十章 幽州留后(三十) 第三十一章 幽州留后(三十一) 第三十二章 卢龙节度(一) 第三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 第三十四章 卢龙节度(三) 第三十五章 卢龙节度(四) 第三十六章 卢龙节度(五) 第三十七章 卢龙节度(六) 第三十八章 卢龙节度(七) 第三十九章 卢龙节度(八) 第四十章 卢龙节度(九) 第四十一章 卢龙节度(十) 第四十二章 卢龙节度(十一) 第四十三章 卢龙节度(十二) 第四十四章 卢龙节度(十三) 第四十五章 卢龙节度(十四) 第四十六章 卢龙节度(十五) 第四十七章 卢龙节度(十六) 第四十八章 卢龙节度(十七) 第四十九章 卢龙节度(十八) 第五十章 卢龙节度(十九) 第五十一章 卢龙节度(二十) 第五十二章 卢龙节度(二十一) 第五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十二) 第五十四章 卢龙节度(二十三) 第五十五章 卢龙节度(二十四) 第五十六章 卢龙节度(二十五) 第五十七章 卢龙节度(二十六) 第五十八章 河北新军阀(一) 第五十九章 河北新军阀(二) 第六十章 河北新军阀(三) 第六十一章 河北新军阀(四) 第六十二章 河北新军阀(五) 第六十三章 河北新军阀(六) 第六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一) 第六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二) 第六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三) 第六十七章 非常规战争(四) 第六十八章 非常规战争(五) 第六十九章 非常规战争(六) 第七十章 非常规战争(七) 第七十一章 非常规战争(八) 第七十二章 非常规战争(九) 第七十三章 非常规战争(十) 第七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十一) 第七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十二) 第七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十三) 第七十七章 大王庄——将军庙(一) 第七十八章 大王庄——将军庙(二) 第七十九章 大王庄——将军庙(三) 第八十章 大王庄——将军庙(四) 第八十一章 大王庄——将军庙(五) 第八十二章 大王庄——将军庙(六) 第一章 魏州血夜(一) 第二章 魏州血夜(二) 第三章 魏博血夜(三) 第四章 魏州血夜(四) 第五章 魏州血夜(五) 第六章 魏州血夜(六) 第七章 中官之死(一) 第八章 中官之死(二) 第九章 中官之死(三) 第十章 中官之死(四) 第十一章 蒋袁合流(一) 第十二章 蒋袁合流(二) 第十三章 蒋袁合流(三) 第十四章 蒋袁合流(四) 第十五章 蒋袁合流(五) 第十六章 大河之东(一) 第十七章 大河之东(二) 第十八章 大河之东(三) 第十九章 大河之东(四) 第二十章 大河之东(五) 第二十一章 大河之东(六) 第二十二章 大河之东(七) 第二十三章 大河之东(八) 第二十四章 大河之东(九) 第二十五章 大河之东(十) 第二十六章 大河之东(十一) 第二十七章 大河之东(十二) 第二十八章 大河之东(十三) 第二十九章 双极(一) 第三十章 双极(二) 第三十一章 双极(三) 第三十二章 双极(四) 第三十三章 双极(五) 第三十四章 双极(六) 第三十五章 双极(七) 第三十六章 双极(八) 第三十七章 双极(九) 第三十八章 双极(十) 第三十九章 双极(十一) 第四十章 双极(十二) 第四十一章 双极(十三) 第四十二章 双极(十四) 第四十三章 双极(十五) 第四十四章 双极(十六) 第四十五章 双极(十七) 第四十六章 双极(十八) 第四十七章 范阳之春(一) 第四十八章 范阳之春(二) 第四十九章 范阳之春(三) 第五十章 范阳之春(四) 第五十一章 范阳之春(五) 第五十二章 范阳之春(六) 第五十三章 范阳之春(七) 第五十四章 范阳之春(八) 第五十五章 两河轮战(一) 第五十六章 两河轮战(二) 第五十七章 两河轮战(三) 第五十八章 两河轮战(四) 第五十九章 两河轮战(五) 第六十章 两河轮战(六) 第六十一章 两河轮战(七) 第六十二章 两河轮战(八) 第六十三章 两河轮战(九) 第六十四章 两河轮战(十) 第六十五章 两河轮战(十一) 第六十六章 两河轮战(十二) 第六十七章 两河轮战(十三) 第六十八章 两河轮战(十四) 第六十九章 转折(一) 第七十章 转折(二) 第七十一章 转折(三) 第七十二章 转折(四) 第七十三章 转折(五) 第七十四章 转折(六) 第七十五章 转折(七) 第七十六章 转折(八) 第七十七章 转折(九) 第七十八章 转折(十) 第七十九章 转折(十一) 第八十章 转折(十二) 第八十一章 东都会盟(一) 第八十二章 东都会盟(二) 第八十三章 东都会盟(三) 第八十四章 东都会盟(四) 第八十五章 东都会盟(五) 第八十六章 决战上党(一) 第八十七章 决战上党(二) 第八十八章 决战上党(三) 第八十九章 决战上党(四) 第九十章 决战上党(五) 第九十一章 决战上党(六) 第九十二章 决战上党(七) 第九十三章 决战上党(八) 第九十四章 决战上党(九) 第九十五章 决战上党(十) 第九十六章 决战上党(十一) 第九十七章 决战上党(十二) 第九十八章 决战上党(十三) 第九十九章 决战上党(十四) 第一百章 决战上党(十五) 第一百零一章 决战上党(十六) 第一百零二章 决战上党(十七) 第一百零三章 决战上党(十八) 第一百零四章 决战上党(十九) 第一百零五章 决战上党(二十) 第一百零六章 决战上党(二十一) 第一百零七章 南北战策(一) 第一百零八章 南北战策(二) 第一百零九章 南北战策(三) 第一百一十章 南北战策(四) 第一百一十一章 南北战策(五) 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北战策(六) 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北战策(七) 第一百一十四章 南北战策(八) 第一百一十五章 南北战策(九) 第一百一十六章 南北战策(十) 第一百一十七章 南北战策(十一) 第一百一十八章 南北战策(十二) 第一百一十九章 南北战策(十三) 第一百二十章 南北战策(十四) 第一百二十一章 南北战策(十五) 第一百二十二章 南北战策(十六) 第一百二十三章 河南(一) 第一百二十四章 河南(二) 第一百二十五章 河南(三) 第一百二十六章 河南(四) 第一百二十七章 河南(五) 第一百二十八章 河南(六) 第一百二十九章 河南(七) 第一百三十章 河南(八)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枢之要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中枢之要(二) 第一百三十三章 中枢之要(三)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中枢之要(四)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中枢之要(五)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中枢之要(六)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中枢之要(七) 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枢之要(八) 第一百三十九章 国器(一) 第一百四十章 国器(二) 第一百四十一章 国器(三) 第一百四十二章 国器(四) 完本感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九十九章 决战上党(十四)
《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
更新时间:2024-01-20 08:01:53
字数:7812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大唐新秩序 !

    大帐之中顿时有些沉默,除了周坎外,其他将领和高级军官们也在默默思索。也不知过了多久,高行周提出了一个意见:抽调六千名战兵及部分补充兵力,调往黎城方向。这个意见看上去等于赞成防守黎城,当即引起激烈争论。

    “不可!在没有确实探查到敌军行踪之前,此举等若自损实力。万一敌军没有偷袭黎城的计划,岂不是白白浪费宝贵的兵力?”

    “作战不可首鼠两端,两边都想顾及,结果只能是两边都顾及不到......”

    “如今石峪韩军正是丧胆之时,若是错过了这个机会,等敌军缓过气来,或是李嗣昭、周德威向石峪增援,战局又会陷入僵局,咱们消灭韩军骑兵主力的战果就白白浪费了......”

    “就算敌军真的偷袭黎城,以黎城的兵力,本来就有三千人驻守,再调那么多人过去,无异于浪费......”

    质疑声四起,周坎也疑惑的看向高行周。

    高行周道:“咱们适才已经有所判断,敌军扎营于石峪,很有可能是要偷袭黎城,某偏向这一判断!可是诸位也说了,以咱们的兵力,在主攻石峪和支援黎城之间,很难两全其美,既然如此,干脆舍弃一边......”

    作为立下大功的赵在礼来说,当然不愿舍弃围攻石峪的绝佳良机,这可是他辛辛苦苦换来的巨大战果,当即反驳:“就算敌军真的偷袭黎城,咱们增援黎城也成功了,可对战局又能起到什么大用?要知道,决定胜负的关键还是在石峪!只有消灭李嗣源的韩军,才能震慑李嗣昭和周德威,才能更好地屏蔽潞州安全,将来反攻晋阳也会容易许多,这是根本!”

    “不,战局的关键既不在黎城,也不在石峪!”高行周眼神炯炯,朗声道:“守住黎城,只是防住了敌军的偷袭,算不得什么,打下石峪,同样只是暂时解除敌军对潞州的威胁,对咱们燕军的战略大局并没有太大改善。因为敌军依然可以源源不断的通过晋阳从北面继续威胁潞州,咱们燕军依然处于腹背受敌之势!”

    高行周说到这里,心里的想法已经逐渐清晰,说得也更加流畅:“......想要从根本上改变咱们燕军的劣势,就必须彻底消除敌军从北面的威胁,让咱们可以专心在高平用兵。某刚才就在想,敌军可以从浊漳河谷出黎城,为何咱们不能从黎城入浊漳河谷呢?某的想法是,集结重兵,从黎城入浊漳河谷,若是敌军果真由此偷袭,则设伏打掉他们,若是敌军没有在这里出现,咱们就沿河谷北上,过黎北坡、走黄崖洞、涉龙泉、入乡水,直接偷袭武乡!”

    高行周的建议让众人眼前为之一亮,大伙儿立刻围到沙盘前仔细观瞧。沙盘还未完全成型,浊漳河谷只标出了一条“河线”,没有具体细节。武乡倒是已经标识了出来,但武乡以北的晋阳却是一片空白,也超出了沙盘的范围。但就算如此,众人也看得很清楚,武乡扼守晋阳至石峪的通道,只要拿下武乡,石峪的李嗣源部韩军就等于被关在了山里,不用费力去打,饿上十天半个月,必然自行崩溃。

    “可是武乡有多少兵咱们一点都不清楚,要是敌军以重兵驻守武乡,又甚至李嗣昭和周德威主力都在武乡,能拿得下么?一旦不能速胜,咱们派出的这支孤军就危险了。”李小喜对此很是担心,他的话也道出了帐中大部分人的犹豫。

    高行周点点头:“不错,李将军所言甚是,此行确实冒险,但若是能成,则可一举挽回当前的大局。说实话,某其实很愿意敌军主力就在武乡,如果李嗣昭和周德威真在武乡的话,只要拿下武乡,整个河东就会落到咱们手上。到时候咱们兵出晋阳,绕过太岳,可以从腰上给梁王来一记狠手!”

    这句话让周坎颇为心动,他问:“若是敌军主力不在武乡呢?”

    高行周道:“那就从武乡出击,北攻晋阳!”

    “这需要很多兵......”

    “不错,咱们换个打法,不打石峪了,留一部在此为疑兵,与李嗣源相持,主力走浊漳河谷,打武乡和晋阳!”

    周坎定了定神,挨个看了看帐中诸将:李小喜、赵在礼、刘虞侯、陈虞侯等人都点头表示赞同,李都头更是满心雀跃,兴奋道:“李将军、周总管,某愿率东阳都先行!”

    周坎缓缓道:“如此大的行动,超出了某的职权,必须报燕王殿下。”军事参谋总署给周坎的权限是负责潞州北面的总体防务,直接进攻武乡、乃至晋阳,都不在周坎职权之内,若是擅自调动的话,会被追究极大的责任。

    高行周急道:“这会耽搁至少三日!”

    李小喜出了个主意:“可否一边报高平,一边出兵?”

    刘虞侯和陈虞侯面现难色,脑袋跟拨浪鼓似的摇个不停:“不可,此事罪责太大,就算胜了,咱们也担不起事后的追查!”

    周坎忽然道:“这样,咱们立刻向总署呈报作战方略,等总署同意后再行进兵。”

    “总管!”

    “老周!”

    “周将军!”

    “唉......”

    周坎见诸将脸上着急,不动声色道:“妫州军立刻准备,务必于三日内集结十个步卒营于襄垣,可由石峪和潞州分别抽调,一俟总署回复,由高将军带领,立刻向黎城进发。”

    高行周叹了口气,躬身接令。有参谋军官飞快记录完军令,交给周坎签押,然后送到高行周手上。

    “老陈回一趟潞州,抽调十个补充营,做好一切准备,妫州军进入浊漳河三日后,押送军资尾随于后,要注意对前方高将军的补给。”周坎继续下令。

    李小喜急得抓耳挠腮,问周坎:“总管,某家幽燕保安军呢?”

    周坎一笑,道:“你们与九军体制不同,作战是要花大价钱的,没有虞侯司和后勤司的批准,某也没有太多钱雇佣你们出战。你们在潞州北面的的作战某可以向虞侯司和后勤司申领,但超过了这个范围,还得另外报请......”

    看着李小喜一脸的沮丧,周坎补充道:“不过有一件事情,不知道李将军愿不愿意去做......请李将军今日就出发,换防黎城,同时打探浊漳河谷的道路,最好能一直查到武乡,只是这笔钱某却付不出来......但李将军若是侥幸打下武乡,缴获的军资某却管不了......”

    李小喜长长舒了口气气,嘿嘿笑道:“那是,那是......”

    周坎悄声道:“最好还是给某留一半。”

    李小喜面色又是一转,差点垮了下来。

    赵在礼高声嚷道:“某家辽东保安军不要花费,打下武乡后,所有缴获全部上交!”

    李小喜瞪着眼珠子冲赵在礼喝道:“老赵,你也忒不仁义了!”

    周坎调解道:“老赵别急,石峪这边还离不开你,等李将军到了黎城,你就把张龙调过来,石峪兵若是太少了,也挡不住李嗣源。再说你的主力还是骑兵,浊漳河谷那头也不适合你。”

    赵在礼只得悻悻点了点头,让了李小喜一回。

    周坎一边飞报位于高平的军事参谋总署,一边立刻安排李小喜所部向黎城进发。

    李小喜当夜就悄悄率部离开了石峪,绕过襄垣,急速向黎城方向挺进。

    李小喜所部是保安军体制,与九大野战军和预备军不同,在“无令出击”的把握上,自由度也比九大野战军和预备军宽得多。虽说两支保安军已经被军事参谋总署征调,按理应该接受总署节制,同样纳入了军法的规范之内,但真要追究起责任来,却相对容易解释。周坎此举等于钻个空子,哪怕将来真要追究,他的责任也不会太大,属于可以承受的限度。

    但李小喜心眼比较多,周坎让他先行出兵是为了钻空子,减少责任,李小喜虽然捞到了立战功的机会,但他同样不甘心承担将来有可能到来的罪责。周坎是谁?那是燕王殿下起家的老兄弟,一点点罪责周坎是有资格承担的。可他李小喜是谁?他能和周坎比?

    想来想去,最好能够拉上晋王李存勖一起出兵,这样的话,他李小喜在查探浊漳河谷谷道的时候,遇到李存勖有难,于是挺身相助,多好的借口?再说了,李存勖不是一直惦记着反攻晋阳么,如此一来,岂不是两全其美?

    于是李小喜让李都头回一趟襄垣,向李存勖“致以问候”,李都头不是傻子,李小喜不用明说,他立刻就心领神会,连夜快马加鞭而去。

    到了黎城,李小喜持军令和张龙进行了迅速交接,张龙领着辽东保安军余部赶往石峪,他则飞快的做起了进浊漳河谷的准备。

    一天之后,李存勖带着郭崇韬、颉木里和一千六百名军士抵达了黎城,李小喜和李存勖两人假惺惺寒暄了一番,李存勖便先行进入浊漳河谷。搁了半天功夫,李小喜留下一千人守黎城,自率四千余人尾随在后。

    两军相加,共计六千人,这是浊漳河谷的最大通行能力。他们必须于三日内赶到黎北坡,在这里建立一个后勤补给营地,然后在黄崖洞再建一个,以扩充燕军的后勤支持力度。这是虞侯参谋们研究出来的方法,否则后勤补给跟不上的话,高行周率领的妫州军就无法前行,更别提第三批次的十个补充营,而李小喜就只能以这六千人硬攻武乡了。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