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唐新秩序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 群众演员李某 第二章 健卒营 第三章 贝州(上) 第四章 贝州(中) 第五章 贝州(下) 第六章 魏州(一) 第八章 魏州(三) 第十章 魏州(五) 第十一章 北回归线(一) 第十二章 北回归线(二) 第十三章 北回归线(三) 第十四章 北回归线(四) 第十五章 北回归线(五) 第十六章 北回归线(六) 第十七章 北回归线(七) 第十八章 整军(一) 第十九章 整军(二) 第二十一章 整军(四) 第二十二章 榆关风云(一) 第二十三章 榆关风云(二) 第二十四章 榆关风云(三) 第二十五章 榆关风云(四) 第二十六章 榆关风云(五) 第二十七章 榆关风云(六) 第二十八章 榆关风云(七) 第三十章 榆关风云(九) 第三十一章 榆关风云(十) 第三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一) 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二) 第三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三) 第三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四) 第三十八章 白狼山水间(五) 第三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六) 第四十章 白狼山水间(七) 第四十一章 白狼山水间(八) 第四十三章 白狼山水间(十) 第四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十一) 第四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十二) 第四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十三) 第四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十四) 第四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十六) 第五十章 己未之冬(一) 第五十二章 己未之冬(三) 第五十三章 己未之冬(四) 第五十四章 己未之冬(五) 第五十五章 己未之冬(六) 第五十六章 己未之冬(七) 第五十八章 己未之冬(九) 第五十九章 己未之冬(十) 第六十章 己未之冬(十一) 第六十一章 己未之冬(十二) 第六十二章 己未之冬(十三) 第六十三章 己未之冬(十四) 第六十五章 己未之冬(十六) 第六十六章 己未之冬(十七) 第六十七章 己未之冬(十八) 第六十八章 仁恕之道(一) 第六十九章 仁恕之道(二) 第七十章 仁恕之道(三) 第七十一章 仁恕之道(四) 第七十二章 仁恕之道(五) 第七十三章 仁恕之道(六) 第七十五章 仁恕之道(八) 第七十六章 仁恕之道(九) 第七十八章 仁恕之道(十一) 第一章 辽西双城(一) 第二章 辽西双城(二) 第三章 辽西双城(三) 第四章 辽西双城(四) 第五章 辽西双城(五) 第七章 辽西双城(七) 第八章 辽西双城(八) 第十章 辽西双城(十) 第十二章 辽西双城(十二) 第十三章 辽西双城(十三) 第十四章 辽西双城(十四) 第十五章 辽西双城(十五) 第十六章 辽西双城(十六) 第十七章 辽西双城(十七) 第二十一章 辽西双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辽西双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辽西双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插曲(一) 第二十五章 插曲(二) 第二十八章 插曲(五) 第二十九章 营州经略(一) 第三十章 营州经略(二) 第三十一章 营州经略(三) 第三十二章 营州经略(四) 第三十三章 营州经略(五) 第三十五章 营州经略(七) 第三十六章 营州经略(八) 第三十七章 营州经略(九) 第三十八章 营州经略(十) 第三十九章 蓟州(一) 第四十章 蓟州(二) 第四十一章 蓟州(三) 第四十二章 蓟州(四) 第四十三章 君之野望(一) 第四十四章 君之野望(二) 第四十五章 君之野望(三) 第四十六章 君之野望(四) 第四十七章 君之野望(五) 第四十八章 君之野望(六) 第四十九章 君之野望(七) 第五十章 君之野望(八) 第五十一章 君之野望(九) 第五十二章 君之野望(十) 第五十三章 君之野望(十一) 第五十四章 君之野望(十二) 第五十五章 君之野望(十三) 第五十六章 燕郡问题(一) 第五十七章 燕郡问题(二) 第五十八章 燕郡问题(三) 第五十九章 燕郡问题(四) 第六十章 燕郡问题(五) 第六十一章 燕郡问题(六) 第六十二章 燕郡问题(七) 第六十三章 燕郡问题(八) 第六十四章 燕郡问题(九) 第六十五章 燕郡问题(十) 第六十六章 燕郡问题(十一) 第六十七章 燕郡问题(十二) 第六十八章 燕郡问题(十三) 第六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一) 第七十章 怀远新思维(二) 第七十一章 怀远新思维(三) 第七十二章 怀远新思维(四) 第七十三章 怀远新思维(五) 第七十四章 怀远新思维(六) 第七十五章 怀远新思维(七) 第七十六章 怀远新思维(八) 第七十七章 怀远新思维(九) 第七十八章 怀远新思维(十) 第七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十一) 第八十章 怀远新思维(十二) 第一章 西京变(一) 第二章 西京变(二) 第三章 西京变(三) 第一章 西京变(四) 第五章 西京变(五) 第六章 西京变(六) 第七章 西京变(七) 第八章 西京变(八) 第九章 西京变(九) 第十章 西京变(十) 第十一章 西京变(十一) 第十二章 西京变(十二) 第十三章 西京变(十三) 第十四章 西京变(十四) 第十五章 西京变(十五) 第十六章 西京变(十六) 第十七章 西京变(十七) 第十八章 西京变(十八) 第十九章 西京变(十九) 第二十章 西京变(二十) 第二十一章 西京变(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诸侯之定(一) 第二十三章 诸侯之定(二) 第二十四章 诸侯之定(三) 第二十五章 诸侯之定(四) 第二十六章 诸侯之定(五) 第二十七章 诸侯之定(六) 第二十八章 诸侯之定(七) 第二十九章 诸侯之定(八) 第三十章 诸侯之定(九) 第三十一章 诸侯之定(十) 第三十二章 诸侯之定(十一) 第三十三章 诸侯之定(十二) 第三十四章 诸侯之定(十三) 第三十五章 春夏(一) 第三十六章 春夏(二) 第三十七章 春夏(三) 第三十八章 春夏(四) 第三十九章 春夏(五) 第四十章 春夏(六) 第四十一章 春夏(七) 第四十二章 春夏(八) 第四十三章 春夏(九) 第四十四章 春夏(十) 第四十五章 春夏(十一) 第四十六章 春夏(十二) 第四十七章 饶乐山巅(一) 第四十八章 饶乐山巅(二) 第四十九章 饶乐山巅(三) 第五十章 饶乐山巅(四) 第五十一章 饶乐山巅(五) 第五十二章 饶乐山巅(六) 第五十三章 饶乐山巅(七) 第五十四章 饶乐山巅(八) 第五十五章 饶乐山巅(九) 第五十六章 饶乐山巅(十) 第五十七章 饶乐山巅(十一) 第五十八章 饶乐山巅(十二) 第五十九章 饶乐山巅(十三) 第六十章 饶乐山巅(十四) 第六十一章 饶乐山巅(十五) 第六十二章 饶乐山巅(十六) 第六十三章 饶乐山巅(十七) 第六十四章 饶乐山巅(十八) 第六十五章 饶乐山巅(十九) 第六十六章 饶乐山巅(二十) 第六十七章 饶乐山巅(二十一) 第六十八章 钉子(一) 第六十九章 钉子(二) 第七十章 钉子(三) 第七十一章 钉子(四) 第七十二章 钉子(五) 第七十三章 钉子(六) 第七十四章 钉子(七) 第七十五章 钉子(八) 第七十六章 钉子(九) 第七十七章 钉子(十) 第七十八章 钉子(十一) 第七十九章 钉子(十二) 第八十章 钉子(十三) 第八十一章 钉子(十四) 第八十二章 钉子(十五) 第八十三章 钉子(十六) 第八十四章 钉子(十七) 第八十五章 钉子(十八) 第一章 幽州留后(一) 第二章 幽州留后(二) 第三章 幽州留后(三) 第四章 幽州留后(四) 第五章 幽州留侯(五) 第六章 幽州留后(六) 第七章 幽州留后(七) 第八章 幽州留后(八) 第九章 幽州留后(九) 第十章 幽州留后(十) 第十一节 幽州留后(十一) 第十二节 幽州留后(十二) 第十三节 幽州留后(十三) 第十四节 幽州留后(十四) 第十五节 幽州留后(十五) 第十六章 幽州留后(十六) 第十七章 幽州留后(十七) 第十八章 幽州留后(十八) 第十九章 幽州留后(十九) 第二十章 幽州留后(二十) 第二十一章 幽州留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幽州留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幽州留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幽州留后(二十四) 第二十五章 幽州留后(二十五) 第二十六章 幽州留后(二十六) 第二十七章 幽州留后(二十七) 第二十八章 幽州留后(二十八) 第二十九章 幽州留后(二十九) 第三十章 幽州留后(三十) 第三十一章 幽州留后(三十一) 第三十二章 卢龙节度(一) 第三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 第三十四章 卢龙节度(三) 第三十五章 卢龙节度(四) 第三十六章 卢龙节度(五) 第三十七章 卢龙节度(六) 第三十八章 卢龙节度(七) 第三十九章 卢龙节度(八) 第四十章 卢龙节度(九) 第四十一章 卢龙节度(十) 第四十二章 卢龙节度(十一) 第四十三章 卢龙节度(十二) 第四十四章 卢龙节度(十三) 第四十五章 卢龙节度(十四) 第四十六章 卢龙节度(十五) 第四十七章 卢龙节度(十六) 第四十八章 卢龙节度(十七) 第四十九章 卢龙节度(十八) 第五十章 卢龙节度(十九) 第五十一章 卢龙节度(二十) 第五十二章 卢龙节度(二十一) 第五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十二) 第五十四章 卢龙节度(二十三) 第五十五章 卢龙节度(二十四) 第五十六章 卢龙节度(二十五) 第五十七章 卢龙节度(二十六) 第五十八章 河北新军阀(一) 第五十九章 河北新军阀(二) 第六十章 河北新军阀(三) 第六十一章 河北新军阀(四) 第六十二章 河北新军阀(五) 第六十三章 河北新军阀(六) 第六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一) 第六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二) 第六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三) 第六十七章 非常规战争(四) 第六十八章 非常规战争(五) 第六十九章 非常规战争(六) 第七十章 非常规战争(七) 第七十一章 非常规战争(八) 第七十二章 非常规战争(九) 第七十三章 非常规战争(十) 第七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十一) 第七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十二) 第七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十三) 第七十七章 大王庄——将军庙(一) 第七十八章 大王庄——将军庙(二) 第七十九章 大王庄——将军庙(三) 第八十章 大王庄——将军庙(四) 第八十一章 大王庄——将军庙(五) 第八十二章 大王庄——将军庙(六) 第一章 魏州血夜(一) 第二章 魏州血夜(二) 第三章 魏博血夜(三) 第四章 魏州血夜(四) 第五章 魏州血夜(五) 第六章 魏州血夜(六) 第七章 中官之死(一) 第八章 中官之死(二) 第九章 中官之死(三) 第十章 中官之死(四) 第十一章 蒋袁合流(一) 第十二章 蒋袁合流(二) 第十三章 蒋袁合流(三) 第十四章 蒋袁合流(四) 第十五章 蒋袁合流(五) 第十六章 大河之东(一) 第十七章 大河之东(二) 第十八章 大河之东(三) 第十九章 大河之东(四) 第二十章 大河之东(五) 第二十一章 大河之东(六) 第二十二章 大河之东(七) 第二十三章 大河之东(八) 第二十四章 大河之东(九) 第二十五章 大河之东(十) 第二十六章 大河之东(十一) 第二十七章 大河之东(十二) 第二十八章 大河之东(十三) 第二十九章 双极(一) 第三十章 双极(二) 第三十一章 双极(三) 第三十二章 双极(四) 第三十三章 双极(五) 第三十四章 双极(六) 第三十五章 双极(七) 第三十六章 双极(八) 第三十七章 双极(九) 第三十八章 双极(十) 第三十九章 双极(十一) 第四十章 双极(十二) 第四十一章 双极(十三) 第四十二章 双极(十四) 第四十三章 双极(十五) 第四十四章 双极(十六) 第四十五章 双极(十七) 第四十六章 双极(十八) 第四十七章 范阳之春(一) 第四十八章 范阳之春(二) 第四十九章 范阳之春(三) 第五十章 范阳之春(四) 第五十一章 范阳之春(五) 第五十二章 范阳之春(六) 第五十三章 范阳之春(七) 第五十四章 范阳之春(八) 第五十五章 两河轮战(一) 第五十六章 两河轮战(二) 第五十七章 两河轮战(三) 第五十八章 两河轮战(四) 第五十九章 两河轮战(五) 第六十章 两河轮战(六) 第六十一章 两河轮战(七) 第六十二章 两河轮战(八) 第六十三章 两河轮战(九) 第六十四章 两河轮战(十) 第六十五章 两河轮战(十一) 第六十六章 两河轮战(十二) 第六十七章 两河轮战(十三) 第六十八章 两河轮战(十四) 第六十九章 转折(一) 第七十章 转折(二) 第七十一章 转折(三) 第七十二章 转折(四) 第七十三章 转折(五) 第七十四章 转折(六) 第七十五章 转折(七) 第七十六章 转折(八) 第七十七章 转折(九) 第七十八章 转折(十) 第七十九章 转折(十一) 第八十章 转折(十二) 第八十一章 东都会盟(一) 第八十二章 东都会盟(二) 第八十三章 东都会盟(三) 第八十四章 东都会盟(四) 第八十五章 东都会盟(五) 第八十六章 决战上党(一) 第八十七章 决战上党(二) 第八十八章 决战上党(三) 第八十九章 决战上党(四) 第九十章 决战上党(五) 第九十一章 决战上党(六) 第九十二章 决战上党(七) 第九十三章 决战上党(八) 第九十四章 决战上党(九) 第九十五章 决战上党(十) 第九十六章 决战上党(十一) 第九十七章 决战上党(十二) 第九十八章 决战上党(十三) 第九十九章 决战上党(十四) 第一百章 决战上党(十五) 第一百零一章 决战上党(十六) 第一百零二章 决战上党(十七) 第一百零三章 决战上党(十八) 第一百零四章 决战上党(十九) 第一百零五章 决战上党(二十) 第一百零六章 决战上党(二十一) 第一百零七章 南北战策(一) 第一百零八章 南北战策(二) 第一百零九章 南北战策(三) 第一百一十章 南北战策(四) 第一百一十一章 南北战策(五) 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北战策(六) 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北战策(七) 第一百一十四章 南北战策(八) 第一百一十五章 南北战策(九) 第一百一十六章 南北战策(十) 第一百一十七章 南北战策(十一) 第一百一十八章 南北战策(十二) 第一百一十九章 南北战策(十三) 第一百二十章 南北战策(十四) 第一百二十一章 南北战策(十五) 第一百二十二章 南北战策(十六) 第一百二十三章 河南(一) 第一百二十四章 河南(二) 第一百二十五章 河南(三) 第一百二十六章 河南(四) 第一百二十七章 河南(五) 第一百二十八章 河南(六) 第一百二十九章 河南(七) 第一百三十章 河南(八)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枢之要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中枢之要(二) 第一百三十三章 中枢之要(三)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中枢之要(四)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中枢之要(五)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中枢之要(六)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中枢之要(七) 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枢之要(八) 第一百三十九章 国器(一) 第一百四十章 国器(二) 第一百四十一章 国器(三) 第一百四十二章 国器(四) 完本感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三十六章 双极(八)
《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
更新时间:2024-01-20 08:00:26
字数:7854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大唐新秩序 !

    李诚中在寿光秘密约见了致仕的左仆射张濬,和李诚中一起前往寿光见面的还有平卢节度使王师范之弟王师克、平卢节度副使李嗣业。

    张濬是大唐中枢一位老资历的宰相,致仕后仍旧以天下事为念。他与平卢王家父子有不解的渊源,当年黄巢兵乱时,朝廷征召天下藩镇勤王,王师范之父王敬武不愿起兵,张濬不远千里赶赴平卢,最终劝得王敬武响应朝廷。去年朱全忠入长安,天子再次下诏天下藩镇勤王,张濬又一次千里奔波平卢,向王师范出示天子密诏,王师范起兵响应的积极鼓动者。

    张濬对平卢王氏影响力极深,王师范以下,王师悦、王师鲁、王师克、王师诲等兄弟都事张濬为叔伯,对他言听计从。张濬家住洛阳长水,但岁数大了,又是宣武必除之而后快的人物,所以暂时没有返回洛阳,此刻停留在平卢势力范围内,接受平卢军的保护。

    李诚中在寿光停留了三天,和张濬、王师克、李嗣业等人秘密会商了些什么,暂时无人知晓。离开寿光之后,李诚中直接过河北上。他没有返回幽州,渡过黄河后折而向西,经德州、博州而至魏州,沿黄河北岸视察大河防线。

    自年初占据整个河北之后,卢龙军事参谋总署制定了一套“点线”结合的总体防务战略,并根据该防务战略,经营河北防务。

    任何时代的军事部署,对于地形地势的利用都是重中之重,就算是李诚中穿越前的二十一世纪,依然如此。河北的地形地貌相对来说要简单得多,一条纵向的山脉为西界,一条横向的河流为南界。卢龙西邻河东,两镇之间以险峻的太行山脉相隔,南接宣武,两镇之间以宽阔的黄河分割。

    如果从天空向下俯视的话,太行山脉以西、黄河以北的广大平原就是李诚中的地盘。

    卢龙军事参谋总署制定的河北防线同样依照地理山川来部署。

    在西线上,从北至南,分别控制军都陉、蒲阴陉、飞狐陉、井陉、滏口陉,只要控制了这五处太行山的险要陉口,便可保西线无忧。当然,卢龙还有一个妫州在军都陉外,但妫州多山,同样是易守难攻之地。在这五处陉口中都有卢龙军各州预备营镇守,足称安全。

    在南线上,主要通过对卫州、棣州的重兵驻守来实现防务。卫州在西、棣州在东,这两处与宣武相接,都驻扎着卢龙重兵集团。卫州至棣州之间的黄河北岸,则以构筑烽火台来达到警示的作用,军事参谋总署在黄河北岸修建了五十多座烽火台,每隔一二十里一座,遥遥相望,一旦宣武军有渡河北上之势,烽火台立刻便立刻燃起烽烟。

    李诚中沿河向西,选择了一些重点河段上的烽火台视察,之后抵达相州之内黄,校阅屯驻于此的莫州军,再去黎阳前线,犒劳了李小喜、赵在礼幽燕、辽东保安总公司所部。视察完毕后,李诚中在莫州军都指挥使周小郎、都教化使赵原平的陪同下,北上相州,在相州安阳观看了营州军的合成演练。

    在安阳,李诚中停留了三天,与莫州军、营州军和幽燕、辽东两大保安公司高级将领逐一谈话,然后沿太行山麓北上,视察滏口、井陉、飞狐、蒲阴、军都诸关隘,慰劳各关口驻军。

    离开军都居庸关后,李诚中向南抵达范阳,在范阳大营视察新立的定州军,观摩定州军新兵演练,视察定州军左右厢各营,定州军都指挥使王思同、都教化使李定难全程陪同。

    八月底,李诚中抵达幽州新兵训练大营,在周坎的陪同下考察作训司天复三年第三期新兵训练情况,详细了解新兵训练计划和进度。在幽州新兵训练大营视察期间,李诚中等到了从棣州行营赶回来的张兴重、姜苗等重将,并且召集军事参谋总署四司两局昭武校尉以上阶别军官至新兵大营一同视察,并一一谈话。

    视察幽州新兵训练大营时,李诚中勉励新募军士加强训练,以为即将成军的妫州军做准备。在幽州、柳城、魏州同时展开的第三期新兵训练将于九月底结束,这批新兵大部分将进入新立的妫州军效力。妫州军的各级军官都已经定好人选,都指挥使为高行周,都教化使为张会景。

    李诚中注意到陪同军将中的赵霸显得闷闷不乐,心事重重,于是将他招到身边,向他道:“老赵似乎兴致不高?”

    赵霸耷拉着脑袋长吁短叹了两声,不发一言。

    李诚中知道他心结还没完全消除,不禁笑道:“老赵对我还有意见?”

    赵霸闷声道:“不是赵某对大帅有意见,而是大帅对赵某有意见。”

    李诚中哑然失笑:“老赵对我有误会啊。”

    赵霸犹豫片刻,嘟囔道:“大帅若非对某有意见,为何至今不让某领军?赵某以前确实有对不住大帅之处,可赵某已经知错了......”

    李诚中拉着赵霸上前两步,指着正在训练的大队新兵道:“你的兵不在这里。”

    赵霸一愣,没有明白李诚中的意思,李诚中缓缓道:“咱们卢龙不缺骑兵,各军都有两个标配的骑营,此外各军老营还有两个斥候都,算下来,如今已有近七千骑了。但这些骑兵都分散在各营之中,除了大规模争战外,无法统一集结使用。咱们形成规模的骑兵集团实际上在怀约联军之中,虽说牢牢控制在咱们手里,但,纯粹的关外胡人骑兵......有些话还不好说,你知我知......我一直在想,需要建立一直汉人的纯骑兵部队,所以考虑了很久,打算将赵州军定位为骑兵军。”

    讲到这里,李诚中顿了一顿,眼望赵霸,赵霸的眼神中渐渐恢复了光彩,见李诚中不往下说,立时发急:“大帅......”

    李诚中按着赵霸的肩头笑道:“别急,你们赵家向擅骑射,如此长处不用,我是那么小肚鸡肠的人么?”

    赵霸心头一阵狂喜:“大帅......不,王爷......”

    李诚中续道:“十月就是三大训练营征募第四期新兵的时候,我让作训司更改了征募和训练计划,这批兵,以骑军为主,将组建新立之赵州军,我打算将元行钦调过来和你搭班子,你当都指挥使,他当都教化使。赵州军全军编制不变,仍是6400余人,左右厢为轻骑,战兵辅兵各半,战兵人人手弩、轻甲、马刀、马枪,辅兵只配马刀,专为战兵服务,必要时也可投入战斗。老营配四百重骑、四百辅兵、二百斥候......”

    赵霸一边听一边咧着最傻笑,听到这里,忍不住打断道:“王爷是说......重骑?”

    “不错,战马全身批皮甲,骑兵全身罩铁甲,持长钺,可刺可砍......战马皮甲外覆鱼鳞甲,骑兵铁甲为明光板甲......后勤司在营州小凌河上架设了水力重锤,利用水力直接锤制明光板甲,具体方法就不跟你解释了,总之很便宜就是,耗费也不高,只是对生铁量的要求比较大,不过东山铁矿的高炉已经投入使用,产铁量暴增了数倍......”

    赵霸听得有些犯晕,对李诚中后面的话便直接忽略,只是抓着前面话里的意思去遥想,再次忍不住打断道:“王爷说的,莫非是具装甲骑?”

    李诚中点了点头,道:“不错,就是这东西,马鞍之上还有挂钩,可以铁索相连,冲阵之时如铁墙齐进,威势很猛......”他所说的具装甲骑其实很多方面采用了后世“铁浮屠”的方法,但李诚中穿越前没有研究过金国“铁浮屠”,只能以想象来脑补,具体是不是这个样子,他也说不清楚。

    但赵霸已经听得眉开眼笑,心痒难耐了。

    李诚中继续道:“第四期新兵征募前你要和作训司多多商榷,提出征募的条件和要求,对训练计划和步骤也要提出建议,你擅长指挥骑兵,这方面比较有经验,我是信得过的。另外新兵训练时你要全程跟进,对不足的地方要指出来,尤其是战术方面,怎么和军甲相结合,是重中之重。后勤司会派人陪同你,对军甲有什么要求,可以和后勤司直接说。现在建立的各军之中,你也可以挑选人手,每军给你二十个名额,搭建起这支骑军的军官骨架。”

    赵霸不停点头,李诚中不停介绍,最后李诚中提了个要求:“明年正月,我要见到赵州军成形,开春之后,要具备初步战力!”

    ......

    一个多月的时间,李诚中从东向西、自南而北,沿着黄河、太行巡视了一遍,如此高密度、高强度的视察,尚属李诚中建军以来首次。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掌握军队、凝聚士气,以备即将到来的大事。

    九月初三,李诚中回到幽州,与婉枝、乌云素、撒兰纳等妻妾相会了一天,和自己刚满两岁的儿子李昶、不到三月的女儿李晼共享天伦之乐。

    第二天,李诚中在新升格的王府中开始署事,密集接见文官系统的重臣官僚。首先是判官署节度判官冯道为首的判官署官吏,接下来是营州都督周知裕、幽州观察使兼幽州别驾郭炳呈、平州刺史张在吉、沧州刺史刘审交等为首的地方重臣,然后又会见了高刘氏、李君操、王敬柔、赵元德、韩梦殷、元从博等幽州诸豪门之主。

    李诚中没有前往显忠坊拜会端王李祯和唐兴公主李褑,而是在燕王府安排了一次与韩全诲、张居翰和张茂安的秘密会面,告知他们当前的天下形势,婉言解释目前并不是公布端王一行最佳时机的原因。

    韩全诲、张居翰和张茂安对接受了李诚中的解释,表示将继续在显忠坊安心等待。

    李诚中也同样在观望和等待着。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