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唐新秩序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 群众演员李某 第二章 健卒营 第三章 贝州(上) 第四章 贝州(中) 第五章 贝州(下) 第六章 魏州(一) 第八章 魏州(三) 第十章 魏州(五) 第十一章 北回归线(一) 第十二章 北回归线(二) 第十三章 北回归线(三) 第十四章 北回归线(四) 第十五章 北回归线(五) 第十六章 北回归线(六) 第十七章 北回归线(七) 第十八章 整军(一) 第十九章 整军(二) 第二十一章 整军(四) 第二十二章 榆关风云(一) 第二十三章 榆关风云(二) 第二十四章 榆关风云(三) 第二十五章 榆关风云(四) 第二十六章 榆关风云(五) 第二十七章 榆关风云(六) 第二十八章 榆关风云(七) 第三十章 榆关风云(九) 第三十一章 榆关风云(十) 第三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一) 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二) 第三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三) 第三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四) 第三十八章 白狼山水间(五) 第三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六) 第四十章 白狼山水间(七) 第四十一章 白狼山水间(八) 第四十三章 白狼山水间(十) 第四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十一) 第四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十二) 第四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十三) 第四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十四) 第四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十六) 第五十章 己未之冬(一) 第五十二章 己未之冬(三) 第五十三章 己未之冬(四) 第五十四章 己未之冬(五) 第五十五章 己未之冬(六) 第五十六章 己未之冬(七) 第五十八章 己未之冬(九) 第五十九章 己未之冬(十) 第六十章 己未之冬(十一) 第六十一章 己未之冬(十二) 第六十二章 己未之冬(十三) 第六十三章 己未之冬(十四) 第六十五章 己未之冬(十六) 第六十六章 己未之冬(十七) 第六十七章 己未之冬(十八) 第六十八章 仁恕之道(一) 第六十九章 仁恕之道(二) 第七十章 仁恕之道(三) 第七十一章 仁恕之道(四) 第七十二章 仁恕之道(五) 第七十三章 仁恕之道(六) 第七十五章 仁恕之道(八) 第七十六章 仁恕之道(九) 第七十八章 仁恕之道(十一) 第一章 辽西双城(一) 第二章 辽西双城(二) 第三章 辽西双城(三) 第四章 辽西双城(四) 第五章 辽西双城(五) 第七章 辽西双城(七) 第八章 辽西双城(八) 第十章 辽西双城(十) 第十二章 辽西双城(十二) 第十三章 辽西双城(十三) 第十四章 辽西双城(十四) 第十五章 辽西双城(十五) 第十六章 辽西双城(十六) 第十七章 辽西双城(十七) 第二十一章 辽西双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辽西双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辽西双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插曲(一) 第二十五章 插曲(二) 第二十八章 插曲(五) 第二十九章 营州经略(一) 第三十章 营州经略(二) 第三十一章 营州经略(三) 第三十二章 营州经略(四) 第三十三章 营州经略(五) 第三十五章 营州经略(七) 第三十六章 营州经略(八) 第三十七章 营州经略(九) 第三十八章 营州经略(十) 第三十九章 蓟州(一) 第四十章 蓟州(二) 第四十一章 蓟州(三) 第四十二章 蓟州(四) 第四十三章 君之野望(一) 第四十四章 君之野望(二) 第四十五章 君之野望(三) 第四十六章 君之野望(四) 第四十七章 君之野望(五) 第四十八章 君之野望(六) 第四十九章 君之野望(七) 第五十章 君之野望(八) 第五十一章 君之野望(九) 第五十二章 君之野望(十) 第五十三章 君之野望(十一) 第五十四章 君之野望(十二) 第五十五章 君之野望(十三) 第五十六章 燕郡问题(一) 第五十七章 燕郡问题(二) 第五十八章 燕郡问题(三) 第五十九章 燕郡问题(四) 第六十章 燕郡问题(五) 第六十一章 燕郡问题(六) 第六十二章 燕郡问题(七) 第六十三章 燕郡问题(八) 第六十四章 燕郡问题(九) 第六十五章 燕郡问题(十) 第六十六章 燕郡问题(十一) 第六十七章 燕郡问题(十二) 第六十八章 燕郡问题(十三) 第六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一) 第七十章 怀远新思维(二) 第七十一章 怀远新思维(三) 第七十二章 怀远新思维(四) 第七十三章 怀远新思维(五) 第七十四章 怀远新思维(六) 第七十五章 怀远新思维(七) 第七十六章 怀远新思维(八) 第七十七章 怀远新思维(九) 第七十八章 怀远新思维(十) 第七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十一) 第八十章 怀远新思维(十二) 第一章 西京变(一) 第二章 西京变(二) 第三章 西京变(三) 第一章 西京变(四) 第五章 西京变(五) 第六章 西京变(六) 第七章 西京变(七) 第八章 西京变(八) 第九章 西京变(九) 第十章 西京变(十) 第十一章 西京变(十一) 第十二章 西京变(十二) 第十三章 西京变(十三) 第十四章 西京变(十四) 第十五章 西京变(十五) 第十六章 西京变(十六) 第十七章 西京变(十七) 第十八章 西京变(十八) 第十九章 西京变(十九) 第二十章 西京变(二十) 第二十一章 西京变(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诸侯之定(一) 第二十三章 诸侯之定(二) 第二十四章 诸侯之定(三) 第二十五章 诸侯之定(四) 第二十六章 诸侯之定(五) 第二十七章 诸侯之定(六) 第二十八章 诸侯之定(七) 第二十九章 诸侯之定(八) 第三十章 诸侯之定(九) 第三十一章 诸侯之定(十) 第三十二章 诸侯之定(十一) 第三十三章 诸侯之定(十二) 第三十四章 诸侯之定(十三) 第三十五章 春夏(一) 第三十六章 春夏(二) 第三十七章 春夏(三) 第三十八章 春夏(四) 第三十九章 春夏(五) 第四十章 春夏(六) 第四十一章 春夏(七) 第四十二章 春夏(八) 第四十三章 春夏(九) 第四十四章 春夏(十) 第四十五章 春夏(十一) 第四十六章 春夏(十二) 第四十七章 饶乐山巅(一) 第四十八章 饶乐山巅(二) 第四十九章 饶乐山巅(三) 第五十章 饶乐山巅(四) 第五十一章 饶乐山巅(五) 第五十二章 饶乐山巅(六) 第五十三章 饶乐山巅(七) 第五十四章 饶乐山巅(八) 第五十五章 饶乐山巅(九) 第五十六章 饶乐山巅(十) 第五十七章 饶乐山巅(十一) 第五十八章 饶乐山巅(十二) 第五十九章 饶乐山巅(十三) 第六十章 饶乐山巅(十四) 第六十一章 饶乐山巅(十五) 第六十二章 饶乐山巅(十六) 第六十三章 饶乐山巅(十七) 第六十四章 饶乐山巅(十八) 第六十五章 饶乐山巅(十九) 第六十六章 饶乐山巅(二十) 第六十七章 饶乐山巅(二十一) 第六十八章 钉子(一) 第六十九章 钉子(二) 第七十章 钉子(三) 第七十一章 钉子(四) 第七十二章 钉子(五) 第七十三章 钉子(六) 第七十四章 钉子(七) 第七十五章 钉子(八) 第七十六章 钉子(九) 第七十七章 钉子(十) 第七十八章 钉子(十一) 第七十九章 钉子(十二) 第八十章 钉子(十三) 第八十一章 钉子(十四) 第八十二章 钉子(十五) 第八十三章 钉子(十六) 第八十四章 钉子(十七) 第八十五章 钉子(十八) 第一章 幽州留后(一) 第二章 幽州留后(二) 第三章 幽州留后(三) 第四章 幽州留后(四) 第五章 幽州留侯(五) 第六章 幽州留后(六) 第七章 幽州留后(七) 第八章 幽州留后(八) 第九章 幽州留后(九) 第十章 幽州留后(十) 第十一节 幽州留后(十一) 第十二节 幽州留后(十二) 第十三节 幽州留后(十三) 第十四节 幽州留后(十四) 第十五节 幽州留后(十五) 第十六章 幽州留后(十六) 第十七章 幽州留后(十七) 第十八章 幽州留后(十八) 第十九章 幽州留后(十九) 第二十章 幽州留后(二十) 第二十一章 幽州留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幽州留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幽州留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幽州留后(二十四) 第二十五章 幽州留后(二十五) 第二十六章 幽州留后(二十六) 第二十七章 幽州留后(二十七) 第二十八章 幽州留后(二十八) 第二十九章 幽州留后(二十九) 第三十章 幽州留后(三十) 第三十一章 幽州留后(三十一) 第三十二章 卢龙节度(一) 第三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 第三十四章 卢龙节度(三) 第三十五章 卢龙节度(四) 第三十六章 卢龙节度(五) 第三十七章 卢龙节度(六) 第三十八章 卢龙节度(七) 第三十九章 卢龙节度(八) 第四十章 卢龙节度(九) 第四十一章 卢龙节度(十) 第四十二章 卢龙节度(十一) 第四十三章 卢龙节度(十二) 第四十四章 卢龙节度(十三) 第四十五章 卢龙节度(十四) 第四十六章 卢龙节度(十五) 第四十七章 卢龙节度(十六) 第四十八章 卢龙节度(十七) 第四十九章 卢龙节度(十八) 第五十章 卢龙节度(十九) 第五十一章 卢龙节度(二十) 第五十二章 卢龙节度(二十一) 第五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十二) 第五十四章 卢龙节度(二十三) 第五十五章 卢龙节度(二十四) 第五十六章 卢龙节度(二十五) 第五十七章 卢龙节度(二十六) 第五十八章 河北新军阀(一) 第五十九章 河北新军阀(二) 第六十章 河北新军阀(三) 第六十一章 河北新军阀(四) 第六十二章 河北新军阀(五) 第六十三章 河北新军阀(六) 第六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一) 第六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二) 第六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三) 第六十七章 非常规战争(四) 第六十八章 非常规战争(五) 第六十九章 非常规战争(六) 第七十章 非常规战争(七) 第七十一章 非常规战争(八) 第七十二章 非常规战争(九) 第七十三章 非常规战争(十) 第七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十一) 第七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十二) 第七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十三) 第七十七章 大王庄——将军庙(一) 第七十八章 大王庄——将军庙(二) 第七十九章 大王庄——将军庙(三) 第八十章 大王庄——将军庙(四) 第八十一章 大王庄——将军庙(五) 第八十二章 大王庄——将军庙(六) 第一章 魏州血夜(一) 第二章 魏州血夜(二) 第三章 魏博血夜(三) 第四章 魏州血夜(四) 第五章 魏州血夜(五) 第六章 魏州血夜(六) 第七章 中官之死(一) 第八章 中官之死(二) 第九章 中官之死(三) 第十章 中官之死(四) 第十一章 蒋袁合流(一) 第十二章 蒋袁合流(二) 第十三章 蒋袁合流(三) 第十四章 蒋袁合流(四) 第十五章 蒋袁合流(五) 第十六章 大河之东(一) 第十七章 大河之东(二) 第十八章 大河之东(三) 第十九章 大河之东(四) 第二十章 大河之东(五) 第二十一章 大河之东(六) 第二十二章 大河之东(七) 第二十三章 大河之东(八) 第二十四章 大河之东(九) 第二十五章 大河之东(十) 第二十六章 大河之东(十一) 第二十七章 大河之东(十二) 第二十八章 大河之东(十三) 第二十九章 双极(一) 第三十章 双极(二) 第三十一章 双极(三) 第三十二章 双极(四) 第三十三章 双极(五) 第三十四章 双极(六) 第三十五章 双极(七) 第三十六章 双极(八) 第三十七章 双极(九) 第三十八章 双极(十) 第三十九章 双极(十一) 第四十章 双极(十二) 第四十一章 双极(十三) 第四十二章 双极(十四) 第四十三章 双极(十五) 第四十四章 双极(十六) 第四十五章 双极(十七) 第四十六章 双极(十八) 第四十七章 范阳之春(一) 第四十八章 范阳之春(二) 第四十九章 范阳之春(三) 第五十章 范阳之春(四) 第五十一章 范阳之春(五) 第五十二章 范阳之春(六) 第五十三章 范阳之春(七) 第五十四章 范阳之春(八) 第五十五章 两河轮战(一) 第五十六章 两河轮战(二) 第五十七章 两河轮战(三) 第五十八章 两河轮战(四) 第五十九章 两河轮战(五) 第六十章 两河轮战(六) 第六十一章 两河轮战(七) 第六十二章 两河轮战(八) 第六十三章 两河轮战(九) 第六十四章 两河轮战(十) 第六十五章 两河轮战(十一) 第六十六章 两河轮战(十二) 第六十七章 两河轮战(十三) 第六十八章 两河轮战(十四) 第六十九章 转折(一) 第七十章 转折(二) 第七十一章 转折(三) 第七十二章 转折(四) 第七十三章 转折(五) 第七十四章 转折(六) 第七十五章 转折(七) 第七十六章 转折(八) 第七十七章 转折(九) 第七十八章 转折(十) 第七十九章 转折(十一) 第八十章 转折(十二) 第八十一章 东都会盟(一) 第八十二章 东都会盟(二) 第八十三章 东都会盟(三) 第八十四章 东都会盟(四) 第八十五章 东都会盟(五) 第八十六章 决战上党(一) 第八十七章 决战上党(二) 第八十八章 决战上党(三) 第八十九章 决战上党(四) 第九十章 决战上党(五) 第九十一章 决战上党(六) 第九十二章 决战上党(七) 第九十三章 决战上党(八) 第九十四章 决战上党(九) 第九十五章 决战上党(十) 第九十六章 决战上党(十一) 第九十七章 决战上党(十二) 第九十八章 决战上党(十三) 第九十九章 决战上党(十四) 第一百章 决战上党(十五) 第一百零一章 决战上党(十六) 第一百零二章 决战上党(十七) 第一百零三章 决战上党(十八) 第一百零四章 决战上党(十九) 第一百零五章 决战上党(二十) 第一百零六章 决战上党(二十一) 第一百零七章 南北战策(一) 第一百零八章 南北战策(二) 第一百零九章 南北战策(三) 第一百一十章 南北战策(四) 第一百一十一章 南北战策(五) 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北战策(六) 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北战策(七) 第一百一十四章 南北战策(八) 第一百一十五章 南北战策(九) 第一百一十六章 南北战策(十) 第一百一十七章 南北战策(十一) 第一百一十八章 南北战策(十二) 第一百一十九章 南北战策(十三) 第一百二十章 南北战策(十四) 第一百二十一章 南北战策(十五) 第一百二十二章 南北战策(十六) 第一百二十三章 河南(一) 第一百二十四章 河南(二) 第一百二十五章 河南(三) 第一百二十六章 河南(四) 第一百二十七章 河南(五) 第一百二十八章 河南(六) 第一百二十九章 河南(七) 第一百三十章 河南(八)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枢之要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中枢之要(二) 第一百三十三章 中枢之要(三)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中枢之要(四)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中枢之要(五)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中枢之要(六)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中枢之要(七) 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枢之要(八) 第一百三十九章 国器(一) 第一百四十章 国器(二) 第一百四十一章 国器(三) 第一百四十二章 国器(四) 完本感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三十六章 营州经略(八)
《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
更新时间:2024-01-20 07:54:35
字数:8012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大唐新秩序 !

    新任虞候司后勤处从事、中营后勤都头赵弘德陪着李诚中、冯道等人巡视着新成立的兵器装备科。兵器装备科是后勤处下辖的特殊编制单位,在李诚中的计划中,这是研究和统管兵器装备生产的部门。对军事科技的高度重视是李诚中这个后世人自发带来的思维型金手指,军事装备对作战胜负的重要影响牢牢的占据着他的潜意识。因此,这个部门不仅将设置地点放在了紧邻总督府的一座宅院中,而且还按照李诚中的要求,专门调拨了一伙士兵值星戒备。

    赵弘德就是赵大,这个前键卒营的伙夫在跟随李诚中的这一年中,也逐渐从一个任事懦弱的普通大头兵,成长为主管后勤辎重的营州军高级军官。升为秩别从八品上的御侮校尉后,赵大觉得自己没有一个正儿八经的名字终究是一件上不得台面的事情,当他听说钟四郎恳求李诚中赐名钟韶之后,也屁颠屁颠的找了过来,恳请李诚中为他取个大名。李诚中当即想起了那个虽未谋面,但却给他留下糟糕印象的大军头——前卢台军使、右武卫大将军赵元德,于是怀有几分恶趣味的给赵大取了这么个相近的名字。

    如今的赵弘德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唯唯诺诺、胆小谨慎的伙头军赵大了,他对于自己手下直辖的两都后勤兵和后勤处管理得井井有条,眼界、胸怀和胆气都壮了不少,说话和做事的时候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养成了先哈哈大笑的习惯,他咧着嘴的笑容和满面油光的额头让李诚中越发觉得这厮天生就是一个伙夫的料。

    进入兵器装备科正门的时候,两侧值星军卒高呼“敬礼”,赵弘德“哈哈”笑着回了个横拳于胸的军礼,一副自信满满的模样,引着李诚中一行向里走,边走边大声叫唤着:“张老匠,张老匠快来,将军到了!”

    兵器装备科录事张老匠正在指点徒弟认真清理院子,安放一应匠具,认真地程度就好像这里是他的新家一般。这几日是张老匠这辈子最快活的时光,不仅在冯长史的帮助下脱离了低贱的匠籍身份,还被李将军高看一眼,做了一名正经的军官,秩别仁勇校尉、正九品上!他从来没想过自己还能有做官的一天,当听到这项任命的时候,眼泪立刻就从那双充满皱纹的眼睑中流了下来。

    除了当官以外,张老匠最激动的是,李将军还让他开府建衙!老天,这是多大的殊荣,张老匠连续三天没有睡踏实过,每天早晨醒来之后,都要问一遍自己的弟子,这一切是不是真事。他已经打算将自己的家人从平州接到柳城来了,为此专门派了大徒弟回平州接人。张老匠在得到官身后的第二天,专门召集众徒弟们开了个会,除了宣布自己的官职之外,很严肃的告诫众徒弟,今后在衙门中要注重公事和公仪,比如,要称呼他“张录事”。按照李将军的吩咐,他同时宣布了一个好消息,将在徒弟们当中择优选拔出若干手艺较好之人,分别授予培戎校尉和培戎副尉的官阶。

    听说李将军和冯长史前来巡视,张老匠连忙从后院赶了过来,见面就是一个军礼。按照他的理解,仁勇校尉既然是军职,那么他就应该是一名军官,行的自然是军礼。为此,张老匠专门请值星士兵教了他如何行礼,反复演练了多次。

    张老匠带着李将军和冯长史参观了各处,一边指点一边介绍。按照李诚中的授意,整个兵器装备科分为研制、生产、监督和验收等部门,重点放在研制和生产上。这里的生产仅指生产指导,即将研制成果投入到作坊时,指导生产的进行,带有管理的意味,具体的生产任务由城内城外的各处作坊来承担。

    巡视一遍之后,众人来到正堂落座,听张老匠继续介绍。

    “某将徒弟们都调入咱兵器装备衙门了,重中之重在于研制将军提出来的盔甲、手弩和陌刀。不瞒将军,将军的想法是很好的,但具体打造起来比较困难。”

    “哦?说具体点。”

    “将军提出的明光铠其实不难,活计和方法咱们都有,将军送来的样品也在,只要依照样品打造便可。关键是将军提出的数量太大,每月造不了五十套明光铠......”

    “嗯,那能造多少?”

    “至多两幅!一来人手不够,二来甲片的锤炼、磨制、镶嵌也是个细致活,很费工夫。若是将军能多调一些人手给某,某好好传授手艺,或许一年后能够做到每月十套。”说着,张老匠让徒弟把李诚中送过来的那套明光铠摆了出来。

    “单是这头盔的雕饰纹路就要许多日,还有这腰带上的兽吻、护肩上的兽头,都是极其繁琐的......”

    李诚中想都不想就道:“这样,铠甲上的一应雕饰纹路全都不做,这些东西没有用,咱们就为了士兵能够防身。唔,后面也不用,只要正面防护甲片。”

    张老匠一愣:“不要后面的甲片?那岂不是只能遮护一半?”

    李诚中道:“如果士兵们需要用后背的甲片来护身,就说明我军已经败了,要不要甲片都无意义了。张老,后面的甲片不用打造,只造前面,但是我要这些铁片加大、加厚,尽量遮蔽住所有能遮蔽的地方,比如胳膊、腿。这么说吧,从头盔开始,我需要一面可以开合的面具,以铁钉钻入盔耳,可以沿头盔自如翻动,平时放于脑后,战时翻到前面。脖颈处需要圆形的铁环,上身需要从上一直遮蔽到胯部的铁片,双腿、双臂也要着甲,换句话说,我要的是一幅‘人型铁甲’。”

    张老匠一边听,一边让徒弟认真记录下来,道:“若是不要雕饰纹路,不用细鳞连串,这种大块铁片的护甲反而好做一些,只是用铁量有些大......”

    冯道在旁边插话:“这些时日某点阅过,契丹人还是很重匠户的,柳城内如今有铁匠铺七座、匠户两百余人,柳城外的南山还有大量铁石,契丹人已经在那里开始采集铁石,某问过完失明,整个柳城每月可产生铁五千斤。只不过契丹人不重铁甲,生铁大都用来造箭、造刀。尤其是迭剌部士兵,喜用铁锤、铁棍等,每年都要从柳城换取大量生铁,咱们占了柳城,等于断了迭剌部好大一批生铁来源。”

    李诚中点点头,他未占柳城之前,根本没想到契丹人的铁器生产已经到了这种地步,单以柳城而论,铁器的产量和工艺都直追平州。尤其是东山铁矿的收获,让李诚中这个在白狼山中深受物资匮乏之苦的穿越者有一种一夜暴富的感觉。

    李诚中决定把流水线生产方式提出来,他道:“将铁甲上的各个部件进行分解,让这些铁匠铺分别打造。比如,一家匠铺专造头盔,一家匠铺专造护身铁片,一家匠铺专造防护脖颈的铁环,一家匠铺专造手、脚的甲片,这样可以保证他们的熟练度和速度,最后再找一家皮革作坊将这些甲片镶嵌到皮甲上。当然,张老这里必须拿出合格的成品,让各家匠铺依照成品来打造,规定可容许的误差,超过容许限度的拒收。”

    张老匠眼睛一亮,认真琢磨着李诚中的话,良久,兴奋道:“如此,某或可做到将军所定的每月五十套明光铠。”

    李诚中道:“咱们的工匠还是太少,需要张老多收些弟子。我有个想法,咱们在柳城内招收丁壮,由张老的弟子当师傅,教得简单些,一部分专学铸模,一部分专学打铁,一部分专学磨制,一部分专学镶嵌,不要求他们都能学会,只要学会一项手艺即可,到时候由兵器装备科筹办一座大型铁铺,按照我刚才说的法子,分别制作各种零件,最后进行组装。”

    张老匠点头:“只学一门手艺的话,一月即可粗会,三月便可精深。”

    李诚中道:“粗会就好,不须精深。他们只是作坊里的普通工匠,并非兵器装备科手艺精湛的匠师。对了,手弩和陌刀如何?”

    张老匠道:“将军所说的连发弩应当是故老相传的诸葛连弩,弩具本身还好说,关键是自动上弦的步骤没有办法实现。某等按照将军所言,在弩身上加装了弩匣,但射出一矢后,弩匣中的箭矢并不能自动下落到上弦处。至于将军所说的‘弹簧’,那种细细的铁丝某等也做不出来......”

    李诚中默然,铁丝做不出来,弹簧技术就无法实现。他所说的拉丝技术,暂时是这个时代无法达成的,具体的怎样拉丝,李诚中也不清楚,他只能无奈的拍了拍自己的头,暗骂自己是个废物。

    张老匠继续道:“至于陌刀也无疑问,某便能造,不过是开两刃的斩马剑而已。只是陌刀需要大量生铁,铸造时需百炼钢,这就要费很多工夫了,以某的本事,打造一柄陌刀也需十日方可。”

    李诚中摇头:“不要百炼,只需厚重就行。”

    张老匠道:“那就五十炼,但极为耗费铁材,某带领徒弟们打造,每月可产二十柄。陌刀极沉,重达六十斤,将军需选精壮之士,否则无法施展。”

    话题又绕了回来,看来每月五千斤生铁的产量是严重不够的。李诚中有极为浓重的陌刀情结,他十分渴望手中拥有一支陌刀队,再现盛唐时“如墙而进”的气慨。只是他穿越到了晚唐时期,这个时期生产凋敝,用铁量巨大的陌刀对于军镇来说是十分奢侈的,装备起来并不经济,这也是陌刀逐渐没落的原因。

    柳城有铁矿,但是矿石供应不足,不仅矿石供应不足,冶炼矿石的技术也不行。李诚中再次感叹,他知道冶炼铁石需要加高温度,这就需要风速和好的燃材,前者可以使用鼓风机,后者好像要用焦炭,除此之外,他印象里只有平炉和高炉等等简单的冶炼名词。他将自己知道的讲了出来,张大匠都让徒弟记录下来,说是要回去试试。但就目前而言,要想让产铁量上去,就需要大量人力,柳城的丁口无法承担,这就需要从营州南部想办法。

    对此,冯道回答:“各组文吏已经南下了,就是不知道营州南部有多少民壮,有多少堡寨,一切尚需他们返回才能清楚。”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