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唐新秩序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 群众演员李某 第二章 健卒营 第三章 贝州(上) 第四章 贝州(中) 第五章 贝州(下) 第六章 魏州(一) 第八章 魏州(三) 第十章 魏州(五) 第十一章 北回归线(一) 第十二章 北回归线(二) 第十三章 北回归线(三) 第十四章 北回归线(四) 第十五章 北回归线(五) 第十六章 北回归线(六) 第十七章 北回归线(七) 第十八章 整军(一) 第十九章 整军(二) 第二十一章 整军(四) 第二十二章 榆关风云(一) 第二十三章 榆关风云(二) 第二十四章 榆关风云(三) 第二十五章 榆关风云(四) 第二十六章 榆关风云(五) 第二十七章 榆关风云(六) 第二十八章 榆关风云(七) 第三十章 榆关风云(九) 第三十一章 榆关风云(十) 第三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一) 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二) 第三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三) 第三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四) 第三十八章 白狼山水间(五) 第三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六) 第四十章 白狼山水间(七) 第四十一章 白狼山水间(八) 第四十三章 白狼山水间(十) 第四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十一) 第四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十二) 第四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十三) 第四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十四) 第四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十六) 第五十章 己未之冬(一) 第五十二章 己未之冬(三) 第五十三章 己未之冬(四) 第五十四章 己未之冬(五) 第五十五章 己未之冬(六) 第五十六章 己未之冬(七) 第五十八章 己未之冬(九) 第五十九章 己未之冬(十) 第六十章 己未之冬(十一) 第六十一章 己未之冬(十二) 第六十二章 己未之冬(十三) 第六十三章 己未之冬(十四) 第六十五章 己未之冬(十六) 第六十六章 己未之冬(十七) 第六十七章 己未之冬(十八) 第六十八章 仁恕之道(一) 第六十九章 仁恕之道(二) 第七十章 仁恕之道(三) 第七十一章 仁恕之道(四) 第七十二章 仁恕之道(五) 第七十三章 仁恕之道(六) 第七十五章 仁恕之道(八) 第七十六章 仁恕之道(九) 第七十八章 仁恕之道(十一) 第一章 辽西双城(一) 第二章 辽西双城(二) 第三章 辽西双城(三) 第四章 辽西双城(四) 第五章 辽西双城(五) 第七章 辽西双城(七) 第八章 辽西双城(八) 第十章 辽西双城(十) 第十二章 辽西双城(十二) 第十三章 辽西双城(十三) 第十四章 辽西双城(十四) 第十五章 辽西双城(十五) 第十六章 辽西双城(十六) 第十七章 辽西双城(十七) 第二十一章 辽西双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辽西双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辽西双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插曲(一) 第二十五章 插曲(二) 第二十八章 插曲(五) 第二十九章 营州经略(一) 第三十章 营州经略(二) 第三十一章 营州经略(三) 第三十二章 营州经略(四) 第三十三章 营州经略(五) 第三十五章 营州经略(七) 第三十六章 营州经略(八) 第三十七章 营州经略(九) 第三十八章 营州经略(十) 第三十九章 蓟州(一) 第四十章 蓟州(二) 第四十一章 蓟州(三) 第四十二章 蓟州(四) 第四十三章 君之野望(一) 第四十四章 君之野望(二) 第四十五章 君之野望(三) 第四十六章 君之野望(四) 第四十七章 君之野望(五) 第四十八章 君之野望(六) 第四十九章 君之野望(七) 第五十章 君之野望(八) 第五十一章 君之野望(九) 第五十二章 君之野望(十) 第五十三章 君之野望(十一) 第五十四章 君之野望(十二) 第五十五章 君之野望(十三) 第五十六章 燕郡问题(一) 第五十七章 燕郡问题(二) 第五十八章 燕郡问题(三) 第五十九章 燕郡问题(四) 第六十章 燕郡问题(五) 第六十一章 燕郡问题(六) 第六十二章 燕郡问题(七) 第六十三章 燕郡问题(八) 第六十四章 燕郡问题(九) 第六十五章 燕郡问题(十) 第六十六章 燕郡问题(十一) 第六十七章 燕郡问题(十二) 第六十八章 燕郡问题(十三) 第六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一) 第七十章 怀远新思维(二) 第七十一章 怀远新思维(三) 第七十二章 怀远新思维(四) 第七十三章 怀远新思维(五) 第七十四章 怀远新思维(六) 第七十五章 怀远新思维(七) 第七十六章 怀远新思维(八) 第七十七章 怀远新思维(九) 第七十八章 怀远新思维(十) 第七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十一) 第八十章 怀远新思维(十二) 第一章 西京变(一) 第二章 西京变(二) 第三章 西京变(三) 第一章 西京变(四) 第五章 西京变(五) 第六章 西京变(六) 第七章 西京变(七) 第八章 西京变(八) 第九章 西京变(九) 第十章 西京变(十) 第十一章 西京变(十一) 第十二章 西京变(十二) 第十三章 西京变(十三) 第十四章 西京变(十四) 第十五章 西京变(十五) 第十六章 西京变(十六) 第十七章 西京变(十七) 第十八章 西京变(十八) 第十九章 西京变(十九) 第二十章 西京变(二十) 第二十一章 西京变(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诸侯之定(一) 第二十三章 诸侯之定(二) 第二十四章 诸侯之定(三) 第二十五章 诸侯之定(四) 第二十六章 诸侯之定(五) 第二十七章 诸侯之定(六) 第二十八章 诸侯之定(七) 第二十九章 诸侯之定(八) 第三十章 诸侯之定(九) 第三十一章 诸侯之定(十) 第三十二章 诸侯之定(十一) 第三十三章 诸侯之定(十二) 第三十四章 诸侯之定(十三) 第三十五章 春夏(一) 第三十六章 春夏(二) 第三十七章 春夏(三) 第三十八章 春夏(四) 第三十九章 春夏(五) 第四十章 春夏(六) 第四十一章 春夏(七) 第四十二章 春夏(八) 第四十三章 春夏(九) 第四十四章 春夏(十) 第四十五章 春夏(十一) 第四十六章 春夏(十二) 第四十七章 饶乐山巅(一) 第四十八章 饶乐山巅(二) 第四十九章 饶乐山巅(三) 第五十章 饶乐山巅(四) 第五十一章 饶乐山巅(五) 第五十二章 饶乐山巅(六) 第五十三章 饶乐山巅(七) 第五十四章 饶乐山巅(八) 第五十五章 饶乐山巅(九) 第五十六章 饶乐山巅(十) 第五十七章 饶乐山巅(十一) 第五十八章 饶乐山巅(十二) 第五十九章 饶乐山巅(十三) 第六十章 饶乐山巅(十四) 第六十一章 饶乐山巅(十五) 第六十二章 饶乐山巅(十六) 第六十三章 饶乐山巅(十七) 第六十四章 饶乐山巅(十八) 第六十五章 饶乐山巅(十九) 第六十六章 饶乐山巅(二十) 第六十七章 饶乐山巅(二十一) 第六十八章 钉子(一) 第六十九章 钉子(二) 第七十章 钉子(三) 第七十一章 钉子(四) 第七十二章 钉子(五) 第七十三章 钉子(六) 第七十四章 钉子(七) 第七十五章 钉子(八) 第七十六章 钉子(九) 第七十七章 钉子(十) 第七十八章 钉子(十一) 第七十九章 钉子(十二) 第八十章 钉子(十三) 第八十一章 钉子(十四) 第八十二章 钉子(十五) 第八十三章 钉子(十六) 第八十四章 钉子(十七) 第八十五章 钉子(十八) 第一章 幽州留后(一) 第二章 幽州留后(二) 第三章 幽州留后(三) 第四章 幽州留后(四) 第五章 幽州留侯(五) 第六章 幽州留后(六) 第七章 幽州留后(七) 第八章 幽州留后(八) 第九章 幽州留后(九) 第十章 幽州留后(十) 第十一节 幽州留后(十一) 第十二节 幽州留后(十二) 第十三节 幽州留后(十三) 第十四节 幽州留后(十四) 第十五节 幽州留后(十五) 第十六章 幽州留后(十六) 第十七章 幽州留后(十七) 第十八章 幽州留后(十八) 第十九章 幽州留后(十九) 第二十章 幽州留后(二十) 第二十一章 幽州留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幽州留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幽州留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幽州留后(二十四) 第二十五章 幽州留后(二十五) 第二十六章 幽州留后(二十六) 第二十七章 幽州留后(二十七) 第二十八章 幽州留后(二十八) 第二十九章 幽州留后(二十九) 第三十章 幽州留后(三十) 第三十一章 幽州留后(三十一) 第三十二章 卢龙节度(一) 第三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 第三十四章 卢龙节度(三) 第三十五章 卢龙节度(四) 第三十六章 卢龙节度(五) 第三十七章 卢龙节度(六) 第三十八章 卢龙节度(七) 第三十九章 卢龙节度(八) 第四十章 卢龙节度(九) 第四十一章 卢龙节度(十) 第四十二章 卢龙节度(十一) 第四十三章 卢龙节度(十二) 第四十四章 卢龙节度(十三) 第四十五章 卢龙节度(十四) 第四十六章 卢龙节度(十五) 第四十七章 卢龙节度(十六) 第四十八章 卢龙节度(十七) 第四十九章 卢龙节度(十八) 第五十章 卢龙节度(十九) 第五十一章 卢龙节度(二十) 第五十二章 卢龙节度(二十一) 第五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十二) 第五十四章 卢龙节度(二十三) 第五十五章 卢龙节度(二十四) 第五十六章 卢龙节度(二十五) 第五十七章 卢龙节度(二十六) 第五十八章 河北新军阀(一) 第五十九章 河北新军阀(二) 第六十章 河北新军阀(三) 第六十一章 河北新军阀(四) 第六十二章 河北新军阀(五) 第六十三章 河北新军阀(六) 第六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一) 第六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二) 第六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三) 第六十七章 非常规战争(四) 第六十八章 非常规战争(五) 第六十九章 非常规战争(六) 第七十章 非常规战争(七) 第七十一章 非常规战争(八) 第七十二章 非常规战争(九) 第七十三章 非常规战争(十) 第七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十一) 第七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十二) 第七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十三) 第七十七章 大王庄——将军庙(一) 第七十八章 大王庄——将军庙(二) 第七十九章 大王庄——将军庙(三) 第八十章 大王庄——将军庙(四) 第八十一章 大王庄——将军庙(五) 第八十二章 大王庄——将军庙(六) 第一章 魏州血夜(一) 第二章 魏州血夜(二) 第三章 魏博血夜(三) 第四章 魏州血夜(四) 第五章 魏州血夜(五) 第六章 魏州血夜(六) 第七章 中官之死(一) 第八章 中官之死(二) 第九章 中官之死(三) 第十章 中官之死(四) 第十一章 蒋袁合流(一) 第十二章 蒋袁合流(二) 第十三章 蒋袁合流(三) 第十四章 蒋袁合流(四) 第十五章 蒋袁合流(五) 第十六章 大河之东(一) 第十七章 大河之东(二) 第十八章 大河之东(三) 第十九章 大河之东(四) 第二十章 大河之东(五) 第二十一章 大河之东(六) 第二十二章 大河之东(七) 第二十三章 大河之东(八) 第二十四章 大河之东(九) 第二十五章 大河之东(十) 第二十六章 大河之东(十一) 第二十七章 大河之东(十二) 第二十八章 大河之东(十三) 第二十九章 双极(一) 第三十章 双极(二) 第三十一章 双极(三) 第三十二章 双极(四) 第三十三章 双极(五) 第三十四章 双极(六) 第三十五章 双极(七) 第三十六章 双极(八) 第三十七章 双极(九) 第三十八章 双极(十) 第三十九章 双极(十一) 第四十章 双极(十二) 第四十一章 双极(十三) 第四十二章 双极(十四) 第四十三章 双极(十五) 第四十四章 双极(十六) 第四十五章 双极(十七) 第四十六章 双极(十八) 第四十七章 范阳之春(一) 第四十八章 范阳之春(二) 第四十九章 范阳之春(三) 第五十章 范阳之春(四) 第五十一章 范阳之春(五) 第五十二章 范阳之春(六) 第五十三章 范阳之春(七) 第五十四章 范阳之春(八) 第五十五章 两河轮战(一) 第五十六章 两河轮战(二) 第五十七章 两河轮战(三) 第五十八章 两河轮战(四) 第五十九章 两河轮战(五) 第六十章 两河轮战(六) 第六十一章 两河轮战(七) 第六十二章 两河轮战(八) 第六十三章 两河轮战(九) 第六十四章 两河轮战(十) 第六十五章 两河轮战(十一) 第六十六章 两河轮战(十二) 第六十七章 两河轮战(十三) 第六十八章 两河轮战(十四) 第六十九章 转折(一) 第七十章 转折(二) 第七十一章 转折(三) 第七十二章 转折(四) 第七十三章 转折(五) 第七十四章 转折(六) 第七十五章 转折(七) 第七十六章 转折(八) 第七十七章 转折(九) 第七十八章 转折(十) 第七十九章 转折(十一) 第八十章 转折(十二) 第八十一章 东都会盟(一) 第八十二章 东都会盟(二) 第八十三章 东都会盟(三) 第八十四章 东都会盟(四) 第八十五章 东都会盟(五) 第八十六章 决战上党(一) 第八十七章 决战上党(二) 第八十八章 决战上党(三) 第八十九章 决战上党(四) 第九十章 决战上党(五) 第九十一章 决战上党(六) 第九十二章 决战上党(七) 第九十三章 决战上党(八) 第九十四章 决战上党(九) 第九十五章 决战上党(十) 第九十六章 决战上党(十一) 第九十七章 决战上党(十二) 第九十八章 决战上党(十三) 第九十九章 决战上党(十四) 第一百章 决战上党(十五) 第一百零一章 决战上党(十六) 第一百零二章 决战上党(十七) 第一百零三章 决战上党(十八) 第一百零四章 决战上党(十九) 第一百零五章 决战上党(二十) 第一百零六章 决战上党(二十一) 第一百零七章 南北战策(一) 第一百零八章 南北战策(二) 第一百零九章 南北战策(三) 第一百一十章 南北战策(四) 第一百一十一章 南北战策(五) 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北战策(六) 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北战策(七) 第一百一十四章 南北战策(八) 第一百一十五章 南北战策(九) 第一百一十六章 南北战策(十) 第一百一十七章 南北战策(十一) 第一百一十八章 南北战策(十二) 第一百一十九章 南北战策(十三) 第一百二十章 南北战策(十四) 第一百二十一章 南北战策(十五) 第一百二十二章 南北战策(十六) 第一百二十三章 河南(一) 第一百二十四章 河南(二) 第一百二十五章 河南(三) 第一百二十六章 河南(四) 第一百二十七章 河南(五) 第一百二十八章 河南(六) 第一百二十九章 河南(七) 第一百三十章 河南(八)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枢之要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中枢之要(二) 第一百三十三章 中枢之要(三)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中枢之要(四)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中枢之要(五)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中枢之要(六)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中枢之要(七) 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枢之要(八) 第一百三十九章 国器(一) 第一百四十章 国器(二) 第一百四十一章 国器(三) 第一百四十二章 国器(四) 完本感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十三章 蒋袁合流(三)
《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
更新时间:2024-01-20 07:59:52
字数:7382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大唐新秩序 !

    敬翔是从汴州紧急赶来卫州的,局势危急,他不得不如此。

    魏博牙兵在沧州战场上为卢龙军所败的消息传到汴州的时候,敬翔已经感觉到形势不妙了,但他不知道问题究竟有多严重。

    袁象先发来的情报说,皇甫峻擅自出兵征讨沧州,对此,袁象先曾经反对过,但皇甫峻一意孤行,他无力阻拦。同时袁象先还向敬翔承认错误,说自己当时在本心里也有所盼望,觉得让魏博和卢龙打一打,最好打得两败俱伤也未尝不可,所以没有坚决制止。袁象先认错的态度很诚恳,让敬翔觉得可以接受,敬翔觉得袁象先还是敢于承担责任的。

    袁象先的报告中说,魏博军在沧州战败,退回了魏州,魏博牙兵大约剩下近三千人,此外,陆陆续续还有败兵返回。按照魏博牙兵的战斗力,既然能整师而回近半(他把程公信和李公牷所部隐瞒了),没有出现大规模崩溃的现象,说明卢龙军也损失惨重。因此,袁象先认为,加上自己手中一千来自宋州的“精锐”,应该能挡住惨胜之后的卢龙军,甚至卢龙军是否有余力攻打魏州,还存在很大的疑问。

    对于这几年连续惨败、连续兵变的卢龙军,宣武军缺乏必要的重视,敬翔手上的情报不多,所以他只能结合棣州的王重霸发来的情报进行分析。但是王重霸没有内幕消息,他只知道魏博军战败了,卢龙军重新夺回了沧州南部各县。

    不过王重霸倒是抓到了一些魏博败兵,这些魏博败兵都说自己如何如何英勇奋战,给予敌人多大多大伤亡,但无奈敌军太多,所以魏博战败了。

    这种败兵常用的托辞迷惑不了敬翔,但甚为无用,于是他只能暂时依照袁象先的情报来分析对策。

    正旦这天,魏州城内发生血夜屠杀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汴州,令敬翔目瞪口呆。他仔细翻看了袁象先的报告,感到头痛莫名。

    袁象先说,皇甫峻兵败之后实力大损,魏博节度使罗绍威联合许多魏博将门反扑,双方厮杀惨烈,血流成河。因为反对皇甫峻的魏博将门太多,最终,皇甫峻被杀害。魏博节度使罗绍威取了皇甫峻首级后,又率兵攻打招讨使行辕,袁象先迫不得已之下,奋起反击,将乱兵扑灭,罗绍威也被部下所斩。袁象先还将皇甫峻的人头快马送到了汴州,以示自己的功劳。

    对于袁象先的报告,敬翔赶到疑虑重重,按理说袁象先是梁王外甥,这么大的事情绝无欺瞒自己的可能性,但怎么总觉得有些地方不太合乎自己的认知呢?

    魏州生变之后,整个河北的局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敬翔坐不住了,他需要亲自赶去魏州了解情况。

    敬翔是正月初五从汴州出发的,过封丘、灵昌入卫州,一路上看见了许多往北行进的商队。深州互市虽然关闭了,但因为这个时代信息不畅,有滞后效应,所以发往深州的粮食不可能说停就停,还在陆续启运。一开始敬翔没太在意,但商队太多,不禁令他很是疑惑,于是找来蒋玄晖,让蒋玄晖去询问了解。

    年前的时候,梁王曾经发来命令,想让蒋玄晖带兵西进,入长安做好迎接天子的准备。梁王想调蒋玄晖出任京畿防御使,把长安牢牢掌控在手中。但这道命令被敬翔驳了,他回信告诉梁王,说现在河北形势非常微妙,需要有大将坐镇腹地,把蒋玄晖调走之后,汴州就彻底空虚了。

    于是蒋玄晖没有去成长安,他的人生轨迹也发生了改变,在未来的史书中,很有可能逃过“弑君”这么一笔不光彩的记录。

    当然,蒋玄晖本人是绝对不会意识到自己被李诚中的蝴蝶翅膀扇歪了人生方向的,他此刻带兵护送着敬翔北上,就在敬翔身边。

    蒋玄晖出汴州的时候,也看到了官道上繁忙的商队,其中尤以蒋氏商队最多,剩下的也大都是他的亲朋好友。大粮商袁氏的商队没有走这条路,袁氏在宋州,他们走的是汴河水路,当然也要经过汴州。如果敬翔去汴河上看一看的话,恐怕会被河上连绵不断的袁氏粮船吓一大跳。

    蒋玄晖不禁暗暗叫苦,后悔自己怎么没想起这么一出,要是早知道这样,就赶紧让自家的商队这两天改走别的道路了。

    蒋玄晖当然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他冥思苦想了良久,始终想不出一个好的借口,于是干脆告诉敬翔,说他刚才打听清楚了,这些粮食是袁象先征集的。至于袁象先怎么回话,那就让袁象先去动这个脑子吧。

    于是敬翔更加疑虑重重了。

    袁象先不知道蒋玄晖摆了自己这么一刀,他听说敬翔已经北上了,慌得六神无主。他急忙和幕僚商议,幕僚也想不出好办法,于是袁象先又连夜快马跑了一趟深州,向韩延徽问计。韩延徽尽心尽力的为袁象先编了一套说辞,并且表示,一定会约束卢龙军各部,全力配合袁象先。

    袁象先对韩延徽可谓感激涕零,他再三表示,将来万一卢龙有变,或者韩延徽在河北无法立足,请他一定要到汴州投奔自己,自己必定竭尽所能予以厚报!

    袁象先不敢耽搁,又连夜从深州快马赶奔魏州,一来一回,路上倒毙了十几匹良马,让袁象先心疼不已。回到魏州之后,袁象先立刻整顿招讨使行辕的牙军,拉着从魏州将门抢来的财货南下,干脆放弃了魏州,抢在敬翔之前赶到了卫县。

    卫县处于淇水之上,淇水由北向南,将卫州一分为二。淇水东部属魏博辖境,西部则被宣武军占领,卫县内驻有宣武军一部辎重军马,约两千人。

    这么一番折腾,可把袁象先累坏了,整个人都消瘦了一圈。袁象先在卫县刚睡了个囫囵觉,敬翔就到了卫县城下。

    派来提前联络的骑兵对袁象先说,蒋兵马使让他注意怎么回答粮食问题,似乎敬翔已经看到了很多运粮的商队了。袁象先心里破口大骂,你蒋玄晖就不能替我遮掩遮掩吗?都这个时候了才告诉我,我怎么跟敬翔解释?

    不过好在袁象先身边有幕僚,幕僚帮袁象先想了办法,袁象先才赶紧出城迎接敬翔。

    看着迎出来的袁象先,看着袁象先憔悴的脸庞,敬翔心里暗赞:谁说袁某人是个只懂吃穿享受的纨绔?看上去也很敬业嘛。为了王事而不辞辛劳,看,人都累瘦了,甭管事情办得如何,至少这份心是可以取的!

    一边入城,敬翔就一边问话,袁象先就一边回答。

    袁象先说,卢龙军已经趁魏博内乱之际攻略了贝州、博州和魏州等地,北边的王处直已经向卢龙军投降了。自己虽然联合成德军坚决抵抗,但是无奈成德兵太弱,自己又兵微将寡,不得不撤了下来。为了证明自己在冀州一战中的英勇,他还特地取出韩延徽送给他的证物——成德大将梁公儒的首级,说梁公儒被卢龙猛将斩杀,自己拼死上前,于乱军中好不容易才抢回了梁公儒的首级。

    描述完冀州一战的惨烈之后,他红着眼睛几欲流泪,动情的说,梁将军战斗中打得很勇敢、死得很壮烈,他请求敬翔能够给予梁将军一个体面的葬礼,否则他对不起这位共同奋战的战友。

    敬翔拉着袁象先的手,拍了拍他,安慰他说,自己一定会给梁将军厚葬的,请他不要太过伤感。

    问到卢龙军的情况时,袁象先说,卢龙军其实并不甚强,兵力也不多,但其中很有不少关外胡种,骑兵比例很大。他建议敬翔,如果不能调集足够的骑兵抗衡的话,还是尽量避免提前征讨卢龙。

    袁象先的建议比较符合敬翔的认知和推测,他对此表示同意。

    然后两人又谈到接下来的打算,袁象先表示,自己虽然兵少,但还是愿意留在河北,他已经开始在相州和卫州征兵,等到大军一成,就有了镇守相、卫两州的实力。当然,要想反攻河北,还需要敬翔统筹调度,最好能调动一支骑军,到时候必可一战而克幽州!

    敬翔听完后很无奈,要是能有足够的骑兵,宣武军早就攻下河东了。河东方面一直以骑兵为主,宣武步卒在这方面很是吃过苦头,否则也不至于每次都打得那么艰难,始终无法得手。

    敬翔又问,路上看到很多运粮的车队,蒋玄晖打听后回报说,是你在征集粮食?

    袁象先心头暗笑,瞟了一眼旁边的蒋玄晖,蒋玄晖冲他眨了眨眼睛,那意思:你赶紧把话说圆了。

    袁象先便把幕僚想出来的主意倒了出来,回答说确实是自己在征集粮食,因为自己征募了很多士兵,需要很多军粮。

    敬翔感叹的说,以前竟然没看出来,想不到在河北历练了一番之后,你袁象先也是一个勇挑重责之人了,我一定把你的事情向梁王禀报,今后给你压更重的担子,你要做好任事的准备。

    袁象先松了一口气,心里甚是得意,可这股子欢喜劲还没过去,就听敬翔又追了一句,问袁象先征募的士兵怎么样?训练如何?军营在哪里?他想去看看。

    袁象先顿时眼前一黑,好悬没当场栽倒在地。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