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唐新秩序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 群众演员李某 第二章 健卒营 第三章 贝州(上) 第四章 贝州(中) 第五章 贝州(下) 第六章 魏州(一) 第八章 魏州(三) 第十章 魏州(五) 第十一章 北回归线(一) 第十二章 北回归线(二) 第十三章 北回归线(三) 第十四章 北回归线(四) 第十五章 北回归线(五) 第十六章 北回归线(六) 第十七章 北回归线(七) 第十八章 整军(一) 第十九章 整军(二) 第二十一章 整军(四) 第二十二章 榆关风云(一) 第二十三章 榆关风云(二) 第二十四章 榆关风云(三) 第二十五章 榆关风云(四) 第二十六章 榆关风云(五) 第二十七章 榆关风云(六) 第二十八章 榆关风云(七) 第三十章 榆关风云(九) 第三十一章 榆关风云(十) 第三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一) 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二) 第三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三) 第三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四) 第三十八章 白狼山水间(五) 第三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六) 第四十章 白狼山水间(七) 第四十一章 白狼山水间(八) 第四十三章 白狼山水间(十) 第四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十一) 第四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十二) 第四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十三) 第四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十四) 第四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十六) 第五十章 己未之冬(一) 第五十二章 己未之冬(三) 第五十三章 己未之冬(四) 第五十四章 己未之冬(五) 第五十五章 己未之冬(六) 第五十六章 己未之冬(七) 第五十八章 己未之冬(九) 第五十九章 己未之冬(十) 第六十章 己未之冬(十一) 第六十一章 己未之冬(十二) 第六十二章 己未之冬(十三) 第六十三章 己未之冬(十四) 第六十五章 己未之冬(十六) 第六十六章 己未之冬(十七) 第六十七章 己未之冬(十八) 第六十八章 仁恕之道(一) 第六十九章 仁恕之道(二) 第七十章 仁恕之道(三) 第七十一章 仁恕之道(四) 第七十二章 仁恕之道(五) 第七十三章 仁恕之道(六) 第七十五章 仁恕之道(八) 第七十六章 仁恕之道(九) 第七十八章 仁恕之道(十一) 第一章 辽西双城(一) 第二章 辽西双城(二) 第三章 辽西双城(三) 第四章 辽西双城(四) 第五章 辽西双城(五) 第七章 辽西双城(七) 第八章 辽西双城(八) 第十章 辽西双城(十) 第十二章 辽西双城(十二) 第十三章 辽西双城(十三) 第十四章 辽西双城(十四) 第十五章 辽西双城(十五) 第十六章 辽西双城(十六) 第十七章 辽西双城(十七) 第二十一章 辽西双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辽西双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辽西双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插曲(一) 第二十五章 插曲(二) 第二十八章 插曲(五) 第二十九章 营州经略(一) 第三十章 营州经略(二) 第三十一章 营州经略(三) 第三十二章 营州经略(四) 第三十三章 营州经略(五) 第三十五章 营州经略(七) 第三十六章 营州经略(八) 第三十七章 营州经略(九) 第三十八章 营州经略(十) 第三十九章 蓟州(一) 第四十章 蓟州(二) 第四十一章 蓟州(三) 第四十二章 蓟州(四) 第四十三章 君之野望(一) 第四十四章 君之野望(二) 第四十五章 君之野望(三) 第四十六章 君之野望(四) 第四十七章 君之野望(五) 第四十八章 君之野望(六) 第四十九章 君之野望(七) 第五十章 君之野望(八) 第五十一章 君之野望(九) 第五十二章 君之野望(十) 第五十三章 君之野望(十一) 第五十四章 君之野望(十二) 第五十五章 君之野望(十三) 第五十六章 燕郡问题(一) 第五十七章 燕郡问题(二) 第五十八章 燕郡问题(三) 第五十九章 燕郡问题(四) 第六十章 燕郡问题(五) 第六十一章 燕郡问题(六) 第六十二章 燕郡问题(七) 第六十三章 燕郡问题(八) 第六十四章 燕郡问题(九) 第六十五章 燕郡问题(十) 第六十六章 燕郡问题(十一) 第六十七章 燕郡问题(十二) 第六十八章 燕郡问题(十三) 第六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一) 第七十章 怀远新思维(二) 第七十一章 怀远新思维(三) 第七十二章 怀远新思维(四) 第七十三章 怀远新思维(五) 第七十四章 怀远新思维(六) 第七十五章 怀远新思维(七) 第七十六章 怀远新思维(八) 第七十七章 怀远新思维(九) 第七十八章 怀远新思维(十) 第七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十一) 第八十章 怀远新思维(十二) 第一章 西京变(一) 第二章 西京变(二) 第三章 西京变(三) 第一章 西京变(四) 第五章 西京变(五) 第六章 西京变(六) 第七章 西京变(七) 第八章 西京变(八) 第九章 西京变(九) 第十章 西京变(十) 第十一章 西京变(十一) 第十二章 西京变(十二) 第十三章 西京变(十三) 第十四章 西京变(十四) 第十五章 西京变(十五) 第十六章 西京变(十六) 第十七章 西京变(十七) 第十八章 西京变(十八) 第十九章 西京变(十九) 第二十章 西京变(二十) 第二十一章 西京变(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诸侯之定(一) 第二十三章 诸侯之定(二) 第二十四章 诸侯之定(三) 第二十五章 诸侯之定(四) 第二十六章 诸侯之定(五) 第二十七章 诸侯之定(六) 第二十八章 诸侯之定(七) 第二十九章 诸侯之定(八) 第三十章 诸侯之定(九) 第三十一章 诸侯之定(十) 第三十二章 诸侯之定(十一) 第三十三章 诸侯之定(十二) 第三十四章 诸侯之定(十三) 第三十五章 春夏(一) 第三十六章 春夏(二) 第三十七章 春夏(三) 第三十八章 春夏(四) 第三十九章 春夏(五) 第四十章 春夏(六) 第四十一章 春夏(七) 第四十二章 春夏(八) 第四十三章 春夏(九) 第四十四章 春夏(十) 第四十五章 春夏(十一) 第四十六章 春夏(十二) 第四十七章 饶乐山巅(一) 第四十八章 饶乐山巅(二) 第四十九章 饶乐山巅(三) 第五十章 饶乐山巅(四) 第五十一章 饶乐山巅(五) 第五十二章 饶乐山巅(六) 第五十三章 饶乐山巅(七) 第五十四章 饶乐山巅(八) 第五十五章 饶乐山巅(九) 第五十六章 饶乐山巅(十) 第五十七章 饶乐山巅(十一) 第五十八章 饶乐山巅(十二) 第五十九章 饶乐山巅(十三) 第六十章 饶乐山巅(十四) 第六十一章 饶乐山巅(十五) 第六十二章 饶乐山巅(十六) 第六十三章 饶乐山巅(十七) 第六十四章 饶乐山巅(十八) 第六十五章 饶乐山巅(十九) 第六十六章 饶乐山巅(二十) 第六十七章 饶乐山巅(二十一) 第六十八章 钉子(一) 第六十九章 钉子(二) 第七十章 钉子(三) 第七十一章 钉子(四) 第七十二章 钉子(五) 第七十三章 钉子(六) 第七十四章 钉子(七) 第七十五章 钉子(八) 第七十六章 钉子(九) 第七十七章 钉子(十) 第七十八章 钉子(十一) 第七十九章 钉子(十二) 第八十章 钉子(十三) 第八十一章 钉子(十四) 第八十二章 钉子(十五) 第八十三章 钉子(十六) 第八十四章 钉子(十七) 第八十五章 钉子(十八) 第一章 幽州留后(一) 第二章 幽州留后(二) 第三章 幽州留后(三) 第四章 幽州留后(四) 第五章 幽州留侯(五) 第六章 幽州留后(六) 第七章 幽州留后(七) 第八章 幽州留后(八) 第九章 幽州留后(九) 第十章 幽州留后(十) 第十一节 幽州留后(十一) 第十二节 幽州留后(十二) 第十三节 幽州留后(十三) 第十四节 幽州留后(十四) 第十五节 幽州留后(十五) 第十六章 幽州留后(十六) 第十七章 幽州留后(十七) 第十八章 幽州留后(十八) 第十九章 幽州留后(十九) 第二十章 幽州留后(二十) 第二十一章 幽州留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幽州留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幽州留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幽州留后(二十四) 第二十五章 幽州留后(二十五) 第二十六章 幽州留后(二十六) 第二十七章 幽州留后(二十七) 第二十八章 幽州留后(二十八) 第二十九章 幽州留后(二十九) 第三十章 幽州留后(三十) 第三十一章 幽州留后(三十一) 第三十二章 卢龙节度(一) 第三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 第三十四章 卢龙节度(三) 第三十五章 卢龙节度(四) 第三十六章 卢龙节度(五) 第三十七章 卢龙节度(六) 第三十八章 卢龙节度(七) 第三十九章 卢龙节度(八) 第四十章 卢龙节度(九) 第四十一章 卢龙节度(十) 第四十二章 卢龙节度(十一) 第四十三章 卢龙节度(十二) 第四十四章 卢龙节度(十三) 第四十五章 卢龙节度(十四) 第四十六章 卢龙节度(十五) 第四十七章 卢龙节度(十六) 第四十八章 卢龙节度(十七) 第四十九章 卢龙节度(十八) 第五十章 卢龙节度(十九) 第五十一章 卢龙节度(二十) 第五十二章 卢龙节度(二十一) 第五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十二) 第五十四章 卢龙节度(二十三) 第五十五章 卢龙节度(二十四) 第五十六章 卢龙节度(二十五) 第五十七章 卢龙节度(二十六) 第五十八章 河北新军阀(一) 第五十九章 河北新军阀(二) 第六十章 河北新军阀(三) 第六十一章 河北新军阀(四) 第六十二章 河北新军阀(五) 第六十三章 河北新军阀(六) 第六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一) 第六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二) 第六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三) 第六十七章 非常规战争(四) 第六十八章 非常规战争(五) 第六十九章 非常规战争(六) 第七十章 非常规战争(七) 第七十一章 非常规战争(八) 第七十二章 非常规战争(九) 第七十三章 非常规战争(十) 第七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十一) 第七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十二) 第七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十三) 第七十七章 大王庄——将军庙(一) 第七十八章 大王庄——将军庙(二) 第七十九章 大王庄——将军庙(三) 第八十章 大王庄——将军庙(四) 第八十一章 大王庄——将军庙(五) 第八十二章 大王庄——将军庙(六) 第一章 魏州血夜(一) 第二章 魏州血夜(二) 第三章 魏博血夜(三) 第四章 魏州血夜(四) 第五章 魏州血夜(五) 第六章 魏州血夜(六) 第七章 中官之死(一) 第八章 中官之死(二) 第九章 中官之死(三) 第十章 中官之死(四) 第十一章 蒋袁合流(一) 第十二章 蒋袁合流(二) 第十三章 蒋袁合流(三) 第十四章 蒋袁合流(四) 第十五章 蒋袁合流(五) 第十六章 大河之东(一) 第十七章 大河之东(二) 第十八章 大河之东(三) 第十九章 大河之东(四) 第二十章 大河之东(五) 第二十一章 大河之东(六) 第二十二章 大河之东(七) 第二十三章 大河之东(八) 第二十四章 大河之东(九) 第二十五章 大河之东(十) 第二十六章 大河之东(十一) 第二十七章 大河之东(十二) 第二十八章 大河之东(十三) 第二十九章 双极(一) 第三十章 双极(二) 第三十一章 双极(三) 第三十二章 双极(四) 第三十三章 双极(五) 第三十四章 双极(六) 第三十五章 双极(七) 第三十六章 双极(八) 第三十七章 双极(九) 第三十八章 双极(十) 第三十九章 双极(十一) 第四十章 双极(十二) 第四十一章 双极(十三) 第四十二章 双极(十四) 第四十三章 双极(十五) 第四十四章 双极(十六) 第四十五章 双极(十七) 第四十六章 双极(十八) 第四十七章 范阳之春(一) 第四十八章 范阳之春(二) 第四十九章 范阳之春(三) 第五十章 范阳之春(四) 第五十一章 范阳之春(五) 第五十二章 范阳之春(六) 第五十三章 范阳之春(七) 第五十四章 范阳之春(八) 第五十五章 两河轮战(一) 第五十六章 两河轮战(二) 第五十七章 两河轮战(三) 第五十八章 两河轮战(四) 第五十九章 两河轮战(五) 第六十章 两河轮战(六) 第六十一章 两河轮战(七) 第六十二章 两河轮战(八) 第六十三章 两河轮战(九) 第六十四章 两河轮战(十) 第六十五章 两河轮战(十一) 第六十六章 两河轮战(十二) 第六十七章 两河轮战(十三) 第六十八章 两河轮战(十四) 第六十九章 转折(一) 第七十章 转折(二) 第七十一章 转折(三) 第七十二章 转折(四) 第七十三章 转折(五) 第七十四章 转折(六) 第七十五章 转折(七) 第七十六章 转折(八) 第七十七章 转折(九) 第七十八章 转折(十) 第七十九章 转折(十一) 第八十章 转折(十二) 第八十一章 东都会盟(一) 第八十二章 东都会盟(二) 第八十三章 东都会盟(三) 第八十四章 东都会盟(四) 第八十五章 东都会盟(五) 第八十六章 决战上党(一) 第八十七章 决战上党(二) 第八十八章 决战上党(三) 第八十九章 决战上党(四) 第九十章 决战上党(五) 第九十一章 决战上党(六) 第九十二章 决战上党(七) 第九十三章 决战上党(八) 第九十四章 决战上党(九) 第九十五章 决战上党(十) 第九十六章 决战上党(十一) 第九十七章 决战上党(十二) 第九十八章 决战上党(十三) 第九十九章 决战上党(十四) 第一百章 决战上党(十五) 第一百零一章 决战上党(十六) 第一百零二章 决战上党(十七) 第一百零三章 决战上党(十八) 第一百零四章 决战上党(十九) 第一百零五章 决战上党(二十) 第一百零六章 决战上党(二十一) 第一百零七章 南北战策(一) 第一百零八章 南北战策(二) 第一百零九章 南北战策(三) 第一百一十章 南北战策(四) 第一百一十一章 南北战策(五) 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北战策(六) 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北战策(七) 第一百一十四章 南北战策(八) 第一百一十五章 南北战策(九) 第一百一十六章 南北战策(十) 第一百一十七章 南北战策(十一) 第一百一十八章 南北战策(十二) 第一百一十九章 南北战策(十三) 第一百二十章 南北战策(十四) 第一百二十一章 南北战策(十五) 第一百二十二章 南北战策(十六) 第一百二十三章 河南(一) 第一百二十四章 河南(二) 第一百二十五章 河南(三) 第一百二十六章 河南(四) 第一百二十七章 河南(五) 第一百二十八章 河南(六) 第一百二十九章 河南(七) 第一百三十章 河南(八)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枢之要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中枢之要(二) 第一百三十三章 中枢之要(三)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中枢之要(四)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中枢之要(五)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中枢之要(六)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中枢之要(七) 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枢之要(八) 第一百三十九章 国器(一) 第一百四十章 国器(二) 第一百四十一章 国器(三) 第一百四十二章 国器(四) 完本感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十六章 大河之东(一)
《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
更新时间:2024-01-20 07:59:56
字数:7116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大唐新秩序 !

    天复三年(公元903年)春。

    饿了小半年肚子的天子和李唐皇室回到了阔别已久的长安,这座曾经是世界中心的城市已经衰败不堪。经历了又一次大火,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三内大部分都已经成为了一片瓦砾,火烧后的断壁残垣、野草丛生的庭院、坍塌的亭台楼宇,无不昭示着李唐的垂暮。

    天子带着数十名皇室成员住进了崔胤抢修出来的少阳院内,侍奉起居的,是二三十名宫女。没有了始终跟随伺候的中官,没有了形式上宣誓效忠的禁军,如今的李唐皇室真正成了孤家寡人。不过天子已经不再追求这些了,能够吃饱肚子,这就是一种幸福。

    在宣武军的刀枪力挺下,崔胤成为了大唐的宰相,整个朝堂他说了算,朝堂上的百官们惟他马首是瞻。铲除中官、整合朝堂的理想虽然实现,但崔胤并不快乐,他发现,这种形式上的权力在实质上并没有什么用处,一切政令仍旧不出长安,所有治策依然无法实现。甚至,现在比起过去,崔胤的权力更小了,很多长安城内的事务,他也管不了。

    新建北衙神策军步骑万人为宣武军充任,新任神策宿卫都指挥使朱友伦是梁王的亲侄儿,新任宫苑使张廷范是梁王宠爱的优人,新任皇城使王殷是杨师厚帐下裨校,新任会街使孔洎是梁王的家仆......在这种情况下,崔胤感到很郁闷,于是借口说李茂贞蠢蠢欲动,还想进犯京畿,京畿军力薄弱,因此要重募南衙禁军。可怜李茂贞哪里还有实力进犯,只能说他躺着都中刀。

    唐制,禁军分北衙和南衙,北衙为中官所掌,以神策军为主,南衙以朝堂为主,此刻早已不存久矣。崔胤重募南衙禁军的计划是初期先征募六军十二卫,分别为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左右领军卫、左右千牛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他现在掌三司、判度支,虽然财政很紧张,但他仍旧决定一步步开始着手。这项事务开始以后,崔胤郁闷的心情终于开始好转了。

    岐王李茂贞丢失了关内、山南的大部分地区,控制的地盘七零八落,不得不收缩兵力,只剩下岐、陇、泾、原四州及相对贫瘠的陇右。就算如此,他还要努力应对西川的步步蚕食,可谓焦头烂额。如果不是宣武要抽兵东顾,他连岐、陇、泾、原四州都保不住。

    河东被宣武打得虚弱不堪,晋王李克用现在没有心思也没有实力对撤离战场的宣武军展开追击,他的精力不得不转向了河东最北部的云州——趁河东疲惫之际,吐谷浑人有不稳的迹象。

    这个春天,曾经打得异常惨烈的凤翔、晋州战场忽然间消停了下来,随着宣武主力的陆续回师,天下人的目光从大唐的西部开始转向了东部,整个大唐的焦点开始集中于缁青方向。

    朱全忠亲帅元从亲军、厅子都向汴州返回,与此同时,宣武军兵分三路,正在向缁青疾进。

    北路为葛从周、贺德伦、张归厚集团,葛从周为主帅,旗下聚集泰宁军、滑州兵、洺州兵等,共计战兵五万,沿黄河南岸东进,过滑州、濮州、郓州,直扑平卢军攻占的兖州。

    中路为朱友宁、氏叔琮、侯言集团,以朱友宁为主帅,统建武军、保大军、郑州兵等,共计战兵十万,经汴州、宋州、徐州,向沂州进击。

    南路以杨师厚、李晖为主力,统曹州兵、陕州兵约两万,以偏师之姿向泗州机动,防备淮南。

    此外,梁王以康怀英镇陕州,朱友恭镇河中,威慑河东;以袁象先镇卫州,以张存敬镇濮、滑,刘重霸镇棣州,构筑向北防御线,掩护东征大军侧翼;以天子旨意命武昌军节度使杜洪、忠义军节度使赵匡凝、武安军节度使马殷、武贞军节度使雷彦威出兵鄂州,牵制淮南;令留在长安的新任皇城使王殷出使西川,与蜀王交好。

    吴王杨行密以李神福率水路万人入洞庭拒敌,又以大将王茂章统兵七千北上,援救平卢军。

    眼见缁青大地烟云密布,战争一触即发。

    这个春天,李诚中同样收到了平卢节度使王师范的求援书,但卢龙内部却对此争议甚大。以冯道为首的文官系统强烈呼吁停止军事行动,以稳固河北为上;就连军事参谋总署之中,也以持重派为当前意见的主流。

    历数李诚中崛起的历程,短短四年之中,以二十四人起家,最后雄踞天下一隅,占领了整个河北及关外,成为一方节度。

    这个速度已经不慢了——当然也不能算特别快,拜黄巢、秦宗权所赐,许多人踩在他们的尸体上迅速成为了一方藩镇,也奠定了新一代军阀割据的天下局势。

    梁王朱全忠从参加黄巢大军到成为宣武节度使,用了六年;岐王李茂贞从队正跃居凤翔节度使,同样用了六年;蜀王王建从私盐贩子到西川节度使,花了五年;另一个私盐贩子、越王钱镏从征讨黄巢到受封镇海节度使,同样用了五年;晋王李克用入关勤王,到担任河东节度使用了三年;反贼杨行密从归顺天子到成为淮南节度使,用的时间长了点,但也没超过十年......

    在李诚中起家的四年中,河北大地上打了无数次惨烈的战争,如果单算李诚中本人领导的战事,就有光化二年冬的榆关防守战、光化三年春的白狼山争夺战、光化三年夏的小凌河流域剿匪战、光化三年秋的鹿鸣洼大战、光华三年冬渤海和新罗征国战、天复元年秋饶乐山之战、天复元年冬西辽泽围困战、天复二年春灭刘守光之战、天复二年冬沧州之战、天复三年春统一河北之战......

    平均每年2.5次大战!

    除了战事太过频繁外,还面临着各种困难,比如现在是春耕的时节,需要好好安排生产;又比如对河东的输血一直没有停止,这也是一项负担。

    而最大的困难是新增州郡的稳定问题。统一河北之后,卢龙军旗下新增了原属义武军的易州、定州、恒州,原属成德军的冀州、赵州,原为魏博军控制的德州、贝州、博州、魏州,还有魏博军和宣武军联合控制的邢州、洺州和相州。

    现在卢龙军控制的地盘已经达到22个州郡、78个县,总人口突破330万,可谓天下百姓十居其一!这还不包括关外广阔的沃野,更不包括渤海、新罗和熊津州!

    大量的官员需要任命,大量的百姓需要赈济,大量的土地需要恢复生产,节度府判官署手头上的事务堆积如山!

    军事上,目前编制下的野战军连同参谋总署共计4万人,各州、县预备旅、营2万人,加起来只有6万,约占总人口基数的五十分之一,这个数字是可以轻松承受的。

    按照军事参谋总署的常备军军制,常备军的征募比例当为三十取一,也就是说,卢龙军还可扩充四万军队。但要想达到这个数字,以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几乎不太可能,除非李诚中放弃一贯的养军和练兵机制。

    卢龙军的募兵机制是以作训司为主进行的,募集的青壮首先需要在新兵训练营中训练三个月,教会他们简单认字,让他们学习和背诵各种条令规章,训练他们的队列,补充他们的营养,增强他们的体魄,培养他们严守军纪的习惯,并且教会他们初步的战阵武艺。直到这些训练都完成,他们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新兵,然后配属各军。

    目前卢龙军共有柳城训练营、怀远训练营和幽州训练营这三大新兵训练基地,三大基地的新兵正常训练容纳能力总计为六千人,柳城三千,怀远一千,幽州两千。也就是说,以三个月为一期的话,要想训练四万人,至少也要七期——将近两年的工夫。

    新兵加入各军后依然需要训练,这一时期称为合成演练时期,主要是进一步学习条令和规章,熟悉军营生活,完成各种战阵演练配合,完成各种野外行军拉练,进一步增强对本职专业的训练——如弓箭手重点训练射箭、刀盾手重点训练近身战技、枪兵重点训练排队枪刺、后勤兵重点训练后勤事宜、骑兵重点训练骑战术运用等等。同时,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实战演习,可以是友军,也可以是剿匪,甚至可以是低烈度下的敌我正规战斗。

    合成演练需要的时间不定,主要看各军情况,比如老兵多的部队,如沧州军、莫州军和怀约联军,合成演练的时间就比较短,三到五个月便可投入实际作战,事实上效果也不错;如果是老兵少的部队,比如营州军、幽州军,合成演练的时间就比较长,就算到了现在,李诚中也多少有点不敢将这两支军队投入战场。

    除了新兵外,卢龙军尤其重视军官的培养,卢龙军的战术体系对基层军官、军士和参谋虞侯的要求非常高,没有接受过军校的系统培训,想要到部队里带兵,哪怕只带一个伙十个人,也是力所不及的。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